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医诊治经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降功 能 , 证 六 腑 的 通 降 作 用 , 升 降 之 枢 。 正 如 保 为 《 病源 候论 ・ 胃诸侯 论 》 :脾 胃二 气 相 为表 里 , 诸 脾 说 “
胃受谷 而脾 磨 之 , 气 平 调 , 谷 化 而 能食 。 在 病 理 二 则 ”
情况 下也 是互 为作 用 , 失 健 运 , 脾 可致 胃纳不 振 ; 胃气
约 ” 系 , 键就 是处 理 “ 关 关 条达 …‘ 泄 ” 稼 穑 ” 受 纳 ” 疏 “ “ 之 间 的关 系 。
酸” 嘈杂 ” 便血 ” 呕 吐 ” 范 畴 辨治 , 出诊 治 本 病 “ “ “ 等 提 首 先应 明 了中焦 各脏腑 之 间生 理 、 病理关 系 , 而达 到 进
消 化性 溃疡 是 内科 临床 常见病 、 发病 , 多 l 临床表 现
水 谷 的消化 吸 收 。相对 于肝 气升发 , 气 以下降 为顺 。 胆
以胃痛 、 嗳气 、 泛酸等为主 , 易出现 出血 、 穿孔 、 梗阻等 并 发症 , 病位 主要 在 胃及 十 二 指 肠 。本 病 属 中医 脾 胃 病诊 治 范畴 。张 师根 据 消 化 性 溃 疡 的 临 床 特点 , 为 认
伤 , 而 胃阴不 足 。张 师 认 为 , 治 要 略 乃 据 病 机 叙 继 诊 要 , 别 予散 寒 、 分 清热 、 气 、 瘀 、 滞 、 阴 、 阳等 行 化 导 滋 温 法 , 理 阴阳之 所胜 与不 足 , 燮 达到邪 去正 安 , 阴平 阳秘 , 即如《 问 ・ 素 至真要大论》 所言 “ 谨察 阴阳所在而调
脾 和 胃同居 中焦 , 为 脏 , 脾 胃为 腑 , 为表 里 。脾 互
主运化 , 主升 , 升清阳之气 , 喜燥恶湿 ; 胃主受纳 , 主降, 降浊 阴之物 , 润恶燥 。这种气 机 升 降相 因 , 喜 阴阳燥 湿
相 济 的联系 , 在生 理上 相互 依赖 , 互促 进 , 相 相互 制约 ,
世界 中医药
2 1 年 7月第 6卷第 4期 01
・2 3 9・
豳
消 化 性 溃 疡 中 医诊 治 经 验
陶 国 水
( 安徽省六安市 中医wenku.baidu.com , 安徽省六安市人 民路 7 6号 ,3 0 6 2 70 )
关 键 词 消 化 性 溃 疡 / 中医 药 疗 法
恒 之腑 , 为六 腑之 首 。胆汁 生成 后进 入胆府 , 亦 由胆府 浓 缩并 贮存 , 肝气 疏泄 作用 下注 入肠 中 , 在 以促进 饮食
本 病可 归属 于 中医 学 的 “ 胃痛 ” “胃脘 痛 ” 心 痛 ” 吞 “ “
胆气不降 , 气机上逆 , 胆郁痰扰 , 胆火偏胜亦可犯 胃, 胃 气 失 降 , 可 出现食 人不 化 、 则 胃痛 、 嗳气 、 酸等症 。理 吞 顺 中焦 脏腑 之 间在辨 证论 治 中的 “ 害承 制 …‘ 同制 亢 协
“ 消有 度 、 纳 有权 、 降有 司 、 和有 衡 ” 分 摄 通 取 。
1 明脏 腑 、 巧调 和
1 1 明脏 腑 .
所 谓 明脏 腑 , 即在 于 理清 消化 性溃 疡病
位 主要 在 胃, 与脾 肝 胆 肠 等 其 他 脏 腑 存 在 “ 害 承 并 亢
12 巧调和 巧调和 , . 即在于调和脏腑间的气血、 阴 阳关 系 , 之达 到 和谐共 存 。 中医认 为 , 使 消化 性溃 疡 的 成 因不 外乎 感受 外邪 、 食不 节及 情志 失调 , 而脏腑 饮 继 失 和 。概 言之 , 要 有 脾 阳 不 足 与 胃 阴 亏 虚 两 大 类 。 主 寒 邪 伤 阳 , 阳不 足 , 而脾 胃虚 寒 ; 邪伤 阴 , 津耗 脾 继 热 气
一
机上下升降之枢纽 , 有降则有升 , 叶天士有“ 脾宜升则 健, 胃宜降则和” 之论。因此 , 揆度升降、 平调寒热 , 是 治 疗本 病 的关键 。揆 度 升 降方 面 , 张师 常选 旋覆 花 、 代 赭 石 降 胃气 , 黄 、 大 厚朴 、 枳实 通腑 气 ; 黄 芪 、 选 党参 、 白 术 、 苡 仁 、 草 补脾 气 ; 麻 、 胡 升 清 阳 。同时 , 薏 甘 升 柴 喜 用 升 降散 。升 降 散 中 蝉 蜕 、 白僵 蚕 升 阳 中之 清 阳 , 姜 黄 、 黄泄 阴 中之浊 阴 ; 大 实为 协调 升降之 妙 品 。平 调寒
之, 以平 为期 ” ) 度 升 降调 寒 热 : 实 则 阳明 , 。1 揆 “ 虚则
制” 协同制约” “ 关系。胃为六腑之一 , 主受纳和腐熟 水 谷 。《 枢》 : 胃者 , 仓 也 。 中医认 为 腑 的生 理 灵 称 “ 太 ”
特 点是 以通 为用 , 以降为顺 , 《 问》 言 “ 腑 者 传 即 素 所 六 化 物而 不藏 , 实而 不 能满 ” 故 。一 旦 胃腑 通 降失 常 , 饮
食 停滞 , 出人 无 序 , 胃腑 “ ” “ ” 则 胃气 不 和 , 使 实 而 满 , 气 机阻滞 中焦 , 出现胀 满 、 疼痛 等症 ; 机上 逆 , 出现 气 则 呕吐 、 嗳气诸 侯 。
太阴” 即指脾 病 多虚 多寒 , 胃病 多 实 多 热 。《 临证 指 南 医案 》说 : 太 阴 湿 土 , 阳始 运 , 明燥 土 , 阴 自 “ 得 阳 得 安 。 消化性 溃疡 病 位多 在 中医 学 的“ ” 胃腑 ” 六 腑 以通 , 为用 , 故通 降是 治疗 胃病 的要 点 。脾 胃同居 中焦 , 为气
热 方 面 , 师 常 用 半 夏 泻 心 汤 平 调 脾 胃肠 腑 之 寒 热 。 张 半 夏辛 温 , 散结 消 痞 降逆 , 姜辛 热 , 中散 寒 ; 芩 、 干 温 黄
黄 连苦 寒清 热 消痞 ; 四味合用 , 开苦 降 , 热平调 , 辛 寒 中
阴一 阳 , 升一 降 , 燥 一 湿 , 同完 成 中焦 气 机 的 一 一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