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
古典园林的审美要素和造园手法分别有哪些中国园林追求理想的人居环境,营造健康舒适、清新宜人的小气候条件,这是园林的化学物质生活基础。
在植被、水体、建筑位置等方面对园林的小气候条件的改善,目的是为营造更加宜人的生活环境。
结合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山石植物等自然资源构成的风景风景式景观属性,是中国传统园林典型风格特点。
建造园林所用树脂的精工细作,园林景观重在意境个股表现,亭台楼阁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园林强调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就是将自然中存在的山、水、石、花草等元素以及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美感加以提炼和微缩收纳至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其目的是为强调人对自然的明白与感受。
这些对现代园林的营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而言风格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风景式园林的典型代表,是人们在一定弹性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却稍加高于自然的无公害整体。
在中国园林的缓慢发展过程中,由于所处的鲜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审美情趣的影响,中国园林产生了自身的风格特点。
具体说来,中国园林特点主要为以下五点。
:1.1出自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设计者寓情于景,同时园林中的景色也体现着园林乡土情怀。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的水体、错落的山体、迂回的园路、参差的山石、幽奇之构成一个被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是将自然界的景物集中荟萃在东南角一处。
1.2园林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在园林总体上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分莱菲县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
1.3浓郁的诗情画意中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厚的艺术情趣,而有些园林的设计者就是由画家直接担当的,在对园林的空间结构、植被设置、山石堆叠上,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旧式绘画当中的美感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技法指要中国古典园林以“道法自然”为根本指导理念,在自然景观的设计营造上追求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布局。
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
人文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
这种在有限的空间内,用中国传统的叠山理水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巧妙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从而令人感受“天人合一”之境界和状态。
中国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先生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一文中曾指出,“造园之高明者,运文学绘画音乐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点出了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之四大要素——山石、泉水、花木、建筑。
如承德避暑山庄之“金山”岛,就是古典园林这种营造技法的实践典型。
避暑山庄的金山岛,仿江苏镇江金山寺修建,以石为基,石上建阁,用水环抱,水内植荷。
康熙皇帝曾称赞其:“仰接云霄,俯临碧水,如登妙高峰上。
北固烟云,海门风月,皆归一览。
”一、堆山磊石“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
”古典园林中,蕴涵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
唯其如斯,才能满足文人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情怀。
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
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
小型的文人园林,主要还是靠堆叠假山来创造苍郁的山林气氛。
假山的堆砌,离不开峰石。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文人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李渔《闲情偶记》云:“磊石成山,另是一种学问,别是一番智巧。
”1、选石园林选石,看重石质。
如著名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就运用了四种不同的石质,营造了不同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造园手法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1. 借景手法:利用周围自然山水或建筑环境,将其融入园林中,营造出与外界相连贯的景观效果。
2. 运用对称和平衡:古典园林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学原则,通过布局、景点的设置等手法来营造整体的和谐感。
3. 利用空间层次:通过设置不同的景点和元素,创造出层次感和深度感,让人在园林中有流动的视觉体验。
4. 突出虚实结合:在园林中巧妙地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利用假山、水池等来营造幻化之境,给人以意境和想象的空间。
5. 打造意境和氛围: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特定的意境和氛围,通过植物、建筑、水景等的组合和精心的设计来展现特定的文化内涵。
6. 引导人流和视线:通过步道、廊道、窗户等设置,引导游客的行走路径和视线,使他们能够逐步欣赏到不同景观,并有所体验和感受。
7. 利用水景: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通过水池、流水、喷泉等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灵动感。
8. 精心布置庭院:庭院是古典园林中的核心区域,通常会设置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等,以打造一个宜人的休闲空间。
9. 运用植物装饰:古典园林注重对植物的选择和摆放,通过花草树木的组合和养护,创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10. 利用建筑元素:在园林中运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亭、阁、桥等,以增加园林的文化气息和观赏价值。
这些手法使得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了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理念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自然为模板,遵循自然的和谐美景,融合了山水、花草、石灰、木料等形态和色彩的构成,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
古典园林的建造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主要的造园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细部设计手法。
这种手法主要是通过调整地形进行细部设计,使空间的宽阔感和紧凑感得以调节,营造出不同的氛围。
例如沟溝穿梭、石头堆积、植物组合等,从而营造出独特的气氛。
二是营造景观特色的手法。
其主要是以“四合院”“池塘”以及“山石花草”等为基础,结合植物、石头、木料、砖瓦等材料,营造出造景的特色。
三是水泥制作手法。
这类手法主要是利用水泥,将池水、湖水、池塘等打造成错落有致的美境。
水泥的形态结构有楼梯形、两层坡形、三层坡形等,其设计可以形成大型的小型水景,营造出壮观的景致。
四是结构组织手法。
这类手法是将古典园林中各种构成元素进行组织,以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例如,布局乱调、木栅格格、四仙桩、亭台楼阁等,都是古典园林中著名的结构组织手法。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的造园手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细部设计手法、营造景观特色手法、水泥制作手法以及结构组织手法。
整个园林由这些手法有机结合而成,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美景。
- 1 -。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其造园手法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以下是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总体布局与空间构成: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营造一种自然与人工融合的空间感。
常见的布局方式包括回字型、中轴线型、开放通透型等。
古典园林以空间层次的设置来表现园林景观的层次感,常见的手法包括景观与空间的错落有致、主次之间的转化与呼应等。
2. 山水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借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手法,并将之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布局中。
在布局中,工程师会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建造山体,以形成宜人的景观。
并通过人工的山体塑造手法,如山体开凿、石头堆砌等,使其与周围的景物相协调,形成山水画般的景观。
3. 溪流与湖泊: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园林中营造氛围和增加景观层次感的重要手段。
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水体有溪流和湖泊。
溪流常以弯曲的形态蜿蜒穿行于园林中,配以小桥、感澜、石峰等景观,增添了园林的浪漫情调。
湖泊常常作为园林的中心景观,配以亭台楼阁、绿树花丛等,营造出宁静、开阔的美景。
4. 四季景观:中国古典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呈现。
通过引入不同的植物、花卉和树木,以及景观灯光设计,使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散发出不同的美感。
春季以花卉盛开、鸟语花香的景象为主,夏季注重荫凉和水域的清凉感,秋季以红叶和果实的丰收为主,冬季则以落叶和空寂的景象为特色。
5. 巧用亭、台、楼、阁: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建筑物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常常与山水、花木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亭、台、楼、阁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单层的亭子、高耸的楼阁等。
它们作为园林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不仅为游人提供休憩的场所,同时也是园林景观中的亮点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通过总体布局与空间构成、山水结合、溪流与湖泊、四季景观以及巧用亭、台、楼、阁等手法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打造出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独特美感。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基本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的基本方法咱就说这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啊,那可是有不少的门道。
我就先从这选址开始讲起吧。
这园子得找个好地方,就像人找个好住处似的。
有的园林呢,是依山傍水的,那山啊,得是那种有模有样的山,不是那种秃秃的山。
山上得有树,那树长得郁郁葱葱的,风一吹啊,树叶沙沙作响,就像在跟你说悄悄话似的。
水呢,最好是那种清澈见底的,能看到水里的鱼儿游来游去,那鱼儿的颜色可鲜亮了,红的像火,白的像雪。
我有一次去一个古典园林,那园子旁边的水啊,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就像一地的碎银子。
再说说布局。
这布局可讲究了,就像下棋一样,每一步都得想好了。
要有亭台楼阁,这亭台楼阁的位置可不能乱摆。
亭子啊,得建在景色好的地方,人坐在亭子里,往四周一看,那都是美景。
楼阁呢,要建得有气势,那楼阁的飞檐啊,就像鸟儿展翅一样,看着可精神了。
我记得我去一个园林的时候,看到一个楼阁,那楼阁的柱子可粗了,上面还有精美的雕刻,雕的是一些神仙啊,瑞兽啊,那神态栩栩如生的,就像要从柱子上跳下来似的。
还有这园林里的花草树木,那也是精心挑选的。
花得是应季的花,春天有桃花、杏花,那桃花粉粉嫩嫩的,就像小姑娘的脸蛋。
杏花呢,白里透着红,风一吹,花瓣就像雪花一样飘落下来。
夏天有荷花,那荷花在池塘里亭亭玉立的,荷叶像一把把绿伞,青蛙就躲在荷叶下面呱呱叫。
秋天有菊花,菊花的颜色可多了,黄的、白的、紫的,一团团的,就像彩色的云朵。
冬天有梅花,梅花在寒风中独自开放,那股子傲气啊,让人敬佩。
树呢,有松树、柏树,这些树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就像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园林。
再说这园子里头的小路,那也是有讲究的。
小路不能是直直的,得是曲曲折折的,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样,充满了曲折。
人走在小路上,一边走一边看两边的景色,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
我有一次在一个园林里走小路,那小路两旁种满了竹子,竹子长得高高的,把阳光都遮住了,走在下面,凉飕飕的,特别舒服。
还有这园林里的石头,石头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
具体地讲,园林艺术处理山水(即叠山理水)的规 律就是“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理贯通,全园生 动”。其实,山有脉络走向,水有源头流向,这是 自然山水风景最一般的规律。要是园林中的山无脉 络,混成一堆,园中的水又是无源的死水,那末即 使亭台建筑设计得再精巧,花木品种再多,整座园 林也是生动不起来的。因此,造园的第一步就是要 确定山的脉络走向,疏通园中的水源,并使山水自 然地交融在一起。如果园林建在自然山林之中,那 么就应该按照自然山岭的脉理走向来构山,这也就 是明代计成说的“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 而悬, 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要是平地造园,也要 “高出可培,低方宜挖”,按照景色的需要使全园 山石脉理协调并统一起来。
它们的形成规律,作为自己艺
术创作的依据。
5
“活泼泼地”是苏州留园西部的一座 横跨溪上的水阁,同时也作为溪涧景 色的收头。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从枫 林中流出,到此水阁下隐去,好像穿 阁而过,水虽止而动意未尽。流水、 小阁、青翠的小岗,充满了自然风景 的活泼生气,实在是园林造景中以人 工创自然的妙着,以“活泼泼地”来 题名,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唐代诗论 家司空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 生气,活气也。活泼泼地,生气充沛 ,则精神进露,远出纸上。”园林风 景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 艺术效果,就要让园林充满活气,顺 应自然地组织山水。像“活泼泼地” 一景就是如此,小建筑置于以土为主 、间以黄石的假山平岗之中,溪水曲 折流出,两岸枫树咸林,要是在秋高 气爽的日子里,在此小憩片刻,定会 使人感到满眼生气,精神舒畅。
为控制外河和内水而设立的(如《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重要一景沁芳桥便是闸桥)。有些
城市园林,实在没有办法接通活的地表水,造
园家便因地制宜地在溪池的最深处,打几口井
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分析
桃花源记–MIHO美术馆
设计理念
MIHO美术馆的立意来源于贝先生“自然与建筑的融合”理念。 他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景观:有一座山,有一个 谷,躲在云雾中的建筑看不出……由于他具有很深的中国 古典文化造诣,所以贝先生引用了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表达了该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业主马上就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 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 若现的场景。 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业主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 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颐和园谐趣园,以 游廊连接建筑而形成的界 面,尽管绕湖一周而呈闭 合的环状,但毕竟由于湖 面过大而建筑的高度又有 限,空间感仍嫌不足。幸 好外围乔木参天,在以建 筑形成的界面之上又形成 一段较稀疏的界面,从而 有效的增强了空间感。
手法十:添景
在两个不同的景观之间添加一个具有过渡 性质的景观,当风景点与远方的对景之间没有 中景时,容易缺乏层次感,常用添景的方法处 理,添景可以为建筑一角,也可以为树木花丛。 例如,在湖边看远景时可以用几丝垂柳的枝条 作为添景。添景的作用就在其的过度性可以使 两个同步的景观得到相对自然的过度。
手法七:渗透与层次
对景、框景或借景,都不外是把彼此 的景物引入此处,因而都具有空间渗透的 性质,同时也都有助于增强空间的层次感, 至于具体处理则因情况不同而千变万化。 《园冶》所说“巧于因借”,关键正体现 在“巧”字上。颐和园长廊西端敞轩看西 山,把园外景色引入园内,兼有借景和框 景双重意义。此外,通过右侧圆洞门又可 以对石丈亭院内山石,可以说把借景、框 景、对景三者合为一体。
颐和园云松巢,西部院落前低后高较规整:东部 以爬山廊连接方亭、建筑、随地形变化逐步升高,整 个建筑群高低错落,前后层次分明。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_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自然,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一)抑景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滋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二)添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四)对景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谢,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檄,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六)漏景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
毕业论文题目: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苏州园林摘要苏州是我国古典园林的萌发地之一,聚集了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具有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的成就是与它独特的造园手法和造园思想分不开的。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特别是视觉有着综合触觉和运动感觉的性质,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适宜以视觉为主。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视觉观赏条件外,处处有景,步移景异,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使人们感觉其园林空间虽小但又不觉其小。
造园手法体现在对各种造景要素进行构景设计的环节里,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借景等处理方式将景物与视线巧妙地组合起来,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极大的体现出视觉传播艺术的环境认知和符号传达的优势,是最能体现视觉传播艺术的典范之一。
关键词古典园林苏州园林造园手法目录1 引言 (3)2 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3)2.1模山范水的景观模型 (3)2.2适宜人居的理想环境 (3)2.3巧于因借的边域 (3)2.4循环渐进的空间组织 (3)3 苏州园林的艺术特性 (4)4 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4)4.1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5)4.2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 (5)4.2.1 曲折而自由的布局 (5)4.2.2 划分景区和空间 (6)4.3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 (6)4.3.1 廊 (7)4.3.2 桥 (7)4.3.3 楼 (8)4.3.4 假山 (9)4.3.5 池水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古典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代的遗物,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不见。
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
传统中式园林的造园手法我国古典园林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中国儒家、道家、佛家等文化,形成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造园思想,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规划设计1、象征象征性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典型表证。
无论是文学、戏曲还是音乐、绘画,象征性的运用充斥了整个传统的中国文化,园林艺术也不例外。
我们可以从瓶形的院墙门洞中同感受到甬道平安和吉祥;也可以从借景窗上飞动的蝙蝠图案看到福之降临。
当然,那盛开的牡丹园更是满园的富贵和吉祥;而偎依于池水边的两棵柳树也依稀可见一对恋人的窃窃私语;还有那池中所的红鲤,也是主人寄予飞黄腾达的象征。
2、写意颇为写意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最为主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的古典园林不局限于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模仿,它的是从自然景观中加以提炼和抽象。
造园装配家要设计和营造的是意境,这一点和中国传统山水画异曲同工。
中国人的铜条山造水,绝不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模仿,它是造园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深刻诗学观察后,抽象其神韵的结果。
同样比例的叠山,可以是气势磅礴的甘泉,也可以是柔美秀丽的桂林,全看造园三团的艺术修养了。
有时,方圆仅三米见方的水池,在造园表达出来师手上竟可以表达出滔滔不绝的大太湖。
3、掩藏借景格式和塔心理学认为,人在常态下的心态是平衡成见的,当受到外来视觉刺激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强,这种压强诱发导致人的内心产生一种试图恢复平衡的反作用力。
中国人用“抑扬顿挫”来表达这种心理衰减过程。
在园林设计,尤其是在像苏州这种小尺度的私家园林设计中,掩藏和借景更是不可缺少的园林设计技法。
如何从小中见大,更是体现一个造园师艺术修养的关键。
能借园外的最好自然风景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借,则一定是用掩藏的手法,将视觉的消失点永远落在掩盖物后面。
这也就是“曲径通幽”的妙用。
4、曲径在中国园林设计中会,尤其是在小尺度的园林中所,曲径是运用得最为道路网广泛的一种交通形式。
我们知道园林的功用相信就是为了休闲,我们都知道两点的直线距离是最短的,短时则将令高的效率,这显然是与消磨时光相违背的。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是园林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园林建筑学的阴阳思想,材料的节省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内拱造园法:是以拱形山水为中心,造假山植树,以拱形结构为主,形成天然而古朴的景色。
二、多岛式造园法:是将建筑与园林分割成多个岛屿,每个岛屿上都有花园、树木和水池等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三、水陆对衡法:是将水陆结合,使水陆的比例合理,突出水陆对立的特性,形成柔和的水陆园林效果。
四、攀式造园法:是把建筑物层层堆叠,以形成悬崖峭壁的攀式建筑,有利于保护景观,形成壮观的风景。
五、雕塑造园法:是将雕塑运用于园林设计,使建筑雕塑和植物结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园林美景。
六、庭院造园法:是将建筑物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小庭院,以平实的结构、植物布置和多种装饰形成清新的环境。
以上便是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造园手法的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施工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空间结构、艺术布局,都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演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园林艺术瑰宝。
- 1 -。
中国古典园林 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以山水诗、山水画为蓝本,利用自然山水风景造园,注重表现自然美,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
2. 破园林边界规则、寻求自然的意趣:不使园林产生生硬的90°转角,以山石与绿化作为高墙的掩映,使墙的视觉边界感受减弱,打破围墙的封闭感。
3. 构架真山真水的意境:在把握自然山水之美的组合规则的基础上进行造园,以获得真山真水的意境。
此外,还有多种具体的造园手法,如点景、障景、借景、框景、隔景、透景、夹景、藏景、漏景等。
这些手法都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使得园林景色更加丰富多彩、富有层次和变化。
《中国的古典园林》PPT课件
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与 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景观。
3
创新发展与应用领域拓展
通过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深入研究与创新发展,拓 展其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领域,如城市公园 、住宅小区、商业空间等。
06 当代古典园林保 护与发展策略
保护现状及挑战
古典园林保护现状
佛教建筑
部分古典园林中融入佛教建筑风格,如佛塔、经 幢等,展现佛教文化特色。
04 著名古典园林赏 析
颐和园
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 世界文化遗产。
园林特色
颐和园以湖泊为主体,山水相依,布局巧妙。园内建筑、假山、廊 桥、亭台等景观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针对不同类型的古典园林,制定个性 化的保护方案,明确保护目标、措施 和时间表。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古典园林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 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 和技能水平。
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古典园林进行全面 记录、监测和展示,为保护工作提供 有力支持。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古典园林 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与文物保护的 良性互动。
方特色。
02 古典园林造园手 法
山水布局
01
02
03
山水骨架
以自然山水为蓝本,通过 叠山理水的手法,构建园 林的骨架。
地形塑造
利用土石堆叠、挖湖堆山 等手法,塑造出起伏多变 的地形。
水体设计
运用引水、蓄水、提水等 水利工程技术,创造出江 河、湖泊、溪流、瀑布等 丰富多样的水体景观。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与现代造园的区别
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与现代造园的区别中国古典园林现存的著名的园林数量不少,多数是明、清两代的遗物。
而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则集中在江南。
前人有所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评语。
我国建筑界也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大小园墅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区所少见。
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其造园手法也将为大多是园林争相模仿.“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是千古以来古典园林最典型的特征。
因此我们在古典园林里可以看到园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有通过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同时这也是它最为突出的特征即不拘泥于狭小的庭院范围,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曲回流水、花卉草树等景象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同时也隐喻性地显示四维中的时间效果。
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园林营造理念,充满了东方式的哲思和智慧。
在中国造园艺术家的心目中“,大”和“小”是相对的,有限和无限也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从而达到以小见大,以有限展示无限的目的。
通过借景扩大空间的视觉边界,使园林景观与外面的自然景观等紧密地或象征性地联系、呼应起来,营造出与自然景观形成整体性连接的园林景观。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浅析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总述培根说:“园林景观是人类一切乐章中最纯洁的艺术”。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和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建筑综合艺术。
欣赏、学习、研究园林,应抓住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把握园林景观常见的构景类型和常用的构景手法,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出造园者的匠心和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代园林构景,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运用多种构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园林的构景类型和手段很多,但无论是庄严雄浑、风格粗犷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淡雅朴素的江南园林,或是畅朗玲珑、简洁轻盈的岭南园林,在微观处理中, 构景基本手法有借景、添景、框景、漏景、对景、抑景、障景等,其手法因园林性质、规模,因地而宜、因时而宜。
自然的动人之处, 在于变化与不可重复性。
中国古典园林正是通过向自然学习,利用各种构景的方法,使得园内景物虚实相生, 真正达到了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
我们小组主要以框景、借景、障景这三者为例来总结分析这三种造景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及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的一些优秀案例,最后我们小组对在现代景观设计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三种造景手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第一部分框景一、释义:1、概念:框景是在园林中用门、窗、树木、山洞等来框取另一个空间的优美景色。
主要目的是把人的视线引到景框之内,故称框景。
2、典籍解说:《园冶》中说“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
理者相石皴纹,防古人笔意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园窗,宛然镜游也”。
3、使用原理和意义效果:框景利用“佳则收之,俗则屏之”[2]的手法,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范围之内,有意识有目的地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展现景观的目的。
在古典园林中,主要是通过“框”来观“景”,人们不是直面景物本身,而是通过“框”来进行构景认知,实现具有自然美、建筑美、意境美的艺术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荟萃丁江南,尤以苏州为胜,多为明活时代的遗存。
从造园的历史发展来看,明活园林较之唐宋的空间范围已在缩小,在本已不大的空间里,再建筑许多庭院,空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尖锐。
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在这样局促的空间里再现自然山水的形象?
二是如何使端方齐整的庭院与自然山水的景境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和谐而完整的园林艺术形象?正由丁这种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矛盾,和矛盾的解决,园虽
一而质已不同。
基丁这个认识,本文将从“空间布局”这一角度出发,谈一谈笔者对江南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认识。
园林布的局,用现代话说,就是在选定园址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根据园林的性质、规模、使用要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进行总的构思。
它不仅要考虑园林内部空间的现状,还要研究外部空间的现状和特点。
这样
的构思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一一山石、水面、植物、建筑等一一进行的,按照美学的规律去创造出各种适合人们游赏的环境。
因此,正确的布局来源丁对园林所在地段环境的全面认识,分活利弊,扬长避短;正确的布局来源丁对园林整体空间中各种环境的丰富想象和高度概括。
1,突破园林空间范围较小的局限,实现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1.1利用空间大小的对比
江南的私家园林,一般把居住建筑贴边界布置,而把中间的主要部分让出来布置园林山水,形成主要空间;在这个主要空间的外围伺机布置若干次要空间及局部性小空间;各个空间留有与大空间联系起来。
这样即各居特色,乂主次分明。
在空间的对比中,小空间烘托、映衬了主要空间,大空间更显其大
如苏州网帅园的中部园林:从题有“网
帅小筑”的园门进入网帅园内的第一空
问,就是由“小山丛桂轩”等三个建筑以及院墙所围绕的狭窄而封闭的庭院,庭院中点缀着山石树木,构成了幽深宁谧的气余。
但当从这个庭院的西面,顺着曲廓北绕过濯缨水阁之后突然闪现水光荡漾、水崖岩边、亭榭廊阁、参差问出的景象
也正由丁前一个狭窄空间的衬托,这个近均30米X30米山池区就显得较实际面
积辽阔开朗了。
(中国园林的欲扬先抑手法)
1.2
注意选择合宜的建筑尺度在江南园林中,建筑在庭院中占得比重较大,因此, 很注意建
筑尺度的处理。
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一般均取亲切近人的小尺度,体量较小,有时还
利用人们观赏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习惯,有意识地压缩位丁山顶上的小建筑的尺度,
而造成空间距离较实际状况略大的错觉。
如苏州怡园假山顶上的螺髻亭,体量很小,柱
高仅 2.3米,柱距仅1米。
网帅园水池东南角上的小石拱桥,微露水面之上,从池南
望,流水悠悠远去,似有水面深远不尽之意。
(写意处理与视觉错差)1.3
在江南园林中,造景深多利用水面的长方向,往往在水流的两面布置石林木或建
筑,形成两侧夹持的形式。
借助丁水面的闪烁无定、
虚无缥缈、远近难测的特性,从流水两端对望,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深远感。
同时,在园林中景物的层次越少,越一览无余,即使是大的空间也会感觉变小 C 相反,层次多,景越藏,越容易使空间感觉深远。
因此,在较小的范围内造园,
为了扩大空间的感受,在景物的组织上,一方面运用对比的手法创造最大的景深,另一方面运用掩映的手法增加景物的层次。
这可以拙政园中部园林为
例,由梧竹幽居亭沿着水的长方向西
望,不仅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而且大约可以看到三个景物的空间层次:第一个空间层次结束丁隔水想望的荷风四面
亭,其南部为邻水的远香阁和南轩,北部为水中的两个小岛,分列着雪香云蔚亭
与待霜亭;通过荷风四面亭两侧的堤、桥可以看到结束丁“别有洞天”半亭的第
二个空间层次;而拙政园西园的宜两亭及园林外部的北寺塔,高出很矮游廊的上
部,形成最远的第三个空间层次。
一层远似一层,空间感比实际的距离深远得多。
(增加空间的对比与层次)
1.4 利用空间回环相同,道路曲折变幻的手法,使空间与景色渐次展开,连续不断,
周而复始,造成景色多而空间丰富,类似观赏中国画的山水长卷,有一气呵成之妙,而所一览无余之弊。
路径的迁回曲折,更可以增大路程的长度,延长游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