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
孙子兵法诗词译文
孙子兵法诗词译文《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啊,打仗这事儿,那可是国家的大事情,是关乎到人的生死、国家存亡的关键所在,这事儿可不能不仔细考察研究啊。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译文:所以呢,要从五个方面去分析研究,比较各种条件,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五个方面一是道,二呢是天,三是地,四是将领,五是法规制度。
啥是道呢?就是让老百姓和君主的想法一致,这样老百姓就能和君主同生共死,也不怕危险。
那天是啥呢?就是白天黑夜、寒冷炎热,还有四季时令这些。
地呢,就是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和平坦、地域的宽阔和狭窄、是适合生存还是容易死亡这些情况。
将领呢,就是要有智慧、讲信用、有仁德、很勇敢、很严厉。
法规制度呢,就是军队的组织编制、将领的管理职责、军需物资的掌管使用这些。
原文: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败。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所有这五个方面,将领没有不知道的,知道这些的就能打胜仗,不知道的就会打败仗。
所以要比较分析这些条件,来探求战争的实际情况。
就是说,君主哪一方更得民心?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哪一方在天时地利上更占优势?哪一方的法令执行得更好?哪一方的兵力更强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得更有素?哪一方的赏罚更分明?我根据这些就能知道战争的胜负了。
出处:《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兵法·作战篇》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兵法原著及译文
孙子兵法原著及译文1.《始计篇》1.原文: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3.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4.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2.译文:1.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2.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孙子兵法 》第一篇:始计篇 原文+注解+译文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②,校之以计而索其情③:一曰道④,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⑤、寒暑、时制⑥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⑦、官道⑧、主用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⑩,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⑪,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⑫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⑬而骄之,佚⑭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⑮胜者,得算多⑯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⑰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注解:①兵:本义为兵械,后逐渐引申为兵士、军队、战争等。
文中作军队解释。
②经之以五事:经,织布的纵线。
古人认为,织布以经线为主,经正而后纬成。
这里引申为纲领、原则。
五事,指“道、天、地、将、法”,这五项是军事必须遵守的常规。
③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校,比较。
计,筹码。
索,考究。
情,情势,这里指敌我双方的实情,战争胜负的情势。
④道:本义为道路,途径,引申为政治主张。
⑤阴阳:指昼夜、晴雨等天时气象的变化。
⑥时制:指四季时令的更替等。
⑦曲制:曲是古代军队编制较小的单位,曲制是指军队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⑧官道:指各级将吏的职责划分和管理形式、管理制度。
⑨主用:军需物资、军用器械、军事费用的供应管理制度。
主,主持、掌管。
用,物资费用。
⑩将听吾计:将,一作“将领”解,全句意思是“将领听从我的计谋”;一作“如果”解,作助动词使用,是孙子激吴王重用自己的语气,全句意思是“吴王如果听从我的谋略”。
孙子兵法 始计篇
孙子兵法始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地,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曰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管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问。
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
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
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一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詭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单而骄之,逸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孙子兵法之《始计篇》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篇》意思: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一)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始计篇解析(一)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释:所以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进行比较: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让黎民百姓与君王意愿(引申义为目标、愿景)相同,所以百姓可以和君王同生共死,而不畏惧危险。
天,是白昼,冬夏四季交替。
地,距离的远近,地形的险峻和平坦,路面的宽窄,生地和死地。
将,智慧,诚信,仁慈,勇猛,严明。
法,军纪,职责,作战所需物质。
以上五者,当将领的不能不知,知道的胜,不知道的不胜。
深度解析:五事之首为道。
道为决定性作用,中国初期抗美援朝就是中国政府得道,天地法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可以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是抗美援朝以中国胜利结束。
道,是目标相同,追求相同,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如何做到上下同心,必须“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也是一个途径,不过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还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去解释,笔者认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太过于狭隘,不足以解释道的宏观范围。
吴起亲自为士兵吸脓的事情就远远超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效果也不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能达到的。
以企业管理为利:老板总想员工多干活少给钱,员工想的却是少干活多拿工资,所以这种企业不会做大做强,作为老板和管理者学会舍得“舍得”,退一步,得全体员工的真心努力,其实获得的会更多。
(可能很多老板管理者要求员工多付出,是的,这是很对的,这样的员工大多有付出精神,肯吃苦耐劳和学习,这样的员工并不多,去哪里都会有老板赏识,早晚也是被提拔或者重用,但是不是所有员工都是这样的员工,所以管理者要把所有员工变成这种员工)。
孙子兵法 第一篇 始计篇
法者,典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负矣。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第一篇 始计篇
【原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今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用者,得算少也。多算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兵法的五事
孙子兵法的五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书之一,其中有五事:
1.得人:指通过赏识、奖励等方式赢得士兵的忠诚。
2.用人:指通过利用士兵的能力和技能来达成战略目标。
3.用兵:指在战争中如何运用军队和武器。
4.争胜:指在战争中如何获胜。
5.治理:指在战争后如何维护和平,治理被占领的地区。
正确的理解和实践孙子兵法的五事可以帮助军队领导者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1.得人,首先要赢得士兵的信任和忠诚。
这可以通过尊重士
兵,保障他们的利益,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待遇来实现。
2.用人,要充分利用士兵的能力和技能,按照他们的能力安
排任务。
3.用兵,要根据战场状况,灵活运用军队和武器,制定有效
的战略计划。
4.争胜,要善于利用战略优势,击败敌人,获得胜利。
5.治理,在战争后,要维护和平,稳定被占领地区,确保当
地人民的安全和福祉。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
《孙子兵法概论》课程作业习题汇总1.我国战争理论之结晶,百代谈兵之祖为(C)A司马法B尉缭子C孙子兵法D李卫公问对2.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所谓军人武德乃(C)A忠孝勇义严B恭宽信敏惠C智信仁勇严3.孙子兵法始计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系指(C)A智信仁勇严B天地君亲师C道天地将法D地水火风空4.孙子兵法始计篇旨在说明(D)A用间之法B统御之法C远交近攻D庙算之胜5.孙子兵法中,以何者为战争之最上策?(D)A伐兵B伐交C攻城D伐谋6.下列何者非孙子兵法的战略原则?(C)A兵者,诡道也B兵贵胜,不贵久C胜兵先战,而后求胜D上兵伐谋,其下攻城7.孙子兵法谋攻篇主张的作战理念,正确的是(C)A破国为上B上兵攻城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百战百胜,善之善者也8.有关孙子兵法理想,下列何者为非(B)A无恃敌不来,恃吾有以待之B胜兵先战,而后求胜C兵贵胜,不贵久D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9.西方兵圣是克劳塞维兹,东方兵圣为何人(B)A韩信B孙子C吴起D诸葛亮10.孙子兵法始计篇揭橥以五事、七计估量胜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为(C)A首重兵法B道德为要C得民心为要D兵者诡道也11.《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说揭示何种观念?(C)A避战B速战C慎战D好战12.〈秦晋殽之战〉文中,烛之武游说秦君时所言:「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相当于运用兵法上的何种策略?(A)A利而诱之B佚而劳之C怒而挠之D实而备之13.以下战役,何者可做为兵法「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
」的例证?(C)A信陵君救赵B田单复国C曹操赤壁之战D晋师假道灭虢14.下列何者非造成〈谋攻篇〉所谓「乱军引胜」之因?(D)A縻军B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C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D悬权而动15.三国时周瑜利用蒋干传言,使曹操杀蔡瑁、张允,运用的是何种间计?(B)A内间计B反间计C死间计D生间计16.〈军形篇〉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
《孙子兵法》全文译文——黄觉收集于2011-12-20一、始计篇 2二、作战篇 5三、谋攻篇 8四、军形篇 11五、兵势篇 14六、虚实篇 17七、军争篇 21八、九变篇 25九、行军篇 27十、地形篇 32十一、九地篇 36十二、火攻篇 44十三、用间篇 47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
《孙子兵法》始计篇原文及翻译作者:孙武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
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
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
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
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
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
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
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
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孙子兵法·始计篇》:五事七计,SWOT式分析法,知胜负而后举兵
《孙子兵法·始计篇》:五事七计,SWOT式分析法,知胜负而后举兵《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是很多企业管理人才的必读教材。
全书共计13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以“五事七计,十二诡道”为主,主要讲战前的庙算,在准备出兵前通过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认为军事是国家大事,生死存亡都关于此,不可轻举妄动,要仔细省察。
《中庸》写道: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
无论哪种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以事实为基础”永远是最重要的。
无论在工作还是工作中,对自己不了解的知识、不擅长的领域,时刻保持敬畏之心,谨慎发言,不轻信也不要不妄言。
举头三尺有神明。
独处之时,切记谨慎行事,违反制度以及道德伦理的事情不要做,因为即便再隐秘的事情也会有显露之时,得不偿失。
工作时,时刻保持敬畏与责任心,因为“工作之地”,就是属于我们的“死生之地”。
兵法讲求“计算”,而非诡计,知己更要知彼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用道、天、地、将、法这五个要素比较双方的优劣,探讨胜负的情形。
在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或者人生规划时,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型:SWOT模型。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通过对比自己对竞争对手的这个要素,做到:既知己,又知彼,从而合理且理性决策。
一曰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道就是“国内政治”,即是“明君”与“昏君”的区别。
是一位有道明君,国民与统治者的思想以及意见一致,上下同心同德,那国民都会听你调遣,会积极支持战争。
孙子兵法始计篇逐句解释
孙子兵法始计篇逐句解释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军事典籍,分为十三篇,其中始计篇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作。
孙子兵法的始计篇主要讲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策略。
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逐句解释。
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战争是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是国家政权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战争问题。
第二句:“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这句话提到了孙子兵法分析战争情况的五个要素,即道、天、地、将、法。
这五个要素是孙子认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第三句:“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这句话解释了第一个要素道的意义。
道指的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即统治者需要与人民建立起良好的共识和合作关系,才能使国家内外安定,提高战争的胜算。
第四句:“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之变也。
”这句话解释了第二个要素天的含义。
天指的是周围环境的变化,包括天气、季节、地形等。
孙子认为掌握天的变化规律,可以根据不同的战争环境作战,增加作战胜算。
第五句:“地者,地势也。
”这句话解释了第三个要素地的意义。
地指的是作战地区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势、交通等因素。
孙子认为地势的优势或劣势对战争的胜负有着重要影响。
第六句:“将者,临事而制胜之权。
”这句话解释了第四个要素将的含义。
将指的是指挥作战的军事指挥官,即指挥军队的决策者。
孙子认为将军在战场上的指挥决策能力对作战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句:“法者,曲制禁苛也。
”这句话解释了第五个要素法的意义。
法指的是军队内部的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及统治者制定的战争法则。
孙子认为有严格的军纪和规章制度能使军队行动有序,提高战斗力。
第八句:“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这句话强调了对于这五个要素的了解和掌握的重要性。
孙子认为,了解和掌握这五个要素的决策者将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不了解或不掌握这些要素的决策者则难以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
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第一:原文、译文、点评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以不认真研究的。
所以,要从五个方面分析研究,比较敌对双方的各种条件,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是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民众在战争中就可为国君出生入死而不怕危险。
天,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天候季节变化的规律。
地,是指地理位置的远近,地形的险阻与平坦,广阔与狭窄以及哪是死地、生地等。
将,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是军队组织编制、将吏的统辖管理和职责区分、军用物资的供应和管理等制度规定。
凡属这五十方面的情况将帅们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只有深刻了解。
确实掌握的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
所以,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情势。
要看哪一方的国君比较贤明?哪一方的将帅比较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令能切实贯彻执行?哪一方的军队实力强盛?哪一方的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严明?我们根据这些,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败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
《孙子兵法》原文+注释,经典整理注:以下内容为孙子兵法原文和注解。
由于篇幅较长,建议可分开阅读。
一、始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注:孙武认为,兵是国家的大事,关乎到国家的生存,需要高度重视。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注:要思考五件事情:①道:指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②天:指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③地:指敌我双方所处的地理环境;④将:指领导战争的将领;⑤法:指执行战争的条例和方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终身不与民争利,夫何必智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注:只有领导得到民众的支持,才有可能成功。
领导者要不求私利,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天、地的环境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领导者要了解环并善加利用,才能获胜。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和民、修省也。
注:将领应该具备智慧、信誉、仁爱、勇气和严格的纪律。
法律制度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并与民众相协调。
领导者还应该常常总结经验教训,修正过失,使自己和部队得到进步。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注:领导者了解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将会取得胜利,不知道五个事情的重要性,就会失败。
故兵贵胜,不贵久。
不故而能取敌者,其勝人矣。
注:战争追求胜利,而不是拖延时间。
久不可复,故明君合于租税之民,致之以死力,而后可与敌持久之战。
不合于租税之民,而令之与敌持久之战,必敝帚千金,而后能有为者。
注:如果国家财政不充裕,国家就不能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这就必须在国家建立起强大的税收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人民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战争,才能打赢持久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得地,不知山林、隘塞、湍澗之形者,不能得财,不得其资而用兵者,是谓亡国。
注:领导者不了解敌人的策略和情况,不了解地形和环境,不了解国家的经济力量和兵力,就不能打赢战争。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始计第一:兵者,国之大事;经之以五事;七计索情;选将、造势;
十二诡道;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作战第二:兵贵神速,以快取胜;就地取食,以战养战;胜敌而益强。
谋攻第三:以谋制战,不战而胜;用兵六法;军将齐心,战无不胜;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军形第四:先求不败,再求必胜;兵法五前提;以强胜弱,一往无前。
兵势第五:奇正结合,善变取胜;善用形势,找准节奏。
虚实第六:争取主动,避免被动;主动致人,以逸待劳;避实击虚;
集中兵力,以众击寡;形人而我无形;兵无常势,水无常
形。
军争第七: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兵不厌诈;
金鼓旌旗,进退有序;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兵法八诫。
九变第八:通晓九变;防患未然,有备无患;处变不惊,从容对敌。
行军第九:处军四法;相敌三十二法;兵贵精不贵多;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地形第十:地有六形;兵有六败;因地制宜,料敌制胜;爱兵如子。
九地第十一:九地之变;合利而动,兵贵神速;深入则专,死地求生;
齐勇若一,刚柔相济;静以幽,正以治;静如处子,动
若脱兔。
火攻第十二:火攻五种,因变而应;火明水强;战争无情,君慎将警。
用间第十三:动而胜人,必取于人;五间俱用;亲、赏、密;反间。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孙子兵法》全文翻译 (上)【始计第一】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臹、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臸、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故校之以七计,而索其情。
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臸权也。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始计第一】译文: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
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
将,指将领足臹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
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臸,管理臸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
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
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孫子兵法始計篇揭櫫以五事、七計估量勝算,五事中首重「道」,其原因為:A.首重兵道B.道德為要C.得民心為要D.兵者詭道也答案:(C)1.孫子兵法》云:「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說揭示何種觀念?A.避戰B.速戰C.慎戰D.好戰答案:(C)2.〈秦晉殽之戰〉文中,燭之武遊說秦君時所言:「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相當於運用兵法上的何種策略?A.利而誘之B.佚而勞之C.怒而撓之D.實而備之答案:(A)3.以下戰役,何者可做為兵法「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
」的例證?A.信陵君救趙B.田單復國C.曹操赤壁之戰D.晉師假道滅虢答案:(C)4.下列何者非造成〈謀攻篇〉所謂「亂軍引勝」之因?A.縻軍B.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C.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D.懸權而動答案:(D)5.三國時周瑜利用蔣幹傳言,使曹操殺蔡瑁、張允,運用的是何種間計?A.內間計B.反間計C.死間計D.生間計答案:(B)6.〈軍形篇〉云:「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文意與下列何者相近?A.五聲之變,不可勝聽B.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C.多算勝,少算不勝D.戰勢,不過奇正答案:(C)7.曹劌指示魯軍必待齊軍三鼓而後攻之的戰法,符合孫子所謂的:A.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B.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C.勇者不能獨進,怯者不能獨退D.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答案:(D)8.孫子主張作戰時應採取何種措施,以減輕己方因戰爭所產生的通貨膨脹壓力?A.堅壁清野B.遠交近攻C.簞食壺漿D.因糧于敵答案:(D)9.孫子曰:「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
」此處「司命」是指:A.掌握人民生死者B.負責獄政者C.教民武藝者D.子嗣後代答案:(A)10.下列何人非先秦的軍事家?A.孫武B.孫臏C.韓非D.吳起答案:(C)11.孫子所主張的戰爭策略,由優而劣應為:A.攻城→ 伐兵→ 伐謀→ 伐交B.伐謀→ 伐交→ 伐兵→ 攻城C.伐兵→ 伐謀→ 伐交→ 攻城D.伐謀→ 伐兵→ 伐交→ 攻城答案:(B)12.地略學上有所謂「前有高山,後有大水,進則不得。
退則有礙。
」此種地形屬於〈九地篇〉中的:A.爭地B.重地C.衢地D.死地答案:(D)13.〈軍爭篇〉云:「其疾如□,其徐如□,侵掠如□,不動如□,難知如陰,動如雷霆。
」空格中自依序應為:A.風、水、電、石B.風、林、火、山C.火、水、金、土D.日、月、天、地答案:(B)14.以下有關【孫子兵法】的敘述,何者為非?A.又名孫子十三篇B.首注者為曹操C.匯集秦漢時代的戰爭經驗D.末篇為用間計答案:(C)15.軍人應明瞭「為誰而戰,為何而戰」,此觀念合於〈始計篇〉「五事」中的:A.道B.天C.地D.法答案:(A)16.「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為下列何種觀念之要旨?A.兵貴勝,不貴久B.非得不用,非為不戰C.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D.兵者,詭道也答案:(D)下列哪些提示,是與孫子有關的?(甲)一鼓作氣 (乙)三令五申(丙)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丁)曾助闔盧西破彊楚,北威齊晉(A)甲丙丁(B)乙丙丁(C)甲乙丙(D)甲乙丁(B)18、關於<始計篇>下列敘述何者為非?(A)兵者,詭道也(B)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可先傳也(C)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D)兵者,國之大事,恐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A)19、下列哪些提示,是與韓信有關的?(甲)背水陣(乙)拔幟立幟(丙)滎陽對峙(丁)死地則戰(戊)約法三意(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丁(D)甲乙戊(D)20、有關孫子對「將」的論述,下列何者有誤?(A)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B)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C)善戰者,致人而不致于人(D)上兵伐謀,其次伐兵,其次伐交,其下攻城(C)21、下列有關<地形篇>的引文,何者為非?(A)地形者,兵之助也(B)料敵制勝,計險阨遠近,上將之道也(C)知兵者,迷而不動,舉而不窮(D)知天知地,勝乃可全(B)22、有關用兵之法,下列何者為錯誤?(A)高陵勿向,背邱勿逆(B)歸師勿遏,圍師勿闕(C)佯北勿從,銳卒勿攻(D)餌兵勿食,窮寇勿追(C)23、下列各組引文,其意義相異的選項是:(A)犯之以事,勿告以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B)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民可使樂成,不可與慮始(C)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D)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曲突徙薪無恩澤(A)24、唐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夫用兵識□□之勢,無不勝焉。
」上列□□內文字正確選項皆為:(A)虛實(B)諆攻 (C)軍爭 (D)九變(D)25、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此處「合」是指:(A)聯合演習(B)策略結盟 (C)合作進擊 (D)敵我交戰(B)26、<謀攻篇>云:「用兵乲法,十則□之,五則□之,倍則□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
」上列□內文字依序應為:(A)圍、拒、克(B)圍、攻、分(C)圍、拒、待(D)圍、攻、擒(A)27、<用間篇>云:「先知者,不可取於□□。
」上列□□內文字應為:(A)鬼神(B)敵情 (C)內間 (D)神紀(C)28、三國赤壁之戰,周瑜火燒曹營水寨,符合<火攻篇>所謂的:(甲)以火佐攻者明 (乙)火發於內,則早應之於外(丙)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丁)火發上風,無攻下風(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丁(D)乙丙丁(D)29、下列哪些成語,是與項羽有關的?(甲)四面楚歌 (乙)沐猴而冠(丙)一敗塗地(丁)投鞭斷流(戊)匹夫之勇(A)甲乙丙(B)乙丙丁(C)丙丁戊(D)甲乙戊(C)30、<作戰篇>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此處「籍」之字意最適合者為:(A)籍貫(B)戶口 (C)動員 (D)鄰里(B)31、<軍爭篇>云:「懸權而動」,其意與下列何者相近?(A)避實而擊虛(B)因敵而制勝(C)兵無常勢,水無常形(D)兵以詐立(D)32、漢王用陳平計,致亞父見疑,漢王終脫滎陽之困,此計屬於<始計篇>中的:(A)實而避之(B)亂而取之 (C)佚而勞之 (D)親而離之(A)25.《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認為在未作戰之前,必須有周密之計畫,周詳之準備,並以「五事」、「七計」為總綱,下列何者非屬「七計」?(A)詭道孰多(B)天地孰得(C)兵眾孰強(D)賞罰孰明(D)26.《孫子兵法‧作戰篇》云:「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
」其中「兵」之意為(A)戰爭(B)軍隊(C)戰術(D)武器(B)27.《孫子兵法‧始計篇》中談到「五事」,下列何者為非?(A)道(B)勝(C)天(D)將(C)28.《孫子兵法‧謀政篇》一文中,談到預測戰爭勝負,有五個方法,下列何者為非?(A)識眾寡之用者(B)上下同欲者(C)君能而將不御者(D)以虞待不虞者(A)29.《孫子兵法‧始計篇》云:「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其中「曲制」之意為(A)部隊編制(B)人事制度(C)軍需補給(D)財經制度(C)30.《孫子兵法‧謀攻篇》一文中,談到高明的用兵方略為(A)伐交(B)伐兵(C)伐謀(D)攻城(B)31.《孫子兵法‧形篇》一文中,認為用兵必須注意度、量、數、稱、勝五個事項,其中部隊兵員的戰鬥實力及人數的眾寡,是指(A)度(B)數(C)量(D)勝(C)32.《孫子兵法‧虛實篇》云:「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
」其中「無常勝」之意為(A)一定剋(B)一定勝(C)無常剋(D)一定敗(A)33.《孫子兵法‧勢篇》云:「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其中「碫」之音義為(A)ㄉㄨㄢヽ,磨刀石(B)ㄉㄨㄢヽ,綢緞(C)ㄉㄨㄢヽ,手段(D)ㄉㄨㄢ,用手端(D)34.《孫子兵法‧九變篇》云:「智者之慮,必雜於□□。
」上列□□內文字應為(A)動靜(B)天地(C)君命(D)利害(A)35.《孫子兵法‧軍爭篇》云:「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
」上列□□內文字應為(A)行軍(B)豫交(C)與交(D)夜襲(D)36.《孫子兵法‧九變篇》一文中,認為作將帥的,有五項危險的偏執性格,下列何者為非?(A)必死,可殺也(B)忿速,可侮也(C)愛民,可煩也(D)愛色,可欺也(D)37.《孫子兵法‧形篇》云:「善守者藏於□□之下,善攻者動於□□之上」,上列□□內文字,依序應為(A)重地,陰天(B)生地,陽天(C)衢地,隆天(D)九地,九天(C)38.《孫子兵法‧用間篇》一文中,所提到的間諜,有五種名稱,下列何者為非?(A)鄉間(B)死間(C)色間(D)生間(C)39.《孫子兵法‧始計篇》一文中,所謂的「詭道」,下列何者為非?(A)怒而撓之(B)卑而驕之(C)懼而脅之(D)親而離之(A)40.《孫子兵法‧地形篇》一文中,認為軍隊有走、弛、陷、崩、亂、北等六敗,其中「士卒強悍而將吏懦弱的軍隊」稱為(A)弛(B)陷(C)走(D)亂(A)1. 《孫子兵法‧軍行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故生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勝者之戰,若以積水于千之谿者,□也。
中空格文字應為:(A)形 (B)量 (C)數 (D)度(B)2. 《孫子兵法‧作戰篇》:「其用戰也貴勝,久則鈍兵挫銳……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由是可知〈作戰篇〉主旨為:(A)天時地利人和 (B)兵貴勝不貴久(C)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D)勝可知而不可為(A)3. 《孫子兵法‧九變篇》:「故將有五危:……不可不察也。
」下列何者不在「五危」之內?(A)惡民,可煩也。
(B)必生,可虜也。
(C)忿速,可侮也。
(D)必死,可殺也。
(A)4. 《孫子兵法‧始計篇》:「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句中「五事」為何?(A)道、天、地、將、法 (B)道、天、將、軍、法(C)天、地、將、兵、法 (D)時、事、地、將、法(C)5. 孫子曰:「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善之善者也。
」(〈謀攻篇〉)其中空格文字應為:(A)仁者無敵 (B)全國為上 (C)不戰而屈人之兵 (D)以寡敵眾(A)6. 齊魯長勺之戰,曹劌深明「一股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之道而大勝齊軍。
此乃符合孫子何種用兵之法?(A)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軍爭篇〉)(B)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始計篇〉)(C)我不欲戰,畫地而守之。
(〈虛實篇〉)(D)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
(〈地形篇〉)(B)7. 孫子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故善出奇者,無窮於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復生,四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