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doc
管理学通论课程管理学大纲 -2.1 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制定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制定人(执笔人):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11年2月10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课程代码30102课程性质基础课先修课程总学时数32 周学时数 2开课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任课教师刘克春等编写人编写时间2011年2月课程负责人大纲主审人使用教材吴照云等:《管理学》(第五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教学参考资料(1)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2)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3)刑以群,《管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3)周三多主编,《管理学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4)[美]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以企业组织为对象,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过程中的普遍规律,通过对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阐述,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者学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教学要求1、在系统介绍管理学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着重突出管理学的应用性。
有关本课程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职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
2、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同时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小组讨论及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管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应始终把握管理工作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并分析信息社会和全球化对管理的影响。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授课的重点是各项基本的管理职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该了解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科的特点,掌握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
难点是对决策的定量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掌握。
《管理学》教学大纲2012-08-31
《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必修课程课程代码:BUA240001T课程名称:管理学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预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课部门:管理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一、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地位:本课程是经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大类必修课程,是经管专业学生首要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以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管理中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管理职能的展开,明确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在实际管理中的作用,学习这些职能,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职能实施管理活动,对学生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管理思想及培养管理能力,以及后续经管类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概念的含义,掌握管理的思维特征和过程、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基本管理技术技能和基本思想,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任务:培养学生树立管理思想,积蓄管理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综合分析、解决企业中的管理问题,提高分析企业(公司)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事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策划与运作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明确管理学与后续课程的相互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讲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而后续课程是利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对资金的管理等其他重要理论及基本技巧技能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章):导论【教学重点及难点】管理的概念及作用、管理者的职责及技能、管理的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典型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管理学在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地位、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重点:管理、管理学的概念难点: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及管理学的形成。
【基本要求】了解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及管理学的形成。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导论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管理的性质如何?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11、管理学有何特征?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管理的对象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3、管理的基本方法三、管理者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四、管理环境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环境分析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3、管理学的特征第二章决策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认识决策在现代管理中重要地位,了解不同决策类型的特点,明确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决策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
管理学教学大纲(最新)《管理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名称(英文):Management适用专业:行政管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 48 其中理论课学时: 48 实验课学时: 0学分:3二、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什么是管理二、管理的职能三、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的角色与技能四、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第二节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二、外国的管理思想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管理理论概述二、古典管理理论三、行为管理理论四、数量管理理论五、系统管理理论六、权变管理理论七、质量管理理论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掌握管理的概念,谁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技能2.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3.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4. 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教学难点: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角色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技能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第一节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定义二、四种道德观第二节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一、道德发展阶段二、个人特征三、结构变量四、组织文化五、问题强度第三节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四、设定工作目标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第四节社会责任概述一、社会责任的定义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念三、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四、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第五节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三、企业对顾客的责任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五、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教学的目的与要求: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管理学通论题型:1、名词解释2、选择(不定项选择)3、判断(错的需要改错)4、计算(决策树、盈亏平衡点、线性规划、网络图)5、案例分析6、简答题第一章管理导论第一节管理的产生、发展与现象1、管理:是对一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履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对象(可能考问答、选择):(1)人力资源;(2)物力资源;(3)财力资源;(4)信息资源第二节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1)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①自然属性:指管理是人类所有共同劳动的必然结果,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合理组织生查理的必要手段。
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②社会属性: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必要手段。
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①科学性:管理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并通过对这种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原理和原则以及标准的管理模式。
②艺术性:管理不应有一成不变的原则或模式,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所创造、有序哦灵活的开展各项管理活动.2、管理的基本方法(区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1)行政方法:是指在一定的组织内部,以组织的行政权利为依据,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来执行管理职能,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
特点:①强制性;②范围性;③速效性(2)经济方法:指以人们的物质利益需要为基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物质利益手段来执行管理职能,实现管理目标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利益性;③关联性(3)法制方法:指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依法管理,以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特点:①强制性(4)教育方法:指按照拟定的目的,对受教育者从德智体诸方面施加影响,以改变被管理者的行为,执行管理职能的方法。
特点:①非强制性;②渐进性;③灵活性第三节管理者1、管理者:指拥有组织的制度权力,并以这些权力为基础指挥他人活动的人.2、管理者的技能分类(名词解释、判断改错):(1)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管理者可通过教育、学习和培训等途径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即理解、激励他人,与他人记性沟通的能力●决定人际技能的组要因素是人的性格,其次是学习和培训(3)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关系,引导组织发展方向的能力●概念技能的高低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知识、经验、胆识等,其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3、管理者的技能结构4、管理者的任选途径(1)内生制:组织内部选任①优点:选任者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对组织成员起一定的激励作用;选任的手续简便,费用较低②缺点:易形成近亲繁殖,不利于组织的变革与创新;容易造成任人唯亲,不能任人唯贤;受组织现有人才的制约,难以任选高素质的人才(2)外求制:组织外部招聘①优点:备选对象广泛,可求人才多可为组织带来新观念和新思想,有利于增强组织的活力;可摆脱组织关系网的约束②缺点:了解选任者的时间有限,对其素质难以进行准确地度量;费用比较高;不利于调动组织内部员工的积极性第四节 管理环境1、 按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程度分(自己语言展开): (1) 一般环境(间接环境):①政治法律环境;②经济环境;③科学技术环境;④社会文化环境;⑤自 然环境(2)具体环境:①供应商;②顾客;③竞争者;④政府;⑤公众压力集团 第五节 管理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1、管理学:指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的一门科学 第二章 决策第一节 决策及其分类1、决策:是按组织目标的要求,在组织内外条件的约束下,对多个可行的行为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并执行选择结果的管理活动2、决策的影响因素:(1)决策者:决策者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影响决策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2)决策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决策信息3、决策按例行性分类:(1)程序化决策:指涉及经常重复发生的例行性实务,能按一定的制度、方法和标准予以处理的决策。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 Management课程编码:0220002学分:3总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0,其他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学先修课程:无执笔人:李鹏审订人: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管理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以现代社会组织为客体,研究组织持续发展的基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本课程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包括管理基本概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管理道德、管理环境;第二部分,管理过程,包括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激励、沟通、控制等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熟悉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熟悉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认识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理解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具备一定的环境分析、组织设计、沟通协调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基本管理问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以及,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对管理学的体系、架构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决策和计划制定、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塑造、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有效激励和控制等内容,并能够利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具体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学时:6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管理的含义,把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掌握管理理论的变迁。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理解:管理的含义与本质,管理职能的具体含义及相互关系,管理者所扮演的三大角色,管理者所具备的三大技能;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3.本章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义、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要求。
4.本章教学难点:管理理论的发展、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背景与意义管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对于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对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学习管理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0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02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备初步的管理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与要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原则等基本概念,以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原理和方法。
战略管理分析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以及战略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探讨优秀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如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流派介绍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流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组织文化与行为研究组织内部的文化建设、员工行为激励和团队建设等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讨论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遵守伦理规范。
课程内容与结构管理定义及职能管理的定义管理是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工作活动,以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基本职能,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支持,共同构成管理过程。
管理者角色与技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等多重角色,这些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专业知识和能力;人际技能是指与人相处和沟通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系统原理管理系统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要求管理者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
人本原理管理活动必须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动机和行为,通过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组织目标。
(完整版)《管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管理学》教学⼤纲《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纲⼀、课程特点和教学⽬的本课程系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是学习其他专门管理知识的基础。
世界上凡是有两⼈以上组成的、有⼀定活动⽬的的集体就离不开管理,管理是⼀切有组织的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组织中,⽆论是⾼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都应具备⼀定的管理知识;在⼀切组织的活动中,都要了解什么是管理,为什么要进⾏管理,怎样才能有效地进⾏管理。
本课程从企业这⼀组织的⾓度,重点讲授管理的⼏种基本职能,并通过⼤量的国内外实际案例帮助学⽣加深理解,反映当前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以及本学科新的研究成果。
教学⽬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能够掌握企业运⾏的基本程序,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法,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着重培养学⽣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问题的能⼒。
⼆、课程内容及要求第⼀章管理概述1.1 管理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点: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1.2 管理的职能知识点: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3管理者及其应具备的技能知识点:管理者的类型与技能要求1.4管理与环境知识点:环境研究的意义、企业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1.5 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知识点:管理学的产⽣与形成重点:1.管理的含义及其应⽤范围2.组织中管理者的主要类型及对管理者技能的要求难点:环境对管理的影响,组织⼀般环境的构成以及企业的市场环境要素[教学要求]掌握:管理和管理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理解:管理⼈员的分类与技能要求;企业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企业的竞争环境。
了解:管理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物和学派;管理学的发展特点;环境研究的意义。
第⼆章决策与计划2.1管理与决策知识点:决策的概念与构成要素、决策的类型2.2 决策过程与影响因素知识点:决策过程、影响因素2.3 决策⽅法知识点:决策的各种⽅法及特点2.4 计划的含义、作⽤与种类知识点:计划与决策的概念辨析、计划的类型、计划的作⽤2.5 计划⼯作的程序知识点:计划⼯作的程序2.6 计划的前提条件及其预测知识点:计划前提条件2.7计划⽅法知识点:计划的常见⽅法2.8⽬标管理知识点:⽬标管理的具体⽅法重点:1.决策的概念与类型2.决策过程所包括的各阶段的⼯作内容3.组织决策的影响因素难点:1.关于组织活动⽅向和内容的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和政策指导矩阵的决策⽅法[教学要求]掌握:计划⼯作步骤的具体内容、计划的⼀般内容、决策的⼀般步骤、决策⽅法。
管理学通论详细版
在现代商业经营环境中,管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因为企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水平。
管理学通论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领导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管理学通论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一、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在各个层面上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考虑到职能划分、权力层级、协调机制、沟通方式等因素。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持续发展。
二、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管
理活动之一,它涉及到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
在制定战略计划时,企业需要考虑市场环境、竞争对手、内部资源、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为企业的未来方向提供指引。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企业实现商业成
功的关键。
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产
品策划、产品推广、销售渠道建设等多个环节。
在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时,企业需要考虑
到产品定位、受众群体、竞争对手等因素,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预算,确保活动
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中至关
重要的一环。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需要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以保证企业人员的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空间。
五、领导力:领导力是指企业领导者在组织管理中的能力和素质。
优秀的企业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团队领导能力。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版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管理学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学时。
其中讲授48学时。
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1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本课程主要讲述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最新动态;了解管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有关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类管理职能活动的开展方法与技巧;为以后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以及学生课后调研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研究社会组织最一般的运行原理和规律,这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各专业课的基础理论。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市场营销概论、财务管理学、内部控制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管理学》理论部分(48课时)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 ,其中:课堂考勤×10%﹢小组讨论×20%+课后作业×40%+综合表现×20%=平时成绩(100%)备注:综合表现根据课堂笔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1.《管理学》,陈传明、徐向艺、赵丽芬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管理学》(第五版),焦叔斌、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二)参考资料[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刑以群.管理学.3版.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
[3]杨文士.管理学.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3版.上海:格致出版社,2013年。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类专业适用).
《管理学》教学大纲(管理类专业适用)课程名称(中文):《管理学》课程名称(英文):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课程编号:课程教师: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全体教师课程性质:必修教学语种:中文总学时:51学分:3一、教学目的: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做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的一般运行过程,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学生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深刻理解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
2、案例教学:通过与课程内容相应的案例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并写出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
3、多媒体教学: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配有PPT课件和音像教学资料。
三、教学要求1、多媒体教学:PPT课件要求与本教学大纲内容基本匹配。
2、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与本课程相应的章节内容相匹配。
四、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51课时)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4课时)通过本章的学习,建立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认识,并深刻认识到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应了解组织、管理、管理者产生的原因,对组织、管理、管理者职责有较全面的认识;明确管理的基本职能,能清楚描述管理的基本过程;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节组织和管理的产生一、人类发展初期:通过工具的使用和组织的力量谋求生存二、原始和奴隶社会:通过劳动和战争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三、贸易:通过交换获得自己相对稀缺的资源四、法律道德和管理:外部可得资源受限时的协调第二节管理的全方位透析一、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二、管理的有效性衡量三、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第三节管理学研究对象:组织和管理者一、组织及其实质二、管理者及其分类三、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第二章管理与环境(3课时)掌握管理环境的含义及其分类;能区分某一因素是否是环境因素、是何环境因素;能对某一特定组织的任务环境进行分析;明确组织文化及其重要性;了解管理者管理环境的基本方法;清楚管理者在决定组织绩效中的作用。
管理学通论组织
车间主任
厂长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班组
直线制优缺点
基本特点:组织中各种职位均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 因而机构简单 权力集中 命令统一 决策迅速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统一;权责关系明确;内部协调 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
缺点:缺乏专业化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 少数几个人
1 是否拥有训练良好的 具有丰富经验的下属 2 下属工作任务的相似性 3 任务的复杂性 4 下属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5 使用标准程序的程度 6 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7 组织文化的凝聚力 8 管理者的风格
管理层次原则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 ➢一个组织;其管理层次的多少;一般是根据组织
新职能制职能型U型结构:将相同或相关专业的专家组合在 一起形成职能型结构 职能型的优点在于其专业化的优越性;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 复配置 其缺点在于职能部门通常只追求职能目标而不顾全 局利益;各职能领域的成员缺乏沟通;只有高层领导能当担起 协调角色
总裁
研究开发部 人力资源部 生产部 市场营销部 财务部
分工协作原则
一个人并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而是将工作划分为 若干步骤;由一个人单独完成其中某一个步骤
传统观点认为:劳动分工是增加生产率的不尽源泉
现代观点认为:劳动分工并非越细越好
劳动分工在专业化没有得到普遍推
劳 动 生
广的情况下,应用它通常总能产生更 高的生产率。但在某一点上,由劳动
产
分工产生的人员的非经济性(厌倦、
多分支结构:零售
董事会
董事长
总 办
事
委员会
处
副董事长 财务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通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管理学通论》与《经济学通论》、《法学通论》一起,是为充分发挥我校在管理、经济与法学方面的学科优势,体现我校办学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而面向全校所有非管理类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管理基本方法,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导论本章教学目的:理解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的含义,了解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明确管理的性质、职能和管理环境对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认识管理学的特征及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环境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史。
本章重点、难点:是管理及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者的技能,管理理论的演变。
本章参考文献: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管理数学入门》,萨公强,1982,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如何理解管理的概念及其内涵?2、管理经历了什么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3、管理的性质如何?4、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何特点?5、管理者有哪些类型?6、管理者的技能及其结构如何?7、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有何区别?8、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9、管理环境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要研究管理环境?10、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11、管理学有何特征?一、管理的产生、发展与对象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产生与发展3、管理的对象二、管理的性质、职能与方法1、管理的性质2、管理职能①基本职能②具体职能3、管理的基本方法三、管理者1、管理者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者的技能①技能分类②技能结构3、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①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时间分布②成功管理者与有效管理者的时间分布四、管理环境1、管理环境的定义及分类2、管理环境分析五、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1、管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3、管理学的特征第二章决策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充分认识决策在现代管理中重要地位,了解不同决策类型的特点,明确决策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掌握决策的基本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决策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类型,决策程序,决策的基本技术本章重点、难点:决策程序,决策类型,决策树分析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1、《科学管理原理》,[美]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著,201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决策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和核心业务?2、决策是如何分类的?不同种类的决策各有何特点?3、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划分是绝对的吗?4、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5、为什么说绝对化的“最优”决策是无法实现的?6、决策要经过哪些基本程序?7、为什么说决策程序是不可超越或颠倒的?8、决策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技术各有何特点?如何正确使用?一、决策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类型1、决策的定义2、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3、决策活动的特征及影响因素4、决策的类型5、理解各类决策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二、决策的原则和程序1、决策的基本原则2、决策的基本程序三、决策的基本技术1、决策定性分析技术与定量分析技术的特点2、肯定型决策技术3、风险型决策技术①决策表法②决策树法4、非肯定型决策技术第三章计划本章教学目的:理解计划的含义和特点,了解计划的形式、种类及其影响因素,认识计划在管理中的地位和必要性,掌握目标管理与滚动计划法的使用技能及各类定量计划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明确企业战略管理的内涵,掌握各类战略的特点及其制定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计划的特点与目的,计划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计划的基本方法,战略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计划的种类及其影响因素,目标管理与滚动计划法、计划的定量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1、《管理学》,徐子健主编,2002年第1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等主编,2000年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等,张晓君等编译,1998年第1版(原书第10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4、《生产与运作管理》,[美]威廉J·史蒂文森著,张群等译,2000年第1版(原书第6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5、《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陈小悦译,1997,北京:华夏出版社.6、《竞争论》,迈克尔·波特,高登第等译,2003.1,北京:中信出版社本章思考题:1、计划与决策是什么关系?2、如何选用合适的计划?3、如何评价目标管理与滚动计划法?一、计划的特点与目的1、计划的定义2、计划的特点3、计划的目的三、计划种类及其影响因素1、计划的种类2、计划的影响因素三、计划工作流程四、目标管理与滚计划法1、目标管理①目标管理的含义与特点②实施步骤2、滚计划法①含义及适用范围②编制程序③优点五、计划的定量方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2、线性规划法①线性规划法的运用条件②线性规划法的应用步骤3、网络计划法①含义和适用范围②网络图的构成③网络图的绘制规则④网络图的绘制步骤⑤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六、战略管理1、企业战略的含义和特征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和过程3、企业战略的类型及其制定①企业总体战略。
了解总体战略的分类、含义和特点②竞争战略③职能战略七、市场营销战略1、市场细分2、目标市场的选择3、市场定位4、市场营销组合策略①产品策略②定价策略③分销渠道策略④组合营销传销策略八、研究与开发战略1、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性质与特点2、研究与开发基本原则3、研究与开发战略的任务4、企业产品开发战略5、集成的产品开发流程九、生产运作战略1、生产运作战略的分类2、生产运作战略的重点及其选择第四章组织本章教学目的:了解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设计的内容、程序、设计原则与影响因素,认识各种管理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明确组织工作过程中应处理的各种关系,掌握组织变革的新趋势。
本章主要内容:组织设计,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组织工作过程,组织文化本章重点、难点:组织设计的原则及影响因素、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及组织文化的特征和构成等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1、《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2004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徐子健主编,2002年第1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等主编,2000年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管理学》,[美]哈罗德·孔茨等,张晓君等编译,1998年第1版(原书第10版),经济科学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组织职能的含义是什么?2、组织工作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3、管理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4、管理组织设计的一般程序是什么?5、在管理组织设计中应坚持什么原则?为什么?6、怎样处理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7、怎样处理好直线职权与职能职权之间的关系?8、怎样理解组织变革的必要性?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看法?9、组织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怎样理解?10、组织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一、组织设计1、组织的含义及内容2、组织的分类3、组织设计的内容与程序4、组织设计的原则5、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二、管理组织形式的选择1、各类管理组织形式的含义和特点2、各类管理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三、组织工作过程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直线、参谋与职权3、集权与分权4、组织变革①组织变革的内容和形式②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克服四、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的含义和特征2、组织文化的作用3、组织文化的构成五、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1、知识管理的含义及知识管理与工业管理的区别2、知识管理的目标、思路及重要基础3、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及其与传统企业的区别4、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第五章领导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领导的性质、作用及领导的影响力,掌握领导的几种基本理论,了解领导的基本艺术和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
本章主要内容:领导的性质和作用,领导理论与风格,领导艺术与领导班子建设本章重点、难点:有关领导的几个基本理论,包括:领导连续流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等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1、《管理学》(第七版),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2004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杰里米·里夫金,特德·霍华德著;吕明,袁舟译,1987 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3、《工业企业管理原理》林友孚等,1986年,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陈佳贵,1998,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5、《现代管理学》,赵景华主编,1999年第1版,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章思考题:1、领导者在企业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如何影响的?2、论述管理方格理论,其中最有效的领导者应属于哪种类型?3、根据菲特勒模式,怎样才能提高领导的有效性?4、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如何根据职工的不同成熟度来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一、领导的性质和作用1、领导的含义及性质2、领导的功能与作用3、领导影响力二、领导理论与风格1、特质论2、行为论①领导行为4分图②管理方格论③领导连续流理论④PM理论3、权变论①菲德勒模型②途径——目标理论③生命周期论三、领导艺术与领导班子建设1、领导艺术①人际交往艺术②处事艺术③谈话艺术④奖励艺术⑤时间处理艺术⑥掌握火候艺术2、领导班子建设第六章激励与沟通本章教学目的:理解激励的含义,掌握西方激励理论,明确激励原则与方法,把握沟通的含义,了解沟通的类型,了解沟通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
本章主要内容:激励原理与激励理论,激励原则与激励方法,沟通的概念、作用与类别,有效沟通网络,员工绩效考评及薪酬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西方激励理论以及沟通的类别和沟通障碍的克服等内容。
本章参考文献:1、《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美]弗莱蒙特·E·卡斯特等著,傅严等译,2000年第1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