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培训 ppt课件
司机上车不管不问,开车出发, 放任风险转化为pp隐t课患件,放任隐患 不治理。突发情况下,钻沟翻车, 不系安全带的甩出车外……卒!
➢ 风险--不系安全带
➢ 隐患--你不系安全带
➢பைடு நூலகம்➢
隐隐患患排治查理----发不现系你不不开系车安全7 带
➢ 事故--钻沟翻车,不系者,卒!
ppt课件
8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
5.5.2.2风险评价
企业应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 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序等。
企业应选定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 设备设施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及风险评价。在进行风险 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 重程度分析。
5.5.2.3风险控制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 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 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
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
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ppt课点件 控制管理。
14
七项工作内容
三、明确管控措施。
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 明确管控层级(公司、车间、班组、岗位), 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 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 在线监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 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企一册” 于2016年9月底前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 的风险,对其进行分级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控制措施。
ppt课件
5
对“双体系”的理解
风险 分级 管控
隐患 排查 治理
客观 存在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PPT课件
为什么? 是什么? 干什么? 怎么干?
事故 纵深预防
过程安全 管理
识别危险源 管控风险 排查治理隐患
有组织
有系统、有规范
-
6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1、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
事生产经营活动。 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建立资金
安全文化
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
高度
安全生产法
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危机四伏
-
13
-
14
安全生产形势的最大禁忌——误判
安全培训 不到位 缺乏安全理念
隐患排查 不彻底
风险管理 不实施
某个周期 未出事故
≠
真 安
全
-
15
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例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甲类危险品仓
库距离高层民用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仅为50m)。也就是说:
防火间距其实是经验距离,而安全距离则是数学概念。前者是半定量
(或定性,属于经验要求),后者是定量(需要根据爆炸当量进行数学
模型计算,是客观要求)。
-
10
1 概念
2 风险管理
新的水平
AP CD
更高水平
-
21
1 概念
-
22
1.1.1 危险源
1.1 定义与术语
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 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培训教材课件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 排查治理双体系培训
教材课件
目录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概述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概述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录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结 合
• 相关法规与标准介绍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概述
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03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概述
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生产、作业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辨识、 评估、分级、报告、整改、验收及监 督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防 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发现并消除 事故隐患,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 行规定》,成为我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并积极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
04
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讲解与分析
选择典型行业或企业作为案例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或企业,介绍其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分析案例的成功因素
02
分析案例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如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制度完
善等。
总结可借鉴的经验
03
总结案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或行业提供参
考和借鉴。
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别的风险,制 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技术 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 等。
教材课件
目录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概述 •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概述 •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目录
•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结 合
• 相关法规与标准介绍 • 培训总结与展望
01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概述
什么是风险分级管控?
03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概述
什么是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指对生产、作业过程 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辨识、 评估、分级、报告、整改、验收及监 督等全过程的管理活动。
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防 止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
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故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大危险源,及时发现并消除 事故隐患,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8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 行规定》,成为我国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并积极 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实
04
结合实践案例进行讲解与分析
选择典型行业或企业作为案例
0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或企业,介绍其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
排查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做法。
分析案例的成功因素
02
分析案例中成功的关键因素,如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制度完
善等。
总结可借鉴的经验
03
总结案例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或行业提供参
考和借鉴。
针对不同级别和类别的风险,制 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工程技术 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 等。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培训课件
1、强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告成煤矿
“1+8+8”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体系
每年底组 织开展一 次年度煤 矿安全风 险辨识评
估。
每月组织
8个专项 安全风险
辨识评估。
每月开展
8个现状 安全风险
评估。
1、强化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告成煤矿
①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煤矿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2019年12月
煤矿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目录
Contents
1 双重预防机制的提出和演变 4 年度风险辨识组织
2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具
体内容
3 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5 风险辨识思路及常
见问题
0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提出和演变
1.事件回顾-天津港瑞海危险品仓库爆炸
5
引发的思考
郑州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告成煤矿
一系列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 成了重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安全形势,从国家层 面开始重新思考和定位安全监管模式和企业事故预防 水平问题。
2.双重预防机制的提出
2016年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 就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其中第四点:必须坚决遏制重特 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加强 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2山东省的经验
山东煤监局与兖矿集团、中国矿业大学联 合,制定了山东省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地方 标准,2018年9月14日印发《煤矿安全风险 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 施指南》(DB37/T3417-2018)。
安全管理简约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图文PPT课件
第三章 安全风险
什么是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 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各类风险信息的集合即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从总体上讲,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包括四个阶段七个步骤。四个阶段即: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效果验证与更新。七个实施步骤见下图所示: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它们的组合。
其 中: 根源 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 行为 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 状态 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 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是指机械、 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 因素;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引自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第三章 安全风险
蓝 浅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 蓝 深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部门、班组应引起关注,
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 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 录。 黄 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门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 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部门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 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 须进一步 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橙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 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主管部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 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 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红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 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 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培训课件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 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 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6、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 静电、雷电)
7、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8、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锅炉房、煤气柜、氧气 罐、、本槽、空压机房、危险品库等 9、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 部位。 10、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 生设施。 11、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 补偿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工作危害 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 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识别危险源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人的 因素、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的因 素。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 心”,所以在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时,首先 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 是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不遵守有关规定 等);其次是物的因素(设备,安全联锁 、安全防护设施、涉及安全的工艺、技术 参数等),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粉 尘、噪声、高温、毒物、定置定位等)、 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可参考省局《冶金等工贸行业风险管控与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设施方案》中附件 A:风险点分类标准。
可,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3、在此说明作业活动和作业步骤是不同的意义。作业步骤
是在作业活动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
六、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应考虑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选厂地址及环境条件: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 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平面布局 (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 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设施布置 ;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职业卫 生防护距离等。 (2)运输线路、厂区道路、危险品装卸区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 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基本知识培训课件PPT68页
认知水平和事故预防的迫切性,在隐患治理方面均需要政府的强力督导和执法监管。
安全文化
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
高度
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危机四伏
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缺陷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事故规律 发现:
• ——信号缺陷(诸如: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诸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 志缺陷)
• ——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
•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 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例如: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室内地面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洞口防护缺陷、
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恶劣天气条件、场地杂乱、防护围栏缺陷、地面湿滑等。 •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隧道/矿井顶板缺陷、冲击地压、地下涌水、自发火灾等。 •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如强迫性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及其他上述未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
说明1:
(1)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安全文化
底线思维 红线意识
高度
落实主体责任
1、法律法规 2、标准规程
危机四伏
构建两个体系的最终目的: ——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事故致因理论告诉我们: ——管理缺陷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美国杜邦自1912年开始统计事故规律 发现:
• ——信号缺陷(诸如: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诸如: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 志缺陷)
• ——有害光照;——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 害因素。
•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 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例如: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 ——室内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室内地面湿滑、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地面不平、梯架缺陷、洞口防护缺陷、
安全通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等。 • ——室外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恶劣天气条件、场地杂乱、防护围栏缺陷、地面湿滑等。 • ——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 主要包括:隧道/矿井顶板缺陷、冲击地压、地下涌水、自发火灾等。 • ——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如强迫性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及其他上述未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
说明1:
(1)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
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课件
隐患整改效果验证 隐患整改销号
立刻 立即或近期整 改 2年内治理
有条件时治理
˂4
5级 低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2.4 风险评价与分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 L×E×C危险性的大小
2.4 风险评价与分级
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 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 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 预警。
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 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 告、岗位安全风险确认
重大安全风险应填写清单、汇总 造册,按照职责范围报告属地负 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依据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建立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
常用方法
根据企业特 点选择适宜 辨识方法
安全检查表 (SCL) 作业安全分析JSA/JHA 预先危害分析PHA 危害与可操作性分(HAZOP) 事故树分析(FTA)
2.4 风险评价与分级
① 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确定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度。
② 风险评价的方法主要应用评级工具 或者软件进行。
较好,但偶尔出错)
误动作;有应急措施但每
年只演练一次
1
从未发生过
标准完善、按标准检查作 业
操作规程齐全、严格执 行并有记录
高度胜任(有上岗资格证、 监控措施能满足控制要求,
接受有效培训、经验丰富、 联锁从未失电或误动作,
技能安全意识强)
有应急措施每年至少演练
二次
确定危害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S)
等级 法律法规符合性
R=L X S
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安全管理简约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隐患排查治理图文PPT课件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 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 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
第三章 安全风险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 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 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什么是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什么是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 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第三章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的分类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水上客运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SZDBZ 16-2008 深圳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
第三章 安全风险
第三章 安全风险
政府层面,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第三章 安全风险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以下情形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 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6)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7)风险点级别确定。
第三章 安全风险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风险与危险源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 属性。即讨论风险必然是涉及哪类或哪个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则无从谈起。其次, 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险源不同,其伴随的风险大小往往不同。
什么是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识别企业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引自 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什么是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 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第三章 安全风险
安全风险的分类
GBT 24353-2009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水上客运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SZDBZ 16-2008 深圳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导则
第三章 安全风险
第三章 安全风险
政府层面,风险分级管控的要求:
第三章 安全风险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以下情形为重大危险源: 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 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 4)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以上的; 5)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6)相关方投诉涉及事故隐患的; 7)风险点级别确定。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体系工作ppt课件
涉及的作业环境不良因素等)
W
W
34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 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 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OHSAS18001 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素的系统和细化。 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的具体落实。但是, 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 执行再规范!
W
4
第一部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内容
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
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
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
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
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
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
3
)
能
量
载
体
。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
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 液 氧 储 罐 、 LNG 储 罐 等 。
W
29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危险物质。
W
W
34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物品 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 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双重体系构建对企业来讲不是‘新生事物,而是OHSAS18001 中4.3.1要素的深化、是AQ3013中“风险管理”要素的系统和细化。 无意增加企业负担,而是精准治安和源头预防的具体落实。但是, 任何管理水平的提升或更新均需要大家认识再提高、掌握再专业、 执行再规范!
W
4
第一部分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和内容
起事故的爆炸威力的波及范围接近3000m,当然如果在1000m之外的话,
损失程度会大大降低。但是即使该仓库满足1000m的要求,仍然规避不
了3000m的爆炸波及范围。
这里,顺便声明一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石油化工企业设
计防火规范》中,均提到的是“防火间距”而并没有对“安全距离”提
出要求。而防火间距是为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
3
)
能
量
载
体
。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
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 液 氧 储 罐 、 LNG 储 罐 等 。
W
29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 (6)危险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的特点:
1、客观性——有危险源就会伴随风险。 2、偶然性——风险具有动态性,事故发生需要条件,即不安全行为和隐 患的存在不一定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后果。 3、损害性——风险的变现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发生。 4、不确定性——事故发生可能性与后果会因管理变量而随机变化。尤其 是可能性会因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发生较大的变化。 5、相对性(或可变性)——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不同,对风险的认知就 会不同。 6、可控性——可以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弱事故后果两个方面来削减 风险损失。
3 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
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事故 (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 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 风险(R)=可能性(L) × 后果(S) ● 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 ● 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 产损失。 ● 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
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 工加料(剂)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 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时,不要遗留管理活动,如:变更管理、应急管 理等等。
2、风险点排查 (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①、设备设施类。包括设备设施的自身参数、运行标准、防护措施 以及日常管理。 ②、作业活动类。包括每个区域、工艺流程要求的所有正常作业、 异常处置、检修作业。
(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一般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地理区域)、装置、设施、
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 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相关单元风险点排查方法可参照以下 划分细则:
第三种分类法: 可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
(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 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往 往是一些物理实体。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破坏或 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 一些异常现象。
可按照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作业活动等方面进行风险 点的排查。 如:
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 设备故障处理。 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作业活动: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
(8)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9)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安 全防护用品。
(10)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11)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12)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13)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3、危险源辨识 (1)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 法,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 危险源,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 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 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 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 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 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 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应将场所、设备或设施按功能或 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 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辨识时既要分析 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 和工艺的危害。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 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 有动作。
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 分为以下四类:
①人的因素;
环境因素
②物的因素;
③管理的因素;
物的因素
管理因素
④环境的因素。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核心”模型
第二种分类法: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
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 为20 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 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 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 爆炸; 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19、中毒 和窒息;20、其他伤害
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详 见附录。
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 段。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其它因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
(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职业卫生设施。
——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 规规章和标准规程。坚持源头治理,强化工程治理,降低安全风险和职业危害风 险。坚持传承发展,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推广运用典型标杆企 业在实践中积累形成的行之有效办法。
——确保有效运行。把双重预防体系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做到同部 署、同运行、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坚持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双重预防体系 同步建设和运行,把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有效运行、是否持续改进提升、是否有 效减少事故隐患遏制事故发生,作为评判和考核体系建设的重要标准。
直接经济损失估算700多亿;保险赔付100亿,或创保险史新高
一、两个体系建设的目的
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是实现事故的双重预 防性工作机制,也是“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践, 是实现事故“纵深防御”和“关口前移”的有效手段。
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转变!要改进考核方式,把 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问责转变!
二、基本原则
——树立风险意识。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风险意识,全面彻底排查、科学严谨管控各类风险,精准治理事故 隐患,构筑起“管控源头风险、治理事故隐患”双重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各类生 产安全事故。
——落实主体责任。企业是建立和实施双重预防体系的主体。通过教育、培训、 督导、检查、奖励、执法等措施,督促和引导企业实现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 自治,建立起全员负责、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提升的双重预防体系工作机制。
(二)危险源辨识
1 、辨识方法 (1)对生产过程中操作、检维修作业等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宜 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中的每
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 活动清单及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详见附录。
(2 ) 由于冶金企业点多、面广,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 仅运用JHA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辨识危险源,针对设备设施、 区域、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
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3)管理的缺陷 (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
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 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 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 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 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三、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程序和内容
(一)、风险点确定 1、风险点划分原则
(1)、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 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 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 机,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 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1.1事故概况
8月12日晚 发生火灾
1.2 事故发展
8月12日晚23:34:06 发生第一次爆炸 23:34:36 发生第二次爆炸
8月13日凌晨03:53 北京消防调派无人机 进行航拍
展开事故救 援和调查
8月12日晚22:50 消防支队接到火灾
报警,进入现场
8月12日晚23:40 消防总队进入现场
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 (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
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 (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 (3)能量载体。
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 (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 (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
8月13日下午5时 居民安置完毕
1.3 事故现场
“恐怖袭击?!”
相当于21吨TNT爆炸 约等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 可摧毁3个标准足球场面积区域
“犹如世界末日!”
1.3 事故现场
截至2015年9月12日下午3时
1.4 事故后果
➢ 住院治疗218人:危重3人、重症2人,累计出院580人
1.4 事故后果
(1)危险源的构成 根源——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
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 电气设备、压力容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