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边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总结

一、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二、诗歌意象: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羌笛,羌管;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

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

边塞风光特点——奇丽壮阔,苦寒恶劣,苍凉雄浑……

三、常见情感:

•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伤;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

•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可以写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对百姓的同情、对统治者懦弱的控诉

•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18周周测

三、诗歌鉴赏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5分)

四、诗歌鉴赏

附加题(实验班必做,普通班选作)

河湟旧卒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注:湟水源出青海,东流入甘肃与黄河汇合,合流的一带称“河湟”。诗中指吐蕃统治者从唐肃宗以来所进占的河西陇右之地。

25、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5分)

18.2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试题。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卢汝弼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1)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第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作分析。(5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题虽名为“怨”,却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26.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7.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9.2作业

四、诗歌阅读

甘州遍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①。凤皇

诏下,步步蹑丹梯②。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奚:古代少数民族之一,匈奴别种。②丹梯:又称“丹

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上阕描写了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气氛?(5分)

1. (1)描写了苍凉悲壮的临战场面(1分)。秋风肃杀,沙雁低飞,云层重叠,号角声四

起,战鼓隆隆(写足三个意象,得2分)

(2)渲染了战地紧张、战事一触即发的气氛。(或者烘托了临战时的紧张气氛)(2分)

2.下阙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①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1分)“青冢北,黑山西”说明作战地点偏远,“沙飞”

“路人迷”和“铁衣冷”烘托出艰苦的战争环境(1分),歌颂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奋

勇杀敌的精神。(1分)

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以“战马血沾蹄”侧面描写战事的惨烈(1分),借此歌

颂了边塞将士们英勇杀敌的精神(破敌报国的功绩),表达了词人的赞美之情。(1分)

③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实写临战前的环境,残酷的战事,虚写战争胜利后将士

得到朝廷的下诏升赏。(1分)抒写了战争胜利的欣喜。(1分)

岁暮①[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