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永无止境》赛课教学设计_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本课的主题是“创新”,分别由《创新改变生活》与《创新永无止境》组成,在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整册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阐述创新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与多彩;创新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说明了第一课的坚持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必须提高创新水平,才能让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让中国走向国强民富的创新路。第二框《创新永无止境》阐述了我国目前存在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发展环境,企业要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民要培养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为了早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作了铺垫,更好地说明了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知识点紧密相连、环环相扣。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新课学习中已经对本课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对知识的灵活调用能力还比较弱,在解题过程中结合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学生需要掌握答题技巧,在复习阶段训练非选择题时,学生应学会结合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分角度地答题,用专业术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就在我们身边;

3.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创新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根据已学知识自主构建思维导图,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整体把握知识点;

2.结合例题说明选择题以及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并将方法运用于同类型题目的解答中;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创新对于个人生活、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2.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养成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运用本课知识能力,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调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结合材料说明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学策略: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黑板与投影仪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根据课本及导学案的内容提要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回顾旧知。

2.老师的教学准备:(1)根据复习进度确定复习课题;(2)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制定合理的复习导学案、教学环节、课件;(3)检查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前置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教学环境的设计:学生前后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用于课堂小组讨论

4.教学用具的准备:遥控笔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完成并改正中考解读P88习题第1—7题

十、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是一种对教师本身的教学予以肯定,同时也是找出教师存在的不足之处,让自

己以后的教学能够更好,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对本次公开课进行以下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对于本课《创新驱动发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且《创新驱动发展》这一课主要从创新的含义、为什么要创新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三个问题出发,知识脉络清晰。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我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目标一:在介绍人工智能视频的问题引导下,了解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二:自主构建本课思维导图,梳理本课知识点,构建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知识脉络。理解、掌握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为什么要创新、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三:完成基础选择题限时训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区分,识记、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目标四:小组讨论分析有关人工智能的时政材料,整理、汇总答题思路,提高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整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精神与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同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环节:梳理知识、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整体来看,教学设计的教学环节比较合理,但是复习的方式比较传统单一,缺乏创新。

二、教学过程反思

1、复习课的导入,我引用了介绍人工智能的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视频中体现了什么知识点。学生观看完毕之后都能说出这是涉及到创新的知识,从而引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复习主题。能够用视频作为导入是可取的,但是并没有深挖视频里体现的其他知识点,例如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等,只是简单地带过。

2、环节一的知识梳理,我采用了由学生根据自身课前构建的思维导图带领全班其他同学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发挥了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发现,在课前我应该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一些指导,例如与同学们互动,这样效果会更好。

3、环节二的基础训练,为了培养学生限时做选择题的习惯,在课堂上限时5分钟让他们完成10道选择题。完成之后小组讨论统一选择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加重视选择题,更加重视基础知识。但是在讲解第3题的时候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应该是从更早的时候出现,以后课前要做足准备,不确定、不肯定的知识不应告诉学生。

4、环节三的能力提升,由于学生课前已经做完了这两道非选择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