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特_孔德_人性宗教_高师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报/2011年/7月/26日/第006版
宗教周刊・论坛
奥古斯特・孔德:“人性宗教”
高师宁
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著名法国思想家,被誉为近代社会学的开山祖。
孔德出生于法国蒙特彼利埃市一个小官吏的家庭,全家都信奉天主教而且拥护君主制度。
然而,孔德从小就具有反叛精神,不到16岁就与家庭决裂,抛弃了家庭的宗教信仰与政治信仰。
孔德是实证哲学与实证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提出“社会学”这一术语的第一人,“实证主义”一词也为其首创。
孔德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与“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社会静力学”的目标在于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研究社会诸现象协调和共存的规律;而“社会动力学”旨在研究社会演化、变迁、进步的原因。
孔德的社会静力学论证了宗教在社会各部分的协调和谐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他认为,只有当全体社会成员具有共同的信仰(即宗教信仰)的时候,社会的统一性才有可能实现。
而他的社会动力学则提出了“以宗教观为轴心的”社会发展理论。
孔德将人类进化分为3个时期:第一是“神学”时期,该时期又分为实物崇拜、多神教、一神教3个阶段;第二个时期是“形而上学”时期;第三个时期是“实证”时期,它以观察与事实的相互关系为基础。
在此,他又一次肯定了宗教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即便在所谓“实证”时期,宗教也是不可或缺的。
孔德力图在自己实证哲学体系的思想基础上建立起一种“实证”宗教,即一种“正确”、“完整”、“真实”的宗教,完全不同于神学阶段、也不同于形而上学阶段的宗教,一种适应人类与社会需要的道德宗教。
为此,他在晚年提出了所谓“人性宗教”的理念,他认为,为了平衡并调整每一个个体的天性,为了在形形色色的主观个体中创建一种联系,宗教是必须的。
这样的宗教的特征就在于,要在体质、智力和道德层面去完善人性。
为此,孔德还为其宗教创建了一整套教义、仪式,而他本人则是教主。
今天,人性宗教的教堂设在法国巴黎帕耶尼大街5号,这是由一群追随孔德的实证主义者在1900年修建的。
教堂内有一本“宗教实证主义”日历,它的一年是13个月,每个月28天,每一天都用著名人物来命名,例如亚里士多德日等。
教堂中还有许多出自孔德著作的话,如“人越来越成为宗教之人”等;也有介绍孔德的题词,如“奥古斯特・孔德,普遍宗教之父,人性的第一位高级教士。
”现在该教堂是一个名叫“实证主义使命”的文化协会的所在地。
近年来,教堂已经对外开放,成为一些文化游客的重要旅游景点。
当今的思想评论家莱蒙德・阿隆这样说:“孔德的宗教,正如你们所知的,并没有在人世间获得成功,但也没有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荒谬。
总之,在我看来,比起其他社会学家致力于传播(无论是否自愿)的许多其他宗教或准宗教观念来,它要高一筹……因此,如果一个人坚持要从社会学中创造出一种宗教(对此我并不赞同),那么唯一可能的宗教,必将是孔德的宗教……此外,孔德希望我们去爱的东西,既不是今天的法国社会,也不是明天的俄国社会或者后天的美国社会,而是某些人能够达到、所有人都应该朝着此方向来提升自己的基本人性。
”
尽管孔德关于宗教的论述是为建立其社会学体系服务的,算不上独立的、真正的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但是,他的实证哲学和社会学理论直接为宗教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思想基石和理论方法,为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杜尔凯姆与韦伯建构自己的理论提供了鲜活的思想源泉。
而他对宗教的重视,对宗教与人性发展之关联的思想,以及他关于“人性宗教”所做的一切,尽管今天已经没有人再有兴趣,但是,在人们反思与再思宗教现象时,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