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囊藻毒素的调查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微囊藻毒素的调查与分析

--食品安全与卫生论文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依靠食物来提供能量继续生存下去,甚至于世界上所有生命都需要食物,而且每一刻都在某个地方存在进食的现象,俗话也说“民以食为天”。所以,食物,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中都是尤为重要的,自然而然的,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就是攸关生死的大事了,对于食物中所含毒素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学习这门通识课,我学到很多,也发现其中乐趣之多,感到这门课非常值得学习。既然我是水产学院的一员,相对而言就对水产品更为熟悉,所以就选择调查分析一些常见的食品鱼类所含毒素。作为满足人类食物要求的重要产业,淡水水产养殖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也给养殖区域的水环境带来严重后果。

2001年7、11月有人对太湖水域进行调查,发现次生代谢产物——微囊藻毒素MC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采自太湖的28尾淡水鱼体内均检出MC,其中,肝脏中MC含量远远高于肌肉中含量。肝脏中含量最高的是鲤鱼、鲢鱼和鳙鱼,肌肉中最高的是鲢鱼和鳙鱼。间接证明我国局部地区人群肝功能损害,甚至肝癌的高发可能与当地的水源、食品鱼类有密切关系。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水华,如固氮的鱼腥藻、束丝藻、拟柱胞藻、胶刺藻和节球藻等暴发所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它对蛋白磷酸酶1 和蛋白磷酸酶2A 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与肿瘤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微囊藻毒素为七肽单环肝毒素,结构中存在着环状结构和间隔双键,因而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当细胞破裂或衰老时毒素释放进入水中,同时它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MC具有水溶性和耐热性,易溶于水,甲醇或丙酮,不挥发,抗pH 变化。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自然降解过程十分缓慢。

1996年巴西一透析中心因透析液遭MC污染最终导致53人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用水源中微囊藻毒素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江西鄱阳湖的调查显示,水体微囊藻毒素最大为1 036. 9pg·ml-1,同时发现鱼体内有毒素积累。动物模型实验表明,MC具有明显的嗜肝性,其污染与肝癌的发生、肝坏死以及肝内出血有密切关系,严重时甚至能引起受试生物死亡。MC跨膜转运需要ATP 依赖性的转运蛋白。对大鼠毒理学研究表明,胆汁酸转运蛋白。很可能是MC的转运载体。而MC的毒性主要限于肝脏,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具有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的器官;随着有关MC毒性的不断深入研究,还发现MC具有多器官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潜在的促癌性,并能引起受试生物发育异常。可见MC的毒性效应范围十分广泛。

MC是一种肝毒素,这种毒素是肝癌的强烈促癌剂。家畜及野生动物饮用了含藻毒素的水后,会出现腹泻、乏力、厌食、呕吐、嗜睡、口眼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甚至死亡。对于人类健康,微囊藻毒素也具有很大危害性。人们在洗澡、游泳及其他水上休闲和运动时,皮肤接触含藻毒素水体可引起敏感部位(如眼睛)和皮肤过敏;少量喝入可引起急性肠胃炎;长期饮用则可能引发肝癌。除此之外,还有肾毒性、生殖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心脏毒性等。大量研究表明,随着MCs 暴露时间及浓度的不同,可引发不同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主要致癌途径为蛋白磷酸酶抑制途径、损伤遗传物质、活性氧途径等。

已有大量关于MC对鱼类产生毒害的文献报道,如MC处理可以导致鱼类肝、肾、鳃、血液循环系统、消化器官、免疫系统等产生损害,并进一步导致鱼类产生一系列行为学改变。具体表现为集群活动减少、游动迟缓,常停留在靠近水面的地方。水华蓝藻对养殖鱼类生长和消化酶活性也有显著的影响。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对鳙鱼腹腔注射MC粗提液,肝脏的病理状况在注射后24h 内随着时间增长而加重,同时发现肝细胞在低浓度MC作用下主要以细胞凋亡的形式死亡,而高浓度MC作用下主要以细胞坏死的形式死亡。

鱼类通过鳃与水体交换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呼吸作用,研究发现MC暴露能造成鲤鱼鳃上皮细胞衰退和鳃小块组织坏死,甚至对鲤鱼腹腔注射MC也能发现这种症状;MC-LR还能直接抑制鳃细胞的离子泵,已发现MC-LR(2和

20μg·L-1)的慢性暴露30d 显著增加了斑马鱼肝内毒素的累积和磷酸酶活性,但PP2A丰度却没有显著性变化。

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生物分析法、细胞毒性检测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CE)、蛋白磷酸酶抑制法等,各有优劣。

本文是通过我对多个调查资料的理解,经过我的简化和语言重组而成。鱼类是常见菜肴,又是水产品的主要部分,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所以解决微囊藻毒素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以上这些检测方法又是成本很高,对于大众化的鱼类食品不太现实,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养殖水域监测,另一方面加强食品检测,我们自己也要多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平时用餐注意卫生,购买食品注意保质期等等。

参考资料:

饮水中微囊藻毒素与中国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2001,

23

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4)

蓝藻毒素的研究概况[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1)

淡水湖泊周围水厂源水及出厂水微囊藻毒素的季节性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9)

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

专业班级:水产学院1304班

姓名:朱艳红

学号:20133082004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