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杜甫笔下的妻子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杜甫笔下的妻子形象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在他数量不多的关于妻子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他塑造的妻子形象,在诗人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逐一展现出来,并表现出其时代和文学史上的独特之处。首先,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同时又是劳动妇女的典型,在夫妻生活中,她充当着诗人知己的角色。这个形象的出现是杜甫和他妻子高贵品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它的出现在文学创作、现实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文学灿烂的银河中,杜甫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作品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千百年来,人们对其人其诗的论述浩如烟海。他生长的年代,男尊女卑,文人作诗往往注重抒发自己的家国之志,济世之情,不屑于把夫妻生活写入诗内,而在杜甫的诗作中,出现“老妻”“瘦妻”“妻孥”的地方约有二十多处,这是个罕见而又值得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的问题。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云:杜甫“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有关学者据此考证,杜甫和杨氏共同生活了三十年,并且厮守终生。封建社会重男轻女,使杜夫人没留下她的姓名,事迹,我们无从详知其人。前人对于杜甫妻子也几乎没有专题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着重从杜甫歌颂妻子的有关诗句探寻这个伟人妻子的形象。古代汉语中的“妻子”

包括“妻”(妻子)和“子”(儿女)两个义项。本文对“妻子”的取义为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专指“妻”这一义项。

1. 妻子形象

杜甫之妻杨氏是司农少卿杨怡之女,他们成婚于开元二十九年,当时的杜甫29岁,杨氏19岁。他们婚后感情融洽,琴瑟和谐,三十年来相濡以沫,不离不弃。杜甫诗集中述及妻子的诗歌约有二三十首,根据背景和他对妻子不同的深情厚意,可分为几组,而每一组都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方面的妻子形象。

1.1. 同甘共苦之情——苦命之人

天宝十三载,京城乏食,杜甫只好把家安置在东北二百里的奉先县。天宝十四载,杜甫任右卫率府曹参军后一个月,便动身到奉先探望妻子。他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一诗中写道:“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表达了与妻子同甘苦、共患难,生死相依的愿望。“风雪”“饥渴”对于贫困的人来讲,本来就是雪上加霜,然而一家人的分离对精神更添了一份打击。这分别还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一年多了,本来他们的生活就拮据,自杨氏和杜甫结婚之后,生活是日益的穷苦,一家人经常受着饥渴的煎熬,即使“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但还是“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到这个时候,杜甫一家已经沦落到与贫民为伍去购买减价官米的地步。直到诗人去世为止,出身官宦人家的杨氏从未跟着杜甫享受过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就连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种奢望。从年轻时“游荡齐赵,裘马清狂的青年诗人[1]”开始,杜甫曾旅食京华,诗兴潼关,悲歌蜀

道,寓居成都草堂、夔府孤城,最后卒于一叶扁舟之上。在这过程中,杨氏都是跟随着杜甫颠沛流离,辗转西南。到了乾元三年,诗人还要因为避战乱,“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欢。”可以说贫穷、饥饿、疾病、频繁的分别与担惊受怕成了他们婚后生活的主要内容。多年来,她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丈夫的随时陪伴,没有安定的生活,就连儿子也在自己面前死去,所以说杨氏首先是一个饱受艰辛的苦命女子的形象。

1.2 离别思念之情——思妇

由于为官、战乱等原因,杜甫经常与妻儿分离,但他始终牵挂着妻子,期待着与亲人团聚。比如:“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述怀》),“妻孥隔君垒,拨弃不拟道”(《雨过苏端》),“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徒步》),“女病妻忧归意急,秋花锦石谁能数。别家三月一书来,避地何时免愁苦”《发阆中》)等等。有时候,杜甫还用整首诗歌表达他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逃难至风翔东北的州,他把妻子儿女安置在羌村以后,就只身奔赴肃宗所在的灵武,以期为平定安史之乱出力,不料中途为叛军所俘押至长安。在困居长安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伤国事,思念亲人,写下《月夜》一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中秋之夜,明月皎洁,本应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但由于分离,美丽的妻子只能独自倚在帐边上,望着窗外的明月,雾水沾湿了她的云鬓,洁白的月光照着她清瘦的身影,微寒的秋风吹着她裸露的玉臂,

儿女们仍没睡,天真地在互相打闹,他们不明白母亲因何忧伤,她只能轻叹一声:夫君,你现在怎么样了,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在一起呢?有道是,相思最苦,那时只身奔赴灵武的杜甫与家人一别之后,再也没有音讯,妻子如何能不心生挂念,中秋都来了,为何连一封家书都没有呢?诗人一首诗就为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位妻子思念丈夫的形象,另外,“香”“玉臂”等词,我们又可以想象,这位妻子是青春美丽的。

1.3 感激愧疚之情——朴素的劳动妇女

杜甫是个家庭责任感极强的人。身为人父、人夫,却无法解决全家的温饱安宁问题,反而常常让妻子用柔弱的双肩独自支撑全家的生计,这使他心存感激并生出深深的自责,例如:“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遣兴》),“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飞仙阁》),“何日兵戈尽,飘飘愧老妻”(《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其二) “老妻忧坐痹”(《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等。这时的杜甫因为房琯的事被肃宗疏远,刚刚当上左拾遗而好起来的家境又陷入困苦,作为妻子,她没有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好家人,不给失落的丈夫增添麻烦,她还能坚强地面对现实,就像其他的穷苦妇女一样,坚强,朴素,温柔贤淑,任劳任怨。最为集中的是在羌村时所作的著名长诗《北征》:“……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如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拆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妻子的衣服上打满补丁,

儿女们的衣服也极不称身,东拆西补,虽然这样,我们还是感觉到杨氏是非常尽力地去照顾家人,用她的全部的能力,怎么说她也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千金小姐,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完全嗅不到一点点娇弱的气息,有的只是一个弱小的朴素的劳动妇女用她小小的肩膀,扛着锄头,日出而作,日落之后,在微弱的灯光下补着破了又破的衣裳。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