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桂枝汤证系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病
一、太阳病纲要
1.病因病机:太者,大也。太阳为三阳之首,为诸阳主气,阳气较多,所辖范围最广,故又称“巨阳”。主肌表,统营卫,为一身之藩篱。
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与足太阳膀胱经。但以足太阳比手太阳所经部位多,故又以足太阳所主病变为主要论述对象。
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主外,少阴主里。太阳卫外而固护少阴,少阴藏精而支持太阳。太阳失固,病邪内传少阴,少阴里虚,则易感受外邪而发病。
太阳病,是人体感受外邪,以正邪交争于体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2.典型脉症:风寒外邪侵犯人体,体表受邪,正气奋起与邪抗争,气血浮盛于体表,脉气随之鼓动则脉浮;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风寒之邪阻遏膀胱经,太阳经气不利则头项强痛;营卫功能失和,卫气不能发挥其温煦体表的功能则恶寒。《伤寒论》将其放在第一条,被后世称之为“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3.证候分类:临床中太阳病分为太阳病本证,兼证,变证和类似证。
太阳中风:发热,汗出,脉浮缓
太阳病本证太阳伤寒:发热,无汗,体痛,呕逆,脉浮紧
温病|表郁轻证:阵发性的发热恶寒(表证久未解)
太阳病兼证是指太阳本证兼见的一些其他症状表现,可分为太阳中风兼证和太阳伤寒兼证。
太阳病变证是太阳病治疗不及时或经误治而导致的新病证,其已不是太阳病。提示太阳病误治后复杂多变。
太阳病类证是临床表现类似太阳病的一类病证,也不属于太阳病。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4.传变与愈期
●传变:(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脉
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有传也。
●愈期:(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
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二、太阳病本证
●桂枝汤证
1、条文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
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
愈。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2、释义:本证为太阳中风表虚证
辩证要点:汗出,发热,恶风,头痛,脉浮缓。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不固,营阴外泄。
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用桂枝汤。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9g)芍药三两(9g)甘草二两(炙)(6g)生姜三两(切)(9g)大枣十二枚(擘)(12枚)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现代用法:上5味,以水1400ml,微火煮,去渣,取药汁600 ml,先温服200 ml,药后须臾,服热粥200 ml,以取微汗为佳,不宜大汗。如病未除,可昼夜连服。)
3、方歌方解
A方歌
● 趣味记忆:找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B 方解
桂枝汤以主药而命名,方中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风散寒。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配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益脾和胃。炙甘草补中气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芍药,大枣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外调营卫,内和脾胃,滋阴和阳。
● 桂枝汤禁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
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下)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19)
提示:伤寒表实证,湿热内蕴证,里热盛者禁用桂枝汤。 4、常用药对
大枣+甘草=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
功效:甘温补中
主治:中虚咳嗽。(食饱而咳。)
按语:甘草、大枣皆味甘补脾之品,但甘草兼有润肺止咳之功,大枣则专有滋脾养气之力。二味合用,甘温补中之效更著。若脾土虚而至肺金弱,发为食饱便咳。
大枣+生姜=未名方《圣惠方》《本草纲目》
功效:调和胃气
主治:脾燥胃湿证候。
用法:以干枣去核,缓火逼为末,白汤点服。调和胃气甚良。
甘草+生姜=二宣汤《卫生家宝汤方》
桂枝+甘草=桂枝甘草汤《伤寒论》(助心通阳)
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柔肝敛阴)
桂枝+生姜=桂姜散 《圣济总录》(化饮旷心)
5、病案讨论
【验案举例】
某年夏,治一同乡杨兆彭病。先,其人畏热,启窗而卧,周身热汗淋漓,风来适体,乃即睡去,夜半觉冷,覆被再睡,其汗不减,反加甚。次日诊之,病者头有汗,背汗不多,周身汗亦不多,当与桂枝汤原方:桂枝9g ,白芍9g ,甘草3g ,生姜3片,大枣3枚。又次日,未请复诊,后以他病来乞治,曰:“前次服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 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