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是打开经济决策王国的钥匙。企业如何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及利润的最大化等问题的解决,都要使用边际分析法。(一)边际与边际分析法
边际是额外、附加、边缘、追加等的意思。边际值就是自变量变化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大小,即因变量的变化率,反映单位要素变化对总体影响的程度或大小。边际分析是借助函数关系(基于现实中各种经济现象间的函数关系)研究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从而比较经济效果的一种方法。
边际分析法就是利用边际值作为决策参考依据的一种方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如果组织的目标是取得最大利润,那么当追加的收入和追加的支出相等时,这一目标就能达到。边际分析方法的实质,就是只考虑某种变量的增量而不考虑总体情况。例如,我们在做决策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样做值得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得用边际分析的思想来加以解决。
(二)边际分析法中的常用概念
物流经济学在进行决策时,常常使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变量之间的经济关系。
例如:设:TR=总收入,Q=销售量,现在假定企业总收入的大小取决于企业销售量的多少,那么,这种经济关系可用函数形式表示为:TR=f(Q)。在这里,Q是自变量,TR是因变量。决策就是对这样的函数关系寻找最优解,即分析自变量的变化会怎样影响因变量,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当因变量的值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时自变量的值。在上面TR=f(Q)的函数关系中,就是寻找Q的值应是多少,才能使TR的值为最大。
函数的边际值是当自变量额外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会使因变量发生多大的变化(用公式表示:TR的边际值=ΔTR/ΔQ)。所以,对函数关系来说,边际值就是因变量的变化率,求最优解的必要条件是函数的导数为零。如果边际值是正值,说明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如果边际值是负值,说明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增加而减少。边际值为零时,说明因变量或为极大,或为极小。
这些关系也可用几何图形来说明。在图所示,当Q取某值时,TR的边际值等于总收入曲线上该点切线的斜率。斜率为正值时,说明总收入呈上升趋势;斜率为负值时,说明总收入呈下降趋势;当斜率为零时,说明总收入或为极大,或为极小。
现实中,企业常常遇到产量与要素投入量的决策,例如,为了使利润最多,应生产多少产品;为了使产量最高,应投入多少劳动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最优化的规则是:边际值=0时,可以使管理决策的目标实现最优。
在微分学中,因变量的变化率就是函数的一阶导数。所以,只要函数关系已知,运用微分学就可以很方便地用这种边际分析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寻找最优解。
下面我们把边际值这一概念与管理决策中涉及的几个最常用的概念:收入、成本、利润等结合起来,进行讨论。
1.边际收入(MR )
Q TR
MR ∆∆=
2.边际成本(MC )
Q TC
MC ∆∆=
3.边际利润(M π)
Q T M ∆∆=π
π
二、供求分析法
供求分析方法的核心是要说明“价格是怎么决定的”。供求分析方法认为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的。
需求是消费者在某一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供给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厂商对某种产品每一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销售的数量。
在竞争性的商品市场上,对于某种商品的任一价格,其相应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不一定相等,但在该商品各种可能的价格中,必定有一价格能使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从而使该商品市场达到一种均衡状态。如图2-6所示。D 线是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S 线是该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D 线和S 线相交于E 点,E 点表示该商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均衡点,E 点所对应的价格OP*就是均衡价格,与这价格相对应的交易量OQ*,既是需求量,又是供给量。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 )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如果某一商品初始的市场价格水平为OP1时,供给量OQs1大于需求量OQd1,在竞争的市场中,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结果使价格逐渐下降,供给量逐渐减少,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价格降到均衡价格OP*,需求量和供给量都等于OQ*时为止。
相反,如果某一商品初始的市场价格为OP2水平,低于均衡价格OP*。那么,与OP2相对应的需求量Qd2就大于此价格时的供给量Qs2,因而有部分购买者不能买到想要的商品,存在超额需求。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购买者之间的竞争,结果使价格逐渐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供给量逐渐增加,直到价格上升到均衡价格OP*,供给量和需求量都等于OQ*时为止。
三、成本收益分析法
经济学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经济学可以用它来研究各种条件下的行为与效果的关系,探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出发,总要力图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追求利润极大化,是传统经济学对企业目标的一个基本假定。而且不仅仅是企业,经济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确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为,假定个人、家庭、工会或管理
当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数都能够极大化。
企业从销售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称为总收益(total revenue)。总收益,是指厂商销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货币收入。企业为购买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称为总成本(total cost)。经济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总和。总成本不仅取决于厂商生产的工程技术条件,同时也取决于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利润(profit)是企业总收益减去总成本的差额。即: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成本收益分析,又称交易费用分析法,是指以货币单位为基础对成本与收益进行估算和衡量,以取得利润最大化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量入为出的经济理念,是一种预先作出的计划方案,它要求对未来行动有预期目标,并对预期目标的几率有所把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都要考虑具体经济行为在经济价值上的得失,以便对投入与产出关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估计。
消费和需求构成了企业的收益,生产和供给引出了企业的成本,企业从收益和成本两方面的变化,研究出最佳的生产规模以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利润最大化就是企业决定生产规模的原则。企业生产的预期收益≥预期成本,这是企业决定是否继续生产的必要条件,而继续生产的程度则在于边界条件,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即:
MR=MC
四、贡献分析法
贡献分析法是增量分析法(边际分析法的变形)在成本利润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
(一)贡献分析法的概念
贡献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利润。一个方案的贡献是指该方案能够为企业增加多少利润,其实就是增量利润,等于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收入减去由决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贡献(增量利润)=增量收入—增量成本
贡献分析法是通过贡献的计算和比较,来判断一个决策是否可以被接受的方法。如果贡献大于零,说明这一决策能使利润增加,因而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方案,他们的贡献都是正值,测贡献大的方案就是较优的方案。
在产量决策中,常常使用单位产品这个概念,即增加一个单位产量能给企业增加多少利润。如果产品的价格不变,增加单位产量的增量收入就等于价格,增加单位产量的成本就等于单位变动成本。所以单位产品贡献就等于价格减去单位变动成本。即
单位产品贡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由于价格是由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利润三部分组成的,所以,贡献也等于固定成本加利润,意思是企业得到的贡献,首先要用来补偿固定成本的支出,上下部分就是企业的利润。等企业不赢不亏是,贡献与固定成本的值相等。
贡献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的短期决策。所谓短期决策是指在一个已经建立起来并正在运营的企业中,从事经营决策。在这里设备、厂房、管理人员工资等固定成本,即使企业不生产,也仍然要支出,所以属于沉没成本,在决策时不应加以考虑。正因为这样,在短期决策中,决策的准则应是贡献(增量利润),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