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合集下载

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

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谈到解构主义,我们不能不提到结构主义。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结构主义大行其道。

我们都了解了,结构主义是从语言学模式入手,将对作品的意义及其内涵或价值上的研究,转向了意义之所以产生的结构,很快就从欧洲风靡到了美国。

但在1966年的霍普金斯讨论会上,德里达发表了一篇名为《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的嬉戏》,率先向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开刀,揭开了解构主义的序幕。

而曾经的结构主义者,如拉康、福柯等人也认识到了结构主义的局限,在文学批评领域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于是就有了后结构主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解构主义。

罗兰·巴特就是这样的一位学者,他早年是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粉丝,并为其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符号帝国,但是后来受到德里达的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解构主义色彩。

让一伊夫·塔迪埃所说“在长达25年的时间里,这位杰出作家大概代表了法国批评界和语言学界几乎所有貌似现代派的思想,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他并非总是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然而他总是以其深刻性很快成为该思想方面的旗手。

”所以有人戏称他为“变色龙”。

(但是我认为罗兰·巴特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墙头草,因为他的转变发生在他瞧见了结构主义的弊端之后,也就是说,这是对文学批评理论的进一步思考)符号学研究的扩展或许将引导我们去研究系列性的而不只是对立性的聚合关系或许不可能消除这些关系,因为并不肯定,在研究涉及质料和用法两个方面的复杂对象时,我们是否仍能在两极成分之间的选择中,或在一个标记和一个零度的对立中,使意义起作用,这就提醒我们,二元选择结构是最有争议的问题。

?(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在1970年出版的《s/z》是巴特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过渡。

?据说,某些佛教徒依恃苦修,最终乃在芥子内见须弥。

这恰是初期叙事分析家的意图所在在单一的结构中,见出世间的全部故事曾有的量,一如恒河沙数他们盘算着,我们应从每个故事中,抽离出它特有的模型,然后经由众模型,导引出一个包纳万有的大叙事结构,为了检核,再反转来,把这大结构施用于随便哪个叙事。

解构主义的后现代哲学观及文学批评意义

解构主义的后现代哲学观及文学批评意义

一、解构的本源上世纪末以来,以德里达解构理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从东方人的角度第一次空前彻底地清理了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全方位地拆解了西方传统的文化思想,彻底摧毁了旧的文化系统,将西方文化导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后现代主义时代。

“解构”(deconstruction),原本是德里达用来消解传统哲学,即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技巧或方法。

德里达最初是从美国建筑师彼得?艾森曼关于建筑的文本中接触到“解构”一词的,“解构”是指对从属于建筑的一切内在目的和外在价值标准进行提问,把建筑放入其他写作空间(如电影摄影、文字叙述等)相关的联系中来建设,以与传统的风格、倾向和价值相背离或抵抗。

德里达对建筑的“解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绎、置换和运用,在他这里,“解构是阅读与写作的一种形式或表现。

”即解构式阅读和解构式书写。

解构式阅读摆脱了传统的“单义性阅读”,它对词进行多义性阐释,从原文本中心意义或显著标记中读出“异义”、读出“反义”。

正如德里达所言:“每一个‘解构的’阅读都呼唤着存在于这些多样性的‘标记’中的别样的‘标记’”。

解构式阅读是对文本进行随意拆解、分化、释义和重组的游戏活动。

解构式书写是德里达常用的怪异的写作方法,他或者把几种规范或几种写作拼装一起(如《丧钟》和《明信片》的写作方法),或是沿袭尼采惯用的隐喻和嘲讽的口吻,或是使用古怪甚至生造的词,或者写出一词后再擦掉它,把书写变成了重新拼接、转换符号和制造痕迹的自由嬉戏。

德里达从语言入手,通过解构式阅读和解构式书写,批判了“语音中心论”,解构了所指的确定性,消除了结构及其中心,改变了西方哲学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观念。

指出:语言并不是能指与所指的———对应的意义分明的结构,词义是变化不定的,词语只是一种印迹,只是“延异”:差异与变化的无限推延的过程。

没有固定的到场,没有确定的中心,没有不变的永恒。

几千年来西方哲学对永恒事物的追求,以及依靠概念来构筑真理体系,或者通过词语来表达真理,只是一种幻想。

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文学评论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在文学评论中,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学理论作为一种引导批评的思想体系,帮助我们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特点;而批评方法则是我们运用理论来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具体方式。

本文将探讨文学评论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理论的作用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一种系统性和理论性思考。

它帮助我们认识文学作品背后的艺术原则和创作规律,为我们的文学评论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支撑。

1.1 结构主义与解构主义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合理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通过其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以体现。

而解构主义则强调文学作品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关注文本中的矛盾和隐喻,试图对传统观念进行颠覆和重构。

1.2 哲学与心理学哲学与心理学提供了文学分析的重要视角。

比如,存在主义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选择,心理学则关注人物心理和行为动机,这些都对我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1.3 社会文化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帮助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文学作品。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社会背景、历史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批评方法的应用批评方法是将文学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和评价中的实践方法。

不同的文学理论对应着不同的批评方法。

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批评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

2.1 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形式特点,如节奏、韵律和修辞等。

它通过对形式特点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艺术效果和美感,从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2.2 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注重文学作品的结构和内在关系。

它通过对作品元素的相互关系和符号系统的分析,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主题。

同时,结构主义批评也强调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解构。

2.3 文化批评文化批评将文学作品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分析,关注作品对社会和群体的影响。

它通过对作品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解读,评价作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影响。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知 自己的主体 都视 为 或然 结 果来 对 待 , 由此 展 并 开 了对三者 的批评 。当代 女权 主义 、 史主义 、 历 西
方 马克思 主义 和心理分 析理论都 带有后 结构主 义
的色彩 。
由依靠这个结构 的话语所制造出来 的, 并且还要
表 明它是一个 存 在 于 一部 解 构作 品之 中 的结 构 ,
哲 学立 场 , 一种 政 治实 践 , 种思 维 策略 , 是一 一 或
种 阅读模式 。那 么究 竟 何 谓 “ 构 ” 解 ?解 构 最 简
单 的定义 就是 , 它是 对 传 统结 构 主 义按 等 级划 分 的一 系列界 线严格 的二元 对立 面及其 所代表 的典 型思想 意识 的批 评 , 这些 二 元 对 立 面包 括 内在 与
本 文 以德 里 达 为 重点 , 述 其 解 构 主 义批 评 的核 心 概 念 , 论 以对 解 构 主 义 批 评 达 成要 领 性 理 解 。
关键 词 : 构 主 义 ; 里 达 ; 各斯 中心 ; 文性 解 德 逻 互 中 图分 类 号 :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5 3 ( 0 1 0 -0 80 J 0 0 A 10 - 5 2 1 )205 - 0 5
2 1 年 第 2期 01 第3 6卷 ( 第 13期 ) 总 7
浙 江师 范 大 学学 报 ( 社会 科 学 版 )
J OURN F Z J AN NORMAL UNI RS Y AL O HE I G VE I r
No 2,2 1 . 01
Gen rlNo 7 e a .1 3 Vo . 6 13
而这种 解构 作品 正是 设 法 把结 构 拆 开 , 对 它 进 并

第七章解构主义批评

第七章解构主义批评

第七章解构主义批评第一节解构主义批评理论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分支,解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和主要推动者之一,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叶的《一篇论文的时间》一文中曾谈到,“解构”主要不是一个哲学、诗、神学或者说意识形态方面的术语,而是牵涉到意义、惯例、法律、权威、价值等等最终有没有可能的问题。

在1967年出版的《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三部著作中,德里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解构主义思想。

之后,在他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下,解构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展,波及哲学、神学、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的领域,对人类的思维模式、观念、文化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一波影响全球的思想文化潮流。

在文论界,它同后期罗兰•巴尔特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一起,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构主义运动,成为当代西方又一重要批评模式。

其中美国以希利斯・米勒、杰弗里•哈特曼、保罗・德曼等为代表的“耶鲁学派”解构批评将解构主义思想运用于欧美文学分析,把解构主义理论推向了鼎盛,他们四人也被戏称为“耶鲁四人帮”。

解构主义的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倾向迎合了进入20世纪后半期以来人们对于模式化、规范化的普遍厌恶心理。

对于所谓恒定不变的结构、中心,以及终极意义的全盘否定,对于人的主体能动作用的突出强调,是西方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文化思潮发展的新走向。

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的过渡,解构主义思潮的发展,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批评、接受美学等的兴起和演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这一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构主义文论也可以看作是西方文论由现代形式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德里达的解构理论雅克•德里达(1930-),法国哲学家、文论家,公认的解构理论的开创者。

他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岁获学士学位后到法国,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

I960年起,先后在巴黎大学、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哲学和哲学史。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以《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解构阅读为例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以《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解构阅读为例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以《卖油郎独占花魁》的解构阅读
为例
傅钱余
【期刊名称】《南昌高专学报》
【年(卷),期】2008(023)006
【摘要】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自从产生到介绍到我国来,对国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同时.对解构主义特别是作为一种文学阅读层面的解构主义,却一直存在着很多的误解,有的简单地从字面意义把解构当作解开或者拆开,是对文章结构、意义等的破坏,认为解构阅读会导致虚无主义;有的简单地从德里达所言解构是对逻各斯中心主义以及二元等级秩序的颠覆出发,对号入座似地去寻求作品中的相关内容,于是不免牵强附会,离真正的解构阅读远矣.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分析<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特定的文本,分析文本的目的是为了阐释解构主义,解构解构主义.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傅钱余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
【相关文献】
1.《占花魁》《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创作差异浅析 [J], 高沁
2.真诚抱得美人归——《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人物形象分析 [J], 周琳芝
3.中法文学作品中风尘女子形象的选择与建构——以《卖油郎独占花魁》和《茶花女》为例 [J], 周怡佳
4.真诚抱得美人归——《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卖油郎”秦重人物形象分析 [J], 周琳芝[1]
5.试论冯梦龙通俗文学主张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以《卖油郎独占花魁》为例 [J], 许凌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构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批评

二、解构主义理论家的解构理论:
1、德里达: (1)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 本质上是对西方根深蒂固的形而上 学思维模式的解构。
形而上学设定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范畴: 如精神/物质、主体/客体、能指/所指、理 智/ 情感、本质/现象、语音 /文字、中心/ 边缘 等。 由于二元的不平等,于是形成“逻各斯中 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 义”等。
• 突出表现出反权威、反传统和反理性倾向。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学家德里达

1966 :在美国做《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 符号和游戏》的著名演讲,是解构主义的奠 基之作。
1967 :《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 《语音与现象》出版,系统提出了自己的解 构主义思想。

2、美国的“耶鲁四人帮”
• 应当把批评看作是在文学之内,而不是在文学之外
• 哈特曼还从艺术文本的相互依赖性(互文性)中揭示艺术文本意义不确 定性的根源
• 德· 曼把修辞性视作语言本身固有的根本特性,认为语言自身存在着语法 和修辞之间的张力,即不确定的关系。具体说来,阅读是以文本为对象, 而一切文学文本都因修辞性而具有自我解构的要素,因此,阅读永远只 能是解构性阅读。 • 文学文本不可能有确定不变的一套完整含义(意义)。文学文本及其意 义不再是可以独立于读者阅读行为的纯自然客体。因此,对文学文本意 义的理解,是一个阅读文本的过程,是文本与阅读交互作用的无止境过 程。 • 从方法论意义上,德· 曼认为批评家只有经过对文学、历史等文本的盲视, 最后才能获得对文本的洞见。
文本意义之所以是不确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与别的意义相互交叉渗透和转换哈特曼还从艺术文本的相互依赖性互文性中揭示艺术文本意义不确定性的根源德曼把修辞性视作语言本身固有的根本特性认为语言自身存在着语法和修辞之间的张力即不确定的关系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之解构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之解构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之解构作者:梁红艳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0期梁红艳(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广东东莞523808)[摘要]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中所谓的确定文本边界、整体结构与终极意义的功能。

本文以美国耶鲁四人帮对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的“误读”为切入点,重点从哲学思考方法、思维换型路径、文学研究方法三个纬度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进行“解构”。

[关键词] 解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3 )10 -0025 -02 20世纪70年代,发源于法国以德里达(Derr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理论传人到了美国,这种以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激情和思想偏执为特点的后结构主义思潮理论,在以实用主义为特点的美国文化的浸染下,很快便被同化了。

特别是被以哈特曼、布鲁姆、米勒和保尔·德·曼为代表的“耶鲁四人帮”的发扬光大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以致我国有学者说:“解构主义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或集团的理论,它是在总结了人类政治、文化、思想的历史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它的主旨在于突破以虚幻的理想主义封闭人们思维的哲学论域中的形而上学困境,促使人类从几千年的先验幻想的自欺欺人得以解放出来。

”一、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误读”美国耶鲁大学的耶鲁解构主义批评学派是在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个学派的解构主义理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它认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方法模糊了哲学与文学相对明确的界限,他对哲学文本进行文学意义上的修辞解构探索,进而从文学作品语言结构的藩篱中寻找各种哲学形而上的对立意义。

1971年,保尔·德·曼(Paul de Man)在出版的《盲视与洞见——论当代批评之修辞》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阅读模式,即探寻文本中所存在的“盲视”与“洞见”的张力关系。

举例论述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举例论述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

举例论述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结构主义是一种文化理论和批评方法,它强调文本或作品中的结构和系统性,而不是个体元素或主题。

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主要涉及解构、语言符号学和符号学等方面。

下面将举例论述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1.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结构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批评方法是通过揭示文本中的二义性和矛盾来破坏或颠覆传统的意义和结构。

例如,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论语言的起源》中,他通过对语言符号的解构,揭示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从而批评了结构主义的意义和真理观。

2. 路易斯·阿尔图塔的符号学路易斯·阿尔图塔是一位法国文化理论家,他的符号学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体现在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分析上。

他认为,符号不仅仅是一个代表事物的标志,而是具有自身的结构和规则。

通过对符号系统的批评,他揭示了文本中隐藏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

3. 米歇尔·福柯的权力批判米歇尔·福柯是一位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权力批判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关注权力的运作和效应。

他认为,结构主义忽视了权力对主体的规训和控制,而权力则是文本产生和解读的关键因素。

福柯的权力批判揭示了结构主义对权力的忽视和缺陷。

4.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罗兰·巴特是一位法国文化理论家,他的符号学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涉及符号的多义性和相对性。

他认为,符号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多重意义和语境依赖性。

通过对符号的批评,巴特揭示了结构主义对符号的过度简化和抽象。

5. 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研究斯图尔特·霍尔是一位英国文化理论家,他的文化研究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关注文化的历史性和多样性。

他认为,结构主义过于强调结构和系统,忽视了文化的变化和差异。

霍尔的文化研究揭示了结构主义对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忽视和缺失。

6. 爱德华·萨义德的批判理论爱德华·萨义德是一位美国文化理论家,他的批判理论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权力。

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常常用来确认在场的连续性 (如潜能、实在、真实等)。
它构筑起的承诺:人最终可 以与作为是体现存在的现实 相遇而不需要任何介质,有 关世界的总体知识完全可以 被获得。
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是
关于每件事物的规定性的本 真说明。它的词根是希腊语 中的logos,意义是“语言” 或“定义”。强调在万物背 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 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
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 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 东西构成了一系列逻各斯, 所有的人和物却拜倒在逻各 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 逻辑,而它是永恒不变的。 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 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二 背景及形成原因
1 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等叛 逆思想 2 1968年法国和欧洲的学生造 反运动 3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理论 尤其①提出语言第一的观点
3 向慕汉字
德里达为寻求西方哲学乃至语言 观念的出路,他把目光转向了东 方,尤其是中国文字的文化。 他发现汉字不仅是一种表意文 字,它同样也能表音。在言语\ 文字这个二元对立被颠倒过来了。
在结构上,表意胜过表音,始终 居于主导地位。
4 “德里达式”术语
Ⅰ最有名的是异言(diffe`rance) 法语中它与“差异”只有第七个 字母a和e一处只差。含义可理解 为异言是一种原型差异,它渗入
④原型文字 他认为文字是语言的本原和原型
2对传统哲学\文学二元对立 的解构
德里达发现二元对立是传统哲学 把握世界的一个最基本模式,且双 方并不平等;往往“其中一项在逻 辑、价值等方面统治着另一方”。 他的基本解构策略:“便是在一 个特定的时机,将这一等级秩序
颠倒过来,诸如真理\谬误、理性\ 感性、语言\文字、自然\文化等, 其先项的所谓本原意义都是形迹 可疑的 ”。

西方文学批评——解构主义

西方文学批评——解构主义

西方文学批评——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一.Basic Assumption of StructuralismWorld is made up of relationships rather than things.i.e. every element in any given situation has no significance by itself, and in fact isdetermined by its relationship to all the other elements involved in that situation.What does structure mean here?Structure=system! Surface = system! Underlying structure/ systemIn terms of literary study, not interested in individual literary works.Studies a series of literary works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that govern all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at kind.二.Structural LinguisticsFerdinand de Saussure——作品: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1915)1.Pre-Saussurean Linguistics(1)Diachronic(历时)vs. Synchronic(共时)Diachronic approach: history of the language——the changes in its forms and conventions over time.Synchronic approach: structural aspect of language——the system at one particular time(2)Mimetic theory of languageWords represented/symbolized/referred to the objects for which they stood.2.Structural Linguistics(1)Langue(语言)and parole(言语)Langue(语言)abstract systematic principles of language(rules codes, conventions)Parole(言语)actual speech acts(utterance, discourse) when we speak(2)Signifier(能指)and signified(所指)(3)Fundamental principles in the system of signArbitrariness (任意性原则)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is arbitrary: there is no necessary connection between a given sound-image and the concept to which it refers.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无必然的联系。

《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与重构》

《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与重构》

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阐释与重构引言解构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它通过分析文本内部的矛盾、模糊性和多义性来打破传统文学理论中所谓的固定意义和真实性。

本文将探讨解构主义对于文学作品的阐释和重构作用。

解构主义的基本原则解构主义提出了几个基本原则,其中包括: 1. 文本的多重意义:解构主义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无数可能的意义,这些意义之间互为竞争或矛盾。

2. 二元对立现象:解构主义关注文字背后存在的二元对立现象,并试图揭示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

3. 玩味文字:解构主义试图通过文字游戏和词语撕裂等手法来剖析文字内部暗含的潜在思想。

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阐释解构主义方法可以用来重新审视传统文学作品,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以下是一些示例: 1. 分析小说角色:通过解构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揭示其中蕴含的隐喻和矛盾,这样一来可以从新的角度解读小说。

2. 解构情节: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进行分析,寻找其中可能存在的多重意义和暗示。

3. 探究语言运用:解构主义聚焦于文本中的语言运用方式,包括词汇选择、句法结构等,从而揭示作者意图和观点。

解构主义对文学作品的重构除了阐释现有作品外,解构主义还能够重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相关例子:1. 重新书写角色:通过解构原有角色形象,可以重新创造一个与传统形象相违背或互补的新角色形象。

2. 打破故事结构:通过打乱、颠覆传统故事结构,解构主义试图探索新的叙事方式和观念。

3. 运用混合语体:将不同风格、语气和语言混合在一起,以达到重塑传统文学形式的目的。

结论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对于文学作品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并理解传统作品,并引导我们创造出更具挑战性和多元性的文学作品。

通过解构主义的阐释与重构,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固定意义和表面现象,而是呈现出更多层次和丰富度,激发了人们对于文本的思考和想象力的创造力。

西方文论批评方法

西方文论批评方法

西方文论批评方法
西方文论批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社会历史批评方法:该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与社会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品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需要在其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理解和评价。

2.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语言技巧,认为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形式的创新和完美。

3. 心理分析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批评方法运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以及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影响。

4. 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文化现象的研究,探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原型和象征意义。

5. 解构主义批评方法:解构主义批评方法质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方法,认为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多义的系统,需要通过解构和重构来揭示其中的多重意义。

6.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该方法关注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和地位的描绘,强调女性的主体意识和性别平等。

这些批评方法在西方文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们相互补充,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多样的视角和方法。

论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论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论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i义徐玉萍(山东警察学院公共基础部)摘要: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流派纷呈,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分析。

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几种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论.它们把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

从文本不同的层面解释文学作品。

本文对这三种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

关键词:文本;文学作品:批评任何文学批评都离不开对作品的诠释.都必须围绕对作品的解释这个中心进行。

关于作品的理解方式向来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各家各派自有独到之处。

二十世纪出现的新批评、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是几种以文本为中心的批评理论。

它们把文本作为研究的对象.虽然抓住了文学批评的主要矛盾.但是忽视了文学创作的其他方面:社会现实、作者和读者等等。

新批评f形式主义l形式主义或新批评派主张作品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封闭的系统.作品与任何外部因素都无任何关系。

这些外部因素包括作者生平、创作心理、作者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或“时代精神”等等。

这些主张看起来显然有些偏激,但作为对十九世纪后半期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历史批评和传记批评忽视文学作品本体.只是力图再现作者的原意、世界观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新批评在那时的文坛吹出了一股清新之风。

新批评派采取一种向心式的批评方式.特别重视文本自身.对文本进行细读式的解释.力图把握作品内在结构和整体性。

新批评派认为作品一旦完成.就成为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客体.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只能由文本自身来进行解释,任何作者的意图在作品解释过程中已失去意义。

新批评派的主要观点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优点是矛头直指文本自身,这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缺点是矛头只指文本自身而忽视了作者、作品产生的时代以及读者的作用,不能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在作品解释过程中肯定会有不足和偏颇之处。

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继承了新批评对文本自身的关注.并不断努力挖掘形式内容下面的深层意蕴.结构主义受到索绪尔理论的深刻影响.从而学会了以二项对立的方式去思考和分析文学文本.找出制约文本(相当于言语)的潜在结构(相当于语言)。

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解构主义批评举例

解构主义批评举例【篇一:解构主义批评举例】①解构主义是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兴起于60年代末盛行于70年代,总体上表现出对结构主义的不满和失望乃至批判否定。

60年代法国一些文论家、作家和哲学家组成了太凯系集团,明确打出后结构主义的旗号,德里达也是其重要成员之一,该集团在思想上与尼采的非理性主义有密切的联系。

随后德里达将解构主义介绍至美国,很快取代了新批评长期以来的支配地位,尤其是耶鲁学派的解构主义文学批评颇负盛名,80年代后半期解构主义逐渐退潮。

②代表人物:德里达、德曼、哈特曼、布鲁姆、米勒、福柯等。

⑴尼采和非理性主义:尼采的非理性主义与解构主义关系密切,他主张文字超越一切观念形态,真理就是一支由隐喻、拟人和双关等修辞手段组成的军队,哲学和一切观念形态都首先是文字。

德里达受尼采影响也肯定文字的自由游戏。

⑵海德格尔:德里达在解构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上与海德格尔极为相似,其语言第一的观点以及用文学和艺术来解构并拯救哲学的观点也对德里达发生了直接影响。

⑶巴尔特:巴尔特后期转向了后结构主义,建构了独特的文本理论与阅读理论:⒈能指群与复数的文本:从消解索绪尔的符号理论入手,认为文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并不能构成索绪尔所谓的完整固定的符号,能指所指涉的不是一个概念即所指,而是一个能指群,这就导致能指与所指的分裂,能指的意指活动还未达到其所指前就已经转向了其他的能指,能指最终只能够在所指的表面进行自由漂移,语词符号不再是明确固定的意义实体,有限的能指符号所折射的是一个能指大海。

巴尔特据此指出作品是单数的而文本则是复数的,任何文本真正成为文本时,其四周已经是一片无形的文本海洋,每个文本都是由其他文本的碎片编织而成的,根本不存在一个原初文本,这种复数特点导致文本意义的不断播散和转换,文本本身只是一个开放无尽的象征活动,任何意义都只不过是这个活动中迅速生成而又迅速消失的东西,这是对结构主义作品论的有力消解。

文学批评方法论:形式主义、新批评等流派

文学批评方法论:形式主义、新批评等流派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
后殖民主义批评的方法
•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进行分析,揭示作品的意义和 价值 • 文化研究: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的定义
• 后殖民主义是一种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的文学批评方法 • 后殖民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在于其对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
新批评批评的实践案例分析
对文学流派的新批评研究
• 分析某一文学流派的作品形式和语言特点,探讨流派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 • 探讨文学流派的新批评理论,评价流派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新批评分析
•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修辞、意象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作品的审美价值 • 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和阐释过程,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
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形式主义分析
• 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韵律、修辞等 方面的特点,揭示作品的审美价值 • 探讨文学作品的形式创新与传统的关 系,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
对文学流派的形式主义研究
• 分析某一文学流派的作品形式特点, 探讨流派的审美取向和艺术风格 • 探讨文学流派的形式主义理论,评价 流派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Biblioteka 新批评的兴起及其背景•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批评家艾伦·退特提出新批评理论 • 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和语言,反对过度关注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 新批评在20世纪40-50年代成为美国主流文学批评方法,对文学研究和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02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
形式主义的定义及其理论背景

有关解构主义的书

有关解构主义的书

为你推荐以下关于解构主义的书籍:
- 《作为隐喻的建筑》:这是一部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19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旋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

- 《论解构》:该书是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读者与阅读”谈解构主义同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批评流派的关系;第二章“解构”讲解德里达如何挑战哲学传统,以及解构主义阅读的策略特征;第三章“解构批评”抽丝剥茧,分析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典型案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解构主义的书籍,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文学中的解构主义探讨

文学中的解构主义探讨

文学中的解构主义探讨引言: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

解构主义是一种文学理论,强调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它挑战了传统的文学观念和结构。

本文将探讨解构主义在文学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解构主义的概述解构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它起源于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思想。

解构主义质疑了文本的固定意义和统一性,主张通过对文本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分析,揭示其中的多义性和不稳定性。

解构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没有中心”,即任何文本都不是一个统一、稳定的整体,而是由矛盾和差异构成的。

二、解构主义对文学的影响1. 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解构主义挑战了传统的文学观念,例如作者的意图、固定的主题和结构等。

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多义的,不能简单地由作者的意图来确定。

解构主义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多个意义和解读的可能性。

2. 解构文学的形式和结构解构主义对文学的形式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解构主义者批判为一种过于简化和固定的结构形式,他们提倡使用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来呈现文本的多义性和复杂性。

解构主义的文学作品常常具有断裂、矛盾和模糊的特点,挑战了读者的习惯和预期。

三、解构主义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1. 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强调对文本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进行解读。

通过对文本中的关键词、隐喻和符号的解构,揭示其中的多义性和不稳定性。

解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注重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挖掘其中的潜在意义。

2. 解构主义的文本解读解构主义的文本解读强调对文本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的关注。

解构主义者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不断流动和变化的,读者的解读也是多样的。

他们通过对文本的解构和重构,揭示其中的隐含意义和潜在冲突。

四、解构主义的争议和批评1. 过度主观和自由解读解构主义的争议之一是其过度主观和自由解读的特点。

由于解构主义强调文本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解读的多样性和主观性。

一些批评者认为解构主义忽视了文本的客观性和固定意义。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

文学批评中的理论与方法文学批评是一门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学科,它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在文学批评领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每种理论和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1.文学流派理论文学流派理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它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所属的不同流派,揭示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不同的文学流派有着明显的特色和风格,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叙事、形式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所属的流派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2.结构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结构和语言体系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由符号和结构构成的系统,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和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和结构规律。

结构主义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隐喻和对比等元素的解读,通过分析这些元素的关系和互动,揭示出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

3.后现代批评后现代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开放性和反传统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没有固定的意义,读者的理解和解读也是多样的,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权威。

后现代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和文化批评,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其他文本、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引用和运用,揭示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多重解读。

4.文化批评文化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是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反映和批判,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可以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价值观和意义。

文化批评强调对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呼应和对话,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揭示出文学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联和影响。

5.解构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是一种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矛盾、悖论和边际性的批评方法。

它认为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多重意义和矛盾的结构,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二元对立和边际意义的解析,可以揭示出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边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字数:2787
来源:金田2016年4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
摘要:解构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

在文学批评领域,解构最简便的定义为对构成西方思想按等级划分的各种对立关系的批评。

这种解构是一种手段,它在解构的同时往往通过解构行动有意无意地产生新的意义置换。

本文试图通过对卢梭的《忏悔录》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进行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从而反证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二元论;异延
一、解构主义的起源与理论主张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运动和哲学思潮,其思想主要源自“雅克·德里达和米歇尔·福柯的指引”(黄勇,2004)。

在文学批评领域,主要集中在美国耶鲁大学文学教授保尔·德·曼、希利斯·米勒、哈罗德·布鲁姆和杰弗里·哈特曼四人身上。

解构最简便的定义为对构成西方思想按等级划分的各种对立关系的批评,要解构这种对立关系目的在于显现它不是自然的和无法避免的,更是一种建构,是由依赖于这种对立关系的话语制造出来的,并且还要显现它是存在于力图拆解和重新描述它的解构作品之中的结构。

解构试图消解结构主义提倡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在场形而上学话语,而以思想和语言游戏对“中心化”的结构主义加以拆解。

解构主义领军人物德里达以解除“在场”为其理论的思维起点,以符号的同一性的破裂、能指与所指的永难弥合、结构中心性颠覆为“差异性”的意义链为自己的理论做出了推演展开。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独立存在的、非先天的,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这样就能把语言、符号和文本从逻各斯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反叛”解读《忏悔录》
《忏悔录》中,卢梭在都灵的一个贵族家庭当仆人时,偷了一条“玫瑰色和银色相间的小丝带。

”当他被人们发觉时,他说是一个年轻的女仆把丝带给他的,言外之意她试图勾引他。

在当众对质时,他一口咬定是女仆玛丽永偷的,从而诬陷了一个从未伤害过他的纯洁清白的姑娘。

然而,在《忏悔录》前三章叙述的各种各样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多少有点不道德、令人为难的情节中,正如上述叙述的,卢梭选择将玛丽永事件和具有特殊感情意味的丝带作为策略安排在文本中并以
特别炫耀的口吻讲述的情节,实际上却是一个大骗局。

在《忏悔录》第二章的开始叙述中,卢梭没能限制自己只叙述“真正”发生的事。

按照绝对事实来看,他只是承认自己犯下了错,不应该诬陷玛丽永,却没有真正告诉或暗示读者盗窃事件的真实动机,因此他没有真正意义上为自己辩解,这就毁灭了忏悔话语的严肃性,从而使它自我毁灭。

不言自明,卢梭诬陷玛丽永这一发人深思的事件,证实了《忏悔录》主要并不是一部忏悔的文本。

从解构主义策略来看,“玛丽永事件”体现了掩盖和暴露的重叠,揭示了卢梭《忏悔录》内在的对忏悔的颠覆机制。

文本表面上看是以忏悔为主题和中心,而实际上“《忏悔录》的自我拆解将卢梭坚持忏悔前提下的掩盖和暴露问题逐步呈现出来,最终将假借忏悔的名义对一部分事实做出掩盖、对一部分事实做出暴露”(陈太胜,2011)。

“玛丽永事件”透露出忏悔者的内心情感和表述行为之间的不一致性,致使忏悔的语言在聚合作者的认识和表述偷窃丝带两个方面产生了歧义。

按照卢梭的忏悔,他发觉自己不应该诬陷玛丽永,同时又在文本中解释把罪责归咎为女仆玛丽永的原因是“我依据出现的第一个对象为自己辩解”。

这无疑与卢梭将偷窃归结为对女仆玛丽永的爱相互矛盾。

当卢梭视“玛丽永事件”的此种行为为虚构时,这恰好证实了卢梭写作《忏悔录》的真实目的所在,卢梭骨子里是需要证明自己的,因此他借助写作来清洗自己的罪行。

他的喋喋不休似乎证明了他面对真实时的自我底气的先天不足,正因为他无法走出忏悔的阴影,结果他不断清洗罪行的辩解行为恰恰不断地证明了罪行的显豁。

三、《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反二元对立模式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成功之作,描述了出身于贫困农村家庭的少女苔丝不幸的遭遇和悲惨的命运。

在探究苔丝的悲剧成因时,亚历克常被认为是苔丝悲剧的元凶。

的确,哈代花了不少笔墨塑造亚历克这个人物的反面形象。

然而,他在对亚历克这个人物的否定性描写中,也掺杂着某些肯定性成分,造成了某些自相矛盾的效果。

并且,由于不同时代的不同读者前理解不同,亚历克不完全是彻底的反面人物,他也有某些正面特征。

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业转型期,亚历克的开放性思想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新时代的前卫思想。

他站在时代的前头,不拘于传统习俗的束缚,因而他的思想难免与这个时期还未进化的传统思想产生冲突。

从某个角度看来,他思想上的开放性是有悖于传统观念的。

由于传统道德观在亚历克生活的这个时代中仍占主流,他的新思想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负面的了。

正是人们倾向于带着传统的前知识结构去解读亚历克的人物形象,在阅读中与哈代在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传统思
想重叠并产生了异延,因而形成了全面否定亚历克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看法。

这种定性的前理解在文本阅读中产生了相应的互文性,而这种互文性在全面理解亚历克的话语及做法时形成了思想痕迹,由此构成了对亚历克否定性的界定。

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已完成转型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放和转变。

因此,“传统批评对亚历克的彻底否定性评论显得过于绝对化、极端化,这样的评论对亚历克是不公正的”(陈媛媛,2010)。

四、结语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所谓确定文本边界、总体与明确意义的功能。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了英美新批评“封闭阅读”的基本概念,以修辞性的文学语言为文学本体,但同时又反对“有机整体”的文学观,主张依据作品文字所隐含的内在结构及其同读者之间的心灵交往,依据读者阅读过程中文本文字间游戏式的互动来阐释意义。

本文通过对卢梭的《忏悔录》和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进行解构主义的文本分析,更好的阐释了解构主义文学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具体运用。

这种文学批评理论破除了一切整体化的倾向,打破了文本封闭自足的界限,使文本在读者多样化的参与下形成跳跃的、充满活力的意义言说。

(作者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太胜.20世纪西方文论新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媛媛.《德伯家的苔丝》的解构主义解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
[3]理查德·罗蒂.《后哲学文化》[M].黄勇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山军.苔丝的唯一选择——亚历克和安琪儿之间的比较[J].语文学刊,200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