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近10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概况
总有 效 率 9 .0% 。卢 文 进行 了 耳 压 磁 珠 、 不 留 行 治 疗 失 59 王 眠 的对 照观 察 , 果 发 现 , 珠 耳 压 组 疗 效 明显 优 于 王 不 留 行耳 结 磁 压组 , 异有显著性意义。 差
1 2 3 穴 位 注射 ..
史玲等 ¨ 取 足 三里 、 阴 交 穴 位 注 射 天 麻 素 注 射 液 , 疗 三 治
向对侧 口角方向进 针 0 8寸 。轻捻转 , . 得气后 留针 3 i, 0mn 留针
期 间 每 1 i 针 1 。每 日 1次 , 次 3 i 6 i, 期 0mn行 次 每 0m n~ 0mn 星 日休 息 1 , 为 1 程 , 有 效 率 9 .0 。王 海 波 取 百 会 4周 d 疗 总 19 % 向后 平 刺 , 留针 至 次 日清 晨 , 不行 针 。肝 郁 化 火 者 加 风 池 、 间 ; 行 痰 热 内 扰 加 足 三 里 、 隆 ; 虚 火 旺加 太溪 、 池 ; 脾 两 虚 加 足 丰 阴 风 心 三里、 内关 。总 有 效 率 9 . 0% 。王 鸿 雁 J高 建 平 等 则 以 74 、 神门为主穴 , 合辨证配穴治疗失眠 , 结 均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1 12 .. 经 验 穴 取 穴 法
组4 0例患者 , 有效率 9 .0%。张小兵 钊运用 当归 注射液 总 50
穴 位 注射 安 眠穴 ( ) 三 阴 交 ( ) 神 门穴 ( ) 治疗 组 16 双 、 双 、 双 , 5 例 中, 愈 9 痊 8例 , 好转 5 2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9 . 5% ; 口 无 总 61 与
显 效 10例 , 转 3 例 , 效 9例 , 效 率 9 .0 。朱 少 华 Lj 4 好 1 无 有 50 % l I 采 用 针 刺 供 血 ( 池下 15寸 ) 安 眠 ( 风 与 风 池 连 线 的 中 点 ) 风 . 、 翳 2穴 , 针 得 气 后 , 用 疏 密 波 , 等 刺 激 强 度 , 次 2 i , 进 选 中 每 0m n 总 有 效率 9 .O% 。 79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2 0 0 7 年 ̄2 0 1 2年针灸治疗失眠症 的文献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1 治疗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 多数研究 者采 用针刺联 合疗 法 , 有 些 研究者则 采用单 一疗法 , 或采用 针法、 或采用灸法 , 或采 用其
整 阴阳, 交通一身 阴阳之气 。通过检索资料 , 临床研究者在 采 用调整 阴阳跷脉时 , 都采用泻 申脉 、 补照海的方法 。心脾两 虚 型加心腧 、 脾腧, 心 肾不交 型加 心腧 、 肾腧 , 肝郁 化 火 型加 太
中图分类号 : R 2 4 6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7 —2 3 4 9 ( 2 0 1 3 ) 0 6 一O o 6 2 一O 3
脏腧中选取 1 ~2个 穴位 为主 , 其余五脏 俞实施 补法或 泻法 。 对照 组 采 用 针 刺 常 规 方 法 , 背 腧 穴 组 临 床 总 有 效 率 为
E 1 4 ] 程雯 . “ 荆防汤” 内服加坐浴治疗肛门瘙痒症 1 5 0 例[ J ] . 江苏 中医
药, 2 0 1 0 , 4 2 ( 1 2 ) : 7 9  ̄7 9 .
6 2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2 0 1 3 年第 3 4 卷第 6 期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研 究 进展 与分 析
方超 君 ,陈 云 飞△
( 上 海 中医药大 学附属岳 阳中西 医结合 医院 ,上 海 2 0 0 4 3 7 )
摘 要: 本文通过搜 索 2 0 0 7年  ̄ 2 0 1 2年 中英 文数 据 库 关
冲, 行间, 肝俞 , 痰热 内扰型加丰隆 、 公孙 。尹红博_ 1 0 _ 将1 2 0例
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泻 申脉组 , 补照海组 , 泻 申脉补泻 申脉组针 刺双侧 申 脉, 行捻转泻法 ; 补照海组针刺双侧照海 , 行 捻转补法 ; 泻申脉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方法研究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方法研究

针灸与中药相结合治疗失眠方法研究摘要: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大部分慢性疾病均和失眠密切有关,现今失眠问题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怎样选择一些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了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中医内科中,失眠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失眠症。

本文首先对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就针灸结合中药常见疗法进行探讨,最后针对两种主要类型失眠症给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失眠对失眠而言,针灸治疗无任何副作用,同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坏的影响,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在国内针灸作为传统医学,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体系相对健全。

在国外针灸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少,且大多采用电针进行治疗,总体持保守态度,应用不广泛。

对针灸治疗失眠症给予足够重视,深入了解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相关情况,便于健全针灸治疗体系、丰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一、中医治疗失眠概述中医治疗失眠的病理机制是阴阳失交、阳盛阴衰;中药治疗失眠具有养血生津、疏肝解郁等效果,加之针灸治疗,可充分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中,多以安神宁心、调理踽脉为原则;八脉交会穴取申脉穴、照海穴,心经原穴取神门穴、心藏神穴,督脉取百会穴,以此达到安神宁心助眠的效果。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多数学者将失眠分为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等,可采用清热化痰、滋阴补肾、宁心安神、活血调营、健脾和胃、调和肝脾、消食化积等方法予以治疗,以此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在中医治疗进展中,推拿治疗失眠多以安神、养心为主,通过手法刺激,对体表特定部位予以刺激,进而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具有适用性与安全性的特点,最后将信息传递至相关脏器中,以此达到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效率。

与此同时,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失眠的时候,必须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变化予以调整,从而有效达到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现状研究
门 、 阴交 透 太 溪 , 照 组 用 酸 枣仁 汤 加 减 , 疗 程 后 观 三 对 2个 察 疗 效 , 疗 组 有 效 率 9. 0 , 照 组 7% 治疗 组疗 效 优 治 0 4% 对 0, 于 对 照 组 。向诗 余 等 将 8 失 眠 患者 随机 分 为 2 , 9例 组 治 疗 组 针刺 肾俞 、 俞 、 心 胃俞 , 照 组 运 用 安 神补 脑 液 , 个 疗 对 3 程 后 治疗 组 有 效 率 9 . 0 , 照 组 为 7% 治疗 组 疗 效 明显 65%对 0, 优 于 对 照 组 。侯 春 英 等 … 将 10例 失 眠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2 9 组 ,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 用舒 乐 安 定 治 疗 。 果 : 治 对 结
罨 7 B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 对照组为 4 % 2组 比较, 4, 5, 差异有显著 性 意义 <O 0) . 5 。王欣 [ 将 7 8 8例失 眠患者 随机分 为 2
组 。治 疗 组采 用 针 刺 治 疗 ; 照 组 采用 舒 乐 安 定 治疗 。3 对 个 疗程 后 观察 疗效 , 组 总有 效 率 9 % 照 组为 4% 治疗 4对 6 。2组 比
关键词
中图 分 类号 :2 6 2 R5.3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4 6 5 (0 0 - 0 8 0 1 0- 8 2 2 1) 6 07 - 4 0 0
失 眠症 (n o n a是 一种 以失 眠为 主 的 睡 眠质 量不 满 I sm i) 意 状 况 , 他 症状 均 继 发 于 失 眠 , 括 难 以入 睡 、 眠 不深 、 其 包 睡 易 醒 、 梦 、 醒 、 后 不 易再 睡 、 时不 适 感 、 乏 , 白天 多 早 醒 醒 疲 或 困倦 。 眠可 引起 焦 虑 、 郁 , 恐 惧 心 理 , 导致 精 神 活 动 失 抑 或 并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对于失眠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为失眠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期望能够进一步验证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存在争议。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失眠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失眠患者进行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

通过系统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探索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疗效规律和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从而提高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研究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进行研究。

将患者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接受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治疗或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以评估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集了详细的患者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症状等。

记录了治疗措施的具体方法、频次和持续时间。

在疗效观察阶段,使用统一的评估标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研究在结果分析和讨论阶段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通过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针灸联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情况。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概况
232 电针 疗 法 ..
痛感为度 。操作者 7 %乙醇棉球消毒操作区 ,用王不 留行籽贴 5 压双侧耳穴 ,并不 断按压穴位 ,注意刺激强度 ,至耳部 发热 、
酸 、胀 、微痛 为宜 。贴压期 间嘱患者每 日自行按揉 2 ~3次 , 每次 1 mi,睡前再按揉 1 mi;每贴压 1次 ,可在耳穴  ̄2 n  ̄2 n 上放置 3 ,每贴压 5次为 1 d 个疗程 ,疗程 问休 息 1 d ~2 ,再进 行下一疗程 ,两耳交替进行。结果本组痊愈 2 4例 ,有 效 6 , 例 无效 1例 ,1 患者 自动放弃,总有效率为 9 %。罗志平等【 例 4 7 】 取耳穴心 、神 门、脑、枕 、肾为主 穴。肝郁化火配肝 区;心胆 气虚配 内分泌 ,轻症 用耳穴压 籽法,中症用锨针法 ,重症用毫 针法 , 左右交 替使 用。 结果 3 7例 中, 6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 .%。 3 6
l , 碍 社会功能 , F降 妨 已成 为 全 世 界 最 关 注 的难 治 性 疾 病 之 一 。
在 当今应用镇静催 眠药疗效 尚不 分理想 的情况下 ,针灸疗法 不失为一种无毒 副作 用的有帮助的疗法 ,被称 为 “ 绿色疗法 ” , 逐渐被失眠 患者所接 受。查阅 国内近年来 的中医文献 ,报道针 灸治疗失眠 的文 章有上百篇之多,均有不 同程度的肯定疗效 ,
疗 程 间 休 息 2天 。7 8例 患者 中 , 治 愈 4 8例 , 占 6 . % ;好 转 1 5 2 7例 , 占 3 . 46 %; 无 效 3例 , 占 39 . %。 总 有 效 率 达 9 . 。 61 %
伤肾 ,肾水不能上济 于心 ,心火独 炽,心肾小交;体质虚弱 , 心胆气虚 ;饮食不节 ,宿食停滞 ,胃不和则卧不安 。上述 因素 最终导致邪气扰动心神或 心神失于濡养、温 煦,心神不安 ,而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易醒或睡眠不深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失眠治疗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失眠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中药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的方式。

例如,夜交藤在治疗失眠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研究表明,夜交藤中的有效成分有较好的镇静和催眠作用,可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白芍、曲直、当归、郁金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中。

2.针灸治疗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也在失眠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调整体内的能量平衡,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紧张情绪,恢复睡眠周期。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心脾、神阙等。

此外,针灸也可以结合热敷、按摩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3.中医理论应用于失眠治疗研究进展:中医有“心为主宰,肝生郁”、“心神不宁则眠不宁”等理论,用于指导失眠的诊断和治疗。

这些理论提出了针对失眠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例如肺胃热盛型失眠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可以采用养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4.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例如,中医药治疗可以缓解失眠的症状,西药可以辅助调整睡眠质量。

研究还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失眠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5.中医药辅助治疗失眠研究进展:除了中药和针灸,中医药还可以辅助治疗失眠的其他疗法。

例如,中韩药灸疗法结合艾灸和中药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失眠症状。

瑜伽、中医营养治疗等也是辅助治疗失眠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中药、针灸、中医理论和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以改善失眠的症状和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样本较小、研究设计不合理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和机制。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中医治疗失眠效果理想,尤其是针灸治疗具有相当的优势,受到广泛采用。

近年来由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系统地阐述目前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进展,包括体针疗法、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发泡疗法及多种疗法结合的综合疗法,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思考。

标签: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

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

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

《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

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90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0年第41卷第1期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龚丽康1,李应昆2(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成都610075)摘要:查阅近五年来针灸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相关文献,了解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现状,将针灸不同的治疗方式加以归纳总结,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针灸;原发性失眠;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失眠是指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主要表现为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入睡困难、难以维持睡眠、早醒且醒后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睡眠深度过浅等,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

参照世界睡眠联合会第三届世界大会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大约每10-12人中就有1人饱受失眠的痛苦。

中国睡眠研究中心在2007年发布的研究表面失眠影响着38.2%的中国人口⑴。

失眠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且有研究证明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図。

失眠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还会引发患者的头痛、焦虑、抑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会让患者产生自杀的想法。

因此针对失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迫在眉睫,现在临床上治疗失眠选用较多的是安眠药治疗,但安眠药容易产生依赖性且副作用较多,不推荐长期使用。

而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一种,凭借其特有的优势目前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有相关研究证实针灸可显著的改善睡眠⑶。

现笔者将近五年国内外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普通针刺疗法周国容⑷选取65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为两个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

治疗组取四神聪进行针刺,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哩仑。

治疗结束后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次要结局指标HAMD评分以及SAS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计算后差异有意义。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1-0090-05殷萱等⑸将72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选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安眠、三阴交;对照组采用假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浅谈针灸治疗失眠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失眠[1]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眠”。

临床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在寐,重者彻夜不寐,常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

中医认为本病[2]的病位在于心。

凡思虑忧愁,操劳太过,损伤心脾,气血虚弱,心神失养;或者房劳伤肾,肾阴亏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或脾胃不和,湿盛生痰,痰郁生热,痰热上扰心神;或抑郁恼怒,肝火上扰,心神不宁等均可导致失眠。

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西医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消化不良、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出现的不寐,亦可参照失眠的中医辨证论治。

在治疗上,中医针灸配合方药[3]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是现在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著显,副作用小,大大缓解失眠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步入正常轨道。

现就近5年来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针刺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张蕊等[4]为了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将55名伴有失眠的抑郁症患者予针刺公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四神聪,结果显示经过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6.36%。

治疗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针刺治疗后,患者PQSI的总分及各成份的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经t检验,P<0.05,差异显著。

提示针刺对改善失眠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

周章玲等[5]为了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将符合纳入标准、源于解放军总医院针灸科门诊的7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其中脱落4例,最终头穴透刺组纳入32例,常规针刺组纳入34例。

头穴透刺组给予头穴透刺法,而常规针刺组则给予一般针刺疗法。

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积分和睡眠结构各成分的变化。

结果显示头穴透刺组总有效率为90.6%,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3.5%(P<0.05)。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状况,常伴有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不足等问题。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千年历史,对失眠的治疗有着独特的效果。

本文将整理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并对其中的穴位选取规律进行研究。

1.标本兼治方方剂:心肾不交方选穴: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督脉督点、心俞、肾俞、百会、印堂。

针刺方法:选择不同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如激血法、缓刺法、留针法、加热刺法等。

2.镇静安神方方剂:尾状核心方选穴:心兪、心俞、神门、肝俞、太渊、肺俞、百会。

针刺方法:缓刺法为主,适当辅以留针法、加热刺法等。

3.调理气血方4.疏肝理气方1.心俞(BL15)心俞是心经的俞穴,对调养心脏功能有良好的效果,有安神、补心的作用,常在失眠治疗中被选用。

2.神门(HT7)神门是心包经的经穴,具有冲心安神、疏肝理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3.肾俞(BL23)肾俞是肾经的俞穴,对调理肾脏功能和益精补肾有益,对失眠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百会(GV20)百会是督脉的会穴,具有宁心安神、养心益智、补脑健神的作用,常用于失眠治疗中。

5.足三里(ST36)通过对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整理和穴位选取规律的研究,可以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是通过调节心脏、肾脏、肝脏等脏腑功能,调整气血平衡,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与中医的《内经》中所讲的五脏六腑相互联络、气血畅通的理论相吻合。

针刺方法也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反应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处方整理和穴位选取规律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但具体治疗方法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结合其他中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近五年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难以入睡、睡眠质量差和早醒等症状。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原发性失眠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近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不仅在临床试验设计上有所创新,还在疗效评估和机制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对于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针灸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体包括研究针灸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以及针灸对失眠症相关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揭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具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推广针灸治疗失眠症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还包括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和局限性,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可靠的证据支持,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健康水平。

1.3 研究意义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比传统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不仅具有较小的副作用和成瘾性,而且可以调节患者的生物节律和神经系统功能,从根本上促进睡眠的恢复和调整。

针灸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深入研究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机制和临床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针灸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为失眠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针对失眠问题的疗效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广针灸治疗的应用范围,还有望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失眠症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针灸治疗42例失眠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

结果总有效率为95.2%。

结论针灸治疗失眠症有较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失眠症;治疗方法失眠已经越来越多的困扰着为数不少的人们,并且具有上升的趋势。

在2012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9.1%,国外发生率在20.1%-42.6%不等。

失眠,是指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症4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12例,女30例;年龄30-60岁,平均(46±3.8)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2±4.5)个月。

1.2诊断标准按照who《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相关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和《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拟定。

①主诉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②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④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1.3纳入标准①凡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者或临床表现为难以入眠、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醒来而导致睡眠不足的患者;②1周内未服用任何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且本次发病后至就诊前未经过任何治疗者;③年龄在30-65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按计划坚持治疗的患者。

1.4排除标准①排除有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②年龄在17周岁以下或70周岁以上者;③排除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已产生药物依赖的患者(偶尔服用者则需停药7天以上;④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肿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常被用于治疗失眠等睡眠问题。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恢复睡眠机能的正常调控。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脑电图的频谱图,改善睡眠质量。

2. 调节内分泌系统:失眠常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有关,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抑制等。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平衡激素分泌,改善失眠症状。

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良好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消除疲劳和焦虑,从而改善失眠问题。

4. 缓解心理压力:针灸可以刺激人体内多种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血清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紧张和压力等心理问题,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临床研究也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1. 针灸对失眠的疗效: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

针灸可以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减少入睡时间和夜间醒来次数等。

2. 针灸与药物治疗的比较:一些研究比较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失眠的疗效,结果显示二者疗效相当,但针灸治疗的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

3. 针灸调节脑电图的研究:一些研究使用脑电图 (EEG)技术,观察针灸对失眠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结果显示,针灸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脑电图频谱图,使其接近于正常睡眠者的脑电图。

4.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一些研究使用动物模型探索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

一些研究发现,针灸可以通过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和抗氧化系统来改善失眠症状。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

中西医诊治失眠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失眠成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疾病。

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针对失眠症状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西医诊治失眠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气血不足、肝郁脾虚等原因造成的。

中医诊治失眠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

1. 药物治疗传统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采用安神补脑、养心安神的中药来调理身体,如黄连素、酸枣仁、生脉饮等。

这些药物在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特别是对轻度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国传统治疗方式之一,对于失眠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身体的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缓解失眠症状的目的。

目前,针灸治疗失眠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西医则从生理、心理和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失眠症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光线疗法等。

在西医方面,常用的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镇静安眠药、抗抑郁药和非药物治疗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来治疗失眠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来治疗失眠的方法。

通过教育患者正确的睡眠知识、调整不良的睡眠习惯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改善失眠症状。

3. 光线疗法光线疗法是一种利用光线调节人体生物钟,从而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时间和强度下接触人工光源来调整睡眠节律,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当前,中西医结合的诊治方法备受关注。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光线疗法的综合应用。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将传统中医药和西医药物进行结合应用。

通过中药调理体质、缓解肝郁脾虚等根源问题,辅以西医药物对于失眠症状进行直接控制,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状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近况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近况
失眠抑郁焦虑状态 6 0例 ,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3 0例 。对 照 组
3 . 4 滚针
王成伟等 采用滚 针法治疗 失眠 , 在患者背部
足太阳膀胱经一 、 二侧线及督 脉实施 滚针治疗 , 每 次治疗 约
1 5~ 2 0 m i n , 结果 : 有效率为 8 2 . 2 % 。 3 . 5 梅 花 针 王 红 梅 运 用 梅 花 针 治 疗 不 寐 患 者 4 8例 ,
给予 口服舒乐安定治疗 , 治疗 组给予针 刺治疗 , 针刺 主穴取 脑户、 百会、 脑空, 配 合足 三 里 、 神门、 太冲、 内关 、 三 阴交 。 结果 : 针刺治疗失眠及伴抑郁 焦虑状 态效果显 著 , 明显优 于
对 照组 。
2 灸 法 治 疗
俞、 肾俞 、 脾俞 、 胃俞 、 涌泉穴 , 总有效率 为 8 5 %。 3 . 8 皮 内针 樊 留博 等 Ⅲ 选 取 皮 内针 治 疗 失 眠患 者 2 0 例, 取三 阴交 、 心俞 、 神 门, 对照 组耳穴取 皮质下 、 神门, 心 胆 气虚配胆俞 ; 心脾两 虚配足 三里 、 脾 俞 。疗程 为 2个 月。结 果: 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7 5 %和 6 4 . 3 %。 3 . 9 头皮针 周章玲等 将 7 0例不寐 供血 ( 风池直下 1 . 5寸 ) 两
穴为主 , 随症 配伍 , 得气后于主穴 接 电针仪 , 结果 : 总有效率
达9 7 . 9 %。
疗不寐 4 7例 , 以内关 、 三阴交 、 风池 、 安 眠穴 为主穴 , 并 随症
配穴 。如肝郁化火加太 冲 、 神 门; 痰 热 内扰 加丰隆 、 内庭 ; 心 胆气虚加胆俞 、 心俞 等。结果 : 治愈 2 9例 , 显效 1 7例 , 无效

中医药针灸治疗睡眠障碍进展课件

中医药针灸治疗睡眠障碍进展课件
发展智能针灸设备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针灸设备,实现精准刺激、个性化治 疗方案。
完善远程医疗服务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患者提供远程针灸治疗指导和服务,打 破地域限制。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广中医药针灸文化
1 2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主动加入国际医学组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 示中医药针灸在睡眠障碍治疗领域的独特优势。
01
临床研究进展与成 果展示
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针灸效果
针灸治疗失眠症RCT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针灸与药物治疗失眠症的效果,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总 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且针灸治疗无副作用。
针灸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RCT研究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比较针灸与常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结果显示 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呼吸状况。
Meta分析总结针灸优势特点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Meta分析
通过对多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总结针灸治疗失眠 症的优势特点,包括起效快、疗效持久、无副作用等 。
针灸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的Meta分析
通过对多项RCT研究的Meta分析,总结针灸治疗阻塞 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优势特点,包括改善睡眠质 量、减少呼吸暂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等。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
酸枣仁汤
由酸枣仁、甘草、知母等中药 组成,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 扰证。
温胆汤
由半夏、竹茹、枳实等中药组 成,主治胆郁痰扰证。
归脾汤
由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等 中药组成,主治心脾气血两虚 证。
龙胆泻肝汤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等中药 组成,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或 肝胆湿热下注证。
黄连阿胶汤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

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失眠100例临床研究闫林栋发布时间:2023-06-07T06:17:48.899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5期作者:闫林栋[导读] 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柴氏中医康复医院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 041000导读:针对失眠患者,分析运用针灸调神结合刺血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刺血、调神、失眠失眠又称不寐,古代文献中称为“不得卧”、“不得眠”。

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安睡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表现为经常难以入眠,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不熟,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严重者可见心悸健忘、神情恍惚、心神不宁等。

长此以往易出现高血压,认知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心梗,中风等严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有失眠的患者应需积极治疗[1]。

方法:本人将我院门诊2021年5月到2022年3月100例失眠患者进行研究,发现针灸调神配合刺血治疗失眠,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排除以下疾病:精神病性失眠,脑器质性疾病,药物依赖及成瘾患者,慢性酒精中毒等,入选者100例。

疗程:十次为一个疗程,治疗最长为三个疗程,最短为五次。

疗效标准:连续半年可正常入睡为治愈;明显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为显效;睡眠时间延长一到两个小时,或睡眠质量略有改善,勉强可应付第二天的工作为有效;对睡眠质量无改善,睡眠时间无延长为无效。

年龄范围:20到70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68例,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16岁,平均年龄46岁。

治愈者34人;显效者:47人;有效者:19人;无效者0人。

(病因病理)失眠的发生,有因思虑劳倦太过,导致心脾亏损,或心胆虚怯;有因饮食痰浊壅遏中焦,导致胃中不和,有因禀赋不足,房劳过度或久病亏损,导致肾阴亏虚,有因情志不遂,郁而化火,上扰心神等。

其形成总由血气、精神、脏腑功能失调,或邪气扰乱所致。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宋欣科;赵桂君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24(48)4
【摘要】失眠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发病率逐年上升。

针灸在治疗失眠中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而逐渐受到关注与研究。

总结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06-508)
【作者】宋欣科;赵桂君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康复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
2.针灸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研究进展
3.针灸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
4.针灸治疗老年人失眠的研究进展
5.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伴失眠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综述/Review ·174·2020年第4卷第1期2020 V ol.4 No.1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容欢欢1,聂莎2,梁韬1,陈炜钰1(1广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广西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失眠为现代人的通病,很多人都备受困扰,其症状特点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睡、醒后不易再睡、醒后疲惫或缺乏清醒感、精神状态变差等。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色疗法,在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疗效,且具有安全和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是一种自然疗法。

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失眠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查询中国期刊网为主,搜索近十年来研究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失眠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的优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今后应不断深入在临床和实验上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疗失眠的水平,充分发挥针灸治疗失眠的特色。

关键词: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01.0174.03失眠,在传统中医学中又称为“不得卧”“不得眠”、“不寐”“目不瞑”,是指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常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 h),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

长期的失眠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容易使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并会使诱发其他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

文茜[2]等认为,人体正常的睡眠机制,是阴阳相互转化,阴阳之气调和通达的结果。

若破坏这种规律,便会出现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其发生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结合、病后体虚等多种原因,引起阳不入阴,神不守舍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5 —
1 国内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1. 1 体针疗法 针灸治疗失 针灸治疗历史悠久 , 随着医 学 的 不 断 进 步 , 眠 症 体 系 也 在 不 断 完 善, 体 针 疗 法 为 国 内 针 灸 常 用 方 式。 据有关文献报道 , 侯春英等采 用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治 疗 失 眠 症 , 主要针刺患者百会 、 四神聪 、 安 眠、 神 门、 三 阴 交、 太 溪 等 穴, 1] 。 同时配合 加 减 取 穴 方 式 , 有 效 改 善 失 眠 患 者 临 床 疗 效[ 侯春英等采用体针疗法治疗 1 痊愈6 5 0 例 失 眠 症 患 者, 4例 , , ( 好转 7 总有效率为 9 证明体 7例( 4. 0% , 4 2. 7% ) 5 1. 3% ) 针疗法临床疗效明显 。 目前 , 由于现阶段人群社会 压 力 较 大 , 大部分患者失眠 情况不尽相同 , 不同年龄段患 者 也 表 现 出 较 大 差 异 , 体针疗 法的临床应用 也 各 有 不 同 。 李 滋 平 等 以 针 刺 百 会 、 神庭为 主穴治 疗 失 眠 症 患 者 1 辨 证 加 减: 心 脾 两 虚 者, 增加 1 0 例, 2] 3] ; ; 足三里 、 内关穴 [ 增加太溪 、 大陵穴 [ 阴虚火旺盛者 , 肝火 [ 4] 上扰 者 , 增 加 行 间、 太 冲 穴 。 经 治 疗, 治愈患者6 7例 ( , , , 显效 2 有效 1 总有效 6 0. 9% ) 2例( 2 0. 0% ) 2例( 1 0. 9% ) 率为 9 1. 8% 。 2 头针疗法 1. 失眠症主要由 于 神 经 作 用 异 常 , 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 , 。 及睡眠 造成新陈代谢紊乱 根 据 失 眠 症 的 具 体 发 病 部 位 , 部分医疗人员 采 用 头 针 疗 法 治 疗 失 眠 , 效 果 显 著。 文 献 结 果表明 , 吴九伟等对患者实施 林 氏 头 皮 针 之 额 五 针 治 疗 后 , 患者康复情况较好 , 总有效率达9 见 效 快, 无副 0. 0% 以 上 , 作用 , 复发率低 。 同时 , 考 虑 到 现 阶 段 的 上 班 族、 老 年 患 者 居 多, 龚玉林 等对头针疗法进 行 改 进 , 主 要 取 患 者 风 池、 额 中 线、 颜后线 为主 , 配 合 双 侧 三 阴 交、 神 门、 内 关、 左 申 脉、 右 照 海, 对5 6 例患者进行针灸 治 疗 。 经 治 疗 , 治疗总有效率达8 9. 2 9% , 疗效肯定 。 由于头 针 疗 法 取 穴 部 位 比 较 特 殊 , 在原有基础 5] 。 上进行深入研究 , 相信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果 [
: / D . O I 1 0. 1 1 9 5 4 t c t 2 0 1 5 0 8 0 1 7 y y y
针灸治疗失眠症具有良好的临床 大量文献研 究 表 明 , 疗效和应用前 景 。 中 医 学 认 为 针 灸 具 有 疏 通 经 络 、 调和阴 阳、 扶 正 祛 邪 的 作 用,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具有调节神经体 液、 提高免疫功能 、 激 发 调 动 和 增 强 机 体 抵 抗 力 等 作 用, 为 治疗失眠 的 较 好 选 择 。 由 于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效 果 比 较 理 想, 且避免大量服药带来的负 面 影 响 , 因此临床积极采用针 灸治疗方案 , 应 用 广 泛。 本 文 对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 研 究 文 献进行综述 , 现报道如下 。
[ ] 于乃兰, 于兰馥. 滇南本草 [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 M] . 1 兰茂著. , : 社2 0 0 42 5 0. [ ] 成都: 四川人 四川中药志 ( M] . 1)[ 2 四川中药志协作编写组. 民出版社, 1 9 7 9: 2 9 6. [ ] 福 州: 福建人民出版 福 建 药 物 志[ M] . 3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 社, 1 4 9 7 6: 4 5 6 5 7. - [ [ ] 上 海: 中药大辞典( 上) 上海人民出版 M] . 4 江苏 新 医 学 院. 社, 1 9 7 7: 7 7 3 7 4. 7 - )[ [ ] 长沙: 湖南人民出 湖南药物志 ( M] . 1 5 湖南中医药研究所. : 版社, 1 5 9 7 05 4 5 4 6. - [ ] 滇 南 本 草[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M] . 1 6 9 5 9. 兰茂著. )[ [ ] 昆明: 云南民族出 云南民族药志 ( M] . 1 7 云南药物研究所. 版社, 2 0 0 8: 3 8 3 8 4. 3 - [ ] ] 中国民族民间医 畲族民间应用蓝花 参 验 方 举 隅[ 8 J . 阮孝珠. : ( ) 药杂志, 1 1 9 9 9 2 2 2 2 3. 1 - ] [ ] 贾忠建, 朱子清. 细叶沙参化学成分 的 研 究[ 兰州 J . 9 张宗平,
: ( )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1 9 8 7, 2 3 4 5 9 6 0. 1 - [ ] , , 1 0 G MA, R X T AN, N F U Z Z A T I e t a l . W a h l e n b e r i o s i d e W g l u c o s i d e f r o m W a h l e n b e r i a m a r i n a t a ap h e n l r o a n o i d g g g y p p [ ] , ( ) : J . P h t o c h e m i s t r 1 9 9 7, 4 5 2 4 4 1 1 1 5. - y y [ ] , 1 1 X T AN, W G MA, H X WE I e t a l . G l c o s i d e s f r o m W a h l R - y : [ ] , , ( ) n b e r i a m a r i n a t aJ . P h t o c h e m i s r 9 9 84 87 1 2 4 5 e t - - g g y y1 2 5 0. 1 [ ] 1 2 T A D A, K S H I MOMUR A, K I S H I MA RU. P o l a c e t l e n e s H y y i n P l a t c o d o n r a n d i f l o r u m h a i r r o o t a n d C a m a n u l a c e o u s y g y p [ ] , l a n t s J .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P h s i o l o 1 9 9 5, 1 4 5: 7 0. 1 p y g y - [ ] 1 3 D O M, S H I MOMUR A K, YAMAKAWA T, e t a l . P o l AN - y a c e t l e n e r o d u c t i o n i n h a i r r o o t c u l t u r e s o f W a h l e n b e r i a y p y g [ ] , m a r i n a t a J . J o u r n a l o f P l a n t P h s i o l o 1 9 9 7, 1 5 1: 7 5 9 - g y g y 6 2. 7 [ ] 王峥涛, 李隆云, 等. 党参炔苷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 宋 1 4 丹, ] : ( ) 伤 保 护 作 用 的 研 究[ 中 国 中医急症, J. 2 9 0 0 8, 1 7 7 6 3. [ ] 庄绪会, 张 庆 芝.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花参 1 5 孙娇, ] 云 南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中多炔类化 合 物 的 含 量 [ 2 J . 0 1 0, 3 3 : ( ) 5 6 1 4. 5 - [ ] ] 海 峡 药 学, 蓝花参中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 1 6 J . 柯鹏 颉. : ( ) 8 2 0 0 6, 1 8 3 8 9. 8 -

2 结语
国内外 学 者 对 蓝 花 参 的 化 学 成 分 进 行 了 大 量 研 目前 , 究, 分 离 出 甾 体 类、 苯 丙 素 类、 聚 炔 类、 萜类及挥发油等成 分, 为蓝花参的药效物质基 础 研 究 提 供 了 有 利 条 件 。 此 外 , 国内外还没有对蓝花参药材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研究 。 参考文献 :
( 李岚春 ) 责任编辑 :
收稿日期 : 0 1 4 2 4 2 1 0 - - , 作者简介 : 女, 满族 , 刘婧瑶 ( 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针灸文献学 。 9 8 9- ) 1 ,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 研究方向为中医文献学 。 通讯作者 : 崔为 ( 9 6 5- ) 1
针灸治疗能够有 效 缓 解 失 眠 症 给 患 者 带 来 的 不 利 影 响 , 同 时避免引发其他 并 发 症 , 总有效率超过7 国外 5% 。 因 此 , 针灸治疗失眠症 已 取 得 部 分 成 果 , 但总体研究速度比较缓 [ 8] , 。 慢 效果并不理想
3 针灸疗效 2. 由 于 接 触 时 间 少, 历史临 国外对于针灸治疗较为谨 慎 , 床记录不多 。 经研 究 , 国外文献关于针灸疗效的报道逐步 增多 。 例如 , 英国南安普教大 学 及 伦 敦 大 学 科 研 人 员 证 实 , 针灸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 , 对 患 者 失 眠 症 起 到 积 极 作 用, 还 可以充分缓解患者的心理负 面 情 绪 , 帮 助 患 者 逐 步 放 松, 避 免紧张 , 提高睡眠质量 , 减少患者体内其他异常 。
针灸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崔 为* , 陈 曦, 马宜敏 刘婧瑶 , 何佩衡 ,
)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7
摘 要: 近年来 , 失眠患者数量增加 , 药 物 治 疗 效 果 下 降,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成 为 新 的 研 究 方 向。针 灸 治 疗 无 , , 任何副作用 同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影响 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 目前 , 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 一步加深 : 在国内 ,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 , 治疗失眠症方法较多 , 体系相对健 全 ; 在国外, 针灸治疗失眠症方 , , , 。 法较少 且大多采用电针进行治疗 总体持保守态 度 应 用 不 广 泛 对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的 研 究 文 献 进 行 综述 , 深入了解国内外针灸治疗失眠相关情况 , 便于健全针灸治疗体系 , 丰富治疗方法 , 提高临床疗效 。 关键词 : 针灸 ; 失眠症 ; 文献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 2 4 6 文献标识码 : 6 7 3 1 9 7 2 0 1 5 0 8 0 3 5 2 A 文章编号 : 1 2 0 0 R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