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合集下载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P GⅡ( / ) gL
l 9±5. 0. 6 1 1 6 ±9. 9
3 . 2 5± 3 6 3.

PR G
1 8±6. 3. 4 1 2±8. 0. 2
1 8±5 9 3. .
浅表 性 胃炎 7 4
消化 道 溃 疡 9 3 胃癌 术 前 合 计
C i q  ̄e h — u r S
P( 组 比较 ) 多
女与正 常对照组相 比, P<00 .5#与正常对 照组相 比 P<0 0 .1
△ 与 浅 表性 胃炎 相 比 P<00 ◆与 消化 道 溃 疡 组 相 比 P<OO .1 .1
会 《 编常见 恶性肿 瘤诊 治规范 胃癌分 册》 新 胃黏膜 病
变 的诊断 标准 。 1 3 仪器与 试剂 . P —R I 剂盒 由江 苏省 无锡 G T FA试
4 o 94 0
7 6±7 . △◆ 4 0±7 1 3. 32 1 4. 1 8. 4 5± l 2. 1 1 1 4. 5 7 88 <0. 1 0 l 0±2 5 6. 5. l 4. 3 3 13 <0. 01
3 3±2. △◆ . 9 1 7±6 9 2. . 1 8. 3 4 63 <0. 1 0
最大。
2 结 果
浓度 反 映 胃液 的分 泌 水平 。利 用血 清 P G检 测进 行
早期 胃癌普查 , 已在 日本 、 芬兰 等 国家 实施 l 。 目前 l J
国内外 对 于血清 P G应 用 于 胃部疾 病 , 尤其 是 胃癌 、
2 1 不 同 胃黏膜 病 变 患 者 血 清 P 水 平 不 同 胃 . G
见表 1
表 1 不 同 胃黏 膜病 变 患 者血 清 P 水 平 ( 4 G - )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和胃蛋白酶原II(PGII) 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有三大功能: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效果早期监测;胃粘膜萎缩程度监测。

胃癌是全球的第四大常见癌症,是第二大癌症死因,仅次于肺癌。

中国的胃癌发病率胃蛋白酶原I(PGI) 胃蛋白酶原II(PGII)有三大功能: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效果早期监测;胃粘膜萎缩程度监测。

胃癌是全球的第四大常见癌症,是第二大癌症死因,仅次于肺癌.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已超过日本,并且呈上升趋势.胃癌若能早期诊断,5年生存率一般超过90%,若诊断时已是晚期,5年生存率可能仅为10%-20%。

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90%以上的胃癌患者合并有萎缩性胃炎。

普遍认为萎缩性胃炎是很重要的癌前病变,在癌症的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GI/PGII可作为萎缩性胃炎的标志物,实现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的识别。

PGI降低对检出胃癌相对不够敏感,但如果与PGI/PGII比值相结合,则检出胃癌的灵敏度(64%—80%)和特异性(70%-84)都大大提高,可用于胃癌普查。

目前日本专家一般建议用PGI≤70ng/ ml和PGI/PGII≤3。

0作为入选标准。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创伤小、速度快,可同时对于许多标本进行检测。

在现有的多种胃癌筛查方法中,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因其诊断准确度高,流程简洁高效,简单易用,可作为胃镜检测前的第一线胃癌普查方式。

胃功能三项PGI、PGII、G-17的临床意义!

胃功能三项PGI、PGII、G-17的临床意义!

胃功能三项PGI、PGII、G-17的临床意义!胃功能三项简介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其生化和免疫化学特性分为胃蛋白酶原I和胃蛋白酶原II。

胃蛋白酶原I 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胃蛋白酶原II 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胃泌素(G-17)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胃镜结合胃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检查有侵入性,不适用于普查和筛查。

而胃功能三项无创检测实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对于胃健康状况作出进一步判断,可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高危人群筛查出来。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非介入性、便于动态检测的检查方法作为胃癌筛查手段。

临床应用及解读临床应用内容早期初筛高风险人群的胃部健康筛查;胃癌筛查。

辅助诊断,监测辅助诊断胃食管反流病;动态监测胃粘膜,辅助判断胃粘膜萎缩程度;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治愈情况;辅助评价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的疗效。

预后辅助判断消化性溃疡、胃癌术后复发情况。

解读1 PG:PG I ≤ 70ng/mL 且PG I/PG II ≤ 3: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可能原因:以萎缩性胃炎居多,特别注意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等的高风险因素。

PG I ≤ 70ng/mL 且 PG I/PG II > 3:胃蛋白酶分泌较少,建议定期复查。

可能原因:以胃酸分泌少居多,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的高风险。

PG I > 240ng/mL 或 PG II > 20ng/mL:胃粘膜有破损,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或禁酒、两周后复查。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的临床意义“小张啊,你说这个胃蛋白酶原到底有啥临床意义啊?”这是我在科室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胃蛋白酶原呢,其实在临床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咱先来说说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它其实是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胃蛋白酶原 I 和胃蛋白酶原 II 两种类型。

那这胃蛋白酶原有啥临床意义呢?首先啊,它可以用于胃癌的筛查。

你想啊,胃癌如果能早期发现,那治疗效果可就好太多了。

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胃癌的潜在风险。

之前就有个病人,常规体检的时候查了胃蛋白酶原,发现数值有点异常,进一步做胃镜检查,还真就发现了早期胃癌,幸亏发现得早,及时做了手术,预后非常好。

而且啊,胃蛋白酶原还能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

如果胃黏膜有损伤,比如有胃炎、胃溃疡这些疾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也会发生变化。

就说上次有个病人,老是胃疼,查了胃蛋白酶原,结合其他检查,就明确诊断是慢性胃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再复查胃蛋白酶原,数值也慢慢恢复正常了。

“老师,那是不是胃蛋白酶原数值越低就越不好啊?”有学生问我。

“也不能这么绝对啦。

”我回答道,“虽然一般情况下,数值明显降低可能提示有问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有些人长期服用抑酸药,也可能会导致胃蛋白酶原数值偏低。

所以啊,要综合各种因素来判断。

”“那要是胃蛋白酶原数值升高呢?”另一个学生接着问。

“数值升高也不一定就有问题,但如果升高得比较明显,也要警惕。

可能提示有胃黏膜的过度增生,或者是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检查来明确原因了。

”我耐心地解释着。

总之啊,胃蛋白酶原在临床上是个很有用的指标,但不能单纯依靠它来诊断疾病,要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等来综合判断。

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可不能马虎。

“明白了,老师。

”学生们纷纷点头。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

胃检查—胃功能三项一、胃功能三项胃功能三项包括:血清胃泌素、胃蛋白酶原I 、胃蛋白酶原II。

(一)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PG)是胃的一种细胞分泌的与消化有关的物质,包括两种同工酶,分别为PG I和PG II。

主要是由粘液细胞、胃体以及胃底的主细胞所分泌。

大部分胃蛋白酶原进入胃腔转化为胃蛋白酶,从而完成消化功能,仅1%的胃蛋白酶原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并稳定存在,胃萎缩时会改变胃蛋白酶原的分泌。

因此,血清中PGI和PGII水平可以作为胃粘膜萎缩的可靠指标。

萎缩性胃炎时因为分泌能力的下降,PG分泌也下降,所以血清PG的下降可提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程度。

1、胃蛋白酶原I(PGI)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颈粘液细胞所分泌;PGI主要是反映的是胃酸分泌的腺细胞的功能,所以胃酸分泌比较多的时候,PGI会升高;如果胃酸分泌减少或者是胃黏膜腺体萎缩的时候,PGI就会降低。

•2、胃蛋白酶原II(PGII)由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十二指肠腺所分泌。

PGII是跟胃底的黏膜的病变相关性比较高,所以如果PGII的异常,主要体现胃底的细胞功能下降。

•3、PGI和PGII的比值更有临床意义,它的比值和胃黏膜的萎缩进展呈明显的相关性。

•4、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黏膜状态和功能情况,当胃黏膜发生病变时,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含量也随之发生改变。

(二)胃泌素(G-17)胃泌素(G-17)是胃泌素是一种重要的胃肠激素,它主要由G细胞分泌。

G细胞是典型的开放型细胞,以胃窦部最多,其次是胃底、十二指肠和空肠等处。

人胰岛的D细胞亦能分泌胃泌素。

它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

G-17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应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如果胃泌素17偏高,可能影响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导致出现胃肠道的疾病,比如胃炎,胃溃疡等。

二、临床意义(一)PG:1、PG I ≤ 70 ng/mL 且 PG I/PG II ≤ 3:胃粘膜细胞萎缩,建议做胃镜进一步检查。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

胃蛋白酶原(PGI PGII)——胃部疾病的标志物胃癌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高达700万,其中死于胃癌的患者占到10%。

每年新发胃癌934,000例,其中42%(近4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胃癌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约每2~3分钟就有1名中国人死于胃癌。

我国胃癌病例以进展期为主,约占90%,早期胃癌诊断率仅为10%左右。

而日、韩两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均达40%~ 50%甚至更高。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总体复发率为1.5%—13.7%,而进展期胃癌的总体复发率为50%~70%。

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的疗效、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费用昂贵。

我国绝大多数病人首次诊断时已属中晚期,其中50%左右难以施行根治性切除。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蛋白酶的前体,根据分布和免疫原性分为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两种亚群。

胃黏膜合成的胃蛋白酶原大部分进入胃腔,另外,有大约1%的胃蛋白酶原进入血液,血清中PG的量反映其分泌水平,血清PG水平可反映不同部位胃粘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和PGⅠ/Ⅱ比值(PGR)可起到胃粘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胃蛋白酶原检测最适合健康体检,常可以发现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乃至胃癌等胃部疾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8月,由卫生部疾控局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一书中,明确将PGⅠ和PGⅡ作为胃镜前检测和胃癌筛查的判断标准。

PGⅠ/Ⅱ测定的应用范围:1、胃癌早期筛查2、胃溃疡、萎缩性胃炎、HP感染的筛查3、幽门螺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判定指标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监测PGⅠ/Ⅱ测定的临床意义:项目指标正常值范围超出正常值范围的说明PGⅠ67<PGⅠ<200PGI<67ug/L: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疾病有关PGI>200ug/L:可能与饮食、药物的刺激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有关PGⅡPGⅡ<15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PGR (PGI/PGII)>7.5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部的疾病有关。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推荐下载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推荐下载

胃蛋白酶原I ,II 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胃蛋白酶原I ,II 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 范振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研究所 北京、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

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

胃蛋白酶三项检测解读

胃蛋白酶三项检测解读

胃蛋白酶三项检测解读
胃蛋白酶三项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胃液中的蛋白酶活性来评估胃功能的方法。

该检测主要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测定。

1. 胃酸测定:胃酸是胃液中最主要的消化液之一,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胃酸测定可以评估胃酸分泌功能。

正常情况下,胃酸浓度应在一定范围内,过高或过低均可能引起胃肠道疾病。

2. 胃蛋白酶测定:胃蛋白酶是一种由胃壁细胞分泌的蛋白酶,主要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胃蛋白酶测定可以评估胃蛋白酶分泌功能,当胃蛋白酶活性异常时,可能出现胃肠道消化不良等问题。

3. 胰蛋白酶测定:胰蛋白酶是由胰腺分泌的蛋白酶,也是参与蛋白质的消化。

胰蛋白酶测定可以评估胰腺功能。

当胰蛋白酶活性异常时,可能出现胰腺炎、胆道阻塞等问题。

通过胃蛋白酶三项检测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分泌功能、胃酸的分泌状态,进而判断胃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三项检测的结果仅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临床诊断还需综合考虑其他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普查中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范振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

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l991)。

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

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

0derda(1989)观察到血清HP阳性的儿童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I和抗HPlgG升高,PG1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87%.Karnes(1991)检测了血清HP阳性的萎缩性胃体炎患者,发现PGII升高,PGI/PGII显着下降.1997年TakahisaF(1)以血清PG在HP根治前后的变化作为新方法来判别根治的成功与否。

全套胃功能检测意义

全套胃功能检测意义

1、胃泌素17(G17)升高、胃蛋白酶原I(PGI)升高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及PGI升高通常提示胃部炎症或受药物影响,需了解病史、服药史等综合分析,请结合自身有无消化道不适,必要时消化内科就诊进一步诊治。

2、胃泌素17(G17)升高、胃蛋白酶原I(PGI)降低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升高、PGI降低通常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若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即G—17≥15pmol/L和PGI≤70ug/L和PGI/PGII≤7.0,则提示早期胃癌风险,请复查或直接胃镜精查,消化科门诊定期随访。

3、胃泌素17(G17)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升高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

建议:G17降低、PGI升高通常提示胃内高酸或胃窦萎缩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4、胃泌素17(G17)降低、胃蛋白酶原I(PGI)降低胃泌素17(G17)及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常被称为“胃功能检测",对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胃癌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也可用于评估胃酸高低、胃食管返流病风险等情况.建议:年轻人偶尔一次检查提示G17、PGI轻度降低,可能临床意义不大。

若G17、PGI明显降低则提示全胃萎缩可能,请结合自身临床表现,消化内科就诊,定期监测胃功能指标,必要时行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7)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8)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4.结果分析
PGⅠ>65μg/L PGⅡ<15μg/L PGR>7.5 提示诊断 相关建议
序号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半年或一年体检,动态监测胃健康状况。
2
正常
15~30μg/L
1、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异常者遵医嘱。2 正常或>3 幽门螺杆菌前期感染胃、十二指肠 轻度溃疡浅表性胃炎 建议3~6月复检。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简便、快速、试剂五毒、 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2.前几年对血清PG的主要检测技术有:免疫比浊法和酶 联免疫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只能定性,准确率不高,而 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 3.采用化学发光光方法检测诊断,通过抗原与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HRP复合物,并通过 洗板除去干扰物质,利用酶催化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 激发中间体,从基态回到激发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 放,最后通过化学分析仪读出数值,快速、准确、灵敏 度高、特异性好,50min~2h内出结果。
3
30~65μg/L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性食物。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正常或<30μg/L 正常或>3 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胃粘膜溃疡药 物、食物影响 调理治疗、健胃药。3、1月后复诊,异常者医院就诊。
4
30~μg/L
>30μg/L
3~7.5
幽门螺杆菌中期后感染中度胃炎、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饮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 胃溃疡药物、食物影响 理、治疗胃病的药。3、1月后复诊,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

胃功能三项的临床意义

Page 25
可治愈胃癌患者的分布
可治愈胃癌病人大多无明显症状
可治愈胃癌病人大多因其他疾病在大内科,外科就诊 为发现可治愈胃癌病人,必须关注所有无明显上消化道症 状的门诊病人 “PG-I/II筛查+阳性者必须胃镜”是发现可治愈胃癌病人 的有效途径
Page 26
症状明显者,直接胃镜 有不接受胃镜者,可先PG-I/II筛查, 阳性者必须胃镜
• 内科病人
• 外科病人
症状不明显,先PG-1/2筛查,阳性者必须胃镜
• 中医科病人 • 其他科病人
Page 24
胃蛋白酶原I/II检测与胃镜
结合PG-I/II和胃镜是发现可治愈的胃癌有效途径 PG-I/II 阳性是胃镜的强硬指标,尤其对无明显上消化道症 状的门诊病人 通过PG-I/II检测,可明显增加胃镜量和提高胃镜的阳性检 出率
一、胃癌及胃蛋白酶原检测应 用的相关背景
胃癌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胃癌死亡 率高居第二位。中国新发胃癌患者46万的,死亡 35万,平均每1.5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胃癌。 我国住院病例中超过90%的胃癌病人是病情进展 至中晚期才就医的。他们中5年生存率小于15% 因此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降低胃癌死亡率 的关键,则早期胃癌筛查是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 手段
Page 3
早期发现可治愈的胃癌病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每年新发胃癌:400,000例---占全世界40% 每年胃癌死亡:300,000例
Wong HY, Yau T. Management of gastric cancer: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Transl Gastrointest Cancer 2012;1(2):181-185. DOI: 10.3978/j.issn.2224-4778.2012.07.07 Page 4 Zhaode Bu, Jiafu Ji 。 A current view of gastric cancer in China。Translational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Vol 2, Supplement 1 (June 2013):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标准
胃蛋白酶原比值是指胃蛋白酶原(PG)与胃蛋白酶(PGI)的比值,它是一项用于评估胃黏膜病变程度的指标。

在临床上,通过检测患者的PG和PGI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胃黏膜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因此,了解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标准范围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正常人的胃蛋白酶原比值在3.0以上,而低于3.0则提示可能存在胃黏膜病变。

具体来说,当胃蛋白酶原比值低于3.0时,可能提示胃黏膜存在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早期胃癌等疾病。

而当胃蛋白酶原比值明显下降至1.5以下时,则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的胃黏膜病变,如重度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

在临床实践中,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通常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

通过这些综合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胃蛋白酶原比值的变化来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检测结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药物使用等。

因此,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其他相关因素,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比值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胃黏膜病变情况,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因此,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掌握胃蛋白酶原比值的标准范围及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胃蛋白酶原I,II在早期胃癌普查中的意义???陈智周范振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肿瘤研究所? 北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是与胃癌密切相关的两种病变,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而萎缩性胃炎已被普遍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在由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展连锁中,均伴随着胃蛋白酶原(PG)的变化,而且后者已成为前面三种病变的良好诊断指标,以及治疗和预防干预过程中的监测指标。

利用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测定进行胃癌早期诊断的普查以及胃癌的预防干预计划已在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实行,日本在“老年保健法”的指导下开展了“日本胃癌检测计划”,利用PGI,II,在大面积的人群普查中使胃癌的早诊率提高到了90%。

我国也是胃癌高发的国家之一,胃癌的大面积普查应当摆在重要的地位。

鉴于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三者的密切关系,我们要进行胃癌的普查,首先必须了解胃蛋白酶原在HP感染和萎缩性胃炎时的变化规律.人的胃粘膜主要含有两种门冬氨酸蛋白酶,胃蛋白酶原-I(pepsinogen-I,PGA,PGI)和胃蛋白酶原-II(pepsinogen-II,PGC,PG-II),为分子量42,000Da的单链肽链,它由胃主细胞合成和分泌并转化成有分解蛋白能力的胃蛋白酶(pepsin)。

一.PGI、PGII与HP感染的关系.HP感染已被普遍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组织病理特点为急性,慢性炎症和腺体萎缩,它和胃癌的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血清HP阳性者在1-24年中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比阴性者高三倍(Parsonnet l991)。

HP胃炎经多年后可发展成萎缩性胃炎,据某些作者估计,有60%的胃癌可归因于原始的HP感染;若早期HP感染得到控制胃癌的发生可以避免。

HP感染显着的影响血清PG水平,起初是PGI,PGll均升高,PGI/PGII下降。

0derda(1989)观察到血清HP阳性的儿童胃溃疡患者的血清PGI和抗HPlgG升高,PG1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为87%.Karnes(1991)检测了血清HP阳性的萎缩性胃体炎患者,发现PGII升高,PGI/PGII显着下降.1997 年Takahisa F(1)以血清PG在HP根治前后的变化作为新方法来判别根治的成功与否。

将根治前的血清PGI/PGII比值分为三个等级,PGI/PGII小于3,PG1/PGII在3-5之间,PGI/PGII不小于5; 根治的界值对上述三组分别为,根治后PGI/PGII上升40%,25%,10%.此界值诊断HP根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度分别为100%, %,和%,此界值对处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状态的患者均可适用。

血清PG被认为是胃癌危险度和胃粘膜状态的指征, Kikuchi S. (2)研究了长时间HP 感染及其感染灶的大小对血清PG的影响,观察了2584例,时段为1989—1996,从1996年的PG1/PGII减去1989年的PGI/PGII被定为δPGI/PGII,实验观察了HP阳性对δPGI/PGII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P阳性组δPGI/PGII比阴性组低,PGI/PGII也低于阴性组,并且HP感染灶越大这两项值的降低幅度越大。

Webb PM(1999)组织了欧洲13个国家中的17个检测中心对2850人的联合检测,其共同的结论是, 细胞毒相关基因A(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阳性HP感染的人比CagA阴性者具有更低的血清PGI/PGII比值,说明了CagA在胃疾病种的重要性。

Gisbert GP(3)对222名HP阳性者实行根治后一个月进行血清测定,PGII判定根治成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0%和76%;以激发后30分钟PGII判别根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2%。

Nameketa T.(2000)对776名美籍日本人的调查说明,与年龄,在日本生活的年限,嗜酒量,吸烟,既往溃疡病史,乃至既往胃癌史,等诸因素相比较而言,HP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发病的更重要因素.1996年Pilotto A等(4)报道了121例HP阳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患者抗HP根治前后的PGI,PGII,水平和PGI/PGII比率,结果治愈组的血清抗HP IgG,PGII明显下降,而PGI/PGII比值显着升高.P1ebani M(1996)在289例HP阳性患者中检测了HP根治前后的血清PGI,PGII,PGI/PGII,胃泌素,抗HP IgG等五项指标,对比之下,PGII水平是最好的生化指标,它的变化与HP负荷的变化成正相关,PGII降低25%以上可指示HP感染得到根治。

同年Zhang L等(5)在中国的某一胃癌高发区发现当地居民中HP抗体阳性者高达72%,而且HP抗体阳性率与血清PG浓度有着很强的关联性,特别是与血清PGII的关联性更为密切;他们认为,HP感染参与胃癌癌变过程,尤其是在癌变的早期。

另有Aromaa A,等(6)在1996年报道了他们在芬兰1968-1972年间的健康普查中检查并一直随访了13年的39268人,发现血中抗HPIgA滴度>70,PGI<49ng/ml 属于胃癌高危群体:随访的时间越长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越加明显,而在相对短的随访时间中就能发现降低的PGI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作者认为HP感染是一个很主要的,但又是可以预防的胃癌致病因素.这一项长达十几年的研究为长期HP感染到萎缩性胃炎再发展成胃癌这一过程的病理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有力证据。

1996年日本作者(Tsugane S.等)实施了对PHI<70n9/m1,PGI/PGII<3的人群进行维他命C和β-胡萝卜素的防癌干预实验,并论证了这一计划的可行性.Hamajima N.(7)进行了两种不同剂量茶多聚酚对血清PG水平影响的第二期研究,受试者为40—69岁,均在1995-1997年间做过胃镜,证明没有需要治疗的任何临床指征。

将血清PGI<70ng/m1,PGI/PGll<6的人纳入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服用含100mg茶多聚酚的胶囊,一组剂量为每日1粒,另一组为每日6粒,一年后再次检测血清,服用期间未见任何副作用。

用药一年后,6粒组和1粒组的血清PGl分别上升3.1ng/m1和3.5ng/ml;平均PGI/PGll分别上升0.08和0.11.实验仍在进行中。

Pilotto A.(8)对HP根治成功的56人进行了血清学检测,结果抗HP抗体滴度和PGll分别从±8.94和21.58±l.97降低到±和14.34±,P<O.001;PGI/PGII由8.46±升高到±,P<.作者指出,PGI/PGII比值是最可靠的HP根治成功与否的判别指标.Kawaguchi H.(1996)发现,萎缩性胃炎最常见于HP感染者,在HP 阴性的人群中不论年龄大小都极少发生萎缩性胃炎;在HP阳性的人群中PGI和PGI/PGII值有随着年龄趋向老年而降低的趋势。

Knight T.(1996)在日本某工厂544名工人中研究无症状慢性胃炎,以PGI<80ng/ml和HP血清学阳性为界,对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灵敏度为88.9%,特异性92.3%,若以PGI/PGII<2.5为界灵敏度为%。

他们建议,PG水平与HP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以作为普查战略,筛出胃癌高危人群。

二. PG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浅表性胃底腺粘膜胃炎患者血清PGI,PGII均升高,但PGII的升高率常为PGI的三倍,可使PGI/PGII比率下降至6.2±0.2 - 4.3±; 在轻度到中度胃炎,出现PGI下降,PGII持续升高,使PGI/PGII 降低到2.9±0.4,显着低于正常和浅表性胃炎(Samloff 1982).严重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I急剧下降,PGII维持不变,导致PGI/PGII比值更大幅度降低,可达到±(Sipponen 1987)。

可见,从浅表性胃炎到严重萎缩性胃炎PGI/PGII值越来越低.1979年Varis K报告,在高危人群中以PGI的降低筛选慢性萎缩性胃炎得到了97%的灵敏度和91%特异度.鉴别性功能分析显示,血清学判断胃底粘膜组织学状态的最佳指标是PGI/PGII比值和PGI绝对值相结合,它对胃底粘膜状态判断的总灵敏度与阳性预示值为70%,有胃底腺粘膜“血清学活检”的美称(Samloff 1982).在区分有无广泛性慢性胃炎时,PGI/PGII比值是比激发条件下的胃蛋白酶产量更好的指标(Miki K 1987)。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过渡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一肠化生一不典型增生一新生物”是常见的肠型胃癌发生的四个阶段,测定血清PGI/PGII比值是区分不同阶段的可靠指标之一(Santoro E.1998)。

Kuwahara Y.(10)在日本自卫队中研究了566人,以PGI/PGII<3和PGI<70ng/ml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界值,并将PGI/PGII<2者判为重度.结果有202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发现HP血清阳性者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率提高lO倍,绿茶可以减少重度萎缩性胃炎发生的危险度.Gritti(2000)指出,在一般的胃炎患者中,血清PGI是处于较高水平,而在萎缩性胃炎,血清PGI总是处于低水平;但在此两种情况下,血清PGII均为高水平;而在大多数病理情况下PGI/GII比率降低。

已有很多研究表明, 萎缩性胃炎患者中会有相当一部分发展成胃癌,血清中PGI的降低是胃体胃底萎缩性胃炎的良好指标。

因此,PGI可用以诊断萎缩性胃炎并指示胃癌高危,从而检出可根治的早期胃癌。

Oksanen A.(2000)从207例门诊患者中检出52例萎缩性胃炎, 发现HP和CagA抗体与胃窦部萎缩性胃炎相关性很强,而与胃体部胃炎不相关;而PGI的降低才是中度和重度胃体部萎缩性胃炎的最灵敏和最特异的指标。

三.对PG在胃癌普查中作用的评价尽管四十年来已有下降,但胃癌的死亡率在西方仍然居高,在日本胃癌则是最常见的恶性疾病,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也较高.就组织学类型来讲,所谓“肠型”最为常见,它和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有密切关系,故对萎缩性胃炎发展的准确判断可以发现胃癌发生的高危者。

测定PG,特别是PGI/PGII比值和PGI水平,对于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有很高的价值,血清PG的变化可被认为是胃癌高危的亚临床指标(Farinati l991),一项回顾调查(Nomura 1980)确切的显示了胃癌与PGI的联系,在被确诊的48例胃癌患者中,检测他们几年前为其它检查留下的血样品,发现有三分之一,在当时还“健康”的情况下血清PGI水平已经降低,对另一组胃癌患者检查发现有40%属于血清PGI低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