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
分类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 隐匿性冠心病 • 缺血性心肌病
一、稳定型心绞痛
•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因冠状
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剧的、暂时的缺血 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可伴心功能障碍, 但没有心肌坏死。
• 特点:疼痛
• 部位:前胸,胸骨后; • 性质:压榨样或窒息样; • 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尺侧面; • 持续时间:数分钟,不超过半小时; • 缓解方式: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
要点
•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主 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吸烟。
•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 或阻塞,部分合并冠状动脉痉挛。
• 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包括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急 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 ACS是冠心病中的危重类型,其主要发生机制 是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继发血栓形成和 (或)痉挛导致急性的心肌供血减少。
防治和预后
• 一般预防措施
• 合理膳食 • 总热量不宜过高; • 低脂; • 低胆固醇; • 提倡饮食清谈,高维生素C; •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 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 积极治疗与本病有关的疾病:高血压、肥胖
症、糖尿病等。
药物治疗
• 降血脂药 •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 物):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过
一、稳定型心绞痛
• 病理和病理生理
• 心肌缺血、缺氧时的代谢与心肌改变
• 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内膜易缺血(ECG: ST段压低)
• 左心室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 左心室的收缩及舒张障碍致肺淤血
• 心肌顿抑
一、稳定型心绞痛
• 临床表现
•心绞痛以发作性胸痛为特点:
• 部位: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有手掌大范 围,可波及心前区,并向左肩、左臂内侧放 射;
• 近年新分型:
•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hronic ischemic syndrome):包括隐匿性冠心 病,稳定型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肌病;发病机
制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和冠心病性猝死。
•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尽早进行再 灌注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的 关键。
定义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 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即冠状 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 称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程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能阻碍HMG-CoAg 还原酶的作用,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 低血胆固醇。
药物治疗
• 降血脂药
• 氯贝丁酯类:主要用于降低血TG;
药物治疗
• 降脂药
• 烟酸类 • 胆酸螯合树脂类:消胆胺
• 抗血小板药物
• 阿司匹林 • 氯吡格雷 • 双嘧达莫 •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阻滞剂 • 西洛他唑
一、稳定型心绞痛
• 心绞痛分类
• 稳定型(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 • 不稳定型 • 变异型
一、稳定型心绞痛
• 发病机制
• 心脏对机械性刺激并不引起疼痛,但
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
•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的主要机 制是在心肌因冠状动脉狭窄而供血固 定性减少的情况下发生耗氧量的增加;
即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
• 斑块破裂或溃疡; • 壁内血肿; • 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 无症状期或隐匿期 • 缺血期:可致冠状动脉、肾动脉、四肢
动脉受累而出现相关器官缺血; • 坏死期:可使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而致相
应器官坏死:如AMI; • 纤维化期:可出现缺血期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 血脂 • 糖代谢 • X线 • 脑CT • 超声心动图 • 血管内超声显像(IVUS)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临床类型
• 1979年WHO分型:
• 隐匿性冠心病或无症状性冠心病:无症状, 但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
• 心绞痛:心肌一过性供血不足; • 心肌梗死:严重而持续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
坏死; • 缺血性心肌病:以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
律失常为特点; • 猝死:因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
常所致。
临床类型
大量饮酒则适得其反; • 其他因素:肥胖、A型性格等。
发病机制
• 损伤-反应学说(response to injury):内皮损伤。
病理解剖
• 粥样硬化斑块进程分为6期:
• Ⅰ期: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表面; • Ⅱ期:脂质条纹期; • Ⅲ期:粥样斑块前期; • Ⅳ期:粥样斑块期; • Ⅴ期:纤维斑块期; • Ⅵ期:复杂病变期:
• 由于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出血、表面糜烂,继而 引发血小板集聚和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和远端血管 栓塞,或发生痉挛等导致管腔狭窄程度急剧加重, 可使心肌氧供明显减少,代谢产物的清除也发生障 碍,虽心肌需氧量未增加,但心肌严重缺氧,称为 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supply ischemia),是 多数ACS发病的机制。
临床类型
• ACS分为 • ST段抬高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 非ST段抬高型:UA、非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NSTEMI);如心肌标志物 增高,则为NSTEMI,否则为UA。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病因
• 血脂异常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吸烟 • 遗传因素 • 体力活动减少 • 年龄和性别 • 酒精摄入: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发病机制
• 冠状动脉分左、右两支,左支分为左前 降支和左回旋支,故冠状动脉主要有四 支,其中动脉硬化以左前降支最易受累。
发病机制
• 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50-75%之间,安静时尚 能代偿,而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等造成心肌 需氧量增加时,可导致短暂的心肌供氧和需氧间的 不平衡,称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demand ischemia),多数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为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