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 辐射1教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辐射:短波 地面、大气:长波
3. 基尔荷夫(kirchoff)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kT eT
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形式: 在一定温度、波长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度,同 波长的发射率。
意义:通过对黑体的研究来了解一般物体的辐射,极大地简 化了一般辐射的问题
4.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计算公式: δ=23.5sinN°
说明:式中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 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特殊日期δ的值: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
夏至日(22/6):δ=23.5° 冬至日(22/12):δ=-23.5°(23.5°S)
ω的确定 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E: ω=-90 °正午 ω=0; s:ω=0 上午:ω<0 W: ω=90 °下午:ω>0, N: ω=±180 °
长而变化的物体。
1.Planck定律
它揭示了黑体辐射能的光谱特性,即黑体的光谱辐射力Ebλ
Eb
c15
ec2 (T ) 1
式中,λ— 波长,m; T — 黑体温度,K; c1 — 第一辐射常数,3.742×10-16 Wm2; c2 — 第二辐射常数,1.4388×10-2 WK;
根据上式描绘的黑体光谱辐射力随波长和温度的依变关系。
昼长(可照时数)
实照时数:地面上用日照计实际测量的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 ×100% 可照时数
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
一、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 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由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分布可知年较差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定义: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90°)
2.太阳方位角 (A)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cos A sinh sin sin cosh cos
式中A值: 正东:A=-90 正南:A=0 正西:A=+90 正北:A=±180
电磁波谱
粒子性
EL
hf
hV
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二、辐射的量度和单位
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单位:J·s-1或W
辐射通量密度 (辐照度、辐出度、辐射能力):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
J S 1 m2 ; W m2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散射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
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
由入射辐射波长 与散射质点的相对大小r,将
散射分为分子散射(雷莱散射)和米(Mie)散射
(粗粒散射)。
✓ r《 时,分子散射。
✓ r ~ 时,米散射。
雷莱(分子)散射
当大气干洁,质点半径小于200nm时,散射 值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
第 二
本章内容
章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太阳辐
辐
射 地面辐射差额
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 基本性质、变化规律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及其特性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基本特性
波动性 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波动性 波动性的反映
C = fλ C—波速, f — 频率,λ— 波长,
E=dF/(ds.dt )
dF
dF
ds
ds
(cal/min·cm²=697.8 w/m²) 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但是有差别。
辐射强度I:单位时间内由单位立体角射到与射线相 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w/sr 瓦特/球面度。 I=E/COS. θ为辐射体表面的法线方向与选定方向间的夹角。
(一)减弱方式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主要的吸收成分 氧、臭氧、水汽和CO2
吸收 减弱方式 散射
反射
气体成分 氧 臭氧
水汽
强吸收波段 <200nm的紫外光 200~320nm的紫外光
930~1500nm的红外光 (三个强吸收带)
弱吸收波段 690~760nm的可见光
600nm的可见光
600~700nm的可见光 (三个弱吸收带)
10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 式:吸收、散射、反射
紫外线、红外线
臭氧、二氧化碳等吸收
反射
散射
47%
地
面
(二)减弱因素 1.大气质量(m)
定义: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
m csc h 1 sinh
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m随太阳高度的增高而减小,当太阳高度低时, m值的增大特别迅速。
影响因子
h、a 、m,纬度、海拔、云量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直接辐射
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 的太阳辐射能。
影响因子
Rsb am RSC sinh
a、m、h,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和云量有间接或直接 的影响。
太阳总辐射及其影响因素
太阳总辐射强度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是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T)与它本身绝对温度(T)的四次 方成正比。即:
Eb
0
Eb
d
0
ec
2
c15
(T )
1
d
T 4
Eb T 4
式中σ=5.67×10-8W.m-2.K-4 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推论 对不同性质的物体,放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吸收能也较强; 反之,放射能力弱者,吸收能力也弱,黑体的吸收能力最强, 所以它也是放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可见某一温度下的Ebλ有一个最大值,对应波长为λmax, λmax与T 的关系由Wien位移定律给出,
Planck 定律的图示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2. 维恩(Wien)位移定律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本身的绝
对温度(T)成反比。即:
m axT 2.8976 10 3 m K
两个辐射量是相等的, Rsb·Sm′= RscSm
Sm Sm
AD AB
sinh
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能为:
Rsb Rsc sinh
朗伯定律:在太阳高度角为h时,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 能为Rscsinh 以上讨论的是天文辐射
天文气候带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对流层大气来说, 太阳辐射不是主要的直接热源。
3. 可照时数、实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可照时数(白昼长度)
定义: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0 0
cos0 tgtg
t 20
15
可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北半球): 1、春分日、秋分日:昼长不随纬度而变化。 均是12小时. 2、夏半年(δ﹥0):纬度愈高,白昼愈长,夏至日有极昼现 象。 3、冬半年(δ﹤0):反之。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二)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RSc):在日地距离处,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 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变化范围: 1325 W·m-2 ~1457 W·m-2
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67± W·m-2 。
太阳光量常数及范围 定义: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产生的平均光照强度。
范围:1.35×105~1.4×105lx
时角与地方时的关系: ω=15 °(T-12)
正午时刻h的计算公式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sinh cos( ) sin(900 )
正午:ω=0
h正午 90 0
(1) 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 (2)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随季节有很大变化。 (3)地球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随纬度而变化。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 弱少
太阳Baidu Nhomakorabea度小—经过 的大气路程长—大 气削弱多
L1
大 气 上 界
地球
2.大气透明系数(a) a:透过一个大气质量(m=1)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 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即:
a Rm RS Rm1 RSC
布格尔—兰勃特(Bouguer-Lambert)定律
1、在臭氧层紫外线被臭氧吸收 2、在对流层红外线被CO2和H2O吸收
臭氧层O3 CO2、H2O
大谱气两对端太能阳量辐较射小的的吸区收域具,有对选可择见性光,几吸乎收不带吸都收位,于是太透阳明地辐的射。面光也
就是说,大气直接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不大。对于对流 层大气来说,太阳辐射不是大气增温主要的直接热源。
立体角定义图
光通量:辐射通量中,能对正常人眼产生光量感觉的辐射通量。 单位:流明。 光通亮密度:(光照度、照度、光照强度)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单位:流明/米²(lm·mˉ²)勒克司(lux;lx) 应用情况:
三、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吸收率(a) : 反射率(r) : 透射率(d) :
2、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和昼长
1.太阳高度角(h) 天球坐标: (高度角、方位角)。 地平坐标: (赤纬、时角)。 子午圈与通过某天体的时圈所组成的角度称为时角。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δ的含义: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 之间的夹角)。
空辐射强度的总和。
RS Rsb Rsd
影响因子 纬度,海拔等
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反射率
地面反射的太阳总辐射R与投射到地面的太阳总辐射RS 的.百分比。
不同性质下垫面的反射率
即使总辐射的强度一样,不同性质的地表真正得到的太阳辐 射,仍有很大差异,这也是导致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重要 原因之一。
对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 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日地关系和四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节划分:
1、天文季节:以“两分两至”为四季之始。从春分到夏至 为
春季,从夏至到秋分为夏季,从秋分到冬至为秋季,从冬至 到春分为冬季。
特殊时刻A的计算公式
日出日没时(h=0) cos A sin cos
北半球A的季节变化:
除北极外,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没 正西。 夏半年内,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 向;且愈近 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 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ⅠQ/D(7/12)Z
Ⅲ
Ⅱ
Ⅱ
Ⅰ
Ⅰ
Ⅰ
Ⅱ
Ⅰ
Ⅲ
Ⅰ资源丰富带
Ⅱ 较丰富带
Ⅲ 较贫带 Ⅳ 贫乏带
Ⅳ Ⅱ
Ⅲ Ⅲ
Ⅲ 中国太阳能资源区划
第三节 地球辐射与辐射平衡
一、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RLu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RLd:长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 3.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生产中的应用。
i c
4
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能力愈强。
(粗粒散射)漫射 当大气混浊,水汽、杂质较多,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
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 射。
天空呈蔚蓝色也是这个道理。
3.大气云层反射作用 参与反射作用的物质 大气中较大的尘粒和云滴、云层。 云的反射作用
其反射能力随云状、云量和云厚而不同。云量愈多, 云层愈厚,反射愈强。云层平均反射率为50%~55%。
Rm RSC a m
表明:地表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大 气透明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大气光学质量增加而减小。
水平面: Rm RSC a m sinh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天空散射辐射
阳光被大气散射后,
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
ds
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
的太阳辐射能。
Rsd
1 2
RSC (1 am ) sinh
a=Qa/Q r=Qr/Q d=Qd/Q
a、r、d的变化
a+r+d=1
入
反
射
射
吸收 透 射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图 镜反射
图 漫反射
四、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及相关性质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 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故有:
a=1,r=d=0。
入射辐 射
黑体模型
灰体:透射率d=0,吸收率a=(1-r),且a不随波
在气候统计中为了方便,按阳历月份以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 季。
2、气候季节:我国现在常用的气候四季是20世纪30年代张 宝坤以候平均温度为指标划分的,故又称温度四季。候平均 温度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 间 为春季或秋季。
3. 基尔荷夫(kirchoff)定律(选择吸收定律)
kT eT
基尔霍夫定律的基本形式: 在一定温度、波长下,一个物体的吸收率等于该物体度,同 波长的发射率。
意义:通过对黑体的研究来了解一般物体的辐射,极大地简 化了一般辐射的问题
4.斯蒂芬—波尔兹曼(Stefan-Boltzmann)定律
计算公式: δ=23.5sinN°
说明:式中N°以度为单位,是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 天数。春分日至秋分日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特殊日期δ的值: 春分日(21/3)或秋分日(23/9):δ=0°
夏至日(22/6):δ=23.5° 冬至日(22/12):δ=-23.5°(23.5°S)
ω的确定 ω是用角度表示的时间,每15°为一小时 E: ω=-90 °正午 ω=0; s:ω=0 上午:ω<0 W: ω=90 °下午:ω>0, N: ω=±180 °
长而变化的物体。
1.Planck定律
它揭示了黑体辐射能的光谱特性,即黑体的光谱辐射力Ebλ
Eb
c15
ec2 (T ) 1
式中,λ— 波长,m; T — 黑体温度,K; c1 — 第一辐射常数,3.742×10-16 Wm2; c2 — 第二辐射常数,1.4388×10-2 WK;
根据上式描绘的黑体光谱辐射力随波长和温度的依变关系。
昼长(可照时数)
实照时数:地面上用日照计实际测量的日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实照时数
日照百分率= ————— ×100% 可照时数
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
一、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一)太阳辐射光谱和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曲线 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由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的分布可知年较差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 定义: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0°≤h≤90°)
2.太阳方位角 (A)
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当地子午线的夹角。
cos A sinh sin sin cosh cos
式中A值: 正东:A=-90 正南:A=0 正西:A=+90 正北:A=±180
电磁波谱
粒子性
EL
hf
hV
其中h=6.63×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
二、辐射的量度和单位
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单位:J·s-1或W
辐射通量密度 (辐照度、辐出度、辐射能力):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称为辐射通量密度。
J S 1 m2 ; W m2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散射
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大气中的各种质点,
太阳辐射能的一部分散向四面八方,称为散射。
由入射辐射波长 与散射质点的相对大小r,将
散射分为分子散射(雷莱散射)和米(Mie)散射
(粗粒散射)。
✓ r《 时,分子散射。
✓ r ~ 时,米散射。
雷莱(分子)散射
当大气干洁,质点半径小于200nm时,散射 值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
第 二
本章内容
章
辐射的基本知识
太阳辐
辐
射 地面辐射差额
射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 基本性质、变化规律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及其特性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
辐射能 物体以辐射的方式传递交换的能量。
基本特性
波动性 波粒二象性
粒子性
波动性 波动性的反映
C = fλ C—波速, f — 频率,λ— 波长,
E=dF/(ds.dt )
dF
dF
ds
ds
(cal/min·cm²=697.8 w/m²) 辐射通量密度又被称为辐射强度。但是有差别。
辐射强度I:单位时间内由单位立体角射到与射线相 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 w/sr 瓦特/球面度。 I=E/COS. θ为辐射体表面的法线方向与选定方向间的夹角。
(一)减弱方式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主要的吸收成分 氧、臭氧、水汽和CO2
吸收 减弱方式 散射
反射
气体成分 氧 臭氧
水汽
强吸收波段 <200nm的紫外光 200~320nm的紫外光
930~1500nm的红外光 (三个强吸收带)
弱吸收波段 690~760nm的可见光
600nm的可见光
600~700nm的可见光 (三个弱吸收带)
10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 式:吸收、散射、反射
紫外线、红外线
臭氧、二氧化碳等吸收
反射
散射
47%
地
面
(二)减弱因素 1.大气质量(m)
定义: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
m csc h 1 sinh
不同太阳高度角下的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m随太阳高度的增高而减小,当太阳高度低时, m值的增大特别迅速。
影响因子
h、a 、m,纬度、海拔、云量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太阳直接辐射
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到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 的太阳辐射能。
影响因子
Rsb am RSC sinh
a、m、h,纬度、海拔、坡度、坡向和云量有间接或直接 的影响。
太阳总辐射及其影响因素
太阳总辐射强度 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强度是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
黑体的总放射能力(ET)与它本身绝对温度(T)的四次 方成正比。即:
Eb
0
Eb
d
0
ec
2
c15
(T )
1
d
T 4
Eb T 4
式中σ=5.67×10-8W.m-2.K-4 为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
物体温度愈高,其放射能力愈强。
推论 对不同性质的物体,放射能力较强的物体,吸收能也较强; 反之,放射能力弱者,吸收能力也弱,黑体的吸收能力最强, 所以它也是放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可见某一温度下的Ebλ有一个最大值,对应波长为λmax, λmax与T 的关系由Wien位移定律给出,
Planck 定律的图示 不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
2. 维恩(Wien)位移定律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λm) 与其本身的绝
对温度(T)成反比。即:
m axT 2.8976 10 3 m K
两个辐射量是相等的, Rsb·Sm′= RscSm
Sm Sm
AD AB
sinh
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能为:
Rsb Rsc sinh
朗伯定律:在太阳高度角为h时,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太阳 能为Rscsinh 以上讨论的是天文辐射
天文气候带
二、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并不多,特别是对于对流层大气来说, 太阳辐射不是主要的直接热源。
3. 可照时数、实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 可照时数(白昼长度)
定义: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0 0
cos0 tgtg
t 20
15
可照时间随季节和纬度的变化规律(北半球): 1、春分日、秋分日:昼长不随纬度而变化。 均是12小时. 2、夏半年(δ﹥0):纬度愈高,白昼愈长,夏至日有极昼现 象。 3、冬半年(δ﹤0):反之。 4、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二)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RSc):在日地距离处,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 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变化范围: 1325 W·m-2 ~1457 W·m-2
我国采用的太阳常数值为1367± W·m-2 。
太阳光量常数及范围 定义: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产生的平均光照强度。
范围:1.35×105~1.4×105lx
时角与地方时的关系: ω=15 °(T-12)
正午时刻h的计算公式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sinh cos( ) sin(900 )
正午:ω=0
h正午 90 0
(1) 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很大的变化。 (2)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随季节有很大变化。 (3)地球上所接收的太阳辐射随纬度而变化。
太阳高度大— 经过的大气路 程短—大气削 弱少
太阳Baidu Nhomakorabea度小—经过 的大气路程长—大 气削弱多
L1
大 气 上 界
地球
2.大气透明系数(a) a:透过一个大气质量(m=1)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 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即:
a Rm RS Rm1 RSC
布格尔—兰勃特(Bouguer-Lambert)定律
1、在臭氧层紫外线被臭氧吸收 2、在对流层红外线被CO2和H2O吸收
臭氧层O3 CO2、H2O
大谱气两对端太能阳量辐较射小的的吸区收域具,有对选可择见性光,几吸乎收不带吸都收位,于是太透阳明地辐的射。面光也
就是说,大气直接吸收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不大。对于对流 层大气来说,太阳辐射不是大气增温主要的直接热源。
立体角定义图
光通量:辐射通量中,能对正常人眼产生光量感觉的辐射通量。 单位:流明。 光通亮密度:(光照度、照度、光照强度)
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
单位:流明/米²(lm·mˉ²)勒克司(lux;lx) 应用情况:
三、 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吸收率(a) : 反射率(r) : 透射率(d) :
2、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和昼长
1.太阳高度角(h) 天球坐标: (高度角、方位角)。 地平坐标: (赤纬、时角)。 子午圈与通过某天体的时圈所组成的角度称为时角。
sinh sin sin cos cos cos
式中:φ为观测点纬度,δ为赤纬,ω是时角。
δ的含义:太阳直射点纬度(即太阳直射光线与赤道平面 之间的夹角)。
空辐射强度的总和。
RS Rsb Rsd
影响因子 纬度,海拔等
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反射率
地面反射的太阳总辐射R与投射到地面的太阳总辐射RS 的.百分比。
不同性质下垫面的反射率
即使总辐射的强度一样,不同性质的地表真正得到的太阳辐 射,仍有很大差异,这也是导致地表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重要 原因之一。
对同一物体,如果在温度T时它放射某一波长的辐射,那么, 在同一温度下它也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日地关系和四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节划分:
1、天文季节:以“两分两至”为四季之始。从春分到夏至 为
春季,从夏至到秋分为夏季,从秋分到冬至为秋季,从冬至 到春分为冬季。
特殊时刻A的计算公式
日出日没时(h=0) cos A sin cos
北半球A的季节变化:
除北极外,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分日,日出正东日没 正西。 夏半年内,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 向;且愈近 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 冬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方向;且愈近冬至 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南。
ⅠQ/D(7/12)Z
Ⅲ
Ⅱ
Ⅱ
Ⅰ
Ⅰ
Ⅰ
Ⅱ
Ⅰ
Ⅲ
Ⅰ资源丰富带
Ⅱ 较丰富带
Ⅲ 较贫带 Ⅳ 贫乏带
Ⅳ Ⅱ
Ⅲ Ⅲ
Ⅲ 中国太阳能资源区划
第三节 地球辐射与辐射平衡
一、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球辐射 地面辐射RLu :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RLd:长波辐射。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 3.地面有效辐射 影响地面有效辐射的因素。生产中的应用。
i c
4
入射光波长愈短,散射能力愈强。
(粗粒散射)漫射 当大气混浊,水汽、杂质较多,入射光的各种波长具
有同等散射能力,散射系数不再随波长改变,称之为漫 射。
天空呈蔚蓝色也是这个道理。
3.大气云层反射作用 参与反射作用的物质 大气中较大的尘粒和云滴、云层。 云的反射作用
其反射能力随云状、云量和云厚而不同。云量愈多, 云层愈厚,反射愈强。云层平均反射率为50%~55%。
Rm RSC a m
表明:地表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大 气透明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大气光学质量增加而减小。
水平面: Rm RSC a m sinh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天空散射辐射
阳光被大气散射后,
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
ds
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
的太阳辐射能。
Rsd
1 2
RSC (1 am ) sinh
a=Qa/Q r=Qr/Q d=Qd/Q
a、r、d的变化
a+r+d=1
入
反
射
射
吸收 透 射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图 镜反射
图 漫反射
四、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及相关性质
黑体:对于投射到该物体上所有波长的辐射都能全部吸 收的物体称为绝对黑体。故有:
a=1,r=d=0。
入射辐 射
黑体模型
灰体:透射率d=0,吸收率a=(1-r),且a不随波
在气候统计中为了方便,按阳历月份以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 季。
2、气候季节:我国现在常用的气候四季是20世纪30年代张 宝坤以候平均温度为指标划分的,故又称温度四季。候平均 温度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10~22℃之 间 为春季或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