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师范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王凌宇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10期

随着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需要与时俱进的提升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①提高质量需要找准办学定位和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首先要从人才培养质量抓起.普通师范大学,在师范大学综合化的发展背景下,在重视专业扩展的同时,更要发扬师范特色。从当前情况来看,师范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比例不高,但是教师岗位,特别是农村和西部等不发达地区还存在缺口。一方面是社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另一方面师范生的就业和发展亟需得到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等各方面的重视,严峻的就业形势考验着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生要有竞争性,必须要加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尝试对当前师范生就业难的成因以及具体应对措施等几方面内容进行论述,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1 问题研究的背景

笔者通过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11年应届师范毕业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率做了调查(数据统计到2011年12月30日为止,201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还会在2012年有所增加,目前选取的数据样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校师范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的数据包括学校的7个院系中的9个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数据样本包括文理专业和应用技术专业,所有專业都是中小学校的开课科目,因此能够反映我校应届毕业生在教育行业的就业情况。具体分析如表1、2:

应届毕业生总人数是783人,其中本科毕业生是453人,专科毕业生是330人。就业总人数是745人,待业38人。学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的有295人,其他行业就业的有450人。

我校在教育行业的就业率只有39.6%,其中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就业的人数是163人,占总人数295人的55.2%。在省内外地方教育局就业的56名同学大部分是资教生,岗位有本科学历的要求,专科毕业生因不符合要求,没有在教育行政部门任职的。在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学校工作的共有8人,占总数的2.5%,少数优秀的学生争取到了学历、技能和素质相对要求更高的教育岗位。在培训机构、幼教早教和教育类企业就业的有44.7%,高于省内外中小学就业率11.1%。我校是师范院校,主要的就业方向是省内外中小学校教师岗位。然而,较低的教师岗位就业率显示了多个因素方面的问题。

2 师范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促使非师范毕业生与师范类大学生的岗位竞争白热化

教师资格制度是当前国家实行的法定职业许可制度。我国于1995年的12月12日,正式发布并实施了《教师资格条例》,条例中明确地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2011年三月,人民政协报上刊登了《郭生练代表: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义务教育教师机制》,为激励“优者从教”,保障“教者从优”,鼓励优秀人才长期、终身在农村中小学从教,应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②教师职业准入制度的变革使师范与非师范的界限逐渐模糊,师范类学校的人才优势逐渐弱化。教师也不再是师范类院校大学生的专利,非师范类的大学毕业生只要通过努力取得了教师资格和教师编制以后,都可以从事教育工作。这一举措有益于教育用人单位通过引进综合大学非师范类优秀毕业生来充实自身的教育实力,完善教育人才队伍结构。在当前我国社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大学生更侧重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稳定性,更多的学生涌向了教育系统的岗位竞争中,对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重大的冲击,极大地加剧了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2.2 人事制度阻碍了师范生的顺利就业

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上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适合于各类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并且缺少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其不能真正地脱离单位所有制与终身制,无法构建一个宽松的人才流动机制,以至于学校的有关领导不能轻易重新配置各种岗位资源,有些学

校存在超编不够用的情况,即总教师人事超过编制核定数量,但是存在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闲置教师。这种定岗定编的“形式化”极大地限制了优秀师范生的就业,严重地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还造成了巨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2.3 就业地区以及部门的不平衡

具对毕业生就业参考依据方面的分析情况显示,薪酬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是毕业生就业时普遍考虑最多的问题。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提供更好的资源必然吸引着怀揣远大理想的毕业生们,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大学生择业地区的高度集中。与此同时,在我国的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或者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教育人才却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些地区召开的招聘会往往鲜有学生问津。

3 师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3.1 积极转变教师教育培养观念

目前向非师范生开放教师准入资格考试的政策直逼师范院校探索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高素质、高能力的非师范生通过竞争可以挑战很多精心准备四年的师范生,那么师范教育的出路在哪里?教师是专业技术人员,教育是一门研究培养人的方法的专业。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教育教学的能力,班级管理的能力,专业发展的能力。师范教育不仅要为学生的专业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要使其具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简单地设置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安排一次教育实习并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教师。师范院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实践出发,用四年时间为师范生提供一个熏陶教师魂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培养有教育理想、教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人。

3.2 改善师范生就业情况必须由招生抓起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承载着培养人的重大责任。一个人如果不是非常热爱教学,充满爱心、具有耐心和细心的态度就不应该投入到教师行业中来。面对高中的莘莘学子报考师范专业的时候,除了招生部门的工作人员外,还应有专任教师从旁辅助宣传。考生如果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师行业、教师教育方面的学习任务、师范生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后仍然决定报考师范专业的话,对考生本人和学校都有好处。考生将志趣与学习结合起来,学习有效和择业坚定。学校将教育资源更多的投入到教师教育质量的提高,避免浪费和打造特色。在招生源头工作中做好宣传工作,一是要建立一支稳定的、长期的专业化宣传队伍,提高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二是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的招生网站,从多渠道加强宣传力度。在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师范院校才能走出有特色、有优势的教师教育培养之路。

3.3 了解教育政策,开通就业信息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