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家族和仪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往往由家族、宗族来维持社会的生活 秩序。宗族里一些曾经中过举或进过学、年龄辈分较长者, 通常成为领袖式的人物,主持家族事务——“长老统治”。
• “长老们”通过“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建立起来的 秩序和伦理,对同姓的亲族关系进行协调。他们用撰写家 谱、族谱的方式,维持宗族内部人们之间互相认同的亲密 关系,并用“乡约”、“族规”等来确立这一居住空间的 伦理道德秩序。
中国人传统的婚姻仪式分三 个阶段:婚礼前、正婚礼和婚 礼后。婚礼前有“六礼”:
•
迎亲
“纳采”(“提亲”)
“问名”(询问女子姓名和生辰八 字)
“纳吉”(占卜看吉凶)
“纳征”(下聘礼、互换婚书)
“请期”(定日子) “亲迎”(迎亲)
正婚礼
拜高堂
夫妻对拜
• 婚姻的缔结是“合两姓之好”,但这两姓间的关 系如何处理才能建立彼此共同相处的秩序?
•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孝”?什么是“悌”?
什么是“孝”?什么是“悌”?
“孝”是指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忠诚与服从 “悌”是指同一代人中间,年级小的对年 级大的要尊重与服从
四、家庭、家族与家族共同体
男女有别 家庭内部秩序 长幼有序
家族内部秩序
宗族内部秩序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宗族”?
宗族组织以同“姓”为纽带联系起来,他们常常居住在一 个共同的区域,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有一个共同的祠堂, 有一份共同的宗谱,互相认同,一致对外。
二、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之一:男女有别
复杂的称谓体现了两个重要的原则: 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
同姓的父党与不同姓的母党之间,有明显的 等级差别或价值差别。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姓”?
中国人的“姓”
同“姓”意味着也许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 此,同“姓”是重要的认同标志。 如果同“姓”的人有同一个明确的祖先,在 同一个地域生活,有同一个祠堂,那彼此之 间的关系就会更紧密。
• 正是围绕夫妇关系展开的复杂而严格的家庭、家 族、亲族之间的关系,才显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 的突出特点——“内”与“外”的区分,即父母两 族之间的差异。
大观园里的小社会 ——林、薛、史、王与贾宝玉的关系
林 黛 玉
姑 表 亲
姨 表 亲
薛 宝 钗
远房姑表亲
史 湘 云
•
古代中国的观念里,家族的价值维系在父子直系血缘的 远近上。在祖父——父亲——本人——长子——长孙这 条中轴线上,体现着血脉的延续。女性的意义在于是否 延续了这个“姓”。 古代中国,女子出嫁叫“归”。 《说文解字》:“归,女嫁也。” 《白虎通》:“嫁者,家也。”
合两姓之好:古代汉族人的婚礼
• 一个人想要延续血脉,必须跟另一个姓的人缔结 婚姻,才能繁衍后代,有了后代,才会有绵绵不绝 的家族。 • 因此,古代中国人把人伦之始算在“夫妇”头上 。 • 古代中国人把婚礼看得非常重要,仅次于丧礼, 民间称其为“红”、“白”喜事。
成ຫໍສະໝຸດ Baidu人 礼
古代中国的冠礼
现代韩国、日本的冠礼、笄礼
丧礼虽然是为死人而设,但实际上却是为了 活人,特别是为了活着的族群的秩序。
课堂小讨论:
丧礼是怎么样影响活着的人的呢?
五服制: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
中国历史上的“五服制”
• 国之“五服”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天下观。 指政治统治 中心“王畿”以外的地方,依次为: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 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这方圆五千里 的地方,是古代中国人想像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 。 • 家之“五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丧服制度。
缌麻的穿法
• 岳父母去世 • 女婿去世 • 舅舅去世 服丧三个月 • 高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堂兄弟 • 曾孙去世
“五服制”的特点:
• 使用的布料不同 • 做工不同
• 服丧的时间不同
需要穿“五服”的,都算是“亲属”——“五服”以 内为亲
九族五服图
“五服”的作用:
• 别内外
• 定亲疏 • 序长幼 • 明贵贱
祠堂应为三间。祠堂里北 墙下为四龛,每龛一桌,自 西向东分别是高祖、曾祖、 祖、父; 每年冬至祭祀始祖,立春 祭祀先祖,季秋时祢祭。
祖先衣冠图
祖宗牌位
祠堂祭祀
《朱子家礼》 规定,四季仲月 (二、五、八、 十一月)举行四 时祭,祭前三天 要斋戒沐浴,前 一天清扫祠堂、 置神位,当天清 晨由家族宗子率 全族列队祠堂, 举行祭祀活动。
家族的历史和家族的仪式增强了家族的认同 感和凝聚力
老祠堂 祖先牌位
七、家族与仪式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 第一,家族的墓地、祠堂、祭祀以 及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是古代 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
• 第二,历史上,宗族、亲族一方面 是对抗和抵消国家控制力量的一个社 会空间,防止国家力量对个人生活的 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它又作为民间社 会补充着国家对秩序的控制,维持基 层社会的生活秩序。 • 第三,中国式的宗族形式在近代以 后逐渐瓦解。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控制 的放松和各级地方行政控制的减弱, 宗族在一些民间社会又开始重新活跃 起来。
谢谢大家!
六、家谱族谱和祠堂祭祀
欧阳修 《眉山苏氏家谱》
苏洵
《庐陵欧阳氏家谱》
家谱族谱的作用
防止因年代久远 或居处变动而发生血 缘关系的混乱,从而 导致家族的瓦解 解决族内纠纷、 惩治不肖子孙的文本 依据
祠堂祭祀
• 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建议: 每个有一定地位的家族都 要有庙;
庙里祭祀的对象以高祖居 中,每一代的先人按昭穆次 序左右分列,配以夫妇;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家族和仪式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家族和仪式
一、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二、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一) 三、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二) 四、家庭、家族与宗族 五、丧葬仪礼与丧服制度
六、家谱族谱和祠堂祭祀
七、家族与仪式的意义
一、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汉语称谓 哥哥 / 弟弟 姐姐 / 妹妹 祖父(爷爷) / 外祖父(姥爷) 祖母(奶奶) / 外祖母(姥姥) 公公 /岳父(泰山) 婆婆 / 岳母(丈母娘) 英语称谓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in law mother-in-law
•
三、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之二:长幼有序
王大昌龄 杜二甫 李十二白 高三十五适
•
除了男女有别之外,在一个家族里,最重要的是长幼有序。 即按照辈分和年岁用排行来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的次 序,根据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 古代汉族伦理强调“孝”、“悌”
•
•
除了男女有别之外,在一个家族里,最重要的是长幼有序。 即按照辈分和年岁用排行来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的次 序,根据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 古代汉族伦理强调“孝”、“悌”
伯父 / 叔叔/ 舅舅 / 姑父/姨夫
伯母 / 婶子/舅母(表舅妈)/ 姑母 / 姨妈 姑/姨
uncle
aunt aunt
堂兄弟/表兄弟/ 姐(妹)夫/表姐(妹)夫 表嫂/堂嫂 堂姐妹/表姐妹 侄子/外甥 嫂子/弟妹
……
cousin
……
课堂小讨论:
中国人创造出如此复杂的亲族称谓 有何用处?
用于区分不同的身份和关系
祠堂祭祖
五、丧葬仪礼与丧服制度: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
课堂小讨论:
古代中国人的葬礼有哪些讲究?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的葬礼如此讲究?
葬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 为通过葬礼的象征与暗示,能够保证“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的亲族分别与亲族和睦的秩序,并 把这种秩序放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 ——而这,恰恰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 长子去世 • 妻子去世 • 母亲去世
(父亲健在)
• 祖父母去世 • 曾祖父母去世
大功的穿法
• 儿子去世(不是嫡长子) • 已经嫁人的姑姑去世 • 已经嫁人的姐妹去世 • 堂兄弟姐妹去世 • 丈夫的祖父母去世 服丧九个月
小功的穿法
• 外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兄弟去世 • 隔两房的堂兄弟去世 服丧五个月
朱熹
奉化溪口蒋氏祠堂
祠堂的作用
祠堂最重要的 作用是祭祀祖先
祠堂还是向族 人灌输族规家法的 场所,是惩处违反 族规家法的不肖子 孙的场所
神龛
祠堂祭祀
家族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家族对个人生命的延续意义重大
家族祭祀
家族对个人安全的意义重大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客家围楼
家庭和家族对个人的感情需求意义重大
古代中国的五种丧服
• 斩衰 • 齐衰
• 大功
• 小功
• 缌麻
斩衰的穿法
• 父亲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 丈夫去世
• 天子驾崩 • 长子去世
妻子穿
诸侯穿 父母亲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齐衰的穿法
• 母亲去世
(父亲已死)
儿子穿 母亲穿 丈夫穿 儿子穿 孙子、孙女穿 曾孙、曾孙女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三个月
•
汉族人复杂的称呼中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和原则: 第一,对父亲家的亲人有一种称呼,对母亲家 的人又有另一种称呼; 第二,对年纪大的有一种称呼,对年纪小的又 有另一种称呼。
中国人所谓 “三亲”
•
一是“宗亲”,即跟自己同一祖先的亲人及其配偶;
•
•
二是“外亲”,即母亲的父母、兄弟姐妹;
三是“妻亲”,即妻子的直系亲属。
• “长老们”通过“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建立起来的 秩序和伦理,对同姓的亲族关系进行协调。他们用撰写家 谱、族谱的方式,维持宗族内部人们之间互相认同的亲密 关系,并用“乡约”、“族规”等来确立这一居住空间的 伦理道德秩序。
中国人传统的婚姻仪式分三 个阶段:婚礼前、正婚礼和婚 礼后。婚礼前有“六礼”:
•
迎亲
“纳采”(“提亲”)
“问名”(询问女子姓名和生辰八 字)
“纳吉”(占卜看吉凶)
“纳征”(下聘礼、互换婚书)
“请期”(定日子) “亲迎”(迎亲)
正婚礼
拜高堂
夫妻对拜
• 婚姻的缔结是“合两姓之好”,但这两姓间的关 系如何处理才能建立彼此共同相处的秩序?
•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孝”?什么是“悌”?
什么是“孝”?什么是“悌”?
“孝”是指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忠诚与服从 “悌”是指同一代人中间,年级小的对年 级大的要尊重与服从
四、家庭、家族与家族共同体
男女有别 家庭内部秩序 长幼有序
家族内部秩序
宗族内部秩序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宗族”?
宗族组织以同“姓”为纽带联系起来,他们常常居住在一 个共同的区域,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有一个共同的祠堂, 有一份共同的宗谱,互相认同,一致对外。
二、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之一:男女有别
复杂的称谓体现了两个重要的原则: 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
男女有别
同姓的父党与不同姓的母党之间,有明显的 等级差别或价值差别。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姓”?
中国人的“姓”
同“姓”意味着也许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因 此,同“姓”是重要的认同标志。 如果同“姓”的人有同一个明确的祖先,在 同一个地域生活,有同一个祠堂,那彼此之 间的关系就会更紧密。
• 正是围绕夫妇关系展开的复杂而严格的家庭、家 族、亲族之间的关系,才显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 的突出特点——“内”与“外”的区分,即父母两 族之间的差异。
大观园里的小社会 ——林、薛、史、王与贾宝玉的关系
林 黛 玉
姑 表 亲
姨 表 亲
薛 宝 钗
远房姑表亲
史 湘 云
•
古代中国的观念里,家族的价值维系在父子直系血缘的 远近上。在祖父——父亲——本人——长子——长孙这 条中轴线上,体现着血脉的延续。女性的意义在于是否 延续了这个“姓”。 古代中国,女子出嫁叫“归”。 《说文解字》:“归,女嫁也。” 《白虎通》:“嫁者,家也。”
合两姓之好:古代汉族人的婚礼
• 一个人想要延续血脉,必须跟另一个姓的人缔结 婚姻,才能繁衍后代,有了后代,才会有绵绵不绝 的家族。 • 因此,古代中国人把人伦之始算在“夫妇”头上 。 • 古代中国人把婚礼看得非常重要,仅次于丧礼, 民间称其为“红”、“白”喜事。
成ຫໍສະໝຸດ Baidu人 礼
古代中国的冠礼
现代韩国、日本的冠礼、笄礼
丧礼虽然是为死人而设,但实际上却是为了 活人,特别是为了活着的族群的秩序。
课堂小讨论:
丧礼是怎么样影响活着的人的呢?
五服制: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
中国历史上的“五服制”
• 国之“五服”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天下观。 指政治统治 中心“王畿”以外的地方,依次为: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 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这方圆五千里 的地方,是古代中国人想像的一个类似于“回”字形的大地 。 • 家之“五服”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丧服制度。
缌麻的穿法
• 岳父母去世 • 女婿去世 • 舅舅去世 服丧三个月 • 高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堂兄弟 • 曾孙去世
“五服制”的特点:
• 使用的布料不同 • 做工不同
• 服丧的时间不同
需要穿“五服”的,都算是“亲属”——“五服”以 内为亲
九族五服图
“五服”的作用:
• 别内外
• 定亲疏 • 序长幼 • 明贵贱
祠堂应为三间。祠堂里北 墙下为四龛,每龛一桌,自 西向东分别是高祖、曾祖、 祖、父; 每年冬至祭祀始祖,立春 祭祀先祖,季秋时祢祭。
祖先衣冠图
祖宗牌位
祠堂祭祀
《朱子家礼》 规定,四季仲月 (二、五、八、 十一月)举行四 时祭,祭前三天 要斋戒沐浴,前 一天清扫祠堂、 置神位,当天清 晨由家族宗子率 全族列队祠堂, 举行祭祀活动。
家族的历史和家族的仪式增强了家族的认同 感和凝聚力
老祠堂 祖先牌位
七、家族与仪式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 第一,家族的墓地、祠堂、祭祀以 及乡约、族规、家法和家谱,是古代 中国社会的重要基础。
• 第二,历史上,宗族、亲族一方面 是对抗和抵消国家控制力量的一个社 会空间,防止国家力量对个人生活的 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它又作为民间社 会补充着国家对秩序的控制,维持基 层社会的生活秩序。 • 第三,中国式的宗族形式在近代以 后逐渐瓦解。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控制 的放松和各级地方行政控制的减弱, 宗族在一些民间社会又开始重新活跃 起来。
谢谢大家!
六、家谱族谱和祠堂祭祀
欧阳修 《眉山苏氏家谱》
苏洵
《庐陵欧阳氏家谱》
家谱族谱的作用
防止因年代久远 或居处变动而发生血 缘关系的混乱,从而 导致家族的瓦解 解决族内纠纷、 惩治不肖子孙的文本 依据
祠堂祭祀
• 宋代理学家程颐的建议: 每个有一定地位的家族都 要有庙;
庙里祭祀的对象以高祖居 中,每一代的先人按昭穆次 序左右分列,配以夫妇;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家族和仪式
第三讲
古代中国的家族和仪式
一、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二、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一) 三、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二) 四、家庭、家族与宗族 五、丧葬仪礼与丧服制度
六、家谱族谱和祠堂祭祀
七、家族与仪式的意义
一、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汉语称谓 哥哥 / 弟弟 姐姐 / 妹妹 祖父(爷爷) / 外祖父(姥爷) 祖母(奶奶) / 外祖母(姥姥) 公公 /岳父(泰山) 婆婆 / 岳母(丈母娘) 英语称谓 brother sist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in law mother-in-law
•
三、汉族人对待亲属的原则之二:长幼有序
王大昌龄 杜二甫 李十二白 高三十五适
•
除了男女有别之外,在一个家族里,最重要的是长幼有序。 即按照辈分和年岁用排行来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的次 序,根据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 古代汉族伦理强调“孝”、“悌”
•
•
除了男女有别之外,在一个家族里,最重要的是长幼有序。 即按照辈分和年岁用排行来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的次 序,根据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 古代汉族伦理强调“孝”、“悌”
伯父 / 叔叔/ 舅舅 / 姑父/姨夫
伯母 / 婶子/舅母(表舅妈)/ 姑母 / 姨妈 姑/姨
uncle
aunt aunt
堂兄弟/表兄弟/ 姐(妹)夫/表姐(妹)夫 表嫂/堂嫂 堂姐妹/表姐妹 侄子/外甥 嫂子/弟妹
……
cousin
……
课堂小讨论:
中国人创造出如此复杂的亲族称谓 有何用处?
用于区分不同的身份和关系
祠堂祭祖
五、丧葬仪礼与丧服制度:认同、等差与区别的标志
课堂小讨论:
古代中国人的葬礼有哪些讲究?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的葬礼如此讲究?
葬礼在古代中国社会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 为通过葬礼的象征与暗示,能够保证“男女有别 、长幼有序”的亲族分别与亲族和睦的秩序,并 把这种秩序放大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 ——而这,恰恰是儒家思想的基础
• 长子去世 • 妻子去世 • 母亲去世
(父亲健在)
• 祖父母去世 • 曾祖父母去世
大功的穿法
• 儿子去世(不是嫡长子) • 已经嫁人的姑姑去世 • 已经嫁人的姐妹去世 • 堂兄弟姐妹去世 • 丈夫的祖父母去世 服丧九个月
小功的穿法
• 外祖父母去世 • 祖父母的兄弟去世 • 隔两房的堂兄弟去世 服丧五个月
朱熹
奉化溪口蒋氏祠堂
祠堂的作用
祠堂最重要的 作用是祭祀祖先
祠堂还是向族 人灌输族规家法的 场所,是惩处违反 族规家法的不肖子 孙的场所
神龛
祠堂祭祀
家族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
家族对个人生命的延续意义重大
家族祭祀
家族对个人安全的意义重大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客家围楼
家庭和家族对个人的感情需求意义重大
古代中国的五种丧服
• 斩衰 • 齐衰
• 大功
• 小功
• 缌麻
斩衰的穿法
• 父亲去世 儿子穿 服丧三年
• 丈夫去世
• 天子驾崩 • 长子去世
妻子穿
诸侯穿 父母亲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齐衰的穿法
• 母亲去世
(父亲已死)
儿子穿 母亲穿 丈夫穿 儿子穿 孙子、孙女穿 曾孙、曾孙女穿
服丧三年 服丧三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一年 服丧三个月
•
汉族人复杂的称呼中有一个清晰的界限和原则: 第一,对父亲家的亲人有一种称呼,对母亲家 的人又有另一种称呼; 第二,对年纪大的有一种称呼,对年纪小的又 有另一种称呼。
中国人所谓 “三亲”
•
一是“宗亲”,即跟自己同一祖先的亲人及其配偶;
•
•
二是“外亲”,即母亲的父母、兄弟姐妹;
三是“妻亲”,即妻子的直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