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相的识别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范围

研究区域位于××,研究的目的层是古近系××组地层。

二、研究方法

1.本次工作的地震相识别主要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以振幅、频率的变化及同相轴的横向连续性三种内部地震反射类型的变化为依据。连续性好为低能环境;连续性差为高能环境。振幅与波阻抗有关,振幅大面积稳定,说明上下地层连续好,低能环境。否则,属高能环境。频率变化快,为高能环境。

第二种为地震反射单元的形状为依据。现在往往把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识别。地震反射单元几何外形包括:席状、丘状、扇状、槽状充填、盆地充填、透镜状、楔状、滩状地震反射。

2.地震相解释的基本准则:

能量匹配准则

地震相参数中的反射结构和几何外形有明显的沉积环境能量标志,而同一沉积体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必须是同一能量级。代表高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不能与代表低能环境的反射结构和外形匹配,反之亦然。例如,平行反射结构一般代表低能环境,发散结构代表从高能到低能变化,而前积结构表示高能环境。又如,席状外形反映或低能或高能环境,但丘状外形则为高能环境。

岩心相准则

在没有钻井的探区内,只能通过地震相和沉积相的一般对应关系,与同类盆地的标准地震相模式对比,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但是若是在有井的探区,地震相解释时应尽可能结合钻井资料,用钻井的岩心相标定对应的地震相。例如某一斜交前积相可能代表三角洲环境,也有可能是浊积扇体。但若在该地震相部位刚好有一探井,且对应层位上岩心相表现为三角洲的特征,则该地震相可定为三角洲环境。

沉积体系匹配准则

沉积体系指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相的共生组合,是平面相序的模式。平面上一组地震相的分布所受沉积体系的控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沉积相类型的排列

方式,即哪些沉积相可以相邻连接,而哪些沉积相绝对不能相邻连接;哪些沉积相可以组成一个相序排列,而哪些沉积相很少能形成一种相序排列。二是沉积相排列的方向性。受沉积盆地的边界条件即构造背景所制约,从不同的边界向盆地内部延伸时,有些沉积相可以重复出现,而有些相则不能再出现。例如在盆地发育的中期,在陡坡区向缓坡区方向上,陡岸处的近岸水下扇体一般不会在深湖区和缓坡区再出现。这种沉积体系的方向性有助于震相的正确解释。

第二节对工区的地震解释工作及认识

一、层位标定及测线闭合

由于工区主要区域无钻井资料,所以引入过测线××的探井××的VSP资料做出时深关系曲线,以此为标准进行整个工区地震剖面的层位标定。此次研究的目的层是古近系××组,标定的是它们的时间边界即T×-××组顶界,T×-××组底界。然后是目的层的地震追踪,最后将所有测线的地震剖面进行闭合。

二、本区重点相关井的单井沉积相描述,以××井为例:

三、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

1.通过地震剖面的解释工作,总结出了该区主要的沉积体的地震反射类型:

丘形反射体:以湖底扇沉积体为主。主要包括:帚状反射结构、透镜状反射结构、楔状反射结构、水下扇等沉积体。它们叠置形成叠置扇体。

前积状反射体:包括斜交前积与杂乱前积等。以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体为主。平行、亚平行、乱岗状反射体;以湖相沉积层为主。

另外还有槽状充填、上平下凹的反射类型代表河道、水道沉积,但并不常见,仅在局部分布。

2.本区主要的地震相和沉积相的转换关系:

中强振幅叠瓦状前积相-三角洲相

强振幅杂乱前积相-扇三角洲相

中强振幅乱岗状地震相-滨浅湖相

强振幅丘状相-湖底扇相

上平下凹的反射体-沟道充填

3.各目的层由地震相向沉积相的转化:

4.有利储集体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