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跨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艺术文化差异与交流

学院:软件工程学院班级:13软件工程4班姓名:王萌

摘要: 由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深受西方的影响,不少人忽略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民族文化虚无论”。在17—19 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园林、绘画、审美方式上出现了经验主义、自然主义的新趋向,极大地推进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步伐。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西方文化现代化; 跨文化影响; 近代英国

文化现代化是全世界共同存在的历史趋向。由于文化传统不同,东西方文化现代化的进路有所区别。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传统儒道思想基础上实现的文化变革,而西方文化现代化是在传统基督宗教信仰基础上实现的文化变革。西方文化现代化可以追溯到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生产方式( 如全球性的商业贸易、工业化的规模生产) ,满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需要,对传统基督宗教文化采取了重要的变革,培育了新的文化成果及其特性

文化现代化总是要诉诸艺术的积极参与和持久的浸润。近代欧洲园林就是深受中国传统艺术影响而推进西方文化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中国传统艺术立足于儒道思想基础,倡导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创造,形成了以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山水城市为代表的山水艺术体系。这也培育了中国传统艺术追求人与自然彼此相融的自然审美观,而非自然为人而存在的风景审美意识。与中国不同,西方传统艺术立足于基督教神学基础,相对轻视自然审美与自然美的创造,以至于“自然”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长期缺乏独立的审美地位与价值。约翰·道格拉斯·波蒂厄斯在《环境美学》一书中追溯中世纪“环境”概念时说:“伴随公元。世纪基督宗教在罗马帝国的胜利,西方环境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人不再被视为自然中不可分离的”,而“是自然的主宰”。“其次,自然丧失了人的敬畏,人得以自由地利用自然而不用担心遭到惩罚”人要与自然分离,成为自然的主宰,要求源于自然的人必须洗净自身的“自然性”,提升人的纯粹“精神性”,也表明“自然性”的自然事物只有接受精神洗礼或审美加工之后才能成为服务人世的环境要素。受此影响,西方传统文化并不看好自然或山水题材艺术。

虽然中世纪欧洲园林包含自然山水要素,但其中自然事物的自然性受制于“美的艺术”准则,只有接受人的理性加以美化之后,才能成为符合既定文化规范与秩序的人工景观。这种园林景观体现的是西方古典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随着中国园林文化在十七八世纪传入欧洲,西方古典园林风格出现了重大变革,而其开拓者首推英国。英国园林最初也是遵循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意大利作为基

督教传统文化的中心,创造了西方古典园林模式的典范。这种园林追求自然事物的风景化,使之成为人的审美对象、成为“美的艺术”,其中蕴涵了理性的逻辑秩序,亦即对神圣精神法则的信仰。当然,英国园林在遵循匀称、规范等古典形式美特征之外,也因地理形势平坦而较少意大利别墅花园那样的多层台地式特点。然而,随着中国园林文化传入欧洲,英国古典园林模式出现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在长期的中西文化交往进程中实现的。法国与中国的文化交往也为英国输入中国园林文化提供了重要契机。18 世纪遗留下来的凡布娄府邸园林版画反映了当时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基本面貌。其中透出自然甚至原始气息的草木与水泊,飞架水面上的中国式圆拱桥,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对英国的影响。不过,凡布娄府邸园林中开阔、敞亮的空间视野在强化园林“自然”特性的同时,却难以传达中国传统园林应有的曲径通幽、变化无穷的妙境。钱伯斯还在设计伦敦丘园时直接套用中国式园林建筑要素,如以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为蓝本而设计的丘园中国塔,便是丘园内重要的标志景观。这为追求人工化景观美的西方古典园林乃至追求“艺术审美中心主义”的西方古典审美理想植入了“自然”的基因,既促成近代西方

挑战传统艺术理想,也促成近代西方发展一种有别于传统理性思辨的自然主义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