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滥竽充数》《邯郸学步》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3寓言两则

主备人张颖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滥、竽、郭、腮、彻、械”等8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模、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优雅、彻底、机械”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核心素养培育通过简短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

预习题设计完成我们常规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第节教学时间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

格素养关注点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寓言《滥竽充数》。生齐读。(板书:滥竽充数)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自学词语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齐读课题

指名读词语。

理解词语

通读课文,认字识

词是理解文章的基

础。

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

人注意或吓唬人。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课前预习中朗读课文的情况,请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他对自己的朗读评价是否客观、中肯。

三、质疑定标。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四、自主学习。

围绕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寓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还可以在感受较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五、合作交流。

1.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指名读课文

其余同学评价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根据课文质疑

小组讨论

小组选代表汇报

围绕三个问题,从书上找答

案。

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同学确定重点问题,抓

住重点词句来理解。

解决第一个问题。

关注个体朗读情

况,避免孩子中在

读课文中有滥竽充

数的情况。

通过对问题的思

考,理解滥竽充数

的原因、招数和下

场,再结合实际,

谈一谈生活中滥竽

充数的案例,进一

步理解对滥竽充数

的意义。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

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课件

出示)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解决第二个问题。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

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六、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3.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

儿”“装腔作势”

解决第二个问题

解决第三个问题

思考: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

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说一说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

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

的事吗?

小组内交流:现在碰到了南郭

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练笔

小组合作培养孩子

之间的团队意识,

学会取长补短,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结合生

活贪生变的滥竽充

数的事例,进一步

理解对滥竽充数讽

刺的意思,从而达

到警示自己的作

用。

滥竽充数有时也用

来形容自谦,可以

通过举例来让孩子

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题

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

拟题目)

们理解。

第二课时教学时间累计第节

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

个性化批注及人

格素养关注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读课文,其余学生评价。

2.检查词语认读、理解情况

(1)读词语:优雅彻底机械姿势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 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3.检查寓言的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质疑定标。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齐读课题

说一说“邯郸学步“的意思

指名读词语。

理解词语

概括寓言的主要内容

指名读课文

其余同学评价

根据课文质疑

培养孩子们语言的

概括能力和完整的

语言表达能力。

准确流利的读文是

学习的前提条件,

是学习语文的基

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