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2024年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
2024年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一、夜雨寄北原文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三、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同样的夜晚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默写。
4、用复述、改写、表演等方式把对诗意的理解表达出来。
教学重难点: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夜雨寄北》二、初读理解诗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2、小组讨论:在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说给同学听听。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讨论讨论,看能解决吗?不能解决的留下来。
3、全班交流。
交流后学生说说诗的意思。
三、品读诗歌。
1、谁愿意读读?读后评议,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读读。
2、小组品读。
在小组中互读,边读边品议。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夜雨寄北》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
2. 诗歌的情感解读。
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鉴赏法: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夜雨寄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4. 情感解读: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孤独、思念等。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隐喻、象征等手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手法和技巧。
4.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与评价作业:1. 背诵《夜雨寄北》。
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鉴赏文章。
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 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创作等活动来评估其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如背诵、写鉴赏文章等,来评价学生对诗歌的深入学习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李商隐的生平介绍资料。
2. 准备《夜雨寄北》的文本及其注释版本。
3. 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指导资料。
4.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诗歌和相关图像资料。
《夜雨寄北》 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夜雨寄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诵读并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经典名句的含义和意境。
(2)体会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难点(1)感受诗歌中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以及其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写作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夜雨的音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雨夜里,你们会想到什么?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夜雨寄北》。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诗人李商隐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身处异乡、思念亲人的处境,为理解诗歌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重点解释“君问归期未有期”中“期”的含义,“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等。
(2)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如“巴山夜雨”的凄凉氛围。
5、情感体会(1)组织学生讨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2)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点明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团聚的期待。
《夜雨寄北》 学历案
《夜雨寄北》学历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这首诗。
2、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含义,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
2、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在特定背景下复杂的情感。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困难,当人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分别时,只能通过书信来传递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夜雨寄北》,就是诗人李商隐在异乡写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书信”。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诗人的深情。
(二)作者简介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三)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进行重点讲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期。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诗人开篇就以问答的形式,表现了归期的不定,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
“巴山夜雨”这一景象,既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烘托了他愁苦的心情。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在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想象,表现了他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重逢的期待。
(五)体会情感1、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寂、对亲人的思念,又有对未来团聚的期待,情感复杂而真挚。
初中夜雨寄北教案
初中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诗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
(2)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夜雨寄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夜雨寄北》,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 意象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夜雨”、“孤灯”、“湿竹”等。
(2)通过想象和描绘,让学生感受意象所营造的意境。
4. 情感理解:(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如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人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所表达的情感。
5. 拓展与对比:(1)引导学生了解《夜雨寄北》与其他诗歌的异同,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李商隐的诗风和特点。
6. 总结与反思:(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节奏、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诗中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程度。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教学对象:高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
2. 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 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4.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中的情感表达。
难点:1.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
2. 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2. 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情感表达。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运用意象。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介绍李商隐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商隐诗歌,如《锦瑟》、《无题》等。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朗读《夜雨寄北》。
2. 讲解诗歌背景和诗意。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三、情感理解(15分钟)1. 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孤独与思念。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四、诗歌创作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夜雨寄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
2. 学生现场写作,互相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0分钟)1. 复习《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分析诗中的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2.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何表达情感。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推荐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3. 鼓励学生继续创作,运用所学意象和情感表达。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夜雨寄北》的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创作诗歌的质量和情感表达。
六、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分享感受等。
2. 诗歌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夜雨寄北》诗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程度。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时光,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内容的掌握,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分析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的意象分析,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2)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寓情于景、对仗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诗文注释,理解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分享自己的亲情体验。
(2)讨论如何关爱亲友,珍惜相处的时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并默写《夜雨寄北》。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亲情的小作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交流分享等。
4. 学生对亲情观念的认同和珍惜时光的态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夜雨景象,让学生置身于诗人的创作情境中,增强代入感。
2. 对比分析:与其他诗人同类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分析《夜雨寄北》的独特之处。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优秀5篇《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课题:《夜雨寄北》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2、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理解诗文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名家辈出。
我想这其中大家较为了解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
其实,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1、释题。
“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
“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
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2、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一叁—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
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写作背景。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较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4、教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
三、感受品味1、“君问归期未有期”——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品评: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夜雨寄北》 说课稿
《夜雨寄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夜雨寄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诗人身处异乡巴蜀时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回信。
诗中通过对眼前环境的描写和对未来团聚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归期不定的无奈和惆怅。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含蓄优美,是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在教材中,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基础知识和初步的鉴赏能力。
但是对于李商隐诗歌中含蓄深沉的情感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采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亲人(或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困境中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把握诗人的思想脉络。
赏析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想象之笔的妙处。
2、教学难点体会李商隐诗歌含蓄深沉的艺术风格。
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实现情感的共鸣和迁移。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
夜雨寄北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善良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情感的体会;3. 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领悟;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古典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参考书及相关资料;2. 学生课本、练习册;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良好氛围;(2)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意义;(2)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3)学生结合注释,领会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意境和情感;(2)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象美;(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论对亲情的认识;(3)教师点评并总结,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背诵《夜雨寄北》;(2)深入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3)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悟文章。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
学生能够分析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学生能够解释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学会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含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古典诗歌的美。
学生通过学习李商隐的爱国情怀,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夜雨寄北》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他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诗歌含义的影响。
掌握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用语。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生僻词汇的解释、古代文化背景的介绍等。
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需要时提供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简要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夜雨寄北》的兴趣。
5.2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雨寄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5.3 诗歌解析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5.4 生僻词汇讲解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古代用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5.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的见解。
5.6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描述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5.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李商隐的写作风格和他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5.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夜雨寄北》。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商隐的其他作品,以便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6.2 学生写作: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运用。
6.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完成了背诵作业和对李商隐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教学反思7.1 教师将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夜雨寄北李商隐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夜雨寄北》这首诗。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3. 学生能够了解李商隐的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 学生能够通过这首诗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
教学重点:1. 《夜雨寄北》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背诵。
2. 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分析。
3. 李商隐生平背景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了解。
二、教学准备教材或教辅:《夜雨寄北》全文及注释参考资料:关于李商隐的生平介绍、唐代文学史相关内容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李商隐的诗歌朗诵,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2. 诗歌学习(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夜雨寄北》,并讲解诗歌的字词、注释,使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作者介绍(10分钟)介绍李商隐的生平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来源,并简单介绍李商隐在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4. 情感体会(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夜雨寄北》中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夜雨寄北》这首诗的意义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夜雨寄北》。
2.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感受或者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分析文章。
3. 推荐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夜雨寄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李商隐生平背景的了解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以《夜雨寄北》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2. 邀请家长或者专业人士进行诗歌朗诵表演,让学生欣赏并学习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3. 开展关于李商隐诗歌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李商隐诗歌,并交流其诗歌风格和情感表达。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
夜雨寄北教案设计【篇一:夜雨寄北教案设计】《夜雨寄北》教案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并背诵诗歌; 2.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3.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回环美; 2.体会诗人思念亲友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回环之美。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在唐代诗歌领域,有三位诗人并称为“三李” 。
他们分别是李白、李贺、李商隐。
今天我就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小诗《夜雨寄北》。
二、朗读诗歌 1.齐读诗歌,认清字音字形。
2.再读诗歌,画出节奏,标出韵脚。
(指名上黑板给小诗划分节奏) 3.齐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从哪个词可以直接看出来?(学生齐答)明确:这首诗是写给北方的亲友的,从“寄北”一词可以看出。
四、品析诗歌 1.仔细观察这首诗,从字面来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指名发言。
)明确:这首诗有几处用了相同的字眼:“巴山夜雨” 、“期” 。
2.具体品析两个“期”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有何不同?(学生思考并发言。
)明确:第一个“期”是指“归期” ,是亲友对诗人的期盼。
第二个“期”是诗人“未有期” ,没有回去的期限,暗含惆怅失落之意。
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的矛盾。
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两相对立。
悲怆沉痛,笼罩全篇。
(2)指导朗读这句诗。
①指名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 ;②请学生点评;③再指名朗读;④老师范读;⑤请一学生模仿朗读;⑥全班齐读。
3.具体品析三个“夜雨” (1)标题中的“夜雨” (学生发言)明确:点名具体的时间和天气。
(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夜雨” ①这句诗中除了“夜雨”外,还提到了哪几个意象?(指名回答。
)明确:巴山、秋池。
“巴山”点明诗人所在的具体地点,“秋”字点明季节。
②请根据这三个意象想象一幅“夜雨”的画面,动笔写一写。
(学生在稿纸上写,接着小组交流,选出组内优秀的练笔,拿出来全班展示。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 ___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的《夜雨寄北》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奇妙的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
看老师写“雨”,注意看这四点,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相机:一个雨字,让我们产生了这么多联想)2、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看看:这首诗中的雨又是怎样的一场雨呢?1、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
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2、谁想读一读?(相机:诗要慢慢读才有味道,谁再试一试)3、老师和大家合作,我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
题目一起来,可以吗?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
4、读诗不仅要读得顺口、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
那 ___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呢?(生:弄懂诗句的意思)5、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诗句,借助大屏幕上的注释,再联系书上插图,了解一下诗句的大致意思。
6、同位同学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7、谁能说一说诗句大致的意思。
1、从诗中,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用你知道的形容一下。
相机:(倾盆大雨)你是从诗中的哪个地方体会到的?这句中最能表现雨大的是--(涨)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
听出来了,是倾盆大雨。
你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夜雨?(瓢泼大雨)试着读出你的理解(滂沱大雨)请读出你的感受2、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秋夜,这样一场倾盆大雨落下来,诗人站在窗口,会看到什么?相机:(大大小小的池塘都积满了雨水)那池塘边的树木会怎样?(落叶满地)这情景让人感到——(冷、寒意)3、这样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冷冷的秋夜,诗人在哪儿?(巴山)4、巴山就是现在的四川一带,这一带在古代被称为“巴山蜀地”,想知道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那儿的情况吗?5、请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记住那句话: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为止。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诗歌《夜雨寄北》的背景和作者情感。
- 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巴山”、“三峡”、“孤灯”等。
- 学习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 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歌的美,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诗歌《夜雨寄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
2. 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 跨越时空,体会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巴山夜雨的图片,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问:你们对夜雨有什么感受?夜雨又能寄托怎样的情感?2.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初步了解诗歌的背景。
3. 细读诗歌,品味语言- 小组合作,讨论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巴山”、“三峡”、“孤灯”等,理解其含义。
- 分析诗歌的意象,如“夜雨”、“孤灯”、“雨滴”等,体会诗歌的意境。
4. 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 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诗人对夜雨的不同表达。
5. 总结反思,提升认知-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对古典诗歌的认识。
6. 布置作业- 背诵《夜雨寄北》。
- 搜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 写一篇关于《夜雨寄北》的读后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 朗读、讨论、合作等环节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背诵《夜雨寄北》的准确性。
- 读后感的质量。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
《夜雨寄北》教案(精选5篇)夜雨寄北教案篇一一。
“窗”见证勤学苦读宋真宗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在古代,多少读书人的悲欢就在窗内窗外上演。
“十年寒窗无人问”写出了多少读书人的酸甜苦辣,“两耳不闻窗外事”道出了多少读书人的专注,那“萤窗雪案”的典故更诉尽了穷书生的辛酸。
有人“一举成名天下知”了,走上了飞黄腾达的仕途。
但也有很多“苦心人”失望了,像蒲松龄、张继,好在他们用另一种方式证明了自己。
正如台湾作家张晓风在《不朽的失眠》中所说:“1200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的那张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
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二。
“窗”体现丰富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思念、牵挂、孤独,在一扇扇“窗”前展现地淋漓尽致。
王维的“窗”道出了不尽的思乡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杂诗・其二》)一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接在一起。
窗外寒梅、窗内人,这窗前的那株寒梅可能就蕴含着当年作者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则把相思的愁苦与甜蜜展现出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西窗剪烛”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何等的温馨!何等的甜蜜!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则道出了无尽的凄苦。
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的她此时,窗内,零丁一人;窗外,看到的是“旧时相识”的雁、“憔悴损”的“黄花”,听到雨打梧桐的残声。
其处境是何等的凄凉!其心境是何等的凄苦!苏轼的“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江城子》)和贺铸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鹧鸪天・半死桐》)则让人感到两位诗人对亡妻无尽的思念。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
《夜雨寄北》优秀教案(优秀3篇)夜雨寄北优秀教学设计篇一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教学目标: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整体感知作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意蕴。
二、教学内容:1.点提取:诗歌的意蕴2.点释意: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
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表现的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都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诗歌鉴赏也要从这三个层面入手。
3.关键词:诗歌意蕴三、教学材料1.典型材料:李商隐《夜雨寄北》2.补充材料:卞之琳《断章》、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点导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诗歌的意蕴。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一直问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学习诗歌哪些方面呢?今天我们就讲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诗歌的意蕴(二)点强化1、作者介绍(知人论诗)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现存的诗有600余首。
他由于处在“牛李”倾轧的党争之中,所以受人排挤,很不志。
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2、文章脉络结构全诗有四句。
首句一开头抓住妻子的来信“问归期”来回答。
“未有期”三字,既是对妻子问的回答,又包含着自己宦途失意、羁旅穷愁,有家归不得的抑郁难堪之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似乎是在写眼前景物,实际上是写客怀离绪的惆怅之情,绵绵夜雨,涨满秋池,长夜难眠,孤灯听雨,诗人正是借写萧瑟之景,抒离索之情。
三、四句写想象中夫妻二人共居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自己孤凄的生活,既是空间的变化,又有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案
1.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夜雨寄北》,感受中华诗词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提升语言素养: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水平。
3. 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感受美、欣赏美,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 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评价、创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案
一、教学内容
《夜雨寄北》教案,选自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 诗词背景介绍:了解《夜雨寄北》的作者李商隐,以及创作背景。
2. 诗词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夜雨寄北》,注意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
3. 诗词理解:分析诗句的意象、意境,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3)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修辞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的分析能力较弱。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中寻找关键信息,逐步分析、讲解,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4)诗词背诵的巩固:学生在课后容易遗忘所背诵的诗词。
解决方法:课后布置背诵作业,并进行定期检查、复习,巩固记忆。
(5)情感体验的融入:学生在理解诗人思乡之情时,难以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表达情感的手法和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李商隐和他的代表作品《夜雨寄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讲解PPT;•学生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和热身教师可以以问答的形式开启课堂,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有没有听说过李商隐?”引导学生回答,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导入课文教师给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原文,并带领学生一起读诵。
然后给学生翻译,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寓意。
3. 分析诗歌结构教师给出诗歌的结构图,解析诗歌的押韵和节奏感。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结构特点,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4. 阅读理解教师将诗歌分段给学生朗读,然后对诗句进行理解和解释。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创作练习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主题,让他们尝试自己写一首类似的诗歌。
鼓励学生借用李商隐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6. 总结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同时,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诗歌。
四、教学评价•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意境和寓意的理解;•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是否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和表现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延伸•继续学习其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特点;•学习其他古代诗人的作品,拓宽诗歌鉴赏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给予更多创作题材和形式的指导。
以上就是《夜雨寄北教案》的教学内容和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欣赏《夜雨寄北》这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并有机会尝试自己创作诗歌。
同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李商隐)教学设计夜雨寄北(李商隐)教学设计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而著称。
《夜雨寄北》这首诗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欣赏和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和诗意。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李商隐及他的代表作品;2. 引导学生理解《夜雨寄北》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 培养学生欣赏和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模仿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李商隐的画像和简要介绍他的生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了解学生对李商隐和他的诗的了解程度。
二、分析诗歌(15分钟)1. 教师朗读《夜雨寄北》,注重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诗歌的基本情节是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是如何展现的?三、欣赏诗歌(15分钟)1. 分享一些与诗歌相关的画作或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
2.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赏析诗歌(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分小组讨论,以"夜雨寄北"为题目,在班级或小组内模仿写一首类似风格的诗歌。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点评和赏析。
五、提升写作能力(20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以"夜雨寄北"为主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文示范,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和表达水平。
3. 收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
六、课堂总结(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分享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诗歌创作的重要性和表达情感的力量。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李商隐和他的诗歌作品,特别是《夜雨寄北》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商隐《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
教学古典诗词就是要通过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情趣,从而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并且使这些民族文化触及学生的情感涟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我想,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全新的课程观,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的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
本节课我尝试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
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
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李商隐独坐窗前,听雨声潺潺,轻飞的雨丝撩起了他怎样的思绪呢?
(设计意图:以优美隽永的语言创设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
二、诵读诗歌
1.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3.指名配乐朗读。
4.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三、走近作者
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
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
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了解背景,为解读诗歌做好铺垫。
)
四、夜雨情思(整体感知)
缠绵的雨丝撩起了诗人怎样的思绪呢?
这是作者留滞巴蜀写给北方妻子的诗。
诗中描绘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对妻子的怀念。
作者先写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连绵、涨满秋池的夜晚怀念妻子的情景。
在这样的夜晚,作者辗转不眠,孤灯听雨,满怀离愁,内心充溢着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
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时并不知道,什么时候妻子能知道自己这种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乡,在西窗烛下向妻子谈谈,今夜雨中思亲的情景。
前两句写客中境况,后两句写对重聚的渴望,情绪递升。
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独及寂寞中的强烈希望表现得很有层次,很有感染力。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
五、夜雨诗情(细部品析)
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由。
(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
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
(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
1. 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
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
2. 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
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
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
3. “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
“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