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政府治理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北京: 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8 年
第一节:政府治理概述
一、治理
随着全球对公共治理的关注变得更为广泛和日益重要,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 出现了多种说法,直到现在治理仍是一个相对模糊和复杂的概念。“治理” 被定义为多种,如:
“在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权力的行使方式”; “个人和机构,公共或私营,在管理公共事务上多种方式的的总和(全球治
2.(美)戴伟·奥斯本,特德·盖希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6. 3.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廉·D.埃格斯.《网络化治理: 公共部门的新形态》,孙迎春
治理理论突破了“政府中心论”的局限性,扬弃了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条腿走路,将市场、政府以及 其他机构看作一个不可或缺的整体,目标是建立政 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相互依赖与多元合作的公 共事务治理模式。
(一)概念 狭义定义:意味着政府内部的治理,包括:
政府体制改革——重点; “平面化”的分权制 政府管理创新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行政环境、行政任务的变化而引起的行政职能、行
统治者 被统治者
管理者 被管理者
政府
社会
二、西方政府治理模式
(一)企业家政府 1.概念:是指以企业为参照模式,借鉴或效仿企业的一些机制重
塑行政体制;或者是指在企业家精神的引导下,吸收并运用企 业运行机制和方法,改造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管理体制,使其 成为具有创新动力、顾客需求和成本意识的政府. 即用企业理论、企业家精神来影响和引导的政府改革,使未来 政府更具有回应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1.政府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公共服务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
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信 息控制、集权和技术治国为基础的科层体制愈来愈不 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1.政府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科层体制赖以建立的两大理论基础wenku.baidu.com——威尔逊和古
德诺的政治行政相分离的行政理念以及马克斯·韦伯 的官僚理论,都无法回答和解决政府所面对的困境:政 府财政危机、政府管理危机、政府信任危机等等。
政方式、行政作风、政府政策法规、行政体制等各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 政府管理价值观的创新
广义定义:意味着政府通过行使公共权力而管理 社会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创造公共价值的 活动,这一过程中,政府必须处理其与市场和社 会的关系。
(二)政府治理的基本特征
①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 ②公共治理的权力趋于多元化; ③“合作与协调”是政府治理的主要管理方式;
与公民社会之间关系的系统变革;
变革的动力或目标: 一是解决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高本国经济在世界市
场的竞争能力; 二是消除官僚主义,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量的社会服
务,重新改善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 三是解决70年代开始普遍面临的财政危机
第二节 政府治理模式 一 政府治理模式的演变 1.政府统治型模式 2.政府管理型模式 3.政府公共管理型模式
1.政府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域一个世纪之久的主流公共
行政,正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政府及 理论界都试图探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以应对日益严重 的危机。
治理模式的变迁内容 (1)政府管理内容、管理形态或管理手段上的变化; (2)政府治理理念、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以及政府
经验、教训及启示; 5.英美语系国家的解制型政府改革实践及启示; 6.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与教训; 7.我国大部制改革背景、问题及走向; 8.我国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治理实践及今后政府治理走向;
主要阅读书目
1.(美)戴伟·奥斯本,等.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2: 14.
I. 政府治理概述 II. 政府治理模式 III. 政府治理工具 IV. 政府失灵与治理
思考与讨论
1.美、英“企业化政府”改革实践及启示 2.美、英、北欧等国市场式政府改革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3.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参与式国家的实践变革及启示; 4.美、英、加、中欧、东欧及发展中国家的弹性化政府实践
2.理论领军人物
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他们合著的 《改革政府》一书中提出了以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 的基本原则,并认为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终将会代替 传统的官僚主义模式。
治理理论所涉及的核心主要为权力分散、主体多元、 结构网络化、过程互动化等关键;
治理的衍生概念: 公共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治道变革、多中心
治理和风险治理等
治理理论的五种主要的观点(格里· 斯托克): (1)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
行为者。它对传统的国家和政府权威提出挑战,它认为政府并不 是国家唯一的权力中心。 (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 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它表明在现代社会,国家正在把原先 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公民社会,即各种私人部门和公民自 愿性团体,后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国家承担的责任。
治理理论的五种主要的观点(格里· 斯托克): (3)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
权力依赖。 (4)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自主的网络
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它与政府在特定的领 域中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责任。 (5)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 的发号施令或动用权威。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其他管 理方法技术,政府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 共事务进行控制和引导。
理委员会定义); “确定如何行使权力,如何给予公民话语权,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决
策的惯例、制度和程序。 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然而,鉴于关系概念的
性质,“治理”永远不可能被定义成一个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治理包含着一些关键的元素:分权与授权、合作与协 商、多元与互动、适应与回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