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伯牙断琴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Baidu Nhomakorabea
分
层
目
标
A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明白“知音”的含义。
3、能联系实际,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2.对于“知音”的含义挖掘还不够深入。应该让学生更深入的明白“知音”的含义,知音如同弦和音箱的关系,它是象伯牙和子期这样用琴声都能传情达意;它是能够了解对方特长的人;它是能过理解对方思想感情的人。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还能说出更多自己对于知音的理解。
学情分析
1、对于古琴台这一具有武汉地域特点的人文景观,学生有一定了解,有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
离。但受限于对音乐中表情达意的感悟程度,因此不适于通过音乐来想象意境,而应联系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
2、本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更是朗读的极好范本。而本班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容易流于形式,感情的表达欠缺,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我将重视由体会文中关键词、读好关键词,逐步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过渡,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
导学生疑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根据板书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
小组探疑
1、他们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就成为知音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子期会听琴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2、品读,体味“无论……便……”
3、“很快”又能读懂什么?
(三)
点拨解疑
1、过渡:钟子期真有这样善听的本领吗?请自由读文,找一找,划出相关句子。
2、体会“高山曲”
初读句子,整体感知。
图文结合体会“巍峨的高山”,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泰山的雄伟,体会子期对琴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评价,抓住“立刻、兴奋”,引导学生体会子期的“善于听琴”。
练读句子,师生合作读,深化情感。
(四)
合作答疑
1、师小结学习方法
2、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流水曲”和“雨中曲”,完成学习任务单。
3、提炼排比句的妙处
4、小结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5、课堂小练笔:想象伯牙还弹奏了什么乐曲?模仿文中的句型写下来。每小组选择一种乐曲完成学习任务单
(五)
提能练疑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B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
3、能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1、通过朗读,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及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评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失去知音、“悲痛万分”的情感。
3、出示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领读,深化情感。
4、小结【板书:知音难求倍加珍惜】
(六)
达标无疑
1、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收集关于知音的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16、伯牙断琴
伯牙←知音难求→钟子期
(擅长弹琴)倍加珍惜(善于听琴)
教学反思
通过总结反思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急需改进的问题:
1.教学语言还需好好的锤炼。由于提问及各个问题之间的过渡,语言不够精练,使得课堂连接略显不够顺畅。个别的时候,语言还显得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C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初步感知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课题
16、伯牙断琴
执教
廖荣敏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良朋益友”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记叙文、童话。记叙文《伯牙断琴》是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朋友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传说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
学Baidu Nhomakorabea
分
层
目
标
A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明白“知音”的含义。
3、能联系实际,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2.对于“知音”的含义挖掘还不够深入。应该让学生更深入的明白“知音”的含义,知音如同弦和音箱的关系,它是象伯牙和子期这样用琴声都能传情达意;它是能够了解对方特长的人;它是能过理解对方思想感情的人。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学生还能说出更多自己对于知音的理解。
学情分析
1、对于古琴台这一具有武汉地域特点的人文景观,学生有一定了解,有助于拉近与文本的距
离。但受限于对音乐中表情达意的感悟程度,因此不适于通过音乐来想象意境,而应联系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一步“知音”,感受友谊的珍贵。
2、本文第4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更是朗读的极好范本。而本班有的学生在朗读中容易流于形式,感情的表达欠缺,因此在朗读训练中,我将重视由体会文中关键词、读好关键词,逐步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语言过渡,提高对文本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读悟情,从重点语句中体会知音的真正含义,理解伯牙失去知音后摔琴的举动。
教学媒介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二次备课
(一)
导学生疑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根据板书说说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二)
小组探疑
1、他们一个会弹琴,一个会听琴,就成为知音了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子期会听琴的一句话,画上横线,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
2、品读,体味“无论……便……”
3、“很快”又能读懂什么?
(三)
点拨解疑
1、过渡:钟子期真有这样善听的本领吗?请自由读文,找一找,划出相关句子。
2、体会“高山曲”
初读句子,整体感知。
图文结合体会“巍峨的高山”,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泰山的雄伟,体会子期对琴声的感受;通过朗读评价,抓住“立刻、兴奋”,引导学生体会子期的“善于听琴”。
练读句子,师生合作读,深化情感。
(四)
合作答疑
1、师小结学习方法
2、用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流水曲”和“雨中曲”,完成学习任务单。
3、提炼排比句的妙处
4、小结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5、课堂小练笔:想象伯牙还弹奏了什么乐曲?模仿文中的句型写下来。每小组选择一种乐曲完成学习任务单
(五)
提能练疑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B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
3、能发表对于“伯牙断琴”这件事的看法。
1、通过朗读,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及反问句所表达的情感。
2、通过评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失去知音、“悲痛万分”的情感。
3、出示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的一首诗,老师领读,深化情感。
4、小结【板书:知音难求倍加珍惜】
(六)
达标无疑
1、课堂小结
2、布置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述这个动人的故事,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收集关于知音的名言名句
板书设计
16、伯牙断琴
伯牙←知音难求→钟子期
(擅长弹琴)倍加珍惜(善于听琴)
教学反思
通过总结反思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以下两个急需改进的问题:
1.教学语言还需好好的锤炼。由于提问及各个问题之间的过渡,语言不够精练,使得课堂连接略显不够顺畅。个别的时候,语言还显得有些碎,没有达到最凝练的效果,影响了课的精彩。当学生发言不是很充分的时候,过渡语言没有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回答的欲望。
4、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C
类
学
生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第4自然段中描写伯牙弹琴、子期善听的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伯牙擅于弹琴”和“钟子期善于听琴”。
3、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初步感知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
课题
16、伯牙断琴
执教
廖荣敏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良朋益友”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文体分别为记叙文、童话。记叙文《伯牙断琴》是中国古老的知音佳话,通过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音难求,朋友是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知音一定要珍惜。古老的知音佳话,动人的传说故事背后蕴藏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问题的探究——“伯牙为何断琴?”贯穿教学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