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合集下载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检测)知识讲解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检测)知识讲解

胃蛋白酶原检测(P G 技术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新项目一、胃蛋白酶原含义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群,血清PG水平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PGⅠ/PGⅡ的比值可以起到胃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二、PG检测特征1、检出率高最高检出率能达到90%2、操作简便检测方法简单,一台仪器就可以进行检测3、无痛苦易耐受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4、检测费用低低廉的花费就可以判断胃部疾病的进展情况三、PG检测意义1、胃癌普查的初筛2、萎缩性胃炎、胃溃疡、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四、PG检测的结果判读和建议1、PG的正常值 PGⅠ:67-200ug/L;PGⅡ:0-15ug/L;PGR:大于7.52、超出正常值的说明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 PGⅠ 67-200ug/L <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 >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0-15ug/L >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Ⅰ/PGⅡ) >7.5 <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3、建议4、1)PGⅠ<67ug/L且PGR<7.5,建议到医院咨询或就医(2)PG Ⅰ<67ug/L或PGR<7.5,建议排除药物和饮食的影响后,3-6 个月内复查,复查结果异常,建议到医院就医。

(3)PGⅡ>15ug/L且PGR<7.5,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4)PGⅡ<30ug/L且PGR<3.0,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5)PG三项检测结果正常,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以便个人动态检测胃部健康状况。

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
30<PGI<70
胃蛋白酶原分泌较少或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复查PGII,计算PGI/PGII比值后确定是否进一步检查。
胃粘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减少或有发展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性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倾向,若同时PGI/PGII<3,以萎缩性胃炎居多。
PGI<30
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胃镜检查。
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性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也有胃粘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较少的可能,以萎缩性胃炎居多。
PGI<70,需参考PGI/II比值:若PGI<30,更应引起重视
PGI/II<3
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胃镜检查。
有萎缩性胃炎、肠硬化、异性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
PGI/II>3
胃蛋白酶原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
胃粘膜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较少或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的高风险因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
取报告单时间:正常上班时间,检验科接标本后1小时发出检验报告单。
附:“胃蛋白酶原”项目的临床意义
PG主要用于胃癌高风险性筛查,以PGI及PGI/PGII 降低作为阳性度界限判断标准。通常情况下PG结果及比值增高为胃粘膜受攻击时的反应。
1.参考值:PGI 70-240ng/ml; PGII 0-20ng/ml;PGI/PGII>3。
误区二:PG阳性就是“胃癌”:阳性只代表胃癌风险。PG适用于体检筛查早期胃癌,代替X光及超声波筛查胃癌,主要意义不在诊断,而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正常体检人群有15%PG阳性,PG阳性时具体患胃癌风险度,经追踪仅有1-2%患胃癌。
误区三:只看重PGI、PGII的参考范围值,不重视比值。因胃粘膜分泌PGI受炎症攻击分泌变动幅度大(70-800ng/ml以上),PGII分泌相对恒定。比值>3时,PGI增高程度确定胃病种类只能结合临床分析。比值<3时,建议内镜检查或病理取材确证,并且需近五年追踪,因PG阳性者在当年无胃癌者,追踪5年后的胃癌发病率有2%。

胃蛋白酶原体检中心培训

胃蛋白酶原体检中心培训

国内胃蛋白酶原专家结论
*国家“七五”至“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及国家重大 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将PG检测列入“中国慢 性胃炎共识意见”中,认为对萎缩性胃炎诊断有重要作 用 *2009年卫生部颁布《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 案》一书中将PG作为胃癌筛查二步法的初筛法 *2009年“中国医学论坛报”撰写《回顾2008之一---消 化道肿瘤筛查与诊断》一书中,强调PG作为初筛,用 于胃癌普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推荐运 用 *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 查行动”将PG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视胃窦、胃角部位可能存在的病灶隐患。
PGII的异常可以作为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
筛查指标,PGII的异常说明胃粘膜处于不正常的 状态。目前,只有北京美康的PG检测产品把PGII 的数值纳入到临床筛查指标中。
胃蛋白酶原简介
胃蛋白酶原简介
3、PGR PGR的值进行性降低与胃粘膜萎缩进展相 关 。PGR的降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萎缩性胃 炎的人群中都可发现,但是轻度或中度萎缩性胃
轻度、短期的行为;PGI降低(低于正常值),说明胃底
腺受到破坏,胃体有损伤,预示着中度、重度或是长期的 行为 PGI的下降是中、重度胃体和胃底萎缩性胃炎的敏感 性和特异性指标。
胃蛋白酶原简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胃蛋白酶原简介
2、PGII
在消化性溃疡和HP感染的人群中,PGII的值
会明显升高。在排除HP感染的可能性后,需要重
胃蛋白酶原专家结论
胃蛋白酶原简介
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门冬氨酸蛋白酶前体,其大部分分泌 入胃腔,一小部分酶原透过胃黏膜的毛细血管入血。在胃内转 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和多肽。 PG 有七种同工酶,根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分为PGⅠ、 PGⅡ两个亚群,均可在血液中检出 PGⅠ由5 种同工酶组成,主要由胃底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 泌;PGⅡ由2 种同工酶组成,除了由上述两种细胞分泌外,还 可由幽门腺、贲门腺和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 腺分泌。 血清PGI和PGⅡ 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 也间接反映 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 PG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是指胃蛋白酶原(PG)与胃蛋白酶(PGI)的比值,它是一项用于评估胃黏膜病变程度的指标。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的PG和PGI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胃黏膜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因此,了解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标准范围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比值在3.0以上,而低于3.0则提示可能存在胃黏膜病变。

具体来说,当胃蛋白酶原比值低于3.0时,可能提示胃黏膜存在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等疾病。

而当胃蛋白酶原比值明显下降至1.5以下时,则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胃黏膜病变,如重度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

在临床实践中,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通常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

通过这些综合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比值的变化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其他相关因素,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比值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标准范围及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好的保障。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用于评估胃功能和消化系统健康的一种检测方法。

该检测通常用于诊断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具体的检测标准可能会因医疗机构、实验室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但一般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参考值范围,胃蛋白酶原的正常水平通常会在特定的参考值范围内。

这个范围可能会因性别、年龄和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

通常,检测结果会根据参考值范围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2. 检测方法,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通常包括血液或尿液样本的采集。

标准的检测程序和实验室操作流程应当遵循相关的医学标准和规范,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结果异常可能与胃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相关联。

标准的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疾病诊断或治疗建议。

4. 质控标准,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应当遵循质控标准,包括日常质控、仪器校准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的培
训要求等。

总之,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应当包括参考值范围、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
床应用的可靠性。

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应当由专业医生根据检测
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体检)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 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 G 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 G 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 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一、胃功能三项胃功能三项包括: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

(一)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酶,分别为PG I和PG II。

主要是由粘液细胞、胃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

大部分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酶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的下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1、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I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是胃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

•2、胃蛋白酶原II(PG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II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

•3、PGI和PGII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

•4、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二)胃泌素(G-17)胃泌素(G-17)是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

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

它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二、临床意义(一)PG:1、PG I ≤ 70 ng/mL 且 PG I/PG II ≤ 3: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检测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全球新发的胃癌病例有41%发生在我国,全球因胃癌死亡的病例我国占35%,死亡病例2011年达到了30万人,且人数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由于70%以上的早期胃癌无症状,往往发现胃癌已经在中晚期了。

但胃癌若能早期发现,临床治疗简单且治疗效果好,手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

要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就要对大面积的人群进行胃病普查,筛查出各种消化性溃疡和萎缩性胃炎,治愈后可阻止其向胃癌发展;筛查出早期胃癌,早期手术后可治愈;筛查出胃癌高危人群,提醒注意饮食习惯预防其向胃癌发展。

胃病普查的金标准是胃镜+病理,但是在大规模人群筛查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如果通过非侵入性的胃蛋白酶原检测将健康体检人中的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日本利用血清PG等标志物测定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90%,而目前我国的胃癌的早诊率低于10%。

目前在我院体检中心胃部体检仅有一个碳14呼气试验,且又不可能人人做胃镜,故于近日开展胃蛋白酶原检测(PG)。

该检测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

使胃癌防治关口前移,预防胃癌的发生。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不同,可分为PG1、PG2两种亚型。

血清PG水平反映了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

胃粘膜腺体萎缩或胃酸分泌减少会造成PG1降低,胃溃疡或胃酸分泌增多会造成PG1升高,PG2升高与胃底腺管萎缩、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异型增生有关。

在胃粘膜萎缩进展过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中一般伴随着PG1/PG2比值进行性降低。

所以当HP感染、胃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变化、癌前病变时,血清中PG的含量会随之发生改变,故称为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指标。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1. 引言1.1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胃部疾病的情况,包括胃溃疡、胃癌等。

通过对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为治疗提供及时的依据。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建立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可以降低因操作者不同或实验条件不同而引起的误差,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制定也有助于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

不同医疗机构采用相同的检测标准,可以更好地比较和分析检测结果,为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支持。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促进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支持研究和诊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临床医疗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益。

1.2 胃蛋白酶原及其检测胃蛋白酶原是一种由胃壁上皮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酶原,在胃内主要起到促进蛋白水解的作用。

其检测可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的功能状态,诊断胃部疾病,如溃疡、炎症和肿瘤等。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活性测定和免疫测定两种。

酶活性测定是通过测量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活性来评估其功能状态,而免疫测定则是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浓度。

在早期的胃疾病诊断中,胃蛋白酶原的检测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标准化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流程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标准,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胃蛋白酶原的检测标准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胃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正文2.1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是指用于测定胃蛋白酶原水平的技术和流程。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免疫测定法、酶活性测定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免疫测定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之一。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胃蛋白酶原(PG)是一种由胃部分泌的酶原前体,在胃内经盐酸激活成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在胃酸的环境下能够分解蛋白质,是胃液中的主要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可以用来评估胃部功能状况的检测方法,对于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检验方法:目前常用的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等。

在进行检测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

二、参考范围: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水平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通过比对实验结果与正常参考值的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功能状况,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三、临床意义: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对胃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诊断和鉴别消化性溃疡、胃疼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也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四、质控措施: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需要严格控制试剂品质,确保实验环境的洁净和条件的稳定,做到标本采集、运输、保存等环节的规范,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对于评估胃部功能状况,诊断和治疗胃相关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只有做好相关工作和措施,才能确保胃蛋白酶原检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希望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监测和治疗手段。

【字数不足,需要再加一些内容】第二篇示例: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胃的胃蛋白酶原水平的一套标准化的方法和指导原则。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蛋白酶前体,它在胃内受到激活成为活性胃蛋白酶,参与胃内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原水平与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存在于胃腺细胞中的前蛋白,它是胃蛋白酶的前体,通过酶切后可以生成成熟的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是一种酸性蛋白酶,在胃内的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目的是评估胃粘膜功能和胃酸分泌。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原理是基于胃蛋白酶原在胃内生成和分泌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原的生成与胃腺细胞的新陈代谢和胃酸分泌水平密切相关。

当胃粘膜遭受炎症、溃疡等损伤时,胃蛋白酶原的生成和分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发生改变。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原位法和外周静脉血检测法。

原位法是通过在胃内直接采集胃液样本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患者服用激动胃酸分泌的试药,然后通过吸管或抽吸器将胃液样本抽取出来,然后用染色剂或酶免疫法等技术对胃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接、准确,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胃内胃蛋白酶原的改变。

但由于需要在胃内操作,对患者来说可能不太舒适,且操作复杂,限制了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外周静脉血检测法是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简单方便,不需要在胃内进行操作,可以在临床上更广泛地应用。

血液中的胃蛋白酶原与胃粘膜中的胃蛋白酶原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通过测定患者血液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间接地反映胃粘膜功能和胃酸分泌水平的变化。

外周静脉血检测法中常常采用酶免疫法、免疫层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等技术来进行胃蛋白酶原的浓度测定。

胃蛋白酶原检测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 胃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胃蛋白酶原的生成受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因此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作为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

例如,胃蛋白酶原的浓度降低可能提示胃粘膜存在炎症和损伤,而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增高可能提示胃癌等肿瘤的存在。

2. 评估胃酸分泌功能:胃蛋白酶原生成和分泌对胃酸分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间接地评估胃酸分泌功能。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酶前体,通过胃酸的作用转化为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是指正常健康人群胃蛋白酶原的正常水平范围。

胃蛋白酶原的参考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胃的功能是否正常。

胃蛋白酶原是由胃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在胃内消化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胃腺细胞会分泌适量的胃蛋白酶原,通过胃酸的作用,胃蛋白酶原会被激活为胃蛋白酶,进而参与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测定是通过血液或尿液样本进行的。

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超出范围可能表示胃的功能异常。

一般来说,胃蛋白酶原的参考范围在0.5-5.0 mg/L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的参考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测试方法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的测定对于胃的疾病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例如,胃蛋白酶原水平过高可能表示胃酸分泌过多,可能与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有关。

而胃蛋白酶原水平过低则可能表示胃酸分泌不足,可能与胃癌等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是衡量胃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
对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的参考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测试方法而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时应该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是目前常用的两个胃部相关检查项目。

通过这两项检测,可以了解胃蛋白酶原的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而帮助医生判断胃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存在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蛋白酶原前体。

正常情况下,胃蛋白酶原主要通过胃酸的作用被转化为胃蛋白酶,发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当胃酸分泌不足或胃黏膜受损时,胃蛋白酶原的水平会升高。

因此,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健康状况。

胃蛋白酶原二项检测就是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从而评估胃黏膜的状态。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感染,也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进食或饮水受到感染的食物或水源。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但也有部分感染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

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通过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粪便抗原检测等方法进行。

其中,呼气试验是一种常用且无创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呼出的气体中的氨气含量来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胃蛋白酶原二项检测,可以判断胃黏膜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胃黏膜受损的情况,预防和治疗相关胃部疾病。

而幽门螺杆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避免感染引发的各种胃部疾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只是胃部疾病的辅助诊断手段,不能作为唯一的诊断依据。

在进行这两项检测之前,医生会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判断。

此外,进行这两项检测前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如停止相关药物的使用,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胃蛋白酶原二项和幽门螺杆菌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胃部相关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胃黏膜的健康状况和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从而指导胃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参考范围
胃蛋白酶原正常值一般是在60~240ng/ml之间。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消化性的蛋白酶,主要是由胃蛋白酶原经胃酸或者胃蛋白酶刺激后,形成胃蛋白酶。

一般在患者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患者过高则容易发生胃黏膜损伤、溃疡等。

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尼扎替丁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而患者胃蛋白酶原值过低,则容易引发胃萎缩、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等疾病发生。

通常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来进行治疗,胃萎缩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而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硫糖铝、铝碳酸镁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清淡,不可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比如肥肉、辣椒等。

胃功能四项之--胃蛋白酶原

胃功能四项之--胃蛋白酶原

胃功能四项之--胃蛋白酶原我国近年来胃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直呈递增趋势,每年发病4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三分之二,而高死亡率与发现疾病时机太晚有直接关系。

传统胃部筛查方法很难普及,所以简便、快速、无痛的胃部早筛方法得到临床广泛推崇。

“国家标准:唯一符合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将胃蛋白酶原作为胃癌检测的初筛方法”“2010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1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前体,依据其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将其分为I和II两个亚群,胃蛋白酶原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胃蛋白酶原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虽然PGII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其分泌区域比PGI大。

2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约有1%PG进入血循环,进入量十分稳定,因此血清PGI、PGII反应胃黏膜腺体和细胞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改变。

在胃部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均伴随着PG的变化,PG不但能成为这些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而且是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很重要的监测指标。

3需筛查人群1.男性,尤其是超过正常体重20-25公斤的男性;2.年龄在35-80岁之间;3.常吃加盐腌制蔬菜、烟熏肉或烟熏鱼等食物;4.吸烟;5.接受过胃部手术、胃息肉史;6.家族肿瘤疾病、家族胃癌病;7.恶性贫血;8.长期工作在含有大量烟尘、石棉和镍的环境。

4临床解读PGI异常,提示可能胃体、胃黏膜萎缩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如读值大于200,则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

PGII异常则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疾病有关。

比值异常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窦部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含量检测的原理

胃蛋白酶含量检测的原理

胃蛋白酶含量检测的原理一、什么是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对吧?其实它就是咱们胃里的一种消化酶,专门负责帮助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

你吃的鸡胸肉、牛排,它都能帮你“咬碎”,变成一小块一小块,最后变成能被身体吸收的养分。

咱们的胃真是一个小小的“化学工厂”,光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就能搞定大部分的消化工作。

胃蛋白酶可不仅仅是为了消化,它的含量多少也能告诉咱们一些关于胃健康的秘密。

二、为什么要检测胃蛋白酶含量?你要是觉得自己吃得很多,肚子却怎么也不舒服,或者胃痛、胀气什么的,那胃蛋白酶的含量可能是个关键。

胃蛋白酶水平太低,食物就没法好好消化,结果就可能出现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蛋白酶的含量低还可能跟一些胃病挂钩,比如胃炎、胃溃疡这些都能让它水平下降。

所以,检测胃蛋白酶的含量,基本上能给我们一个胃健康的“体检报告”。

通过这个检测,医生可以知道胃的消化能力是否正常,进而判断是不是需要调整治疗方法。

三、胃蛋白酶含量是怎么检测的?说了那么多,咱们重点来聊聊怎么检测胃蛋白酶。

其实它的检测方法可以有好几种。

最常见的就是通过一些简单的血液或者尿液检查了。

说起来,血液检查这个方法就像是去做个常规体检一样。

护士抽点血,不疼的,没事儿。

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血样,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的含量,简单、直接、有效。

听着是不是很简单?可是,这一抽血,能让医生知道你胃里的“消化小队”运作得怎么样。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叫做胃液检查,就是直接从胃里取一小段胃液,通常是通过胃镜的方式进行。

医生把胃镜伸进你的胃里,抽取一些胃液样本,然后再去检测其中的胃蛋白酶。

这种方式虽然有点“吓人”,但其实也不是特别痛苦,基本上可以知道胃部的真实情况。

要是胃蛋白酶含量太低,那胃液的pH值也会变得很高,胃酸也可能不足,容易引发胃病。

四、检测结果怎么解读?检测出来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一项复杂的数学题,关键是看结果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胃蛋白酶的含量过低,就意味着你可能在消化食物时遇到麻烦,食物不容易分解,可能就会出现消化不良、胀气、恶心等症状。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中的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检测胃功能的指标,它通常用
于评估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程度。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前体蛋白酶,
它在胃黏膜细胞中合成,然后通过胃酸的作用而转变为活性的胃蛋
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以
及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风险。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进行。

正常情况下,胃
蛋白酶原的水平较低,但当胃黏膜受损或炎症时,胃蛋白酶原的水
平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
胃部疾病的情况。

除了胃蛋白酶原外,医生在评估胃部健康时还可能会结合其他
检查项目,比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检测等,以全面了解胃部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作为体检项目之一,能够帮助医生评估
胃部疾病的风险和炎症程度,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具有一
定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作为单一指标并不能
确诊疾病,医生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建议患者按医嘱进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和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常识1.什么是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G)是由胃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可分为PGI和PGII两种亚型,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

2.检测PG的意义?PG是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的初筛选指标和治疗的监控指标(如图)。

①PG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选指标在常规体检中每个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研究发现,在常规体检中大约有15%左右的人的血清PG水平异常,而进一步进行胃镜检查,其中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部疾病。

PGI及PGI/PGII比值明显降低的高危人群的胃癌发生率一般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

②PG的临床意义——胃部疾病治疗的监控指标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相关性,Hp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尤其是PGII,除菌后则显著下降)。

血清PGI/PGII比值反映了除菌治疗后较早期的变化,可以作为早期Hp除菌效果评价的指标。

消化性溃疡初发、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初发患者PGI升高明显,复发者PGII升高明显;而十二指肠溃疡复发患者的PGI、PGII均显著升高,治愈后PGI、PGII恢复正常。

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血清PGI、PGII含量作为随访指标,可为胃癌复发提供重要线索,胃癌切除术后PGI、PGII明显降低,复发者的PGI、PGII升高。

3.检测PG可发现哪些疾病?可通过非侵入性血清PG检测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胃病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进行胃镜检查进行确诊。

健康体检者和不同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如下,可以看到胃病患者的PG异常率远远大于健康体检者。

4.检测PG在胃癌防治上有什么意义?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一般如下:Hp感染或其他原因→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肠型胃癌,如果能尽早的阻止此进程,则得胃癌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而此进程常伴随着PG值的变化,有报道在确诊胃癌患者中1/3在几年前的血清PG值已不正常。

所以定期检测PG并积极干预治疗是预防胃癌的有效手段。

5.国外应用PG检测的情况如何?PG检测在日本和欧洲应用非常普及,日本在老年法的指导下利用血清PG进行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90%,而目前我国的胃癌早诊率低于10%。

6.PG检测最适合哪个领域?PG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而其中很多患者当时无明显症状。

另外也PG检测可以用于临床胃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辅助检查。

7.PG与胃部各种疾病的特异性如何?PG是一个胃黏膜状态的指标,对胃黏膜的损伤较敏感,一般来说,当PGI高于正常值时,患有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较高;而PGI和PGI/PGII比值低于正常值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异性较高。

8.PG的阳性率是多少?PG的阳性分为偏高和偏低两种情况,PGI和PGII偏高的阳性率约为10~15%,PGI和PGI/PGII比值偏低的阳性率约为2%,偏低是因为胃粘膜萎缩或胃酸分泌较少所至,患者具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

偏高常因胃粘膜破损或胃酸分泌过多,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可能造成胃黏膜破损,以消化道溃疡居多。

9.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是多少?一般人群的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约为2% ,与.PG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10.胃癌的发病率是多少?一般人群的胃癌的发病率约为0.1% ,PGI和PGI/PGII比值偏低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约为5%,说明PG异常的患者其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50倍。

11.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的关系?萎缩性胃炎容易导致胃癌,国外有研究表明,胃窦为主要萎缩性胃炎患者罹患胃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高18倍,如果胃窦和胃体均存在黏膜萎缩,则其危险性高达正常人的90倍。

12.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是多少?消化性溃疡确切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量人口中的统计,有报道一般人群的的发病率在10%左右。

大量数据显示体检人群中PG异常增高的比例在10-15%,其中大多数为消化性溃疡。

13.消化性溃疡不及时发现任其发展会产生什么后果?消化性溃疡不及时发现任其发展容易造成胃穿孔、胃出血等急性症状,严重时可危害生命;消化性溃疡如长期未经发现治疗,经常处于炎症状态,发生胃癌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4.PG的正常值是多少?不同异常的对应那些胃病?PG正常值:PGI(60-240ng/ml)、PGII(0-27ng/ml)、PGI/ PGII(>6)15.PG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如何?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Hp初期感染者血清PG 值高于非感染者,但两者反应的情况不同,Hp感染是PG异常的原因之一,但Hp 感染者PG不一定都异常,PG异常者,也不一定是Hp感染,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也会引起PG异常。

不同地区的人群中Hp抗体阳性的比例在40%-80%之间,PG异常的比例在15%左右,其中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引起PG值降低的高危人群比例<2%。

所以从判断胃病的损害程度上看,PG的特异性好于Hp抗体检测。

16.测Hp抗体是否就没有必要测PG了?Hp检测和PG检测是没有冲突的。

Hp检测主要测得是人体胃部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而幽门螺杆菌是绝大多数胃病的致病菌,但不是一定会引起明显的胃病。

胃蛋白酶原就像肝病检查中的“谷丙转氨酶”,Hp抗体就像“乙肝核心抗体”,乙肝感染者不都全“谷丙”异常,但“谷丙”异常,肝脏肯定有问题。

同样,Hp感染,并不一定有明显的胃部疾病,但胃蛋白酶原异常,胃部一般都有问题。

胃蛋白酶原可以发现的是一个有病的胃(约占体检人群的15%),再由胃镜进一步检查原因。

就像“谷丙”是发现一个有病的肝,是什么肝病由B超、CT解决。

目前体检都会做“谷丙”的,我们希望有可能都去做PG,因为在胃病筛查方面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指标。

17.PG检测有哪些方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的优点是什么?目前PG检测有酶联免疫分析(ELISA),免疫比浊(生化法)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TRFIA具有操作流程短、灵敏度高(远高于ELISA及生化法,可以大幅降低假阳性、假阴性的可能)、标准曲线量程宽(ELISA样品要稀释)、可全自动操作(ELISA只可手工操作)等优点,一次可上机432个样品,每批可进行1152个检测,2-3小时内出全部结果,批量检测的方式非常适合大批量的体检项目,利用灵敏、便捷的TRFIA进行血清PG检测,作为胃部疾病普查筛选手段,筛出胃病高危人群,可实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相对于胃镜和病理活检而言,病人痛苦少,价格便宜、简便易行。

18.PG如何检测?PGI和PGII检测都是通过验血进行,是非侵入性检测。

具体方法如下:a. 取微孔板,从第一孔开始,每孔依次加入50μl的参考标准品。

在参考标准品后依次加入50μl样品。

加完参考标准品及样本之后,每孔再加入150μl缓冲液,25℃振荡孵育1小时,洗涤液冲洗4次。

b.每孔依次加入已用缓冲液1:50倍稀释的Eu标抗PG单克隆抗体200μl,25℃振荡孵育1小时,洗涤液冲洗6次。

c.每孔加增强液200μl,25℃振荡孵育5分钟后测量。

19.对采血有何要求?样本要求:静脉采血3~5mL于试管中(不能使用含EDTA、枸橼酸盐、分离胶的试管),离心分离出血清。

2~8℃条件下,样本可保存7天,-20℃可长期保存。

避免样本反复冻融。

20.PG检测需要什么仪器设备?1)PG检测需要的仪器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目前市场上有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及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等。

2)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需配备洗板机、振荡器、孵育箱(当室温温度过低时使用),10-50μL加样枪及吸头(吸铕标原液量较少时使用),50-200μL加样枪及吸头,1mL移液枪及吸头(或移液管)。

同时应配有稀释杯(尿杯即可,量少时可用塑料试管),用于稀释铕标。

3)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配有1.25mL移液枪枪头,无需另外配备洗板机、振荡器、孵育箱、加样枪等。

21.应用PG的效益分析检测PG所需成本(试剂成本+耗材+机器折旧费+人工费)不会超过70元/人,按照江苏省物价两项收费160元/人,每个检测PG可产生的效益是90元,如每年有10000体检人员选择该体检项目,可新增90万元的利润,如每年有30000体检人员选择该体检项目,可新增270万元的效益,以此类推,效益非常可观。

并且胃蛋白酶原检测项目是非侵入性直接以血清来判断体检人员的胃部情况,该项目的开展填补了体检时无法对客户的胃部状况做全面了解的空白(大规模体检时人人做胃镜是不现实的)。

22.PG检测的仪器有哪些?价格多少?优缺点?PG检测需要的仪器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适用于96微孔反应板的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及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

PerkinElmer公司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在10万美金左右,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价格在5万美金左右,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在10万人民币左右,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价格也在10万人民币左右。

PerkinElmer公司的全自动AutoDELFIA1235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操作简便,人为误差小,本底低;PerkinElmer公司的1420 DELFIA 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仪、上海新波公司Anytest2000半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广州市达瑞抗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成本较低,但人需人工加样。

23.PG试剂盒的有效期是多少?PG试剂盒的有效期为6个月,以试剂盒外标签上的日期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