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批评DECONSTRUCTION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构主义批评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是西方后现代哲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并同后期罗兰·巴尔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最后在美国形成的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保罗·德·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批评,成为当代西方又一重要批评模式。

德里达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他从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索绪尔语言学的批评开始对结构主义的批评,声称书写文字并不见得天生就低劣于语言发音,为了打破传统的“语音中心”偏见,他力图建立一种“文字学”。

他对文学二元对立进行彻底解构则标志了他的解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认为任何由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都是无中心的系统。

德·曼最富创造性的见解,是他继承并发扬了尼采的修辞理论,使之成为重要的解构策略。

他指出,修辞并不是雄辩和劝说的点缀,也不是文本中可有可无的成分。

实际上,修辞是语言本身特有的、必不可少的本质。

它的特性就在于怀疑、拒绝并否认外在真理的存在。

哈特曼的独到之处在于,他继德里达之后彻底消除了文学与哲学的界限,进而把文学批评与文学文本同样看待。

在他看来,文学批评并不是一种被动工作,它与文学创作一样,具有鲜明的思考性和创造性。

正是这种创造性,使得文学与批评相互沟通,融为一体。

文学批评同样也具有打动人类情感的性质与功能。

至于米勒的解构思想则主要体现在他对具体小说的阅读分析中。

在米勒看来,语义扩散的结果揭示了文本层出不穷的解释可能。

他的解构主义策略,就是仔细挑选某些重复出现的关键修辞、概念或文章主旨,分析它们在不同情况下重复时所释放出来的破坏性力量,从而瓦解文本所依赖的等级秩序与权威经典,暴露它对边缘思想和“非法”传统的压抑。

解构主义具有反传统、反权威、反理性的特征,强调语言和思想的自由,但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

它有明显虚无主义倾向,是极端和片面的。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把文本仅仅看成一种符号游戏,实际上是极端的形式主义,并没摆脱它所批判的结构主义的局限,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仍是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

解构主义批评
●保罗·德·曼:《辩解——论〈忏悔录〉》《解构之图》
●周兰桂:《水浒传》小说主题释读的多重困境——《水浒传》小说主题研究的
解构主义尝试
●周涛:试论《围城》中的解构主义特征
●张艳威:解构主义与《拉帕奇尼的女儿》
●李新东、张清华:《王朔:作为解构主义例证的文本分析》
保罗·德·曼:《辩解——论<忏悔录>》
评论:
《忏悔录》是卢梭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是他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为自己的存在辩护的自传。

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作家对它做过分析和评论,一直有人极力推崇,认为它是一部真正的自传。

但是,这部自传也引起截然相反的两中反应,莫洛亚认为卢梭的《忏悔录》其实等同于“骗子无赖冒险小说”。

而德曼则从语言的修辞性和模糊性对《忏悔录》做了不同于上述关点的看法。

保罗·德·曼的《辩解——论〈忏悔录〉》从卢梭关于盗窃丝带而就从卢棱关于盗窃丝带而栽赃给女仆的回忆入手,通过对作者叙事、修辞的层层剥离、丝丝入扣的分析以及对隐喻和转喻、对“语法的修辞法”和“修辞的语法化”的深入探讨,发现《忏悔录》并非仅仅是一部忏悔文本,而且还隐含着相反的辩解因素。

对修辞忏悔与辩解共存于同一文本,显示出卢梭人性、心理的复杂与矛盾。

事实上,文章中的很多术语我都不理解,对这篇文章也不能深入的了解。

但还是有一点感想,作者仿佛是心理学家,能构像庖丁解牛似的将《忏悔录》进行透彻的分析,让我们不仅看到文本所具有的意义外,作者又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超越文本的世界,就好象心理学上说的潜意识层。

郑敏先生说过:“解构解读的原意为打开文本使其四通八达,以攻破权威阐释之禁锢。

“可以看出德·曼非常重视文本,重视细度,通过文本内在的矛盾性和含混性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呈现了文本的多层的意义。

文中,德曼通过言词的两面性,说明卢梭的“忏悔”只能是言词上的自我职责,而无法先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补偿,这到底是在辩解,这里忏悔话语和辩解话语难解难分。

另外,隐喻也是卢梭由忏悔话语滑想辩解话语的一个道具。

通过对“丝带”这个能指的层层分析,来揭示卢梭的话语的含混性以及辩解。

德曼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创造性,在“分解”与“拆开”的同时也在“重建”,德曼的语言是坚定的、自信的、睿智的,如一个滔滔不绝的雄辩家。

《辩解——论〈忏悔录〉》不仅是对言词暗含的意义剖析,同时也是对卢梭内心的剖析。

(郭怡怡汉语言文学062)
周兰桂:《<水浒传>小说主题释读的多重困境——<水浒传>小说主题研究的解构主义尝试》点评:
作者周兰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写作学”及“书法”等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先后在全国各类专业学术期刊与大学学报发表科研学术论文40余篇,撰写著作3部,主持省级学术科研课题2项。

在本文中,作者从解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水浒传》小说几百年来多种备受争论的主题作了具体而独到的阐释。

语言精
辟,见解独到,结构明了,论述的条理也十分清晰。

数百年以来的《水浒》研究,可谓众说纷纭,而确定其“一致公认的、科学的、精确的主题”已成为了各家各派争执不休的永恒话题。

作者详细地论述了《水浒传》诞生以来“主题”释读的几种主要形态:封建统治阶级以及其道统文化的文人认为《水浒传》是“诲盗”之作,反封建道统文化的叛逆与落魄文人则认为《水浒传》为“发愤”之作。

现代文学史上,《水浒传》主题有“农民起义”说,“忠奸斗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和“降投主义”教材说这四种形态。

正因为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主题”释读,作者不禁发出了难以释义文学主题的感慨。

他认为《水浒》创作过程中文本的变迁与多样性,审美创造与学术释义的背反,小说文本批评的历史“循环性”和小说主题的开放性、不确定性这四个原因分别造成了小说主题释读的四重困境。

作者还明确提出了自己对于《水浒传》主题释读的观点:由于历史时空的迁移,研究者视点的变换,思维方式的进化,情境、语境的开放,主题释读由单极的“非此即彼”向着“亦此亦彼”的中庸思维迈进。

然而,《水浒》主题如果真正要朝着多元共存的开放思维迈进,还得循着“非此非彼”的方向探寻。

解构主义文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属于一种阅读理论,我想正因为如此,从不同的角度去阅读《水浒传》,所认为的主题形态与释义也就千差万别。

我很赞同文中的一句话:“只要有阅读发生,小说就必然有新的内涵被发现,小说便有她的生命力。

”我们不能盲目地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释读,在这不断释读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接近那所谓的“真理”,而这“真理”也只能被接近。

(程阳汉语言文学062)
周涛:《试论<围城>中的解构主义特征》
(原载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点评:
本文是作者论述了《围城》中的解构主义特征,并力图在钱钟书和解构主义之间建立联系。

作者对解构主义的观点主要是:(1)认为解构主义是一种反传统思潮就好似《围城》文本处处呈现出挑战传统的姿态,《围城》中对佛教和基督教都加以调侃,对传统道德尤其是儒家观念极尽讽刺之能事,对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艺术也不时受到拆解。

(2)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理性就是传统,而《围城》文本具有鲜明的解构“在场的形而上学”、颠覆理性与真理的特征似乎是对解构主义理论的注解,甚至怀疑只有当理性与真理遭到颠覆以后,生活才会呈现出荒诞与偶性的本来面目。

(3)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言中心主义”是解构主义的宗旨,因为传统并不似乎一成不变的,在不同语境,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4)解构主义的重要概念:互文性。

认为任何文本都不存在派生的原文,而只是其他文本的镜子,在永无止境的符号示意推延过程中这些文本相互参照、交叉、重叠、转换,从而构成一个巨大、开放的知识话语空间。

我认为解构主义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有着对传统的怀疑和探索。

但是解构主义又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理论,它一旦被定义,或被确定为是什么,本身随之就会被解构掉。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觉得解构主义过分强调语言游戏,无限夸大修辞和隐喻的作用,置客观事实而不顾,所以,我觉得对待解构主义,我们理应取一种独立的批判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裘小娟汉语言文学062)
张艳威:《解构主义与<拉帕奇尼的女儿>》,《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9月
点评:
张艳威的这篇文章主要论述的对象是“解构主义”,并结合具体实例对解构主义进行诠释.具体的对象就是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奇尼的女儿》,从三个角度,即男性中心说,科学神话理论和理性光环说,对《拉帕奇尼的女儿》进行解析,从而有效的说明当时德里达提出的“中心消解说”,说明解构主义既是反对以前的形而上学,所要消解的是西方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则,具体体现在“逻格斯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声音中心主义”等方面。

本文从《拉帕奇尼的女儿》的具体情节,说明了霍桑的态度及所赞同的理论。

小说用叙述女主角Beatric以死亡来反抗她所面对的男性和当时的社会思想,从而强烈的表现霍桑对男性中心说的反对;其次用里面的医生把医学研究看得比人命更为重要,把人当作白老鼠,且完全违背道德准则的表现——Rappaccini医生把毒素注入女儿的体内,来表现对科学神话说的鄙视;最后,文中用自认为是理性而实际却总是提到dream等不切实际的词来解决情感问题的Giovaini,对理性光环说进行深刻的解析.从这三个方面的阐述,我们了解了所谓的“男性中心说”“科学神话说”“理论光环说”,也使我们具体的明白德里达提出的“消解说”、“解构主义”,具体解构的是什么,怎样体现其解构的目标。

从这篇文章,我认识到最初的结构主义,也明白了解构主义的产生背景。

对于解构主义我持赞同态度,正如霍桑小说中所赞同的。

解构主义,对当时的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它有利于提高女人的地位,有利于人思想上的成熟、自主,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

总之它代表了当时文学理论上的进步,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社会的进步。

(吴婷汉语言文学062)
李新东张新华:《王朔:作为解构主义例证的文本分析》,《山东文学》,2001年07期
点评:
王朔是一个有别与其他作家的敢于表达独特观点的人。

他的作品有其特有风格,写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
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谁”和他自己“我是码字的”的宣言一样,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

后进入影视业,由王朔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

本文从三个层次分析了王朔的文章中的结构主义的具体表现。

第一层次“问题的起点”表达了王朔的他的“解构策略”纯粹是在语言层面上展开的;第二层次“譬喻与反讽:柔软的语言施暴”从修辞学的角度来切入,引用王朔的知名小说《玩的就是心跳》《许爷》《我是你爸爸》《顽主》阐释了王朔小说的解构主义语言策略的两个主要方面,一是譬喻,二是反讽。

把语言的束缚作为嘲讽当代生活其它方面的代表。

第三个层次“调侃与幽默:现实舞台上的花样舞蹈”向读者展示了王朔把调侃作为一种策略,一种向现实秩序挑战的策略,把语境预设为“成人”与“孩童”的“话语游戏”完成了其文本的解构意图。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对于王朔的文章中所体现的解构主义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对王朔文章的理解也有个更深的认识,了解了王朔的写作可以说完全是面对语言的写作。

加之这篇文章,层层递近,全面系统的把王朔作为一个范例使我了解了很多有关于解构主义的大概知识,对解构主义有了一定的把握。

(韩莹莹汉语言文学0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