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脑、神经传导通路、脑和脊髓的血管被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两侧瞳孔缩小
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途径:
脑脊液CSF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无色透明液体, 充满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及蛛网膜下隙。对中 枢神经系统起缓冲震荡、保护、运输代谢产物和 调节颅内压等作用。
循环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室 间 孔
第三脑室 (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中 脑 水 管
第四脑室 正中孔和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皮质中央后回
完全
丘脑中央辐射 中上部和中央
脊髓丘脑侧、前束
经内囊后肢
丘脑腹
旁小叶后部。
后外侧核

2、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 肤、粘膜
中枢突
三叉N节 ①
三叉N
感觉核 ②
完全 三叉丘系
丘脑中央辐射 皮质中央 经内囊后肢 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 ③
(三)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C 视杆C
双极C
视N、视交叉、视束
肌 肌腱 关节 皮肤
周围突
中枢突
脊N
薄束、楔束
脊N节 ①
薄、楔束核 ②
完全
丘脑中央辐射
内侧丘系
经内囊后肢
丘脑
腹后外侧核

皮质中央后回
中上部和中央 旁小叶后部。 T4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浅感觉的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的皮肤
中枢突
脊N 脊N节
脊髓后

角细胞

脊髓内上升1~2节段
•杏仁体
纹状体的损害主要症状是肌张力的改变 (增强或低下)和运动的状态的异常(运动过 多或过少)。
黑质和苍白球病变多发生肌张力增强和运 动过少症候群,称震颤性麻痹(Parkinson disease), 肌张力增强,步态缓慢,两臂摆动消失,表情 呆板,随意运动减少,手“搓丸”动作,肢体 远端特别是手在静止时发生震颤。
仅眼裂以下的表情肌和舌肌受对侧脑支配, 其余均受两侧脑支配。
右内左面囊神损经伤核下后瘫核上瘫
(二)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 运动的一切传导路。包括:部分 大脑皮质、背侧丘脑、纹状体、 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 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 状结构等。在种系发生上是较古 老的结构,在鸟类以下是控制运 动的中枢。协调锥体系的活动, 维持身体的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两者互相依赖,为不可分割的整 体。
分部:
前肢 膝部 后肢
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一侧内囊损伤,产生 “三偏” 症状: 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对侧偏瘫 两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脑和脊髓的被膜
➢硬膜:为致密结缔组织,厚而坚韧。
分为包裹脑的硬脑膜和包裹脊髓的硬脊 膜。两者在枕骨大孔处相延续,并与枕 骨大孔紧密愈着。
(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
蛛网膜粒
上矢状窦
颈内静脉
脑的血管
一、动脉: 颈内A系 椎-基底A系
以顶枕沟为界, 颈内动脉:供应端脑的前2/3
和部分间脑; 椎动脉:供应端脑的后1/3、
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
大脑动脉环 ( Willis环 )
⑴位置: 脑底下方,蝶鞍上方, 环绕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周围。
⑵组成: 两侧大脑前A的起始段、 颈内A末端、大脑后A及 前、后交通A
⑶临床意义: 构成环的血管阻 塞时,可起到重 新分配和代偿的 作用。
二、脑的静脉
脑的静脉无瓣膜,不与动脉伴行,可分浅、深两组。
1、浅组 :收集大脑表面的静脉血,大部分 注入附近脑膜V窦。
上矢状窦 大脑上静脉
横窦
大脑中静脉 大脑下静脉
➢蛛网膜:薄而透明,位于硬膜与软
膜之间。
➢软膜: 薄而富有血管,紧贴脑
和脊髓的表面。
硬膜外隙: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内有脊神 经根通过,可行硬膜外麻醉。
软脊膜 脊髓 蛛网膜 硬脊膜
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 充满脑脊液。
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蛛网膜粒 蛛网膜下隙
2、深组: 收集大脑深部的静脉血,先汇合成丘纹上静脉和 脉络丛上静脉,两静脉在室间孔的后上缘汇合成大 脑内静脉,该静脉在松果体后方再汇合成大脑大 静脉,大静脉在胼胝体压部的后下方注入直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深感觉与浅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一)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 感觉与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
概念 控制全身骨骼肌随意运动,因大 部分纤维经过延髓锥体而得名
两级神经元传导,一次交叉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运动区 下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或脑干
皮质脊髓束: 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运动 皮质脊髓侧束-上下肢骨骼肌 皮质脊髓前束-双侧躯干骨骼肌
皮质脑干束: 支配头面部的骨骼肌
1、连合纤维: 胼胝体、前连合、穹窿和穹窿连合
2、联络纤维
为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的纤维,长的联系脑叶之间, 短的弓状纤维联系脑回之间。
上纵束
扣带 弓状纤维
钩束
下纵束
3、投射纤维projection fibers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
★内 囊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躯体运动中枢
书写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说话中枢 听觉中枢
听话中枢 阅读中枢
视觉中枢
二、端脑的内部结构:
表层是大脑皮质,皮质下为髓质; 髓质内有基底核,端脑内腔为侧脑室。
(一)基底核basal nuclei:
•纹状体 •屏状核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 -----旧纹状体
属锥体外系、 调节躯体运动.
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耿慧慧
端脑telencephalon
一、外形和分叶:
表面起伏不平,大量的脑沟及脑回。 大脑纵裂将端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大脑半球),
主要由胼胝体相连。
★大脑半球被三条恒定的沟分成五个叶。
三条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五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大脑皮质重要脑回与机能定位区
新纹状体病变多产生肌张力降低和运动过 多症候群。运动过多过快,作无目的,迅速的 和粗大运动,常挤眉弄眼,鬼脸动作,称舞蹈 病(Chorea)。
(二)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位置:位于大脑半球内的腔隙,左、右各一。 连通:经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三)半球内髓质:
包括连合纤维、联络纤维、投射纤维
1、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束
经内囊后肢、脑干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不完全性交叉
脊神经 躯干四肢
大部交叉 侧束
骨骼肌
小部不交叉 前束 脊髓
灰质前角
•躯干肌受两侧脑支配,四肢肌受对侧脑控制。
2、皮质核束(延髓)
① 皮质核束
经内囊膝在脑干内不同平面部分交叉
中央前回 下部

头颈部 骨骼肌
脑干躯体 运动核
视辐射
仅鼻侧半交叉
经内囊后肢
节C
外侧膝状体
视区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感受器:视网膜 传入神经:视神经 中枢部位:顶盖前区 传出神经:动眼神经 效应器:瞳孔括约肌
意识性感觉传导通路的异同点: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Ⅲ级N元
➢第二级神经元轴突多发生交叉 ➢交叉以下损伤,同侧感觉障碍
交叉
对 侧
➢交叉以上损伤,对侧感觉障碍
第Ⅱ级N元
各级神经元不同 交叉平面不同 经过内囊部位不同
中枢突 第Ⅰ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大脑皮质 锥体细胞
中间N元
上运动N元
upper motor neurons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脊髓前角神经细胞
下运动N元
lower motor neur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