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再思考
颍泉区泉颍办事处姜庄小学訾云云
摘要:课堂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要途径,笔者结合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取得的成果,反思教学中的困惑,展望今后小学语文教学的走向和前景,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教什么?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语文课堂仅有读够不够?是简单地教还是深深地挖?”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求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发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再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推进,我们的语文课堂精彩纷呈,绚丽多姿。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人们总要回过头来对其进行审视和再思考。面对新问题、新困惑,人们就会在边总结、边改革、边反思的同时,寻找新的出路。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究竟该教什么?如何教?如何学?这引起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思考之一:小学语文教学要教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多年了,认真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当一节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学生头脑中应该留下的究竟是什么?是一篇篇课文?一个个生字?还是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呢?显然,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后者应该是我们的追求的目标。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养成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从叶老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什么叫语文?用温家宝总理去北京某所学校听课之后对学生说的原话来回答就是:“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大家普遍认为,评价一个孩子在小学阶段语文学得好的标准主要看三点:1、能写一手好字;2、有着良好的表达能力;3、能写一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小文章。
那么,我们小学的语文教学要教什么呢?语文课学的是一篇篇课文,而“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如何利用这些“例子”,在教学过程中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并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课必须做好的事情。我认为小学语文课要教的包括:
一、教识字写字
尤其是要教学生把字写好。小学语文是启蒙教育,按照课程标准,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教学生认识3500个汉字,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写好其中2500个常用汉字,而且要写得正确、规范、有一定的速度。教学生写一手好字,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需要我们用放大镜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写字的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兴趣和习惯。我想教师的方法很重要,引导学生“一看二想三写”是写好字的要领。写字要遵循写字的规律,规律就是天天学,天天练,持之以恒,每天一点进步。
二、教会学生读书
语文课上要充满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要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实现“以读代讲、
以读促讲、以读促解、以读促悟”。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品读、感悟、体味语言文字之美,用心灵和作者直接对话,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正确是指用普通话朗读,语音规范,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流利就是读得自然连贯,不结巴;有感情是指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不唱读,把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以声传情,以情动人。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不光要用自己的范读再现课文的情境,还要把自己的朗读方法和感受告诉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描写的境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教学生学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积累包括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养成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可使学生受益多多,这对于学生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积累的方法有哪些?最常见的最常用的就是做读书笔记,其实,积累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课文创设多种语言训练的机会,这就是最好的积累办法。
四、教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化,堵住学生的嘴巴,无疑就是束缚学生的思维。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社会需要、生存需求的重要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课和口语交际课上无拘无束地交流,在生活中主动交际,有话就说,有问题就问。由敢说、爱说到善说,使每个学生敢于当众发言、当众交流、表达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口语表达的机会。二是注重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要从低年级就注意激发学生书面表达的欲望。从写句子、写话到习作,再到根据需要随时动笔,使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抱着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个性化的写作,“用我手写我心”。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交流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们敢于自由表达真实的内心情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心里。
思考之二: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小学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语文教学又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一节节看似平常的语文课却是孩子通向未来人生的阶梯。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在思索着:语文教学究竟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步入未来美好的人生?
教育必须走进儿童的心灵世界。儿童纯美的心灵在尚未遭到破坏前的卓越表现,应是一切教育和教学的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健全人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建构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我认为,这种新型课堂应该是: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情感,是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基点。语文应该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课堂。教师、学生、教材都是充满激情的。三者以情动情,情感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上出自己的个性,张扬学生的个性,有个性必然有激情。《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我们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通过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