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吸附法(等温吸附)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吸附理论
毛细管凝结现象
根据Kelvin公式,凹液面 上的蒸汽压小于平液面上 的饱和蒸汽压,所以在小 于饱和蒸汽压时就有可能 在凹液面上发生蒸汽的凝 结,发生这种蒸汽凝结的 作用总是从小孔向大孔, 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发 生气体凝结的毛细孔越来 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为毛 细凝结现象。
孔的毛细效应对 吸附等温线的影响
2.吸附理论
吸附平衡等温线
吸附平衡等温线分为吸 附和脱附两部分。吸附 平衡等温线的形状与材 料的孔组织结构有关。 根据IUPAC分类,具有6 种不同类型。
Ⅰ、Ⅱ、Ⅳ型曲线是凸形 Ⅲ、Ⅴ型是凹形
2.吸附理论
I型等温线:Langmuir型等温线
微孔材料(包括多数沸石 和类沸石分子筛) 由于吸附质与孔壁之间的 强相互作用,吸附开始在 很低的相对压力下。 由于吸附的分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完全填满孔穴需 要提高相对压力 在较低的相对压力下( <0.3,氮气吸附)微孔填 充不会观察到毛细管凝聚 现象。
2.吸附理论
IV型等温线
介孔材料 较低的相对压力下,单分 子层吸附 较高的相对压力下,吸附 质发生毛细管凝聚 所有孔发生凝聚后,吸附 只在远小于表面积的外表 面上发生,曲线平坦 在相对压力接近1时,在大 孔上吸附,曲线上升
介孔的孔径越大,发生毛细管凝聚的压力越大
2.吸附理论
IV型等温线
H1型迟滞回线
均匀大小且形状规则 的孔 吸附时吸附质一层一 层的吸附在孔的表面 (孔径变小)
脱附时为弯月面
圆筒状孔道毛细凝聚(a)吸附(b)脱附示意 图
H2型迟滞回线
吸附分支由于发生毛细凝 聚现象儿逐渐上升;吸附 时凝聚在空口的液体为孔 体的吸附和凝聚提供蒸汽 。 脱附分支在较低的相对压 力下突然下降;脱附时, 空口的液体阻挡孔体蒸发 处的气体,必须等到压力 小到一定程度。 等小孔径瓶颈中的液氮脱 附后,束缚于瓶中的液氮 气体会骤然逸出。
4.微孔结构分析
例: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吸附势分布 和微孔体积分布
Colloid and Surface A, 1996,118:203
4.微孔结构分析
2)Horvaih-Kawazoe (H-K)方程 a.H-K原方程: 假设:①依照吸附压力大于或小于对应的孔尺寸的一定值,微孔完全
充满或完全倒空;②吸附相表现为二维理想气体.
第一阶段:先形成单层吸 附,拐点B指示单分子层 饱和吸附量 第二阶段:多层吸附 第三阶段:毛细凝聚。滞 后环的始点表示最小毛细 孔开始凝聚;滞后环的终 点表示最大的孔被凝聚液 充满。 滞后环后出现平台,表示 整个体系被凝聚液充满, 吸附量不再增加
2.吸附理论
IV型等温线
Ⅴ型等温线很少遇到,而 且难以解释,虽然反映了 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作用 微弱的Ⅲ型等温线特点, 但在高压区又表现出有孔 充填(毛细凝聚现象)。
3)Kelvein 方程 ln(p/p0)=2 Vm/rmRT
为吸附液体表面张力, r m为孔半径, Vm为吸附质液体的摩尔体积
p/p0<0.3-0.4, Kelvein 方程适用, p/p0=0.3-0.4处回环闭合, Kelvein 方程不适用。
3.中孔结构分析
此等温线属IUPAC 分类中的IV型,H1 滞后环 从图中可看出,在低压段吸附量平缓增 加,此时N2 分子以单层到多层吸附在介 孔的内表面,对有序介孔材料用BET方 法计算比表面积时取相对压力p/p0 = 0.10~0.29比较适合 在p/p0 =0.5~0.8左右吸附量有一突增。 该段的位置反映了样品孔径的大小,其 变化宽窄可作为衡量中孔均一性的根据 在更高p/p0时有时会有第三段上升,可 以反映出样品中大孔或粒子堆积孔情况 。由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可以测定其比表 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布 对其比表面积的分析一般采用BET( Brunauer-Emmett-Teller)方法。 孔径分布通常采用BJH(Barrett-JoinerHalenda)模型。
4.微孔结构分析
b.吸附能与平均孔宽的计算
苯作为源自文库比吸附质时:
吸附能:
E T 6289 k
1 2
平均孔宽:
式中:
wadv T 4.25 10 k
6
12
M M ref ref
M, Mref分别为吸附质和参比吸附质的相对分子量; ρ ,ρ ref分别为吸附质和参比吸附质在吸附温度T时的液体密度; k为D-R图的斜率.
N a Aa N A AA 3 RT ln p p0 N av 4 4 d0
2k 10 4 d d d 21 1 1 0 ak 0 k 0 2 k 1 r 32 r r k 0 p p p
脱附过程: 毛细凝聚后的液面曲率半径小于毛细凝聚前 吸附质在孔壁接触角不为0,前进角大于后退角 氮气的吸附等温线滞后环闭合点 一般在P/P0=0.42~0.50之间。 此时毛细凝聚的张力等于液面的抗拉强度
2.吸附理论
迟滞现象(Hysteresis)
若吸附-脱附不完全可逆,则吸附-脱附 等温线是不重合的,这一现象称为迟滞 效应,即结果与过程有关,多发生在IV 型吸附平衡等温线。 低比压区与单层吸附有关,由于单层吸 附的可逆性,所以在低比压区不存在迟 滞现象 吸附时由孔壁的多分子层吸附和在空 中凝聚两种因素产生,而脱附仅由毛 细管凝聚所引起。 吸附时首先发生多分子层吸附,只有当 孔壁上的吸附层达到足够厚度时才能发 生凝聚现象。 在与吸附相同的比压下脱附时仅发生在 毛细管中的液面上的蒸汽,却不能使相 同比压下吸附的分子脱附。要使其脱附 ,就需要更小的比压,故出现脱附的滞 后现象。
1.吸附现象
按吸附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可将吸附分为物 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由范得华力引起 的气体分子在固体表面及孔隙 中的冷凝过程。 – 可发生单层吸附,多层吸附 – 非选择性吸附 – 有可逆性 化学吸附:是气体分子与材料表 面的化学键合过程。 – 只发生单层吸附 – 选择性吸附(特定气体主要H2, CO, O2对体系中各组分的特定吸 附) – 无可逆性
分子筛表面积=BET表面积-t面积 微孔体积=1.547×10-3×It.
0.001547是标准状态下 1ml 氮气凝聚后的液态氮毫 升数
3.中孔结构分析 1)IV型吸附等温线----中孔孔结构 2) BJH-孔分布计算方法
只能用于中孔(>5nm),柱状模型 在壁上有多重吸附,类似液体,须假定液体的密度 用吸附与脱附等温线,层层计算法 当<10nm时低估孔径,<5nm20%误差 孔径分布由氮吸附等温线脱附支的数据计算确定。
0.975是氧化物类催化剂的适用因子,t面积可被视为催化剂 基质(非微孔部分)表面积;
15.47 t面积 St 0.975
(3)计算BET表面积;
BET 表面积 4.353 Vm
其中Vm是单分子层吸附量,根据P/V(P0-P)-P/P0作图得到的截距求得
T图法
(4)计算分子筛表面积(微孔表面积)和微孔体积,
适合狭缝孔模型:
RT ln p p0 N av N a Aa N A AA 4 10 4 10 3 9 3 9 4 L 2d 0 3L d 0 9L d 0 3d 0 9d 0
4.微孔结构分析
b. H-K-S-F方程
*C常数与吸附质和表面之间作用力场的强弱有关。给定不同 的C值,并以v/vm对p/p0作图,就得到下图的一组曲线。
BET法
常数c作参数,以吸附重量或 吸附体积(W/Wm或V/Vm) 对x=P/P0作图。 a)c﹥2 , II型吸附等温线; b)c﹤2, III型吸附等温线 BET公式适用比压范围: 0.05≤x≤0.35
6
T图法
T图法计算微孔分子筛的总表面积和微孔体积
采用标准化的v—t图法 (1)根据氮吸附数据计算i=1,2,…,n各点的t值;
113.99 ti 0 . 034 lg p p i 0
12
T图法
(2)根据得到的t图求出斜率St(外表面积)和截距It(孔体积), 并计算t面积,
开始凝聚
开始蒸发
比表面积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BET法 B点法 经验作图法 其它方法
BET法
*埃米特和布郎诺尔曾经提出77K(-195℃)时液态六方密 堆积的氮分子横截面积取0.162nm2,将它代入式(1-14) 后,简化得到BET氮吸附法比表面积的常见公式: (1-15)
*实验结果表明,多数催化剂的吸附实验数据按BET作图时 的直线范围一般是在p/p0 0.05-0.35之间。
4.微孔结构分析 a.微孔表面积的计算
D-R方程的对数表达式
lgV lgV0 klg p0 p
'
2
作lgV-[lg(p0/p)]2图,得截距lgV0,可计算出微孔体积V0 Kaganer对D-R方程改进
lgV lgVm k lg p0 p
2
作lgV-[lg(p0/p)]2图,得截距lgVm,可经过Vm计算出微 孔表面积,相对压力p/p0一般小于10-2
0
Dubinin-Radushkevich(D-R)方程:
n V A V exp k 0
式中β是亲和系数, (对于苯为1); n为系数, (活性炭-苯体系的n为2); k为特征常数 A为固体表面吸附势 A G
RT ln p0 p
由H1型滞后环可知SBA-15具有有序六方介孔结构?H1型滞后环可以看出有序介孔, 但是否是六方、四方、三角就不知道了,六方是小角XRD看出来的东西!
4.微孔结构分析
1)D-R方程
微孔充填率θ:在单一吸附质体系,吸附势作用下,吸附剂被吸附质充占的体积 分数是吸附体积V与极限吸附体积V 之比,定义为微孔充填率θ.
多孔材料的分析技术
— 氮气吸附法
主要内容
1.吸附现象
2.吸附理论 4.微孔结构分析
3.中孔结构分析
1.吸附现象
当气体或蒸汽与干净的固体接触时,一部分气体 被固体捕获,若气体体积恒定,则压力下降,若 压力恒定,则气体体积减小。从气相中消失的气 体分子或进入固体内部,或附着于固体表面。前 者被称为吸收(absorption),后者被称为吸附( adsorption) 多孔固体因毛细凝结(capillary condensation)而 引起的吸着作用也称为吸附作用
H3和H4型迟滞回线
狭缝状孔道 非均匀的孔呈现H3迟滞环 H3与H4相比高压端吸附量大 ,认为是片状粒子堆积形成的 狭缝孔; 只有当压力接近饱和蒸汽压时 才开始发生毛细孔凝聚,蒸发 时,由于板间不平行,Kelvin 半径是变化的,因此,曲线并 不像平行板孔那样急剧下降, 而是缓慢下降。
H3和H4型迟滞回线
形状和尺寸均匀的孔呈现H4迟 滞环 H4也是狭缝孔,区别于粒子堆 集,是一些类似由层状结构产 生的孔。 开始凝聚时,由于气液界面是 大平面,只有当压力接近饱和 蒸汽压时才发生毛细凝聚(吸 附等温线类似Ⅱ型)。蒸发时 ,气液界面是圆柱状,只有当 相对压力满足 时,蒸发才能开始。
2.吸附理论
II型等温线:S 型等温线
大孔材料 相对压力较低时,主 要是单分子层吸附,B 点对应于单分子层的 饱和吸附量 饱和蒸汽压时,吸附 层无限大
2.吸附理论
III型等温线: 在整个压力范围内凸向下,曲线没有拐点B
在憎液性表面发生多分子 层,或固体和吸附质的吸 附相互作用小于吸附质之 间的相互作用时 在低压区吸附量少且不出 现B点,表明吸附剂和吸 附质之间的作用力相当弱 相对压力越高,吸附量越 多,表现出有孔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