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读书笔记—与幼儿教师对话

读书笔记—《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与幼儿教师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丽莲凯兹教授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作者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评价等问题,提出了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仅应重视幼儿认知潜质的发展,更应注重幼儿良好个性、情感态度、社交潜质和行为的构成。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
幼儿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向是幼儿教育领域倍受关注的核心话题。
书中的观点对目前我们幼儿教师的发展状态来说,有很多可借鉴之处。
一、高质量的幼儿园,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教师围绕着教师的主角、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专业教师的成长等问题作者展开了深入独到的阐述。
我很受启发。
当前,一方面,幼儿园有了自主决定课程的权利,但是园长和教师缺乏经验,在还没有潜质和条件的状况下,往往采用自编“园本课程”的办法,或误选(有的是被迫选用)品质低下的课程和教育活动。
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一切向钱看,胡编乱造的所谓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充斥着整个市场,优质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缺乏,一些包装得还不错的“课程垃圾”误导了教师。
造成幼儿园教育活动质量总体不高。
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确实还没有到达必须的水平,还不能够较为理想地有效把握教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幼儿园课程自主化与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之间自然就产生了距离。
所谓“专业”,就应有这样三个特点: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
2、依据该知识做决定。
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专业的幼儿教师工作中所运用的“高级缜密的知识”,应来自于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决定”是指一个人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预测可能造成的长远后果等到一系列的认知过程。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1、《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暑假空闲时,读了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感触颇深。
《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述。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我们能够感受到,本书的很多观点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儿童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子、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教授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把握。
在凯兹教授的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在其朴实、流畅的语言中,我们时刻能感受到的是贯穿始终的她个人的独特的学术品质!并感受到了幼儿教师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只有不断充实自身,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的要求。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第十一章中谈到的: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文中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带着20位四岁的幼儿在户外活动,因为只有两辆小三轮脚踏车,幼儿便常为“该谁骑”而争吵不休。
这一天,一位叫宝宝的小男孩跑到老师面前抗议道:“小莉不让我骑三轮车!”这时老师应如何反映呢?她说一位专业的幼儿教师整个判断思考及反应的过程,牵涉到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1、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2、老师对事件中的幼儿所做的诊断是什么?3、课程与管理上应如何处理?读到这里,我不禁放下书本,思索着……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再熟悉不过了,而我们,平时又是怎样来处理的呢?处理的同时关注到了哪些因素呢?在文中丽莲.凯兹博士就谈到了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处理时应关注:此情境可以教导幼儿什么:社交技巧,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社交知识,气质培养。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相关推荐《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范文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有点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作者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养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张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似乎都认同,协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
如果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厉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沮丧或自我贬低。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足了。
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直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出色。
记得我班中有一个小朋友,在一次使用浆糊的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浆糊,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现麟麟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浆糊,当我要教他时,只见他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他很能干,时常表扬他,然而当他遇到批评时就承受不了。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的读后感读《与幼儿老师对话》有感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与幼儿老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当我翻开这本书时,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字有点反感,可是在细细品读时,却意犹未尽,与我们的教育亲密相关,而且让我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质疑。
在第二章《自尊VS自恋》中写到:“培育幼儿的自尊”通常都会被列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幼儿教育中各种不同的课程与教学模式并存,虽然他们主见不同的目标与教学方法,但是大家好像都认同,帮助幼儿对自己感觉良好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对幼小的儿童而言,自尊可能不是从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外在的标准而来,而是可能来自于是否深深地感觉到被有非常意义的人所爱、所接受、所重视。
当幼儿脱离了幼儿阶段,外在社会开始对爱与接受加入一些新的标准与条件。
假如儿童早期所建立大胆被爱与被接受的感觉足够稳定,那么当他面对严苛的拒绝或责骂时,便不会过度的懊丧或自我贬低。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渐渐内化社会所外加的标准,使之成为评价个人自尊的标准。
小班,班中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小皇帝,在家里父母对孩子表现的标准较低,看到孩子能吃能睡,健健康康就很满意了。
可到幼儿园里,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再加上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和家中不同,使得以前在家一贯让父母认为乖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并不是表现超卓。
记得我班中有一个小伙伴,在一次运用浆糊的活动中,我要求孩子们用一个手指蘸浆糊,而且不要蘸太多,但我发觉麟麟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都蘸有浆糊,当我要教他时,只见他一个劲的踹大气,然后就开始眼泪汪汪了,像这样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可能在家父母认为他很能干,时常表扬他,然而当他遇到批判时就承受不了。
还有一个女孩子,平常淘气好动,在家妈妈常常对做错事的她进行批判,而且有时还要用棒打她,以至于她在幼儿园做错事情后问她缘由时,总是悄悄无语,有时我们说尽好话她也麻木不仁,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有时真的手足无措,但在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由于幼儿来自各个不同的背景、技能、文化,为加强幼儿的自尊,老师应当提供他们更多样化的人际情境。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篇一:《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
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书中对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些教育现状或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解析,让我收获颇多。
丽莲?凯兹认为幼儿理想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幼儿需要安全感。
所谓安全感是指在心理上感觉自己与别人有“依附关系”,感觉自己有所属。
“被爱”和“被需要”并不一定使人产生安全感,安全感必须建立在被爱者感受到这份感情,感受到被需要,感受到自己的特别,而且这份爱还必须是适量的,重点是在儿童“感受到”被爱与被需要,而不是儿童被爱与被需要。
而在家长和儿童之间、老师和儿童之间都存在着这样的悖论。
在家长和儿童之间从与家长的不断接触中发现,现在的家长常常重视自己的感受:生活上我给了孩子什么,我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条件,我注重培养孩子什么,我……而从来没有问一问孩子的感受,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思考孩子需要什么。
于是造成了“关怀强迫”、“非常态教育”等非正常状态。
孩子还不会自理的时候,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可是孩子渐渐大了,会走路、会说话了,上了幼儿园了,父母还是呵护得像捧在手里的烛火,他们觉得孩子就应该接受这种照顾,如果有一天,孩子忽然不用他们帮着做什么,这些父母就会觉得失落。
还有的部分知识分子家庭,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育包围孩子:走在路上的时候“你看,那是什么字?”,游玩的时候“这是什么树?”,吃饭的时候“番茄里面有什么营养素?”,睡觉的时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家长们将“情境教育法”运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生活中,任何一个情景、任何一个地方,都成为他们教育孩子的现常家长对孩子照顾得非常周到,生活、思想、学习,家长无处不在,表面上是爱护关心孩子,其实是对孩子依赖自己有一定的依赖。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有感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有感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每读一章,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驿站,丰富、深刻、精辟而独到的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见解、思考……以新的视角促使我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
通过《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的阅读,给我不少启示与帮助。
(一)反思关于目前对教研(研训)员工作的评论1、功不可没说①邹尚智编著的《校本教研指导》一书中提到,教研员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功不可没,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育教学工作经历了一个形成规范与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
当今,我国教研室已发展成一个集研究、指导、服务等多种职能于一体的教学业务与管理机构。
在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教师素质不高,教研员的确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出了不可抹杀的成绩,如,改革开放以来,教研员在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加强教学业务管理,组织教育改革实验,开展教学研究和指导,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发展滞后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仍沿用传统的一些理念与做法,有些专家认为教研员目前的状态已滞后于课改发展的需要。
教学研究以考试为中心——考试研究冲击教研;工作内容行政化——把教研员当成教育局的“机动部队”、“秘书班子”;教研方式“教练化”——教研员手把手地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教学方式,教师成为推行者、实践者;教学研究凭经验——缺少学习、事务繁忙等,依靠多年经验只作为教学研究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学研究功能异化——目标模糊,出现“两张皮”现象,“形式主义”的做法等等。
以上这些成为教研员工作的弊端,影响课改工作的进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显然教研员自身发展滞后。
3、效益未显说网上看到这样一篇评论“教师培训=睡觉+锻炼?”,文中对目前某些教师培训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某工作第一年的新教师参加学校安排的教师培训,原本高兴地去却是满怀失望地回来。
读书推荐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读书推荐《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推荐理由:在假期中,我拜读了丽莲.凯兹教授的专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该书以独到而精辟的见解阐释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观点和思想,对我的启发很大。
其中每一个观点都从儿童的发展着眼,尤其是关注幼儿教育适应性的问题。
认为适合幼儿的教学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非结构性的,并指出幼儿在学习适当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到幼儿气质与情绪的培养。
其次,应提供幼儿均衡的个别活动与小组合作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从事刺激、挑战智力的工作,并定期给予个别儿童系统化的教导。
在专著中丽莲.凯兹教授多次提到帮助幼儿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育中的“知性内涵”。
我想就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并将此书向同行推荐。
一、气质的培养丽莲.凯兹博士在书中重点列出七个理由阐述应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如:使用知识与技巧的气质必须靠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气质是一种有意图与目的的习惯;探究的气质可能在幼儿出生时就有了,但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支架和在引导式参与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探究的气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重要的气质是“继续学习”的气质,任何伤害这种气质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当的教育。
二、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幼儿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来有效地处理这些行为,还必须探究产生这些行为的根源。
书中以“幼儿的扰乱行为”为例,分析了行为起因的三种类型:制约型、情感型、社会型,并分别论述了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对“制约型”的幼儿,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即当孩子出现扰乱行为时,成人忽视他的行为,或改在他出现良好行为时,才赞赏或鼓励他。
对“情感型”的幼儿,需要使用宣泄情绪的方法,成人必须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或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恐惧及紧张感,同时也要提供机会让幼儿习得新的技巧与信心。
对“社会型”的幼儿,直接教他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足够了。
我班有一名幼儿,在活动区游戏的时候,老爱去打扰别人或把别人的玩具抢走。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与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与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范文汇编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评介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评介《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是丽莲·凯兹教授三十多年来工作、学习、反思、实践的智慧结晶。
20XX年由台湾师范大学廖凤瑞教授译成中文,20XX年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十六章。
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包括第一章到第八章,主要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的诸多问题。
第一章论述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到底幼儿需要什么才能有理想的发展?”根据幼儿发展适宜性的原则,凯兹教授提出了六个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要素和提供这些要素所应遵循的“适量原则”。
第二章主要针对幼儿教育中将培养幼儿“自尊”与“自恋”相混淆的倾向,通过列举教学实例论述了二者的区别,强调了良好的自尊在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尊”的标准和如何培养儿童自尊。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幼教课程和教学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针对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发展正常与否,作者提供了11项评价儿童发展的指标。
第五章以“幼儿的扰乱行为”为例分析了幼儿出现问题行为的不同原因及针对不同原因如何运用恰当的“行为改变技术”。
第六章探讨了“兴奋”与“兴趣”间的混淆对幼教课程的影响。
作者指出,“让孩子‘兴奋’不等于‘教育”’,良好幼教课程的一个指标是具有“教育性”。
这种具有“教育性”的活动或游戏是幼儿满足与欢愉的源泉,而不是仅仅引起幼儿的兴奋或趣味。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适宜性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幼儿应该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及“如何学最好”。
第八章主要描述了如何对幼教机构进行专业评价。
下篇(第九到第十六章)主要探讨了幼教的专业化、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及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教人员的伦理规范等议题。
第九章从教师的角度对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现状和幼儿与成人的关系进行了反省和展望,指出当下幼儿教育的许多问题是源自于社会。
第十章探讨了父母与教师在幼儿成长与幼儿教育方面的角色差异,承认父母与教师的角色虽然不同,但却是互补的。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

读〈〈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有感读〈〈与幼儿教师对话一一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次思想交流与碰撞的美妙旅程,旅途中感受与领略着作者个人的独特的学术气质与专业精神。
每读一章,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又一个思维的驿站,丰富、深刻、精辟而独到的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观点、见解、思考……以新的视角促使我重新审视目前的工作。
以下重点就幼教老师的成长”与幼儿教育是专业吗?”等章节的内容,结合自身研训员工作,围绕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研训员工作”谈谈我的体会与思考:一、中书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诠释首先,关于幼儿教师专业行为的阐述引发我对目前幼儿教师行为专业的关注。
书中的一则关于处理孩子争抢三轮车的案例成为我反复品味并运用于新教师培训的经典案例。
作者用专业的视角进行的缜密分析、深刻思考,引起我关于教师行为专业性的关注。
目前,本区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能否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作出判断并采用专业的行为准则”成为我关注的重点。
其次,关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促使我反思自身的发展阶段。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观点阐述了处于不同阶段的教师有独特的需求与要完成的工作。
1. 从材料上去渗透本土文化]活动区围绕开展的主题探究活动,以及孩子的关注点和最近发展情况来投放材料。
如:在特色主题〈〈美丽的夕佳山》中我们创设了:活动区语言区1、夕佳山民居画册、民间故事书、民间手工艺作品画册、民俗图书、VCD、谜语书等。
2、白鹭的各种图片资料。
美工区]1、投放麦杆、竹蔑、小树枝等以及其他的建构材料供幼儿编织、搭建。
2、投放剪刀、彩色纸学剪窗花。
3、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灯笼、狮子等。
建构区提供各种纸箱、纸盒、积木,小竹棍、木棒等材料供幼儿建构造型。
表演区1、提供自制的服饰、彩带、鼓,进行表演。
2、提供各类戏曲音乐及面具、道具供幼儿欣赏、表演。
探索区提供各种房子、民居的自制拼图,幼儿可进行拼摆和排序。
2.从内容上体现本土文化为结合主题活动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本土材料、废旧材料设计创设了奇石馆”、好吃一条街”、小竹海”、美丽的夕佳山”、国立剧专”等蕴涵江安本土文化内容的区域。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笔记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笔记顾亦婷 2012.6 最近读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本书让我有很多感想。
这本书是英国的丽莲.兹博士写的,书中大部分章节都是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作的演讲,而且内容都源于我们幼儿教师、父母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和问题,对于这本书中的论点我“照单全收”,并觉得受益匪浅。
在书中,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方面都进行了精辟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是在于她对儿童发展的深入思考,书中的每一部分,我们很容易的发现,她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的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
这本书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是幼儿教育议题。
我就摘录一些内容和自己的观点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其中,书中的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
因为在这里丽莲凯兹博士写下了有关幼教老师的反省与展望、现代父母与老师的角色、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幼教老师的成长、幼教界的意识形态等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想法。
而在第十一章“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让我更进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专业”。
它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
其重点是:1、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道2、依据该知识做判断3、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让我懂得应该如何教导幼儿,用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及训练,为儿童的发展与学习尽最大的努力。
这章节中凯兹博士例举了一个骑小三轮车事例来让我们看看关于专业老师对发生事件的处理方法及其思考过程。
原来一件小小的事件中蕴含了这么多可以思考以及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的社会技巧,包括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世技能。
真的是受益匪浅啊!我相信就像我一样,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阅读凯兹博士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对于在学的学子,即使“照单全收”也会有所收获:对于在职的老师,书里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个例子都是凯兹博士看到幼教现场的一些问题有感而发所写的,因此应该能引起共鸣,也可促进自己重新审视这些切身的问题。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是一本专为幼儿教师而写的书。
作者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书中收录了作者与众多幼儿教师的真实对话,通过这些对话,展示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共鸣,也收获颇丰。
一、理解幼儿,尊重成长书中提到,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理解幼儿,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
幼儿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他们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
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去探索、去体验。
书中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一位教师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水的特性,特意准备了一盆水,让孩子们自由玩耍。
孩子们在水中玩耍,发现水可以流动、可以捧在手心、可以洒出来,从而对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这种教育方式,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知识。
二、关注个体,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书中的一位教师讲述了她如何针对一个胆小、内向的孩子进行教育。
她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孩子喜欢画画,于是鼓励他参加绘画比赛,并在比赛中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慢慢地,这个孩子变得自信起来,也开始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发挥自己的潜能。
三、注重沟通,家园共育四、不断学习,自我提升幼儿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书中的一位教师,她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参加各种培训、研讨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这种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紧跟时代步伐,为孩子提供最优质的教育。
读完《与幼儿教师对话》这本书,心里真是感慨万千。
书中的每一篇对话都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第1 页共4 页幼儿园教师《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1、关于儿童发展的精辟论述丽莲.凯兹博士对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精辟而独到的阐述和分析,而这种分析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就在于她对儿童的深入思考,我们发现他的每一个观点都是从儿童发展着眼,从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规律出发,探讨其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看法,在多年对儿童发展的深入研究下,丽莲.凯兹博士探讨了幼儿发展的需求、幼儿发展的原则、幼儿发展的目标及对幼儿发展的评价等诸多问题,她结合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与儿童发展需要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对儿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关于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独特观点丽莲.凯兹博士对适宜性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托幼机构的评价问题等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她强调为了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适宜性的幼儿第 2 页共 4 页教育目标就不仅应重视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更应注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情感态度、行为和性向的形成,她强调幼儿教育目标的教育性,教育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适宜性。
3、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阐释丽莲.凯兹博士围绕教师的角色、专业教育者与非专职教育者、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师的成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了阐释,她指出教师将自己的爱给予全体儿童而非个别幼儿,并保证他们享有同等性质的教育机会。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后感范文与幼儿教师对话范文(一)《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它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丽莲凯兹教授写的。
她通过文字和我们分享她的经验、观察与看法。
她希望我们能借肋阅读与思考,仔细聆听她的见解,并通过与丽莲凯兹博士的心灵交流,得到专业上的启迪,迈向专业的成长之路。
我轻轻地翻来目录,哇,有好多一行行的除了作者的介绍、译者的感受和推荐都的想法,还分了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真是一目了然。
简单的读了序,我便开始了'我的第一章——幼儿发展的需求',从这里让我知道了幼儿理想发展的六个基本要素:幼儿需要有安全感、幼儿需要适度的自我肯定、幼儿需要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幼儿需要成人协助他们理解生活经验、幼儿需要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幼儿需要有成人或兄妹作为学习榜样。
简短的几页字让我明白: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的密不可分的。
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就这样,看完了第二章'自尊VS自恋'。
真是让我大开眼见,让我知道所谓的自尊指的是评价自己后所衍生出来的感觉,而自恋指的则是专注于自己及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心态。
而从丽莲凯兹教授举的例子来看,让我明白自尊和自恋会影响着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在接下去的第三章到第八章让我学到了很多以后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
如:如何解决或应对所谓的'问题行为',我们不能光从外表的行为来看,而是要考虑问题行为和原因。
而在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我们必须了解其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是适当的治疗方法。
也让我知道在教学中要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好?如何学最好?这让我这个刚刚从事幼教工作者受益非浅。
而下篇'幼儿教育议题'是值得我认真去看的、去思考的。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幼儿教师对话》读书笔记1近阶段一直在读丽莲·凯兹博士的《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不愧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毕竟从事儿童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独到的认识。
书中分上下二篇,上篇为“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为“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凯兹博士时刻向我们展示着她对这些问题的省思、检视与理性的把握。
譬如儿童自尊的培养是教师和家长都关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来培养自尊的做法实际上是在养成儿童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养幼儿适宜、积极的自尊。
她多次指出“自尊无法从直接教导或劝告儿童觉得自己很好中获得”,教师应该“帮助儿童处理所面临的负面反馈、挫折及失败”,只有在适量的、明确且充分的正面反馈中才有助于增强儿童的自尊。
这些观点既反映着凯兹博士所秉持的'客观、审慎的态度,批判与反思的理性以及她对问题的辨证的把握,也体现了她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彰显她独特的学术品格和精神。
使人领略到一种作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种在幼教领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奋态度,滋养与凸现着研究的内在价值与魅力。
读了凯兹博士的书,在感受到她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理论成果的时候,同时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与无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修养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一点学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个真正优秀的幼儿教师。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

《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读书心得丽莲。
凯兹是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她在教育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书中的大部分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因此,读此书,越来越觉得自己在经历一次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辩论,或许是自己接触了幼教的实践和理论,对幼教本来就有所感触,所以在读丽莲。
凯兹博士所提出的议题与例子时,心里常常有触动、有检讨、有反思、有争辩,在经历了这个检讨、思辩的自我澄清过程之后,却是一份不可言喻的喜悦。
首先,充满独到而精辟的观点和见解。
在书中,丽莲。
凯兹博士深刻地阐述了关于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等的观点和思想,充满了关于户幼儿教育与教师成长的专业智慧,以及她对于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时间的深入把握。
其次,随处可见基于实践的理论阐述和基于理论的实践反思。
丽莲。
凯兹博士将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有效地合而为一,将幼教实践中有争议和感到困惑的问题,依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的阐述和分析。
例如在分析教师专业成长时,并没有空泛的理论阐述,而是通过幼儿园中的具体事件,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标准。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彰显了。
凯兹博士的独特学术风格与丰富的研究阅历,使人感觉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实践与思悟出来的。
再次,渗透着对幼教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对幼儿发展和幼教事业高度关注的气质和精神。
无论在探讨儿童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幼教的专业化、幼教机构的评价,还是教师角色、教师与儿童关系、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问题时,。
2024年幼儿教师读书心得范文(二篇)

2024年幼儿教师读书心得范文《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
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即(安全感也给我日常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弥补,从而使我对幼儿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适度的自我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理解生活经验;与有“权威”的成人一起成长学习;树立学习的榜样)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
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
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2023年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_3

2023年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2023年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体会1《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
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
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
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
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
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2023年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_3

2023年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23年幼儿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这是作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书籍,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为此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丽莲凯兹博士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独到的认识。
一打开书,发现这书由上篇和下篇二部分组成:上篇“幼儿与幼儿教育”,下篇“幼儿教育议题”共十六章节,一个个的章节,来自凯兹博士在世界各地的早期教育会议上所做的演讲,其中大部分的内容源自于幼儿教师、父母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提问或讨论中涉及到的特别体验的问题,这些特别的问题和体验均是他们在如何更好地解决与孩子相处时的共性问题中所遇到的,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竟然如此的相似,有着非常多的共通之处。
通读此书我收获颇多,全书大体从三个方面介绍阐释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
一、从研究孩子的需求着手作为研究的客体——幼儿,我们只有在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才能使教育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本书概括出幼儿“六要素”,让我们知道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二、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的探讨和研究此书在介绍一些教学的方式、方法时,充分地体现出丽莲。
凯兹博士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丰富的教育涵养,在给我们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也告诫我们在教育幼儿时:一是充实自己知识的贫瘠和对教育的严谨态度。
二是增强对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对是非标准的衡量。
三是引导幼儿教育方向上,不能一味盲目地教育幼儿教师的价值取向决定幼儿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
三、系统地对幼儿教师队伍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分析教师角色、幼儿教育的专业性时,丽莲。
凯兹博士教育反应强调教师要与儿童维持一种适度的“疏离”来增进儿童评价的客观性,也有助于避免教师自身的情感衰竭,并保证教师正常执行角色功能,给予儿童公平的教育与发展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推荐《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推荐理由:
在假期中,我拜读了丽莲.凯兹教授的专著《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
该书以独到而精辟的见解阐释了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观点和思想,对我的启发很大。
其中每一个观点都从儿童的发展着眼,尤其是关注幼儿教育适应性的问题。
认为适合幼儿的教学应该大部分是非正式、非结构性的,并指出幼儿在学习适当的知识与技巧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到幼儿气质与情绪的培养。
其次,应提供幼儿均衡的个别活动与小组合作性活动的机会,让幼儿从事刺激、挑战智力的工作,并定期给予个别儿童系统化的教导。
在专著中丽莲.凯兹教授多次提到帮助幼儿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教育中的“知性内涵”。
我想就书中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并将此书向同行推荐。
一、气质的培养
丽莲.凯兹博士在书中重点列出七个理由阐述应将“培养想要的气质”列为教育的目标,如:使用知识与技巧的气质必须靠恰当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气质是一种有意图与目的的习惯;探究的气质可能在幼儿出生时就有了,但如果没有一个适当的支架和在引导式参与的环境中学习,他们探究的气质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重要的气质是“继续学习”的气质,任何伤害这种气质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当的教育。
二、处理问题行为的策略
幼儿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是在所难免的,如何来有效地处理这些行为,还必须探究产生这些行为的根源。
书中以“幼儿的扰乱行为”为例,分析了行为起因的三种类型:制约型、情感型、社会型,并分别论述了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治标又治本”的方法。
对“制约型”的幼儿,使用“行为改变技术”,即当孩子出现扰乱行为时,成人忽视他的行为,或改在他出现良好行为时,才赞赏或鼓励他。
对“情感型”的幼儿,需要使用宣泄情绪的方法,成人必须提供机会让幼儿发泄或表达自己不能控制的恐惧及紧张感,同时也要提供机会让幼儿习得新的
技巧与信心。
对“社会型”的幼儿,直接教他如何应付、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就足够了。
我班有一名幼儿,在活动区游戏的时候,老爱去打扰别人或把别人的玩具抢走。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这名幼儿的扰乱行为可能属于“社会型”,我尝试和他一起游戏,在游戏中以身示范怎样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并把他的这种情况和家长进行了交流,慢慢地这名幼儿和小朋友的关系逐渐好转,游戏的兴趣在提高。
其实幼儿的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有其产生的缘由,当我们面对这些行为时,专业的技能就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分析幼儿的表现入手,思考产生行为的原因,实施“对症下药”的策略。
三、专业幼儿教师的行为
不管是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还是从适应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改变幼儿教师工作现状的角度,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显得至关重要。
何谓“专业”?丽莲.凯兹博士给予这样的解释:专业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对恪守执业标准或行事准则的承诺,这些行为准则规范专业人员在常见的困境中如何行事。
“专业”要从三个方面来讨论:在工作上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依据该知识做判断;采用专业行为的准则。
当遇到困境时,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首先要自问:“我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什么”,教师要抓住每个教育契机,采取适宜的方法来教导幼儿。
如:幼儿之间“抢玩具车”的事件经常发生,一般的情况下教师会对骑着车子的幼儿说:“你给他骑一会儿吧?”或对想骑车的幼儿说“他刚刚骑,你等一会儿吧。
”表面上把孩子搪塞过去,但对幼儿来说却没有一点收获。
而作为专业化的老师可以利用这个事件鼓励幼儿发展社交技巧,如:轮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处事技能。
教师不是“警察”,专管幼儿之间的纠纷,而是有义务教导幼儿在没有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利用幼儿之间的冲突来刺激与增进他们在社会认知、正义观念等方面的社会习俗知识及道德观念;可以利用这个事件来加强或减弱幼儿个人的某些人格特质,如:同情心及助人的气质、实验的气质等。
当然,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要对这个事件进行“临床诊断”:依据两名幼儿过去的表现和今天的行为分析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并做出判断。
在幼儿的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进行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自己的课程设计及材料的投放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个别幼儿的需求,也同样兼
顾园所的整体课程规划。
我这学期接了一个托班,幼儿之间的争抢与打闹非常常见,我用书中的方法进行了引导,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在家长会上,我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建议家长和老师一起多教给孩子一起社交的技巧和方法。
最后,我想与大家一起感受书中的一段话:“我们所教育与照顾的每一位幼儿,其幸福与世界上其他幼儿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的幼儿需要动生命攸关的大手术时,开刀的医生是别人的孩子;当我们的孩子受到攻击时,犯罪的是别人的孩子。
因此,只有当其他幼儿的幸福受到保障时,才能保障我们孩子的幸福。
去照顾与爱护别人的孩子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些现实的理由,而是我们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因为这么做是对的。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能从保障孩子的幸福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也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