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与王耀武:两大名将的三次军事对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粟裕与王耀武:两大名将的三次军事对决
粟裕与王耀武是中国现代史上两大名将,也曾多次在战场上相逢。王耀武对粟裕十分地钦佩,曾专门研究粟裕,积累了一大摞的研究资料。粟裕对王耀武的军事指挥才能也是十分欣赏,曾说“(王耀武)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据说,得到粟裕如此评价者,国军中仅薛岳、王耀武而已。由于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不同,两大名将之间曾经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精彩对决。
谭家桥之役:粟裕一生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4年7月初,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宣布,以红七军团为主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赣、皖等省出动。红七军团的主要领导人有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政治部主任刘英、参谋长粟裕等,这次行动的目的地是皖南。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激烈的战斗,于1934年10月下旬进入闽浙赣苏区的重溪地区,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胜利会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抗日先遣队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别为第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委,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刘英任政治部主任。粟裕被调到闽浙赣军区任参谋长。
红十军团成立后,各部进行了分工。十九师的任务是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二十师、二十一师的任务是留守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此后不久,根据中央军区指示,二十师和二十一师与十九师会合,创造皖浙赣边新苏区。为了统一十军团的领导,中央军区又决定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粟裕改任十军团参谋长。
12月中旬,红十军团与国民党三个团的兵力在黄山东麓谭家桥地区接火。红十军团领导决定利用乌泥关至谭家桥段公路两侧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争取歼灭孤立突出的敌补充第一旅大部。作为参谋长的粟裕立即作了安排。
12月23日夜,红军在谭家桥公路两侧设伏,他们伏击的对象就是王耀武。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前卫团十分谨慎,上午10点左右搜索到寻淮洲阵地前,寻淮洲当即发起攻击。在当时的大部分情况下,红军一旦冲锋,国民党军的常规动作就是溃退。但是王耀武部不是如此,他的人马迅速缩回,而没有溃散。同时开始了迂回,占据了630高地,红军两个师协同不力,而国民党军在王耀武指挥下从两师结合部突破,将红军各部击溃。最后两军恶战630高地,红军仰攻630阵地,非常不利,战斗最后以红军主动撤退而结束。此战寻淮洲身先士卒冲锋,负重伤,转移中牺牲。此外,红军损失了300人,8名师以上干部负伤,八十七团团长黄英特阵亡。谭家桥之战的失利,使方志敏部的境遇更加恶化。1935年1月,方志敏部开始退回赣东北,在怀玉山地区被围,几乎全军覆没。1月29日,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被捕,8月6日于南昌就义。整个方志敏部,只有粟裕带领少数部队突出重围,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这是王耀武和粟裕的第一次交手,结果王耀武大获全胜。不过,当时的粟裕只是参谋长,没有真正的军事决策权,左右不了战局,但其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谋略引起了王耀武的注意,此后,王耀武开始研究粟裕,竟形成了一大摞研究资料。谭家桥之战对粟裕影响很大,成为其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粟裕逝世后,后人遵其遗嘱,将其骨灰一部分洒在了孟良崮,另一部分洒在了谭家桥,可见此役对粟裕的影响。
莱芜之战:粟裕终报谭家桥一箭之仇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粟裕和王耀武也在大敌当前的形势下成为抗日友军,所以也就没了正面交锋的机会。解放战争时,王耀武主政山东,其主要对手是陈毅和粟裕将军。粟裕和王耀武再次在战场相逢。1934年,王耀武攻击寻淮洲的部队时,粟裕是寻淮洲、方志敏的部下,对那次的惨败记忆犹新。现在,粟裕终于等到了报仇雪恨的一天。
1947年初,华野主力经过一系列战役后,由苏中至苏北再入鲁南,最后集结于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市四周,准备伺机歼敌。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主持下,制定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这是一项南北对攻的计划,南线由八个整编师,以沂河、沭河为界,在数十公里的宽大正面上三路齐头北进。而北线的王耀武,则派出三个军,由章丘、淄博一线向南推进,企图由北向南攻占莱芜、新泰、蒙阴后,与南线国军一起逼迫解放军在沂、蒙之间决战。
华野面临这一严重局势,曾多次改变作战部署。由于南线国军吸收了以往教训,攻势一直比较谨慎和缓慢,且队形紧凑,在敌我力量相当的情况下,已很难达成分割合围的战役目的。陈毅、粟裕研究决定,立即抛开眼皮底下的南线敌人,集中主力纵队兼行北上,打上百公里外的北线王耀武。从理论上讲,该计划非常巧妙。一则非常出其不意,二则符合“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用兵之道。但是,不得不承认,它有很大的赌博性质。虽然解放区的保密工作一直较出色,但几万人行程数百公里,很难做到天衣无缝;其次,一旦对手识破虚实,则南线必加大攻势,全力北进,北线也必全力转入防御。这样解放军很可能陷入进退两难而不得不进行决战的窘境。
事实上,在解放军主力纵队北上不久,王耀武即发觉了有大股共军北移的迹象,并不待南京指示,火速往回收缩。遇到这种情形,二流的将领必然会慌了阵脚,或蛮干,或盘桓。但粟裕绝非等闲之辈,他不露声色,命令各纵队继续按原计划秘密集结部署。曾经的抗日名将王耀武,如果南京的蒋委员长不予施压,他大概会大踏步撤回至胶济线,但此时的王耀武在自己的判断和南京的命令二者间徘徊,时而缩,时而伸。这种摇摆不定,加上莱芜四周的低山丘陵地貌,给了解放军很大的时空间隙,王耀武的伸缩更有利于解放军充分利用这些空隙,而当王最终确信自己可能陷入包围,并下令全线后撤时,一切为时已晚。1947年2月20日,莱芜战役开始打响,至23日下午,北线李仙洲集团被全歼,李仙洲也被生俘。
莱芜战役,王耀武遭遇惨败,但其在此战中的表现仍可圈可点。陈毅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放弃临沂,诱使李仙洲冒进。王耀武发现李仙洲轻松拿下临沂,对解放军意图产生了怀疑,他立即感到李仙洲军团有危险,马上下令军队开始撤退。这就是王耀武比蒋介石、陈诚
高明的地方。他判断对了,实际上,当他的军队开始撤退的时候,中共方面的将领也急了,纷纷要求出战。但是陈毅、粟裕不是寻淮洲,他们不会急于冲锋。陈毅下令不许动,而且很有预见性地说了:就算王耀武不打,蒋介石和陈诚肯定要打,他们会把大餐送回来的。他们的判断果然没错。陈诚发现李仙洲军团在后退,又发现华野架设的浮桥,立即认定陈毅部要北渡黄河。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准后缩,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敌总指挥李仙洲,要他确保新泰、莱芜阵地,堵住胶济路一线。这样,仅仅过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陈诚送回了陈毅、粟裕的嘴边。此后,陈毅、粟裕巧妙设围,将李仙洲困在莱芜,李仙洲部下整四十六师师长韩练成是中共布置的内线,临阵突然失踪,加剧了其军队的指挥混乱,终于被粟裕的华野包了饺子,全军覆没。这一番折腾,王耀武手下几乎没兵了,只剩下济南城。接下来就看解放军到处冲杀,各处的保安团纷纷被歼,王耀武也无可奈何,一年来辛辛苦苦打开的局面全部泡汤。
济南战役:王耀武战败,成为阶下囚
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指挥的华野又先后取得了沙土集和豫东等战役的胜利,华东的战局大为改观,特别是1948年7月13日,华野的许(世友)谭(震林)兵团一举攻克济南、徐州之间的兖州,王耀武据守的济南真正成了一座孤城。作为战区司令的王耀武,他非常清楚当前的形势,济南已经成了孤城。名义上,他手里还有11万人,但是很多是保安团,只有三个整编师而且战斗力不强。他的对面,华东野战军至少能拿出20万主力野战军对付他。其实,在兖州失守之前的5月份,王耀武曾飞往南京,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集兵力于兖州,巩固徐兖,但是这一建议未被采纳,蒋介石认为济南政治地位重要,必需守。蒋介石给王耀武的充饥画饼是一旦济南战起,他会让杜聿明带17万人救援。甚至,必要时自己亲自出马。王耀武没敢太指望这个画饼,他要求把自己的旧部整编八十三师周志道部空运到济南,还要求空运重新编整的新七十四师。王耀武的盘算是,用这个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旧部守机场,只要守住20天,共军不撤退就要被包饺子了。而且只要机场在,空运物资不断,援军不断,济南就能守住。
王耀武判断共军的主攻是在平坦的城西,实际上解放军的确是计划在城西主攻,但许世友的部下聂凤智在城东突然出击,当即拿下可以俯瞰济南全城的制高点茂陵、砚池两山。王耀武判断解放军要开始行动,果断动用预备队。双方在城东展开拉锯大战,这时城西的解放军主力宋时轮部开始进攻,王耀武现在只能指望自己能依托外城和西防区的防线守住15日,杜聿明如约带着援军用15天杀到济南。但是,19日晚,他的济南西区防区司令吴化文倒戈。吴化文的倒戈,使战局更加恶化。从19日打到22日,司令部所在省政府已经遭到解放军炮击。王耀武遂在北极庙西侧成仁祠设司令官指挥部,与依然在省府的参谋长指挥部成犄角之势。23日到24日,外城逐步失守,到24日上午,王耀武只能控制大明湖北岸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整个区域全部在解放军步枪射程内。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王耀武的指挥依然没有乱,其军事能力可见一斑。王耀武下令提前开饭,然后指着“成仁祠”的匾额,对部下说的却是“此不同于抗日,不必萌发轻生的念头”,要大家各自珍重。然后自己还打算带一个营出去,回去向校长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