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案例
法家的管理智慧
法家的管理智慧一、引言法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商鞅等。
法家的管理智慧是指在组织管理和管理方面,法家思想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法家的核心观点、管理原则和实践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法家的管理智慧。
二、法家的核心观点1. 法家的目标导向:法家强调以国家利益为导向,将国家的安定和发展放在首位,主张通过严密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 人性的本恶观点: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人们天生贪婪自私,惟独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才干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3. 重视法律的作用:法家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管理社会的基石,惟独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章,才干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三、法家的管理原则1. 以法治国:法家主张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规章,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实现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重视权力分工:法家强调权力分工和职责明确,主张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3. 重视奖惩激励:法家认为奖惩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同时制约不良行为。
四、法家的管理实践方法1. 严密的法律制度:法家主张建立严密的法律制度,明确规定各种行为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确保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 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法家主张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通过细致的规划和组织,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奖惩制度的建立:法家强调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通过明确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4. 重视实践经验总结:法家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借鉴,通过吸取过去的教训和经验,改进和完善管理方法。
五、案例分析: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法家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成功地推动了秦国的现代化建设。
1. 管理体制改革:商鞅推行郡县制,将国家划分为若干个郡县,实行地方分权管理,提高了地方行政的效率和责任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管理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结合历史案例,探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并分析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及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其内容不仅涉及军事战争,更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智慧。
孙子在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观念,强调了对于敌我双方的深入了解和分析。
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管理者同样具有启示意义,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团队和竞争对手,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我们可以从《论语》中找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贵经验。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治国平天下,其道大明”的观点,强调了领导者的道德品质和管理能力。
这一思想告诉我们,管理者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管理才能,更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团队成员的楷模和榜样。
只有以德服人,才能赢得团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资治通鉴》中发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库。
这部历史巨著总结了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治国理政经验,对于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善于用人的明君和贤臣,他们善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善于以德服人,善于用人之道,使得整个国家或组织运转良好。
这启示我们,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团队成员的优势,善于激发团队的潜能,使得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出每个人的价值,实现整体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管理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者需要深入挖掘古代管理智慧,结合现代管理实践,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推动团队和组织的发展壮大。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管理者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探讨古代管理思想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1.文化集权。(1)统一文字。将大篆改为小篆。(2)统 一思想。反对儒学文化,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集权管理影响。积极方面:如使黔首自实田等。 (见书)。消极方面: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等。
2011-10-12
3.释放奴婢,罢兵归田。战争平息后,复原官兵多数成为 自耕农。
4.轻徭薄赋,力主节俭。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3.文化管理思想。秦朝:文化集权。隋唐推行科举制,给中 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打开了仕途之路。
4.军事管理思想。曹操(战略战术);诸葛亮(审时度势), 《隆中对》。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二)秦朝至唐朝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确立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011-10-12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妻子杨贵 妃 •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后周五个朝代 • 宋朝--公元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 构)(公元1127-1279年)。 •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 思汗的孙子。 •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作,不仅令人陶醉于其中壮丽的情节和奇幻的世界观,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团队管理理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的背景、核心要点以及实践案例,希望通过对这些理念的深入剖析,能够为今后的团队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组成了一个特殊而又充满挑战的团队,他们共同面对了各种困难和艰险的旅程。
而他们所展现的团队管理理念无疑是我们今天仍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在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中,首先体现的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相互协作,共同克服了一道又一道困难,实现了取经的目标。
他们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奋斗,展现出了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这种团队合作的精神无疑是团队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次,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强调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团队行进的过程中,孙悟空和他的小伙伴们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总能够相互协助,积极解决问题。
他们通过互相交流和协商,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迅速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团队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紧密团结、高效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团队任务。
最后,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还注重个人成长和团队协调。
在西游记的故事中,孙悟空和他的伙伴们都经历了自身的成长和改变。
他们通过对自己的修炼和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团队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同时,他们也通过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克服了各种差异和冲突,实现了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西游记团队管理理念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其背景、核心要点和实践案例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管理的本质和重要性,为今后的团队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一个贯穿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目录和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
一、以人为本——管理活动的出发点
•乾卦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 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故易六画而成卦。 ——《说卦传 》
1、人的生命和智慧的优先性 孟子:仁义礼智——四种善端 荀子:“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 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 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
《尚书· 洪范》九畴:“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 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 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 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容貌要恭敬,言论要正当,观察要明白,听闻要 广远,思考要通达。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三、过渡阶段(鼎盛时期)——汉唐时期 魏征《谏唐太宗十思疏》 :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 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 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四、完善阶段——宋 理学的开创,儒学的发展 双重人性论:天命之性,气质之性 后世的批评: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衰落阶段——宋元明清 思想火花:清初 特征:回归孔孟
六、振兴阶段——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特 征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先 三、以义为重(补) 四、以和为贵 五、以中为用 六、无为而治
孟尝君忙问“买义”是什么意思。冯谖说:“您 以薛为封邑,却对那里的百姓像商人一样盘剥 刻薄,我假传您的命令,免除了他们所有的欠 债,并把债券也都烧了。”孟尝君听罢心里很 不高兴,只得悻悻地说“算了吧!‖ 一年后,孟尝君由于失宠被新即位的齐王赶出国 都,只好回到薛邑。往日的门客都各自逃散了, 只有冯谖还跟着他。当车子距薛邑还有上百里 远时,薛邑百姓便已扶老携幼,夹道相迎。孟 尝君好生感慨,回头对冯谖说:“先生您为我 所买的‘义’,今天终于看见了!‖
管理学——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兼容模式]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丁谓与“一举三得”法u先在宫殿前的街道挖沟,取出的泥土烧砖烧瓦;u再把京城附近的河水引入沟渠中,形成一条运河,用船把各地的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运至宫前;•最后沟渠撤水,•把清墟的碎砖烂瓦•和建筑垃圾就地•填,修复了原来•的街道。
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文景之治”u休养生息政策:u“轻徭薄赋”政策u废除连坐法u废除肉刑一、中国古代管理实践u都江堰水利工程u主体工程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达到了引水灌田、变害为利。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二、重人u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u“行仁德之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
《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必须“令顺民心”,“从民所欲,去民所恶”,乃为“政之宝”(《管子·牧民》)。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六、求实u儒家提出“守正”原则,是说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
这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u《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
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二、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u八、节俭u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
u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墨子·节用上》)u荀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强本(生产)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荀子·天论》)孔子与儒家学说u /show/E3FA5IDoZDYz2s Z4.html(一)儒家管理思想对后世的影响u儒家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u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u“本田”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和“三现主义”u儒家管理思想对新加坡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u注重“培养家庭核心价值观”(二)道家的管理思想u代表人物:老子,庄子u代表作:《道德经》、《庄子》u /v_show/id_XMTM4NDk3MTEy.html?1288746645(二)道家的管理思想u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u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管理思想史-墨家管理思想
中国管理思想史——墨家管理思想班级:行政管理1301姓名:***学号:************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绪论] (3)一、兼爱:企业管理的伦理基础 (4)1、“兼爱” (4)2、与社会的完美结合 (4)3、企业管理中的墨家思想 (5)二、尚贤与尚同:企业的管理原则 (5)1、“尚贤” (5)2、为政之本 (6)3、公共管理中的”尚同尚贤” (7)三、贵义:企业的社会目标与责任 (7)1、“贵义” (7)2、“利”“义”兼得 (8)[总论] (9)[参考文献] (9)中国管理思想史— —墨家管理思想[摘要]墨家思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管理思想,其“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等思想成为与儒学并立的显学。
墨家的管理思想以“兼爱”为伦理基础,以“尚贤”为指导原则,以“贵义”为社会目标,破除贵贱、亲疏的等级观念。
力求构建一个公平合理、节约、效能的古代理想社会。
虽然墨家管理思想立足于先秦社会,以政治管理为职志,但企业管理与政治管理有相通之处。
如果能对墨家管理思想进行创造性诠释,对现代企业管理无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现代企业管理根本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知人善任,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效能,实现人的价值,进而实现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墨家;兼爱;管理思想;企业管理[绪论]墨家的管理主张是针对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墨家以利天下为旨趣,以国家得治为目标,在治理国家的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墨家管理思想给21世纪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近几年来,墨家管理思想受到越来越多的管理学界及一些有远见的业领导人的重视.不难预测,墨家管理思想在未来的管理学界会得到更多地运用。
从现代管理学的视角考察,通过对墨家精神进行现代诠释;通过对墨家团队精神所体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作现代审视,反思和转化,以期对当代中国企业管理有所裨益。
管理学第二章 .PPT
Company Logo
一、管理学的史前时期
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管理
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 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
Company Logo
管理学正式形成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管理的史前时 期 在某些人的监督下将人们的努力组织起来,这些监 督者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种活动已存在了
Company Logo
三百多个春秋过去了,同仁堂药店大了,名气大 了,但它的追求——“质量第一”却丝毫未变。 从同仁堂的经营你得出什么管理道理?
Company Logo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理论 古典管 理理论 人性假 设 经济人 社会人 管理方法 管理目标
Company Logo
同仁堂经营不少名贵药——上百上千元的人 参鹿茸,同时廉价药品也十分丰富:一元一张的 狗皮膏、几角钱一瓶的眼药水……他们做大生意, 但也不放过小买卖,“只要能方便顾客就行”。 同仁堂以“养生济世”为 己任,从不为不义之财 所动。前几年我国南方一些城市流行肝炎,特效 药板兰根冲剂供不应求,到同仁堂拉板兰根的汽 车排起了长队。同仁堂的职工昼夜奋战,生产 高 质量的板兰根。有人提出药品需求量这么大,况 且配料之一白糖库存没有了,用的是高价糖,如 果按原价出厂不合算,应提高价格。但同仁堂将 治病救人视作自己 的天职,岂能乘人之危发难民 财,药品一律按原价出厂。
几千年。
但是,只有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尤其是18世纪以来,管理 才被系统地研究,逐渐成为一门共同的知识体系,成为一 门正式的学科
Company Logo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76年
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许多令现代人叹为观止的著名的管理实践和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
如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集分洪、灌溉、排沙诸功能于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秦大将蒙恬“役40万众”建造的万里长城;隋唐人工挖建的京杭大运河等等,这些伟大工程,无不凝聚了我们祖先的管理才能和光彩夺目的管理思想。
还有在浩瀚的古史卷中,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管理思想,如《论语》、《易经》、《老子》、《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西游记》、《菜根谭》等等古书籍中所包含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倍受世界各国管理界的推崇。
下面列举的仅仅是我国早期管理思想中的一部分。
(一)《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思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记》)这句古代名言充分说明我们的祖先为了在竞争和对抗活动中获胜,十分重视运筹思想与战略决策方法的应用。
2300多年前“田忌赛马”的故事是孙膑运用运筹思想的生动反映。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我们今天一直称道的一位具有非凡决策能力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隆中对》就是一个高瞻远瞩、善于审时度势的决策典范。
而2500多年前由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不仅是我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而且对现代战略管理仍具有多方面的启迪作用:1、系统论思想《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了“经五事,校七计”的系统思想。
战争的胜败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情况,但关键的是“经五事”,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的因素:“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即要使老百姓和统治者同心同德,也即“人和”。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即“时机”或“天时”。
“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即地理位置或“地利”。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即将要有智有谋、诚信、仁慈、无私、勇敢、严明。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即强调编制与制度规范。
同时还要“校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观之,知胜负也”即要比较哪一方统治者更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法令能够贯彻执行?哪一方武器装备精良?哪一方士兵训练有素?哪一方更能做到赏罚分明?通过这七个方面的观察与比较,就可以预测战争的胜败。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历史发展
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三家对后代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
儒家倡导人本、明德、中庸、修己立人。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 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 不少见解。 道家管理心理思想的主要精神是以“道” 为中心,讲求“无为而治”,偏重与对管理的规 律、方式和艺术的探索 。
从汉代开始,儒家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汉代 董仲舒将儒家学说定为独尊,并将之逐步体系化,成 为社会主流思想。这一时期,管理思想,尤其是人力 管理思想逐步精细化。从《吕氏春秋》、《淮南子》、 《论衡》,到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以及刘劭的《人 物志》,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 家书》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1、强调天人合一。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易传·文言》
2、彰显变易。 《系辞》曰:“一阖一辟谓之变。” 。《周易》作为一个系统, 是动态、开放的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就是现代管理所谓的动态系统。
3、强调进德修业《易传》反复强调学问思辩、进德修业,挖掘人的德性。为 了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管理者应具有宽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例 如乾卦强调在成为最高管理者之前后要采取的不同决策;坤卦和泰卦说的 是内刚外柔的品行和宽厚远大的胸怀;中孚卦说的是管理者具备的诚信品 格;谦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具备中谦和退让的品德;比卦、同人卦、观卦和 咸卦说的是管理者应当亲比下民,体察民情,关心民众疾苦,有的放矢, 制定相关策略,实现宏大的管理目标等。
管理心理学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 想历史发展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历史发展 二、形成阶段 时期:先秦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开 端,也是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产生和奠基时期。 特征:各种管理心理学的思想百家争鸣,是管理心 理学的发展空前繁荣的时期。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探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找到丰富的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强调“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一思想对于现代管理同样适用。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至关重要。
此外,《孙子兵法》还提出了“兵不厌诈”的观点,这也启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善于变通和灵活应对,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方式。
其次,我们可以从《论语》中寻找到古代管理思想的宝藏。
孔子提出了“治国有如烹小鲜”的观点,这一思想强调了管理者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事务,善于调配资源,以求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同时,孔子还强调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观点,这启示我们在管理团队时需要注重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而不是简单地依赖权威和约束。
再者,我们可以从《道德经》中汲取古代管理思想的智慧。
道家强调了“无为而治”的观点,提倡“以柔克刚”,这启示我们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善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依赖强制性的管理手段。
同时,《道德经》还强调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也提醒我们在管理团队时需要善于了解员工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工作潜力。
最后,我们可以从《资治通鉴》中发现古代管理思想的珍宝。
在历史故事和典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管理智慧的案例和故事。
例如,汉武帝时期的“蜀宫案”、“酷吏”等故事,都反映了古代管理者在处理权力、纪律、激励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案例丰富多彩,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经验,对于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我们应该善于汲取古代管理思想的精髓,结合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章管理思想史案例
1、科学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泰勒F. W. Taylor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车间管理》
主要观点: 把标准化作业的科学管理,引入生产领域,提高了生产效 率 “经济人”定义,员工与企业主由对抗变为互助
2、一般管理理论
社天 会 自 是 文 然 政 化 等 治 ︑ 环 ︑ 技 境 经 术济 ︑︑ 道 对业地 手环是 和境企 合︐业 作包所 者括处 ︒竞的 争产
天
法
将 地
企业竞争力 来源于人与法
企业唯一的目的是 为顾客创造价值
以“孙子五事模型”为基础的企业战略范 式
道
将
天
法
不断学习、灵活调整 (因地制宜、因敌制胜)
东方管理思想是基于文化与伦理的约束和激励
通过文化和伦理引导人性,从而规范个体行为 ;东方对于人性假设在 初期就有不同,但以人性本善为主流思想。置于文化、伦理基础上的 东方人性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和谐的 人际氛围,重整体,倡导群体的凝聚精神,培养高尚的情操道德,注 意管理因素的协调平衡,以道德作为管理的基础,把人性和伦理结合 起来,通过文化氛围、道德舆论、伦理规范的引导,达到规范个体行 为的目的。 强化道德观和责任感的约束与激励 ;更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强调心 治,重视精神激励与精神塑造,主张通过教育来造就有理想的统治者 和被统治者。通过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个体道德感和责任感的培养。约 束和激励更多的表现为正向性、侧重于“软管理”手段。
①道:使民意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 ②天:战时天气、昼夜、季节、风雨、冷热等自然气象的变化; ③地:指军队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势、地域等特征; ④将:指将帅的“智、信、仁、勇、严”;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老子(道家)
孔子(儒家)
孙子(兵家)
韩非子(法家)
墨子(墨家) 释迦摩尼(释家、佛家)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顺道无为思想 ➢ 重人求和思想 ➢ 预谋慎战思想 ➢ 依法治理思想
1.顺道无为思想
➢ 辨道顺道,才能“无为而治”—— • “辨道顺道”,是指在认知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 被称为“经营管理之父” •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25)
• (二)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1.确定了企业的基本活动和管理的核心地位。
法约尔认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
①技术活动——指生产、制造、加工等活动,
②商务活动——指购买、销售、交换等活动,
③财务活动——指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
酬、集权与分权、等级与“跳板”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
•
第三阶段为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管理理论
的丛林)。这一时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世纪80年代,管理思想百家争鸣,出现了众多的
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 人物。(主要有11个管理理论流派)
•
第四阶段为当代管理理论。
•
一般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后
§2—1古代与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 设备。
(二)西方工厂制度早期的管理思想
➢
查尔斯·巴贝奇:英国数学家,代表作《论机器与
制造业的经济学》
•
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带来减
少工资支出的好处。
•
提出了专业分工、工具使用、时间研究、批量生产
管理成功案例之:老庄的“无为而治”
管理成功案例之:老庄的“无为而治”在管理上虽说要变革,或者讲权变。
管理者制订的政策与方针,如果是积极的,或者是组织成员所公共认同的,这个变革就要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变革并不是要你今天这样,明天那样,花样耍尽,名堂玩尽。
如果这样,会让全体成员无法适从,让成员们产生反感或者其它负面情绪。
变革的初衷也就变了样,达不到预期效果与目的。
今天讲的无为而治。
并不是讲管理者,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管理者与员工们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制度大家都认可的规章制度,然后,一丝不苟地执行这样规章制度。
管理者授权或者采用放任式管理的风格,保持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这样就是无为而治的精妙之处。
所以,中国的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韩非子,就认为,他所提倡与主张的法治理念与哲学体系是源自于老子、庄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
如果打个比方说,“无为而治”是母亲的话,那么“法治”就是儿子。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真实姓名叫李耳,名聃。
是周王朝守藏室的高级图书管理员。
由于接触的都是各类图书知识,而且他很爱钻研,所以,知识渊博。
所以说,伟人的职业与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那种精神是最值得后世尊敬的。
世界上的伟人们有很多出身与职业并不显贵。
但是通过他们的追求,坚持到底。
最后,被世人与后世所崇敬、崇敬。
比如,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以前是个教师。
基督教的耶稣,以前是个木匠。
法国皇帝拿破仑,以前是个士兵。
美国前期总统林肯,以前是个律师。
这样的例子,如果要举的话,多不胜数,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孔子给周朝打工时,听说老子李耳学问很多,于是虚心向老子请教。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后来跟自己的学生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等级管理体系
3.不求全责备,提倡用人所长
4.才德论—选才时更加注重德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司马光的管理思想
人品好
B
智商低
A
智商高
D
人品差
C
用人的顺序
Cufe business school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一、先秦时期的管理实践
国家管理实践
•奴隶社会中期,管理实践就已经达到较高水平
•商鞅变法——秦国的一次政治经济改革
大型工程管理实践
•都江堰
•长城 1. 行政性:行政管理是社会管理最主要的模式,管 理与行政融为一体 2. 经验性:管理实践是一种经验管理,成功与否取 决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
迁都洛阳
实施胡汉通婚 说汉话穿汉服 重视人才
第一小组
治国理念
隋唐的管理思想
主要代表人物:隋文帝 唐太宗 武则天 主要思想: 三省六部制 州县二级地方管理制度 “监察六事” 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推行均田制 创立租用调制 完善科举制 创立武举殿试 完善对官员的管理 兴修水利 劝课农桑
Cufe business school
Cufe business school
第一小组
墨家管理思想(续)
• “尚贤使能”的用人之道(人事管理思想) 1. “尚贤使能,为政之本也”——任贤使能是实现管理的关键 2. “归国宝不如献贤而进士”——不拘一格发现人才,选拔人 才是管理者的要务 3. “量才使用,以劳定赏”——建立使人才发挥作用的管理机 制
• 关于人性的理念
人善
实施仁政、德治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精品PPT课件
2、教育管理思想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认为: “君子学道则爱人, 小人学道则易使”,道出了教育的功能。
孔子还在《大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 培养能“明德”、能“亲民”、能“止于至善”、 能“化民从俗”、能“使近者悦服,远者怀之” 的佐政管理人才。
我国古代对教育有过很多论述。在《习斋记余》 中,颜元指出:“使天下之学校皆实才实德之士, 则他日列朝廷皆经济重臣”,即强调了教育了充 分发挥学校教化作用及其在培养优秀人才地位上 的重要性。
3、“修己—安人”的管理思想
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先秦儒家的“修 己安人”被称为最具现代价值的中国传统 管理思想,被儒家奉为“治国之道”。
通过修养个人道德,提高个人道德品质, 以此来教育感化周围的人,使其改变不良 行为,最终达到齐家治国的目的。即通过 “修己”—“安人”的过程,达到社会管 理的终极目标—“大同”。
4、重道、明德、知止、行法、重术
所谓“术”,即指具体实现战略目标、实 施管理、解决实际问题得步骤和方法。
荀子提出“六术”,即“制号政令,欲严 以威;庆赏刑法,欲必以信;处舍收藏, 欲周以固;徒步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 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 敌决战,必道我明,无道我所疑。夫是谓 六术”。(《荀子·议兵》) 另外,荀子提出了评定人得标准“相形不如 论心,论心不如择术”。(《荀子·非相》)
1、人本管理思想
在选人、用人方面,中国古代也有许多精辟见解。
在选人方面,如“不以前为过”、不计较“小疵 小过”、“勿限年龄”、“勿拘资格”、“不限 国籍”等。
在用人方面,孔子提出:君子“使人也,器之”; 而小人“使人也,求备焉”,《孙子兵法》中, “择人任势,不责于人”;此外,为官择人、任 人唯贤、外举不避丑、内举不避亲等等都充分显 示了古人在选人、用人方面的高明之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孔子所思考的是使政治清明以及社会如何安定,因而孔 子的仁爱思想在政治的层面上,便十分自然地建立了以 “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推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 把恭敬、慈惠、敏捷、宽厚、诚信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 标志。
时至今日,《道德经》依然在全世界广为流传,前后共 翻译为20余种文字,连冰岛这样地广人稀的岛国都有两种 以上的译本。除日文外,以德文和英文版本最多。《道德 经》的发行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在欧洲和世 界各地仅次于圣经,这充分说明了道家所蕴含的管理思想 在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二)儒家的仁政德治学说
至于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西方学术界并不认可。这种看 法其实有失偏颇,因为管理的实践和理论与各国、各民族 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文明史是密切相关的。西方中心论并不 符合人类发展历史的事实,各个民族和国家对管理学的发 展都具有各自的价值和贡献。就像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 其形成和发展就要远远早于西方。
几千年来,中国出现过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历经了无 数次的治乱更替,但历代统治者都能对众多的人口和辽阔 的疆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①早期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以前,代表人物有:亚当·斯 密、查理·巴贝奇、罗伯特·欧文。
②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法国等西方国 家形成的古典管理理论,又以科学管理理论为重点,代表人物 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③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初,以人际关 系研究为重点。代表人物有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麦克雷 格等。
L/O/G/O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思想史?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引言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存了丰富的治理体会,这些治理体会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思想史1•我国古代的治理思想及理论框架能够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
古代治理思想要紧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
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治理思想和体会。
《老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治理过程中的境域、素养及治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要紧体现了治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要紧体现了治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要紧体现了治理者的制造性治理思维;《红楼梦》要紧体现了治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治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治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治理数学之最。
①如表1-1所示:统御之术 1.在识人上,中国最早的兵书《六韬》中提出识人“八征法”2在用人上,墨子认为:“奉贤者,政之本也。
”《吕氏春秋》提出“得贤人,国无不安……失贤人,国无不危”。
管子提出了用人的德、功、能二项差不多标准3在制人上,韩非子认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赏罚二术。
君之利器”孔子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用兵之策M兵以利动2分析态势3先谋后战4避实击虚5不战而屈人之兵经营之道范蠡总结经商体会,提出了计然之策。
计然之策包括“待之原则”和“积著之理”。
2. 中国治理思想的演进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辉煌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治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7
1、国家社会治理
勾践回国后,立刻重修政制,用最快的速度复兴国家。他 首先下了一道“罪己诏”,检讨自己与吴国结仇,使很多百 姓在战场上送命的失误。他亲自慰问受伤的平民,抚养阵亡 者的遗族。为了不让舒适的生活消磨意志,他卧薪尝胆,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颁布了一 系列法令:妇女怀孕临产时,要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看 护,生女孩奖励2壶酒和1条狗,生男孩奖励2壶酒和1只小猪, 生三胞胎的由官府出钱请乳母,生双胞胎的由官府给粮食, 凡死了嫡子的人家,免除3年劳役,死了庶子的,免除3月劳 役。越国在10年中没有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每家都有3年 的粮食储备。越国百姓亲近他如对父母一般。
[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 “为天地立心”,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实则,
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
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
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此时
齐军骤然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作
一团,溃不成军。庞涓知道自己智
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自杀身亡。
16
2、竞争斗争实践
在这一案例中,孙膑采用了避实击虚、诡道诱敌、心 理战等谋略。反映了中国古代谋略思想的高超。
在理论上,中国古代关于竞争的理论以兵家为代表, 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六韬》、《孙子》、《司马 法》、《吴子兵法》和《李卫公问对》等的诞生,标志 着中国竞争斗争谋略思想的成熟, 其理论水平至今无法 被超越。此外,《鬼谷子》、《战国策》等纵横家的著 作中也包含了大量的竞争斗争谋略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史案例我国先秦时期(即秦帝国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是各种思想探索,最为活跃的时期。
其间,许多管理方面的思想火花伴随着哲学思想和治国理念一起迸发出来。
先秦时期,主要的哲学流派有四家——儒、墨、道、法,他们均各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
而法家最先登上历史舞台,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秦帝国。
一、秦王国的法家——独步于历史的天空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去世之后,秦国一度衰落,到了秦孝公掌权时期,想要通过自己努力让国家强盛起来。
这时,卫鞅(即商鞅,下称商鞅)来到了秦国,以变法富国强兵之道打动秦孝公,秦孝公任命他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商鞅通过变法,持续打击旧贵族的势力,使得国君的权威得到空前的提升,全国通过紧密的组织结构统一由中央指挥。
同时商鞅奖励耕战,耕作产出多的家庭免除劳役,作战勇敢的士兵可获得爵位。
案例一:《战国策》记载,秦国的士兵在作战过程中,不带盔甲,胳膊下夹着俘虏、身上挂着人头,赤身裸体的追杀逃跑的对手。
六国的军队和这样的秦军作战,就如同鸡蛋碰石头一样。
秦军为什么这样的勇敢?从秦代官吏墓葬中发现的法律文献可知,商鞅对于军功有如下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成为自由人。
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
对于重视家族传承的中国人来说,军功爵是可以传子的。
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
一人获得军功,全家都可以受益。
在军中,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
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
两级爵位的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所以,两千年前的秦国,是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国度,对于千千万万的秦人来说,上战场不仅是为国家战斗,而且是通向财富和荣誉,摆脱贫困卑微地位的惟一出路。
也就是说是商鞅的军功制度造就了秦军的勇悍。
案例二:秦王国在统一战争期间的总人口不过500多万,但是却长期负担着一支超过60万人常规军的存在(史书上称秦“带甲百万”),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秦军后勤供应的压力之巨大是不难想象的,然而秦国还是完成了这一任务。
墓葬中记载法律的竹简上说: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
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各县对牛的数量要严加登记。
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
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
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
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
由此可见,秦国是采用国家权威来对耕作进行到如此细致的管理。
秦法已经深入到秦国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正是通过这样细致的管理和严格的责任制,秦军带来的看似不可完成的后勤负担才得以完成。
这种严格的责任制在秦军的兵器生产中也有体现。
案例三:为一支“带甲百万”的军队提供装备,秦国的兵工业面临的压力并不弱于后勤粮草供应的压力。
考古发现,所有秦军使用的剑、弩、戈等兵器,不论在何地、何时、由何人制造,其规格都是一致的,即秦军的兵器使用的是“标准化”制度。
在兵马俑出土的秦兵器上,发现了很多人名,经过分析总结,发现这是一种四级的分层责任制度。
相邦(即丞相)是全国所有兵器工厂的总监,工师(即厂长)负责一个工厂的兵器生产,丞(相当于车间主任)负责工厂中某一类兵器的生产,最基层的工匠直接制造一件件兵器。
吕不韦(秦国相邦)在《吕氏春秋》中说:“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
这是一种责任制度。
这种责任制度与对失职有严厉惩罚的秦法结合起来,每个责任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工师要兢兢业业的检查每件兵器,工匠则在加工的时候严格的依据标准来进行制造,这样,在前线上每个士兵,使用的都是经过多年筛选的最优的兵器,而且具有同样良好的质量。
请同学搜集关于法家管理思想的资料后回答以下问题(15分)(1)列举秦法家的主要政策和背景资料。
(7分)(2)在本案例中,你认为三个案例各反映了法家的什么管理思想?(3分)(3)你认为法家管理思想和西方管理思想的哪种管理思想比较接近,请举例说明。
(5分)二、秦帝国的法家——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通过秦国连续六代君主的努力,秦帝国在公愿前221年走上了历史的巅峰,秦始皇横扫六合、混一宇内,成就了中华大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
随后,秦军又把疆域拓展到南海边和大漠深处,并在北方修筑了长城,奠定了传承至今的中国版图的基础。
同时,根据法家思想的要求,秦始皇以极快的速度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做到了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法家在中国国家管理制度中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然而,法家与秦帝国的却共同面临着隐藏在其深处的危机。
首先便是文化的认同性问题。
秦帝国与秦王国不同,秦国王室统治秦王国所在的关中地区已经二百余年,商鞅变法也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时间,关中地区的人民对于秦王室施行法家统治较为认同。
而秦帝国其余的领土则是通过秦军十年统一战争所攻取的,当地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侵略者带有很深的抵触情绪。
加之秦国的文化建设一直落后于东方六国,原六国人民并不能接受曾被他们视为“野蛮人”的秦王室统治。
因此秦帝国统治的向心力远不如秦王国时期。
其次是外界的压力不足。
秦王国时期,敌国很多,因此国家的压力很大,秦国上下的危机意识很强,愿意统一团结在秦王的指挥之下做出必要的牺牲。
而在秦帝国时期,这种外部的压力明显减小,秦帝国苛重的赋税和徭役令人民难以忍受。
同时长年累月的战争已经耗尽了秦国和六国的粮仓,阿房宫、骊山陵墓和长城的建造彻底压垮了帝国。
再次是信息传递问题。
秦王国时期,国土面积中等,且由于经营多年,对于各地的信息掌握较为丰富,全国境内道路系统完备,信息传递较快。
而秦帝国时期,国土面积巨大,对新攻取地区的信息掌握不充分,由于路途遥远,中央获取信息再制定下达决策的效率大幅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多次采用巡游各地的做法来对有问题的地区进行直接的管理。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国君作为法家治理思想的核心,需要承担相当繁重的工作量,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每天需要批阅60公斤的竹简,以维持他对帝国的统治和治理结构的正常运作。
秦始皇本人精力十分旺盛,然而他的继任者,秦二世却荒废政务,终日沉湎于酒色,使得法家的治理系统无从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
最终,随着秦始皇的去世,秦国实行了一百多年的法家治理系统随之崩塌,无法正常运作,秦帝国本身也迅速灭亡。
附:秦帝国法家治理系统的实例实例一:秦法严苛,极大的限制人民的自由和权益。
秦法规定:“诽谤者诛,偶语者弃市。
”即对于国君或者时政表达反对意见的普通百姓会被族诛,在公共场合说悄悄话的人则判死刑。
最终造成了社会恐慌,使得人们“道路以目”。
秦法规定:戍边的士兵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日期到达边塞,全部判罚死刑。
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其实是因为受到大雨延误了路程,最终不得不反。
也就是说,本应该负责保护秩序、正当权益和作为判断是非准绳的法律由于过份的严苛,导致了社会的恐慌和纠纷的无法调解。
实例二:秦始皇在统一之后,急于推行法家的标准制度,以国家手段消灭了六国的文字和货币。
这种举措虽然给文化沟通和商品流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却没有顾及文字与货币上附加这某地人民的认同感和感情依托。
这种急于求成的做法,给原六国人民带来了很大的感情上海。
实例三:秦始皇为了统一文化,防止人民以古非今,采用“焚书坑儒”的愚民暴力政策,最终带来了社会的恐慌。
实例四: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的在位时间内,修建灵渠、长城、阿房宫、骊山陵墓等大型工程,极大的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实例五:秦二世耽于酒色,不理朝政,致使中央无法对复辟的东方六国的军事攻势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同时他的穷奢极欲也加剧了人民的不满情绪。
请同学搜集法家管理思想的有关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5分)(1)你认为法家管理的制度有何优缺点?(6分)(2)法家的管理制度倾向于集权还是分权,给出你的理由。
(3分)(3)结合本案例,谈谈法家管理适用于什么样的管理环境?(6分)三、汉初的道家——无为而治创造奇迹秦帝国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楚汉争霸的阶段,在公元前202年,汉击败楚,建立了汉帝国。
汉帝国新生伊始,就面临着内忧外患。
首先,在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期间形成了很多的地方利益集团,这些地方利益集团在灭秦灭楚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内部矛盾。
秦楚未灭的时候,他们之间尚能齐心协力,在秦楚相继灭亡之后,这些矛盾便凸显出来。
其次,经过了战国时期以及秦灭亡之后总计200余年的战乱以及秦帝国苛政所带来的沉重负担,人民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对于和平的渴望也极强。
(春秋时期,中国人口2000万~3000万,到汉帝国建立,仅余600多万)最后,游牧民族匈奴在秦帝国灭亡之后重新在北方崛起,持续骚扰汉帝国的北部边疆。
汉初之时,刘邦曾亲征匈奴,结果遭到匈奴包围,匈奴的实力远远超过汉帝国。
这时的汉帝国,已经是社会上满目疮痍,经济上摇摇欲坠,军事上羸弱不堪。
然而,仅仅经过半个多世纪,四代皇帝(高祖邦、惠帝盈、文帝恒、景帝启)的经营,汉帝国的积累已经十分丰足,国力达到西汉帝国的巅峰,其中,到了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执政初期,人口已经达到3500万,人民富庶。
多年的积累,终于在汉武帝手中,转变成了对匈奴的巨大胜利,汉帝国的势力一直扩张到中亚。
是什么治国之术,造就了这点石成金的奇迹呢?答案便是黄老之学。
所谓黄老,是指黄帝与老子。
黄老之学是一种以道家为主,吸收了阴阳、儒、墨、法各家观点的治国之术。
汉代践行黄老之术,具体的实例如下:实例一:刘邦入咸阳,便废除了繁苛的秦法,而以“约法三章”代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简化了法律,恢复了人民言论和行动自由,从而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生产生活环境。
实例二:汉初的税率为什五税一(即6.67%左右),景帝时期甚至到三十税一。
不仅比秦国的税率远低(秦税率约三分之二),比后来的汉武帝时期的税收也远低。
这种富民政策,使得汉代的商业和农业生产获得了极大发展,人口也得到了快速增长。
实例三:汉初,北部边疆受到匈奴的持续骚扰和入侵,边塞人民不能安于生产。
为了给国内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汉初的几位皇帝,均以公主嫁入匈奴和亲,使得汉匈之间未爆发大规模战争打断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实例四:为了对边远地区实行授权管理,刘邦大封同姓子弟为边镇诸侯王,给以他们对地方的管理权,也实际形成了他们对地方利益集团的代理地位,从而刘姓皇室得到了各地的支持。
实例五:汉初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曹参,他最开始被任命为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齐国国相(治理诸侯国辖地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