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节间长度与株高的关系

合集下载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高产高质的冬小麦,需要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

以下是冬小麦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土壤改良:在冬小麦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改良。

可以施加有机肥料,如农家肥、畜禽粪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同时,适量施加矿质肥料,如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满足冬小麦的生长需求。

2.田间整地:在冬小麦播种前进行田间整地,确保土壤松散、排水良好。

可以运用翻耕、犁耙等器具进行田地整地,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

3.播种选择: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播种。

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地区,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冬性强的品种。

通过选择高产、抗逆的品种,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4.合理密度:冬小麦的密度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冬小麦每亩应保持适宜的植株数目,一般为180—220万株。

密度过大会造成单株的养分竞争,导致产量下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产量稀疏,浪费土地资源。

5.种子处理:对冬小麦种子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提高播种质量和抗性。

可以使用种子保护剂进行种子处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同时,对种子进行浸泡、启芽等处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萌芽,提高苗期生长速度。

6.控制病虫害:冬小麦生长期间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

通过合理施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可以保障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周期和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和冬小麦产生不良影响。

7.灌水管理:对冬小麦的灌水管理要合理。

在生长初期,为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苗期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后期,为了避免稻麦穗节生育期间湿度过大导致倒伏现象,应适量减少灌溉次数和水量。

8.施肥管理:冬小麦的施肥需要根据不同的生育阶段和养分需求进行调整。

在播种前施基肥,如磷肥、钾肥等。

在苗期和分蘖期进行追肥,以满足冬小麦生长的需要。

同时,注意施肥的时机和剂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营养过剩或污染环境。

追氮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追氮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追氮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作者:刘晶杨彬娅孙宇萌刘体铮骆永丽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3年第06期摘要:为明确追氮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以倒伏敏感型品种淄麦28和抗倒型品种山农28为材料,在基施氮肥1/2条件下将剩余氮肥按4种模式追施,分别是起身肥∶孕穗肥=1/4∶1/4(N1);拔节肥1/2(N2);拔节肥∶开花肥=1/4∶1/4(N3);孕穗肥1/2(N4)。

结果表明,追氮模式显著影响小麦茎秆的抗倒性能及产量,N1处理下的抗折力、抗倒伏指数及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N1与N3处理下的茎粗、壁厚及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N2、N4处理,说明少量、多次追施氮肥能增强小麦茎秆的抗倒性能。

但从产量看,基施1/2氮肥条件下,起身肥∶孕穗肥=1/4∶1/4(N1)追施氮肥模式下的产量更高,建议作为小麦生产的适宜追肥模式。

关键词:小麦;追氮模式;抗倒性能;产量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3)06-0009-04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而华北平原是小麦优势主产区,其种植面积及产量约各占全国1/2和1/3[1-2]。

近年来,由于氮肥不合理施用等原因,小麦在生产中存在倒伏的风险,这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均衡[3]。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小麦茎秆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也不同。

王志鑫[4]研究发现,在小麦返青初期追施氮肥,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最低;随返青后追施氮肥时间后移,株高、重心高度降低,茎秆质量提高,从而增强了茎秆的抗倒性能。

研究表明[5-7],在拔节—孕穗期追氮,增加了穗粒数,提高了粒质量,同时显著提升了小麦籽粒产量,因为孕穗期追氮可提高乳熟期茎秆机械强度和成熟期木质素含量,能显著降低小麦倒伏率,而拔节期追氮可显著提高小麦株高和实际倒伏率。

关于氮肥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影响的研究现多集中于追氮时期,而对于追氮模式对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少。

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试题

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试题

18农学班农作物生产技术期中试题一、填空题(每道题2分)1、狭义上的农作物包括、、、、、等。

2、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以把农作物分为作物、作物、作物。

3、农作物生产的实质是通过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把能转化为能,将物转化为物的过程。

4、耕作制度包括制度和制度,其中制度是中心,制度是基础。

5、复种有四种形式:复种、复种、复种、复种。

6、符号表示间作,符号表示套作。

7、基本耕作又称耕作,包括、、、。

8、种子准备工作有、、和。

9、常用的灌溉方法有、和。

10、小麦的经济产量主要由、和组成。

11、小麦的茎秆分为和两部分;地下节一般节,地上节一般节。

12、生产上一般要求分蘖节距地表厘米,播种深度应掌握在厘米左右。

13、萌发后的种子,胚芽鞘继续生长,当露出地面时称为,胚芽鞘停止生长后从中长出第一片真叶,当伸出胚芽鞘2厘米时称为。

14、小麦分蘖的最适温度和最是土壤含水量是。

15、小麦以节间最长,约占株高的一半。

16、小麦开花成熟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

17、一般认为小麦的适宜收获期是到。

18、小麦耐贮藏性较好,优于、。

19、要确保小麦安全贮藏,必须保证小麦子粒含水率维持在,同时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之间。

20、小麦安全贮藏期间温度控制在以下。

二、选择题(每道题1分)1、下列几种作物属于经济作物的组合是()A、棉花、烟草、花生B、烟草、水稻、麻类C、甜菜、小麦、甘薯D、棉花、甘蔗、玉米2、作物布局的难点和关键点是()A、明确对农产品的各种需要B、查清农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C、确定适宜农作物种类D、确定合理的农作物配置3、某地的复种方式为“春玉米—→小麦---夏大豆”,则复种指数为()A、150℅B、200℅C、300℅D、400℅4、()是间套作的基本单元A、带宽B、幅宽C、间距D、行株距5、下列作物中耐连作的是()A、棉花B、西瓜C、烟草6、耕作效果最好的是()A、秋耕B、伏耕C、冬耕D、春耕7、种子包衣剂中不属于活性部分的是()A、农药B、微肥C、生长调节剂D、稳定剂8、一般在农作物施肥总量中,基肥占()A、50%-80%B、5%-10%C、20%-50%D、80%-90%9、通过春化阶段要求温度最低、时间最长的是()A、冬性品种B、半冬性品种C、春性品种10、在引进外地小麦品种时,首先要考虑的品种特性()A、阶段发育B、春化阶段C、光照阶段D、生长特点三、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1、耕作制度---2、农作物布局---3、复种---4、套作---5、微灌--- 四、问答题(每道题5分)1、农作物布局的原则是什么?2、复种有哪些重要技术?3、简述间套作的作用?4、小麦一生经历哪几个生育时期?5、论述冬小麦适期播种的重要性?。

冬小麦浇灌和非浇灌处理下节间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冬小麦浇灌和非浇灌处理下节间长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檀株 各 节 间 长在 非 浇 灌 处 理 下与 产 ■性 状和 产 ■ 的 相 关和 通 径 分 析 . 表 l 果 表 明 . 非 浇 灌 处 理 下 , 节 问长 与 株 高 、 长 、 粒 数 、 粒 重 、 粒 重 和 产 量 均 呈 正 相 关 , 籀 数 呈 负相 关 N 、 结 在 各 穗 穗 穗 千 与 N 、 N 、 株 高 相 关 显 著 ; 与 籀 长 、 粒 数 、 粒 重 、 粒 重 和 产 量 相 关不 显 著 , 穗 数 呈 显 著 负 相 关 , 明 基 部 第 ~ 节 间 越 长 , 数 Ne 与 N- 穗 穗 千 与 表 穗
云南 省 小 麦 分 为 田麦 和 地 麦 。 麦 占 小 麦种 植 面 积 的 6 左 右 , 布 于 无 水 浇 灌 的 丘 陵 、 地 、 区 旱 地 上 , 地 0 分 坡 山 而产 量 只 占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 产 量 的 三 分 之 一 。 于 旱 地 小 麦 生 长 的 冬 春 季 节 , 旱 少 雨 又 无稚 溉 , 旱是 造 成 地 麦低 产 , 产 的 主 要 原 因 。 了解 旱 地 小 麦 在 浇 由 干 干 减 为 灌和非浇灌两种处理下对 节间长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 探讨 通 过 形 态 选 择 提 高 籽 粒 产 量 的可 能 性 试 验 对 其 主 要 数 量 性 状 进 本 行 了相 关 和 通 径 分 析 , 图 为 地 麦 株 型改 良 和抗 旱 丰产 品种 选 育提 供 一 些 参 考 依 据 试
行 区 , 长 2 , 距 1.cn 每 小 区取 5株 考 种 , 查 株 高 、 穗 数 、 长 、 穗 粒 数 、 粒 重 、 粒 重 、 株 产 量 、 下 节长 ( 、 二 行 m 行 6 Sr。 调 株 穗 每 籀 千 单 穗 N )倒 节 长 ( )倒 三 节 长 ( )倒 四节 长 ( 。 、 五节 长 ( 六 节 长 ( )所 得 资料 进行 相关 和 通 径 分 析 。 Ns、 N 、 N )倒 N )倒 N..

作物栽培学习题集.

作物栽培学习题集.

作物栽培学总论部分复习参考题一、概念1.基本营养生长期: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

这种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

2.基本营养生长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3.相对生长率(RGR)4.净同化率(NAR)5.叶面积比率(LAR)6.比叶面积(SLA)7.叶干重比(LWR)8.作物生长率(CGR)9.叶面积指数(LAI)10.源、流、库11.作物品质:是指作物产品的质量,可概括为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商品品质。

12.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光谱中能被绿色植物所吸收,用于光合作用的可见光区中波长390~760nm范围内的(大部分)辐射称为~。

13.积温:将作物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高于一定温度度数的昼夜温度总和叫~。

14.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之差叫有效温度。

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生育时期有效温度的总和。

15.活动积温: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

活动温度的总和叫活动积温。

16.生物学最低温度:作物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

17.冻害和冷害18.黑霜:温度下降到0℃或0℃以下时,空气干燥,水气达不到饱和就不会形成霜,但这时的低温仍能使作物受害,这种无霜仍能使作物受害的天气称为~。

二、判断1.通常作物产品高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等含量很难与丰产相结合,即高产和优质往往是相抵触的。

2.不利的环境条件往往会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多数农艺措施往往导致作物产量降低。

3.合理的栽培措施,适宜的生态环境常常是既有利于提高产量,又利于改善品质。

4.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紫外线照射对果实成熟起良好作用,并能增加果实含糖量。

5.丰富的蓝紫光是高原春小麦高产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干旱胁迫条件下济麦20小麦植株茎秆高度数学模型

干旱胁迫条件下济麦20小麦植株茎秆高度数学模型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收稿日期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农林重大气象灾害预测 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2011BAD32B02) 。 毕明( 1957 - ) ,男,山东荣成人,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研 究与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2011-12-13
件下管理。在小麦进入拔节前移入温室( JPK ~ 50 型) ,进行 水分处理,避 开 自 然 降 水 对 试 验 的 影 响。从 拔 节 期 到 灌 浆 期,每 5 d 称重 1 次、浇水。设置 10 个水分梯度,4 个重复,即 A1 ~ A10、B1 ~ B10、C1 ~ C10、D1 ~ D10。浇水梯度自 1 ~ 10 号为 50、100、200、350、500、600、700、800、1 000、2 000 ml,并根 据蒸散情况加入不同数量水,以处理⑦、⑧为水分适宜处理做 对照,处理①、②、③为严重干旱至干旱处理,处理⑨ ~ ⑩为水 分过量处理。每 5 d 观测 1 次盆栽小麦植株高度等性状。 1. 3 观测项目 株高测量: 用钢卷尺测量各个处理、重复的 植株高度、穗下节间、倒 2、倒 3 节间长度; 抽穗前从地面到叶 基部的长度为主茎高度、抽穗后量到穗顶端( 不包括芒) 的长 度为株 高; 从 地 面 向 上 依 次 测 定 节 间 长 度、穗 下 节 间 长、 穗长。 1. 4 数据处理与方程分析 数据用 Microsoft Excel 2007 软 件计算数据、作图和方程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水分胁迫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由表 1 看出,从拔节期 到灌浆期各水分处理小麦植株高度和各节间长度的动态变 化,拔节中期( 4 月 20 ~ 27 日) 植株高度增长迅速,之后转为 缓慢。处理④、⑤( 轻度干旱) 处理在拔节初期( 4 月 13 ~ 20 日) 和拔节后期( 4 月 27 日 ~ 5 月 25 日) 有 2 次株高快速生 长。处理⑧、⑨、⑩即水分较多至涝渍条件下,小麦生长有 3 次快速生长,分别为 4 月 13 ~ 20 日、5 月 11 ~ 18 日,即在拔 节初期、中期和灌浆前期。水分适宜条件下,小麦茎秆增长 较快的是 4 月 13 ~ 20 日( 拔节初期) ,4 月 27 日 ~ 5 月 20 日 ( 拔节后期—孕穗灌浆阶段) ,即干旱处理导致第 1 次小麦快 速生长的时期向后延迟; 水分适宜时,使小麦第 1 次快速生 长之后又跟随了 1 次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是拔节末孕穗初期 的快速增长因水分过多,向后推迟到开花末期至灌浆初期。 干旱条件下,从拔节至灌浆,每天茎生长 0. 4 ~ 0. 6 cm,而适 宜水分条件下,每天茎生长 0. 9 ~ 1. 0 cm。水分过多或涝渍 条件下,茎秆每日伸长 1. 15 ~ 1. 22 cm,最快时,每天伸长 1. 85 cm。干旱条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茎秆高度仅相当于适宜水分下的 63. 4% ~ 73. 2% ; 水分过多时,小麦茎秆徒长 4. 9% ~ 9. 5% 。从 适宜到干旱过程中,穗下节间长度变化趋势先升再降。 2. 2 水分胁迫对小麦各节间长度的影响 2. 2. 1 水分胁迫与小麦穗下节间长度关系。由表 1 看出, 小麦穗下节间变化 16. 88 ~ 30. 95 cm,适宜水分条件下,穗下

植物生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_2023_背题版

植物生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_2023_背题版

***************************************************************************************试题说明本套试题共包括1套试卷每题均显示答案和解析植物生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500题)***************************************************************************************植物生理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1.[单选题]正常叶子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分子比例约为( )A)2:1B)1:1C)3:1答案:C解析:2.[单选题]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外界条件( )A)光照B)温度C)空气的相对湿度答案:A解析:3.[单选题]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作用有3种不可缺少的元素,分别是( )A)硼、铁、钼B)钼、锌、镁C)铁、钼、钴答案:C解析:4.[单选题]在植物受旱情况下,有的氨基酸会发生累积,它是A)天冬氨酸B)精氨酸C)脯氨酸答案:C解析:5.[单选题]PS的光反应的主要特征是A)NADP+的还原B)ATP的生成6.[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效应器。

A)离子通道B)酶C)钙答案:C解析:7.[单选题]植物体内有机物质运输的主要形式是A)葡萄糖B)果糖C)蔗糖答案:C解析:8.[单选题]能反映水稻叶片氮素营养水平的氨基酸是A)蛋氨酸B)天冬酸胺C)丙氨酸答案:B解析:9.[单选题]在光合作用的产物中,蔗糖的形成部位在( )A)叶绿体基粒B)胞质溶胶C)叶绿体间质答案:B解析:10.[单选题]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 )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的时期B)对水需求最多的时期C)对水利用率最高的时期答案:A解析:11.[单选题]黄化幼苗被照射 时,不利其形态建成。

A)红光B)远红光12.[单选题]正常情况下,植物细胞内葡萄糖主要通过()降解。

A)EMP-TCAB)PPPC.TCAC)乙醇酸氧化途径答案:A解析:13.[单选题]在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体是( )。

塔城盆地晚播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初报

塔城盆地晚播冬小麦播期与播量试验初报

关 键 词 : 小 麦 ; 播 ; 期 ; 量 冬 晚 播 播
中图分类号 :520 ¥ 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1 302U )1 05 0 10 —43 ( 7S — 09— 3  ̄
长期 以来塔 城 盆地 冬小 麦适 宜播期 为 9月 l 0 日, 0~2 随着 塔城 盆 地 作物 种植 结 构 的调整 , 油菜 面 积 的大 幅度缩 减 , 冬小麦 一 油菜之 间合 理 的轮作倒 茬 已很 少 , 而代 之 的是 打瓜 茬 口, 取 因此 确保 压 种 冬 麦在 适 宜播种 期 内播种 , 就难 以做 到 。试验 围绕塔 城盆地 晚播 冬小麦 播期 与播 量 的研 究 , 索塔 城盆 地 探 适期 晚播 冬 小麦最 适播 期 与播量 之 间的关 系 , 为科 学地 指导大 田生 产提供依 据 。
表 1 试验 处理 组合
1 3 观 察 项 目 .
() 1生育 期 ;2记载 67 2 本苗 、 () 6m 基 冬前 总茎 数 、 高总茎 数和 收获穗 数 ;3收 获前 取 样考 种 , 最 () 测定 株 高等 植株 生物 性状 。
2 结 果 与分 析
2 1 不 同处理 的生 育期 .
维普资讯

6 ・ 0
新 疆农 业科 学
4 4卷
随着播期 的推迟 , 生育进程时间相对缩短。各处理 随着播期 的推迟 , 孕穗期、 抽穗期 、 成熟期也相应推
迟 。表 2
表 2 不 同处 理生 育时期 和生育 期
处理 播种期 出苗期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扬花期
( ・ 月 日)
灌浆期 成熟期
2. 不 同处 理冬 小麦 群体生 长情 况 2
20 年塔城盆地秋旱 , 04 冬前各播期冬麦 出苗后 生长弱 , 麦苗叶色发黄, 出现 明显受 旱症状 分蘖能 力弱 。但基本苗随着播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四个播期中都非常明显 ; 而在冬前总茎数、 最高茎数和成 穗数三个指标则不明显。同时 , 可以发现除了最后一个播期 (4 0 1 A 月 0日)没有分蘖产生 , l , 其他均有 分 蘖 产生 。而且 , 管播量 大小 或播期早 晚 , 季分蘖 占绝 对多数 , 不 春 营养无 谓消耗 增加 。表 3 表 3 不同处理群体动态情况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洛麦 95 矮和西南 o 配合 力较好, 81 5 不仅后代株高降低 , 且改善 了 高结构 , 株 是组配矮秆、 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 想的矮秆 亲本 ;
洛麦9 05虽然降低 了后代株 高且改善 了株高结构 , 94 但后代穗子较小 ; 河北矮 3后代基部 节问增长, 组合 配帝 时不可用。杂 交 l
dc td t a i u tn ee h t r msa c a t e e e tO r e y v r i . cc il o ao
Ke r  ̄:Wi trw e t w r e mp am ;P a th ih o o e t - tr i;I h r a i t y wo d ne h a ;d a g r ]s f l n eg tc mp n n ;Ie e ̄ s n ei bl y I t i
后代株 高 性状主要由 加性基因决定 , 显性基 因 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 】 生 状遗传力较 高, 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关键词 : 冬小麦 ; 矮秆种 质; 高构成 因素 ; 株 杂种优 势; 遗传 力
中图分类号 :52 1.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1— 5 12 0 )2~ 0 6— 3 s 1. 102 A 10 88 (0r 1 0 0 0 7 Ge tc A ml sso a tHe g t Co o n s o ne a y i fPl n i h mp ne t fDwa f W i e he t i r ntr W a
Ⅵ, n EN Ho g—x a i ,WU S a h o—h i u ,DUA Gu N o—h i IYu, HA u u ,L Z NG X e—p n,Y S —p n i U i i g
( uyn cdm f cl rl c ne , uyn 70 2 C ia L oagA ae yo A ut a Si cs L oag 12 , h ) u e 4 n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加总结

《作物栽培学》试题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冬小麦:秋冬季播种的小麦。

2.作物的拔节期:全田50%的植株第一节间伸长0.5-2cm的时期。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4.套作:是在前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作物的种植方式。

5.收获指数(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100%。

6.稻米的垩白度:垩白米率×亚白面积。

7.作物的适应性:作物适应环境的特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8.源和库: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产物的器官。

库是接纳或贮藏光合产物的器官或产品器官的容积与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

9.籽粒充实度:籽粒千粒重/饱粒千粒重×100%。

10.有效分蘖:能形成有效穗的分蘖。

1. 二、填空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禾本科、锦葵科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环境、措施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3.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包括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无性繁殖材料三类材料。

4.种子休眠原因有胚的后熟、硬实、发芽的抑制物质5.喜氮作物有水稻、小麦等,喜钾作物有烟草、甘薯等。

7.水稻分蘖后期,为控制无效分蘖,应采用晒田技术。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油菜的收获指数约为( B )。

A、0.15B、0.28C、0.47D、0.662.千粒重25-30克的农作物为( B )。

A、玉米B、水稻C、小麦D、油菜3.水稻早中、晚稻群划分的主要依据为对(A )的反应。

A、日照长度B、水分C、温度D、养分4.二氧化碳补偿点较低的作物为( B )。

A、水稻B、玉米C、小麦D、大麦5.玉米起源于( C )起源中心。

A、印度B、中亚C、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D、南美6.属于异花授粉的作物是( A )。

A、白菜型油菜B、棉花C、小麦D、大豆7.玉米的种植密度约为( D )株/公顷。

A、1.5万B、30万C、15万D、4.5万8.我国优质籼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在(B)左右。

小麦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小麦株高及节间长度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分析
Y O J —a , R N L- a , Z N igpn , Y N u - ig MA H n -i g Y O G oci A i b o E iu n HA G Pn —ig A G X em n , n j o gxa , A u —a, n
ZHA n
小 麦株 高及 节 间长 度 的杂 种 优 势 和 遗 传 分 析
姚金保 , 任 丽娟 , 张平平 , 杨 学明, 马鸿翔 , 姚 国才 , 张
( 江苏 省农 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 所 , 江苏 南京 2 0 1 ) 10 4
鹏 , 周淼平
摘 要 : 为改 良小麦株 型提供依据 , 7个株 高有较 大差 异 的冬 小麦 品种为亲 本 , G i n 以 按 r g双列杂 交法 Ⅱ配 i f 制 2 个 杂交组合 , 1 探讨株 高及 节间长度 的杂种优 势 、 配合力 和遗传 力 。结果 表 明: 小麦 株高及各 节 间长度 的杂种 优势均存在 较大变异 , 各节 间平均优势强弱为倒 1 节长> 2节长 > 3节 长> 4节 长> 5节长 ; 5节间 长的 倒 倒 倒 倒 倒 遗传 主要受加性基 因效应作用 , 株高 、 1倒 2 倒 3和倒 4节 间长的遗传受加性基 因和非加性基 因效应共 同作用 , 倒 、 、 但 主要 以加性基 因效应为主 ; 7个亲本 中 , 宁麦 8号和扬麦 9号 的株 高及 各节 问长 度的一般 配合力 较好 , 均表 现为 较 大的负向效应 , 能极 显著 降低 杂种后代株高及各个节 间长度 , 在小麦 矮化 育种 中利 用价值 较高 ; 宁麦 9号× 扬麦 1 和扬麦 9号 × 1 扬麦 1 这两个杂交组合 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在株高及各节 间长度上均表现为较大的负 向效应 , 1 可 作 为半 矮秆小麦育种 的重点组合 ; 株高及各节 间长度 的狭义 遗传 力高 , 其后代变异受 环境 影响小 , 早代选择有效 。 关键词 : 小麦 ;株高 ;节 间 ;杂种 优势 ;配合力 ;遗传力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小麦生产技术基础—小麦的阶段发育

二、小麦经济产量的形成过程 小麦产量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一) 营养生长阶段 从出苗到返青 1.生长中心: 根、叶、蘖的生长。 2.营养特点: 光合产物主要用于营养体的形成,为形成产品器官打基 础,此阶段需肥水较少,生长较慢。 3.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决定穗数的时期。 4.主攻方向: 培育壮苗、苗齐、均壮。
1.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综合的外界条件,如 水、温、光、养分等,而其中有一、二个因素起主 导作用。
2.每个发育阶段有着不可逆性,条件不适宜时, 停止但不能倒行。
3.顺序性 当前一阶段没有结束以前,即使条件 适宜后一阶段的生长,也不能进入后一阶段。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
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 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 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 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 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 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 可分为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3)水分:分蘖的适宜土壤湿度为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70%-80%。 (4)矿质养分:N有促进分蘖的作用,特别是N、 P、K配合使用,对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增加 亩穗数有明显促进作用 。 (5)密度:对分蘖的影响很大。基本苗少,单株 营养面积大,群体光照条件好,分蘖力和成穗率则
高。反之,则分蘖力和成穗率均降低。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
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 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 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 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 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 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 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 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北方本)题库(小麦玉米部分)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北方本)题库(小麦玉米部分)

1.简述我国小麦的种植区划。

2.黄淮冬麦区包括的省份、气候特点、品种类型及提高产量的主攻方向。

3.山东省各小麦分区的名称。

4.山东省冬小麦生育期一般为______天。

5.冬小麦各生育时期的名称。

6.小麦一生各器官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叙述冬小麦一生三个生长阶段中的每个阶段的生长中心, 与产量形成的关系和主攻方向。

8.简述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

9.小麦的光照阶段结束于穗分化的__________期。

10.一农户有冬性和半冬性小麦品种应先种__________品种。

11.小麦籽粒萌发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2.小麦的地中茎是指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节间。

13.冬小麦的初生根入土深度一般可达______米, 次生根主要分布在______土层内。

14.简述小麦初生根和次生根的关系, 分布、功能期及与小麦生长发育的关系。

15.简述矿质营养与根系生长发育的关系。

16.控制或促进小麦叶面积的重要时期是在叶片的________________期。

17.简述小麦叶片的分组及各组叶片对生长发育的作用。

18.目前亩产500公斤的小麦高产田, 最大适宜叶面积系数为____________。

19.一般认为小麦的光饱和点为__________Lx, 光补偿点为________Lx。

20.写出小麦经济产量与光合作用关系的表达式。

21.山东省的冬小麦一般主茎一生长________片叶, 其中冬前________片, 春季________片。

22.小麦的分蘖一般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23.根据小麦主茎叶龄与分蘖的同伸规律, 主茎叶龄为6 时, 单株应有______个分蘖(包括主茎,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其中一级分蘖有___个。

24.简述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

小麦农艺性状调查

小麦农艺性状调查
穗数 (个)
主茎节间长(cm) 12 34 5
1
播期
种植密度
万/hm2
考种日期
取材方法
每穗粒 数
平均 平均 粒色
12
3
4
5
6
7
穗粒 单穗 数 重 千粒重(g)
容(g/L)
······
10 平均
饱满度
3、整理考种数据,比较各材料之间的差异。

感 谢

阅阅
读读
12、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13、理论产量:每公顷穗数(万)×穗粒数×千粒重(g)/100, 以kg/hm2表示。 14、单茎草重(g):(考种株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考种株 总成穗茎数 15、草重系数:单茎草重(g)/平均株高(㎝) 16、克草粒数(个/g):平均穗粒数/单茎草重
三、作业
8、千粒重:以晒干(水分含量13%)扬净的籽粒为标准,混 匀样品后任取1000粒称重,做2份,相差不得超过5%。 9、穗粒重:单穗脱粒称重,或考种株混合脱粒称重除以考 种的总穗数,单位g。 10、生物学产量:将全部考种植株剪掉根,晒干、称重, 单位g。 11、经济产量:将全部考种植株脱粒,籽粒称重,单位g。
(二)小麦农艺形状调查方法和标准
1、株高:以主茎高表示。自地面或分蘖节至穗顶(不含芒) 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单位㎝。 2、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加有效分蘖穗。每穗有5粒以上 为有效穗。 3、节间长度:由节的中心量至下一节的中心,顺序由基 部向上量,单位㎝。
4、茎粗(直径):一般只量基部一、二节间的茎粗,将相 同的节间并排在一起,量节间中部的宽度,求出单茎粗, 单位㎜。 5、穗长:自穗轴基部量至穗顶端(不含芒),单位㎝。 6、小穗数:分别记数结实小穗数和不实小穗数。 7、每穗粒数:脱粒后计数。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

小麦株高构成指数的遗传分析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摘要】为了给小麦高产育种提供依据,利用7个株高构成指数有一定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了小麦株高构成指数(I)的遗传及其与株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相关.结果表明,株高构成指数IL[(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株高]、I1[穗下节间长/(穗下节间长+倒2节间长)]、I2[倒2节间长/(倒2节间长+倒3节间长)]、I4[倒4节间长/(倒4节间长+倒5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但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狭义遗传力高.I3[倒3节间长/(倒3节间长+倒4节间长)]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I1、I2和I4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而控制IL的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株高构成指数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3和I4与株高分别呈显著(r=-0.474 6,P<0.05)和极显著(r=-0.665 0,P<0.01)的遗传负相关,I4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r=0.536 9,P<0.01).%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improvement of yield potential in wheat breeding, genetic analysis of plant height component index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plant height, kernels per spike and 1 000-kernel weight were studied by a 7×7 complete diallel cross vising seven wheat parents with diverse plant height component indexes during 2009-3010 growing seas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heritance of IL [(top intemode length + second internode length) / plant height], /, [top intemode length/ (top internode length + second intemode length) ], I2 [ second intemode length / (second intemode length + third internode length) ] and I4[fourth intemode length / (fourth intemode length + fifth intemode length) ] fit in with the additivedominance model, and was controlled by both additive and dominant genetic effects, and the additive effect wa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ominant effect. The degree of dominance was partial dominance, with higher narrow sense heritability, varying from 73.55% to 83.79%. The inheritance of I3 [ third intemode length / (third intemode length + fourth intemode length) ] fit in with the additive-dominance-epistasis model. The alleles increasing I1, I2 and I4 were dominant, while the alleles reducing IL were dominant. Plant height component index might be controlled by one pair of major genes.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3 and I4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plant height [r=-0.474 6,P<0. 05 (I3); r =-0.665 0,f<0. 01 (I4) ], and I4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kernels per spike(r=0.536 9,P<0. 01).【期刊名称】《江苏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27)005【总页数】7页(P933-939)【关键词】小麦;株高构成指数;遗传;相关【作者】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10.1小麦株高构成指数(Ⅰ),是指茎秆上下节间长度之间所存在的一定比例,其数值为任一节间长度与该节间加下一节间长度之和的比值(Ⅰn)或穗下节间和倒二节间长度之和与株高的比值(ⅠL)。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八字诀”—马志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八字诀”—马志

• (二)小麦的需肥规律
• • • • 1、小麦对N、P、K的吸收量及比例 一般每生产100公斤子粒,需纯N 3公斤,P2O5 1~1.5公斤,K2O 2~4公斤; N:P:K=3:1:3; 2、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全部吸氮量的 12%~14%;另一个是拔节到孕穗,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5%~40%,是各 生育时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 3、对磷的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至扬花期。这个时期吸收磷量可达小麦总吸 磷量的60%~70%。小麦返青以前虽需磷量较少,冬前小麦的吸磷量只占总 吸收量的9%~10%,但此时磷素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很大,对生 根、增叶分蘖、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均有显著效果。因此在小麦播 种前要施足磷肥作底肥。 4、小麦对钾的吸收,在拔节前吸收量较小,一般不超过吸收量的 10%。拔 节至孕穗期是小麦需钾最多的时期,此时吸钾量可占总吸收量的 60%~70%, 是小麦吸钾速度的最高峰,是钾肥的最大效率期。 保证充足的钾素供应,可使小麦茎秆粗壮韧性好、生长旺盛、有利加速籽粒 灌浆。开花至成熟期反而出现了根外排钾现象,植株含钾总量反而降低。因 此提倡钾肥底施。
• • • • •
二、小麦的生育时期及发育阶段
(一)小麦生育期
• 1、播种期:播种的日期。我县9月27-10 月上旬。 • 2、出苗期:全田50%子粒第一片真叶露 出胚芽鞘期。10月上中旬。 • 3、分蘖期:全田50%植株第一个分蘖伸 出叶鞘 1.5 ~ 2cm时期。我县 10 月 1 日播 种的麦田,分蘖期大约在 11 月上旬末下 旬初发生第一个分蘖。 • 4、越冬期(冬小麦):日平均气温降到 2℃左右,小麦植株基本停止生长的日期。 我县一般在11月底至翌年3月上旬。


(二)小麦的阶段发育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

作物栽培学试题集锦(小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一个小麦品种在北方春播表现为不能抽穗结实,则这个品种为(C )A.春性品种B.半冬性品种C.冬性品种D.强春性品种2.小麦胚芽鞘的作用是(C )A.保护胚根B.保护子叶出土C.保护幼芽出土D.制造光合产物3.由小麦种胚长出的一条根以及胚轴基部长出的第一对和第二对侧根统称为小麦的(A )A.初生根B.次生根C.节根D.不定根4.在分蘖死亡过程中,外部首先看到顶叶已经展开,心叶仍未长出形成喇叭口状的(B )A.缩心蘖B.空心蘖C.有效蘖D.结实蘖5.小麦分蘖开始两极分化的时期是(B )A.拔节以前B.拔节以后C.孕穗期D.孕穗以后6.小麦茎秆节间长度最长的一节是(C )A.基部第二节间B.基部第三节间C.穗下节间D.倒二节间7.小麦茎秆秆壁厚度最厚的节间是(A )A.基部第一节间B.基部第二节间C.穗下节间D.倒二节间8.延迟小麦顶端小穗的形成有利于(B )A.增加有效分蘖B.增加每穗小穗数C.延长蘖叶原基分化时间D.延长春化阶段时间9.一穗小麦上,退化程度和可能性最大的小穗是(A )A.基部小穗B.中部小穗C.中上部小穗D.上部小穗10.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抽穗后绿色部分的光合产物,所占比例约为总干物质的(D )A.1/2B.1/3C.1/4D.2/3以上11.小麦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一般是在(B )A.拔节期左右B.孕穗期左右C.抽穗期左右D.开花期左右12.在早春土壤刚开始化冻时,用竹耙横着麦畦,把畦面土扒到小麦行间或畦背上,叫做(C )A.耙耱B.培土C.清棵D.耧地13.水浇麦田后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C )A.50%-60%B.60%-65%C.65%-85%D.80%-85%14.一般认为春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春季昼夜平均温度稳定在(A )A.0-2℃左右B.3-4℃左右C.5-6℃左右D.7-8℃左右15.小麦孕穗期追肥的主要作用是(D )A.增加绿色面积B.增加小穗数C.增加小花数D.防止小花退化16.水浇地春小麦浇麦黄水的时间是成熟前(B )A.5-7天B.7-10天C.10-15天D.15-20天17.小麦根部追肥的适宜时期一般是(C )A.孕穗-抽穗B.抽穗-开花C.开花-乳熟D.乳熟-蜡熟18.小麦抽穗开花以后,积极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是(D )A.倒三叶B.倒三叶和倒二叶间C.穗和倒二叶间D.旗叶和穗下节间19.小麦浇冬水过晚或封冻后浇水地表形成浮冰盖住麦田,时间过长会使小麦(D )A.生理死亡 B.亏死 C.干枯或饥饿而死 D.窒息死亡20.如果小麦苗小叶黄根系不发达,次生根发生很少,有时叶尖发紫说明麦田缺(B )A.N B.P C.K D.Fe21.通常认为冬小麦(秋播小麦)播种的适宜时期是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C )A.5-10℃B.10-14℃C.16-18℃D.20-25℃22.小麦中产变高产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D )A.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B.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C.群体发育与土肥水之间的矛盾D.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的矛盾23.小麦需水临界期是(B )A.拔节期B.孕穗期C.抽穗期D.开花期24.小麦吸收N素最多的时期是(C )A.出苗-分蘖B.分蘖-拔节C.拔节-孕穗D.孕穗-成熟25.作物群体分布主要是指(D )A.叶相B.叶色C.封垄早晚D.叶层分布26.反映小麦分蘖发生以后到抽穗前群体大小的指标是(D )A.亩基本苗B.穗数C.亩株数D.亩蘖数27.在小麦灌浆过程中营养物质分配最多的部位是(B )A.下部小穗B.中部小穗C.上部小穗D.顶端小穗28.人工收获小麦的最适期是(C )A.乳熟期B.面团期C.蜡熟期末期D.完熟期29.小麦籽粒开始具有发芽能力的时期是(C )A.坐脐期B.多糖期C.顶满仓期D.面团期30.争取小麦小穗数的关键时期是(B )A.生长锥伸长至单棱期B.单棱期至小花分化期C.小花分化期至四分体期D.药隔期至四分体期31.小麦幼穗分化的单棱期分化的是(B )A.苞叶原基B.小穗原基C.小花原基D.雌雄原基32.春小麦的上部叶片主要指(A )A.旗叶及倒二片B.旗叶、旗下叶及到三叶C.除旗叶及旗下叶以外的茎生叶D.旗叶33.小麦近根叶的功能期处于(B )A.分蘖以前B.拔节以前C.拔节以后D.抽穗以后34.冬小麦光合强度最高的时期是(B )A.分蘖至拔节B.拔节至孕穗C.孕穗至抽穗D.抽穗至成熟35.冬小麦冬前主要长出的1-6片叶及各蘖的同伸叶叫做(C )A.中部叶B.上部叶C.近根叶D.茎生叶36.小麦初生根发挥功能的最主要时期是(A )A.出苗-拔节B.拔节-孕穗C.孕穗-开花D.开花-成熟37.小麦具有背地性曲折特性,当孕穗期发生倒伏时曲折部位为(B )A.第一节B.第二节C.第三节D.第四节38.如果小麦出现3片叶具有2个茎,出现4片叶时具有3个茎,那么当它出现5片叶时,所具有的茎数是(B )A.4个B.5个C.6个D.7个39.当小麦n叶伸长时,它下面长出分蘖的是(C )A.n-1叶B.n-2叶C.n-3叶D.n-4叶40.小麦初生根不再生长的时期是(D )A.出苗期B.分蘖期C.生理拔节期D.拔节以后41.小麦主茎第一片叶发生的分蘖一级一位蘖,常用的表示符号是(B )A.OB.ⅠC.ⅡD.Ⅲ42. 小麦根系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 )A.出苗到分蘖B.分蘖到抽穗C.抽穗到开花D.开花到成熟43.小麦由胚乳营养彻底转向独立营养的“离乳期”是(C )A.一叶期B.二叶期C.三叶期D.四叶期44.小麦种子萌发后胚芽长度达种子的一半,胚根长约与种子等长时,称之(C )A.露嘴B.发芽C.萌动D.出苗45.小麦通过光照阶段的主导因素是(B )A.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温46.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A )A.低温B.长日照C.水分D.养分47.小麦如果不通过光照阶段则不能(C )A.出苗B.分蘖C.抽穗结实D.通过春化阶段48.小麦光照阶段结束于(D )A.二棱期B.护颖分化期C.小花分化期D.雌雄蕊分化形成期49.小麦春化阶段结束于(B )A.生长锥末期B.生长锥伸长期C.单棱期D.二棱期50.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经济学系数为(B )A.20-25%B.30-40%C.50-60%D.70-80%51.小麦子粒干重达到最大值的时期是(C )A.乳熟末期B.蜡熟初期C. 蜡熟末期D.完熟期52、如LAI为3,则表示在10000㎡土地面积上约有绿色叶面积(C )A.10000㎡ B. 20000㎡ C. 30000㎡ D. 40000㎡53.小麦收获的最适时期(B )A.乳熟B.蜡熟C.完熟D.绿熟54.最可能成为有效分蘖的是(A )A. 低位孽B. 高位孽C.二级分蘖D.空心孽55.冬性小麦春化所要求的特定条件低温是(D )A.20℃左右B.10-15℃C.0-7℃D.0-3℃56.春小麦适期播种时,当地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C )A.10℃左右B.3-5℃C.1-2℃D.0℃57.如果一个小麦品种在北方春播表现不能正常抽穗结实,则这个品种为(A )A.春性品种B.半冬性品种C.冬性品种D.弱春性品种58.小麦的营养物质主要贮藏在(D )A.胚乳中B. 胚根中C.胚茎中D.子叶中59.小麦通过春化阶段的主导因素是(C )A. 短日照B.长日照C.低温D.高湿60.小麦的“离乳期”是(C )A. 一叶期B.二叶期C.三叶期D. 四叶期61.麦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是(B )A.开花期B.孕穗—抽穗C.开花—灌浆D.开花—成熟62.小麦发芽的最适温度范围为(B )A.15~31℃B.15~20℃C.20~25℃D.25~43℃63.我国南方小麦品种引种到我国北方,其生育期(B )A.延长B.缩短C.不变D.都有可能64.最可能成为有效分蘖的是(D )A.缩心蘖B.二级分蘖C.高位蘖D.低位蘖65.作物生长率CGR=NAR×(A )A. LAIB. LARC. LWRD. SLA66.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经济系数为(B)A. 0.2~0.3B. 0.35~0.5C. 0.6~0.7D. 0.7~0.8568.麦类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是(C )A. 出苗-分蘖B.分蘖-拔节C. 孕穗-抽穗D. 灌浆-成熟69.大多数麦类作物幼穗分化开始后,每出1叶幼穗分化推进(A )A. 1期B. 2期C. 3期D. 无关系70.矿物营养元素中对后期加速叶片老化具有较明显影响的是(B )A.氮B. 磷C.钾D.硼71.小麦有2个理论一级分蘖时主茎叶片数为(C )A.3B.4C.5D.674.小麦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的时期,一般是(D )A.拔节期左右B.孕穗期左右C.抽穗期左右D.开花期左右三、判断题13.根据小麦不同的光照特性将小麦分为春性、冬性和半冬性三类。

山东省小麦七次品种更替中株高与上三叶面积变化规律研究

山东省小麦七次品种更替中株高与上三叶面积变化规律研究
表 1 七次 品种 更替的主栽小麦品种
主栽小麦 品种 红秃 头、 玛 1 、 碧 号 碧玛 4号 济 南 2号 、 南 4号 济 红蚰包 、 济南 8号 、 济南 9号 泰山 1 、 山 4号 、 号 泰 淄选 2号
6 0年 间 , 山东省小 麦单 产 提 高 了 9倍 多 。在促 进 小麦 单 产提高 的诸 多 因 素 中 , 品种 改 良对 小麦 增
第七次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试验 材料 .
13 测定 项 目和 方法 .
每次 取样 l 0株 , 内测 定 植 株 高 度 、 节 间 室 各 长度 和旗 叶 、 2 倒 3叶 的叶 面积 j 倒 、 。测定 方 法
15 2 1 9 0~ 0 0年 山 东 省 小 麦 七 次 品 种 更 替 中 的主栽 品种 2 个 ( 1 , 于 山东农 业 大学 农 学 1 表 )源 院作 物标本 园种质 资源 圃 。
收稿 日期 :0 1 l 2 2 1 一2—6 基金项 目: 国家“ 十二五” 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 目“ 农林 重大气象灾害监测 、 警与防控关键 技术研 究”(o 1 A 3 1 2 预 2 lB D 21 ) 0 作者简介 : 毕 明( 9 7一 ), , 15 男 工程师 , 主要从事农业气象及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 , E—m ij i @ 16 cm al i e : ̄j b 2 . o
山 东 农 业 科 学
第4 4卷
163e 1. m下降到第七次 7 . m, 70e 总体呈下 降趋
势 。株 高 与 更 替 次 数 之 间 的 数 学 方 程 为 Y =

系 方程式 为 Y=一0 5 0 8 6 8 R 0 3 8 . 9 X+ . 0 , = . 9 。 2 3 七 次 品 种更 替 中旗 叶 、 2叶 、 3叶 面 积 . 倒 倒 的变化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Genetic Difference of Siblines Derived from Winter Wheat Germplasm “Aimengniu”
ZHAO Chun-Hua1, CUI Fa1, LI Jun1, DING An-Ming1, LI Xing-Feng1, GAO Ju-Rong1, and WANG Hong-Gang1,*
遗传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 7 个类型在调查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粒长、粒宽、单株穗数等 16 个性状方面存 在差异 , 其中矮孟牛 V 型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等性状比较协调 , 总体优于其他 6 个类型。在检测的 2 210 对 SSR、 EST-SSR 和 STS 标记中 , 有 656 对标记可在矮孟牛三亲本中显示多态性 , 将其用于矮孟牛 7 个类型全基因组遗传差 异分析 , 并利用 GGT2.0 绘制 7 个类型的遗传差异图谱。在矮孟牛 V 型的 1A、1B、2D、3A、4D、7A 染色体上检测 到 8 个特异位点 , 利用矮丰 3 号 /牛朱特和孟县 201/牛朱特构建的 2 个 F2 分离群体 , 经 IciMappingV3.0 单标记 QTL 作图分析 , 发现矮孟牛 V 型部分特异位点附近存在与产量构成因素等重要性状相关的 QTL。 矮孟牛 V 型的基因组特 异位点可能是它作为骨干亲本区别于其他姊妹系的重要基因组特征。 关键词 :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 ; 骨干亲本 ; 遗传差异 ; 分子标记
小麦骨干亲本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 , 阐明骨干亲本的成因和遗传构成对于 促进小麦育种水平的提高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 意义。近几年来 , 对骨干亲本的研究已成为育种家
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1-4]。韩俊等 [1]利用 SSR 标记 分析了燕大 1817 和胜利麦对其 38 份衍生品种的遗 传贡献率 , 司清林等 [2]利用 SSR 标记分析了小麦骨 干亲本阿夫遗传物质在其衍生品种 ( 系 ) 中的传递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成熟期’ 每 小 区 取 样 !$ 株 进 行 室 内 考 种’ 测量其株高& 各节间长度& 穗长’ 统计单株穗粒 数& 穗粒重+ 小区收获籽粒自然风干后’ 折合公顷 产量’ 并测定千粒重+ !@* K 数 据 分 析
按照文献 ,*- 中的公式计算 Gb 和 G0 值+ 倒伏情况数据分析+ 将全部倒伏& 大量倒伏& 一半 倒 伏& 少 量 倒 伏 分 别 记 为 !& $@)(& $@(& $@’(’ 进行折算’ 取平均值+ 所有数据在 B03OR’$!$ 和 <M<< !"@$ 上 进 行 整 理和统计分析+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株高构成指数. 育种 中图分类号# <(!’@! g!KKK文献标志码# DKKK文章编号# $(’%>"$!)#’$!%$!$>!%$(>$&
KK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我国粮食作物的 ! 9* ,!- + 在小麦高产育种 工 作 中’ 除 需 考 虑 产 量 及 产量构成因素外’ 小麦株形及其生理特性也是关注 的热点,’- + 小麦 茎 秆 是 株 型 的 主 要 构 成 之 一’ 既 是小麦物质运输的通道’ 也是小麦地上器官的支 柱’ 还是干物质积累的暂时储存库’ 对小麦产量形 成具有独特的作用+ 不同品种 # 系$ 小麦株高的 差异主要由各节间长度差异产生+ 有研究表明’ 在 株高构成因素中’ 穗下节长对株高的影响最大’ 其 次为第 ’ 节长,&- + 魏 燮 中 等,*- 于 !"%& 年 提 出 株 高 构成指数 # G$ 的 概 念’ 认 为 现 代 小 麦 品 种 类 型 的 G值 接 近 于 $@#!%’ 即 ( 黄 金 分 割 ) + 对 G值 高 于 $@#!% 的品种进行选择’ 将 有 利 于 小 麦 产 量 潜 力 的 进一步 提 高,(- + 本 研 究 通 过 对 &$ 个 冬 小 麦 品 种 #系$ 的定量研究’ 分析株高与小麦产量及其构成 因素的关系’ 旨在为冬小麦高产品种 # 系$ 选育 和鉴定提供参考+
的平均值为 $@!’#+ 有倒 六 节 的 为 L类 # 表 ’ $ ’ 株 高 #’@((& h
%)@#)! 35’ 穗 长 )@$%( h!’@&** 35’ 穗 下 节 长 ’!@"*) h&’@#*$ 35’ 倒 二节 长 !’@)&& h!"@$$$ 35’ 倒 三 节 长 )@)** h!’@*"& 35’ 倒 四 节 长 (@%"& h "@)(* 35’ 倒五 节 长 &@$’$ h)@&’& 35’ 倒 六 节 长 !@($$ h*@$$$ 35+ 穗长 9株高的平均值 $@!’%+
冬小麦节间长度与株高的关系
王健 U! 曹亚伟 c ! 刘坤 U! 唐跃辉 U! 张怡 U! 张菊 U! 徐克东 U! 李晓丽 U! 齐静 U! 李成伟 U! 胡小玉 c ! 原鑫 c ! 张思馨 c ! 高倩倩 c
# 周口师范学院 U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c 生命科学与农学学院’ 河南 周口K*##$$$ $
号& 周 麦 ’)& 鹿 麦 ! 号& 百 农 !#$& G?&$ 9百 农 ’$!& G?&# 9豫农 ($%& 百 农 DH(%& 矮 抗 先 锋& 矮 抗 (%+ !@’ K 方 法
于 ’$!# 年 !$ 月*’$!) 年 # 月在河南省植物遗 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试验田进行试验+ 随机区 组 设 计’ 每 个 品 种 & 次 重 复’ 每 小 区 # 5’ # 长 * 5’ 宽 !@( 5$ ’ 内设 # 行’ 行距为 $@’( 5’ 株距 $@$& 5+ 各小区间隔为 $@# 5过道+ 试验田土壤肥 力中等’ 按常规方法施肥+ 倒伏情况以 ( 月 ’* 日 #收获前$ 为准’ 采用分类记录’ 将倒伏情况划分 为全部倒 伏& 大 量 倒 伏 # 全 部 小 麦 的 & 9* 发 生 倒 伏$ & 一半倒伏& 少 量 倒 伏 # 全 部 小 麦 的 ! 9* 发 生 倒伏$+ !@& K 节 间 长 度 及 产 量 测 定
’2结果与分析
’@! K 节 间 长 度 按有无倒六节将 &$ 个冬小麦品种 # 系$ 分为
’ 类+ 无倒六 节 的 为 D 类 # 表 ! $ ’ 株 高 (#@*#* h
%&@"$$ 35’ 穗 长 #@%&# h!$@*%$ 35’ 穗 下 节 长 ’&@#$$ h’"@&$$ 35’ 倒二节长 !!@&&$ h’$@*"$ 35’ 倒 三 节 长 #@*%$ h!’@&&$ 35’ 倒 四 节 长 *@&*$ h "@(*$ 35’ 倒五节长 !@($$ h#@"$$ 35+ 穗长 9株高
KK’$!% 年第 (" 卷第 !$ 期
!K%$(
文献著录格式% 王健’ 曹亚伟’ 刘坤’ 等2冬小麦节间长度与株高的关系 , C- 2浙江农业科学’ ’$!% ’ (" #!$ $ % !%$(>!%$) ’ !%!’2 ]F;! !$@!#!)% 9,@TZZ-@$(’%>"$!)@’$!%!$’*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周口师范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 AH=J?’$!(!’! $ 作者简介% 王健 #!"%’ *$ ’ 男’ 河南鹿邑人’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为小麦生理育种’ B>5UTR% :,0c-P&’’!1!’#@345+
!K%$#
KK’$!% 年第 (" 卷第 !$ 期
KK摘K要# 为了探讨冬小麦节间长度与株高的关系’ 将 &$ 个冬小麦品种 # 系$ 按有无倒六节分为 ’ 类 # D类 无倒六节’ L类有倒六节$ ’ 分别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矮秆小 麦 是 通 过 缩 短 各 节 间 长 度 来 降 低 株 高 的’ 其 中’ 倒二& 三节间的缩短程度较大+ 具有 # 个节间的小麦品种的抗倒伏性一般大于 ( 个节间的品种+
)2材料与方法
!@! K 材 料 选用 &$ 个 冬 小 麦 品 "& 轮 $!>!!& 陕 星 #&& 矮 秆 高 产 王& 兰 硬 粒 小 麦& 皖 麦 !"& 漯 麦 " 号& 科 农 !""& G?’’ 9泉 麦 ’#& 豫麦 ()& 石 *!%(& 小偃 %!& 郑麦 )#"%& 经科 !#%& G]?%! 9温 麦 "#%& G?*( 9豫 圣 麦 ’!& 众 麦 ! 号& G?( 许 麦 # 号& 周 麦 ’’& 洛 麦 ’’& 金 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