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2、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
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
教学方法:启示法、观察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1.分析作品:(15分钟)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展示与互动:
(1)展示凡高作品《星月夜》,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件作品的初步感受。教师引导: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作品?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着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洪荒风雪》《杨柳浴禽图》。请同学们说说这四幅画有哪些相同之处?你是怎样理解作品中所标的思想情感的?作品所蕴含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学生从对作品的初步感受上谈起,再从表现内容、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内涵的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设计目的)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互动探讨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15分钟)
(1)展示作品《击鼓说唱俑》《年年有余》。
问题:这两幅作品是如何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表现形象的具体特征的?
(2)展示作品《浪子回头》《亲吻婴儿》《面包》。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你是怎样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的?你能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编显得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吗?
(设计目的)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3.知识拓展与延伸教师简要介绍波普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流派的风格特点。(8分钟)
展示作品《玛丽莲·梦露》、《红蓝椅》、《包裹海滩》、《析世鉴——天书》。
组织学生讨论: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作者如何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想表达什么?你喜欢这件作品吗?
(设计目的)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才能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4.教学总结(1分钟)
我们欣赏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要想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需要我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好的艺术作品,努力去发现、去观察、去感受。
(设计目的)从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
5.作业布置(1分钟)
鼓励学生课余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和课本所选类型不同的国外美术作品或现代抽象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与评述。
(设计目的)强化学生对作品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