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小学数学单元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们来自水城小学。今天我们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第七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学情分析”、“课时分配”、“教学策略”、“板书设计”、“教具和学具的准备”、“错例估计与分析”等方面来简要分析说明。
一、教材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并深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不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和有关计算打好基础,同时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和体积(容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及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提倡以“问题情镜——建立模型——探究新知——应用拓展——总结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进一步探索某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3、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观察、想象、推理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根据进率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表面积和体积的实际问题。
2、体积和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体,并学习了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而本单元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越,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个过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五、课时分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课时分配,共安排9课时教学,其
六、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情况,设计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应注重加强实践操作,同时渗透知识迁移、转化、归纳等思想。
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实际观察、制作、测量、拆拼等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有关图形特征的深刻印象,清楚地理解各种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引领学生回头看,让学生明确研究立体图形的特征要从面、边、点三个维度研究,使学生明确研究的思路是:实物----特征----图形。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的看、摸、想、数,引导学生抽象出图形的特征。学生可能会迅速的找出长方体面、点的特征,但很难寻找出“棱”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学时可以让生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明确相邻的两个面相交的线就是长方体的棱,再让学生数一数,提示让学生可以按照棱的长度有序的数,也可以
按照空间位置有序的数。进一步找出长方体棱长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通过让学生动手拼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框架,帮助学生抽象出几何模型。
接下来也可以安排学生再拆框架,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就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为了便于找准对应的面,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然后沿棱剪开,平铺在桌上。
另外,沿不同的棱剪开会出现多种展开图。
引导学生观察展开的6个面,弄清6个面的位置关系和面积大小。通过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指6个面的总面积。在算展开图的面积时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算法,交流时重点让生说一说每一种算法的道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建立长方体表面积的表象。在进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自主探索,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同样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可以学生将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切割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数一数体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数出长方体的体积。但实际生活中很多物体求体积是不能采用这种切割、拼摆的方法的。因此在接下来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先设计质疑的环节激发学生思考: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动手拼摆成长方体,并记录有关数据,思考问题:摆出的每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总个数、每行个数、行数、层数”分别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有什么关系?然后由学生自己观察、讨论并归纳出结论,小正方体的总个数=每行个数×行数×层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接下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出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顺利解决了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二)本单元教学还要注意加强图形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先让学生比较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在这基础上再指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同时得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对,在教学体积单位时,我们也要注意与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对比。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以后,还要注意与容积的计算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