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护理查房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护理查房PPT
其中以腹股沟疝最多见,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腹股沟疝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两者之比为15:1。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腹白线发育 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老年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 腹水、妊娠 举重、婴儿啼哭
疝 块 外 形
压 迫 深 环 试 验
精索与疝囊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嵌 顿 机 会
处理原则 应尽早实施手术 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 疝修补术 疝成型术 无张力修补术是将合成纤维网片制成的圆锥形花瓣状置于疝内环处以填充缺损,再将一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6小时后可改变体位。 次日可下床适当活动。 2、 饮食 一般病员于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3、 防止腹内压升高 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 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排便通畅,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4、预防阴囊水肿 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 用毛巾等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5、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 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予及时更换,注意观察病员生命体 征,特别是体温,以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一旦有切口感 染,应尽早处理。 6、尿潴留的处理 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应用热 敷、听水流声音的物理方法排尿,必要时予安置尿管导尿。
添加标题
难复性斜疝 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有胀痛,还可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添加标题
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因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腹白线发育 后天性因素: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和老年或肥胖所致肌萎缩等。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 腹水、妊娠 举重、婴儿啼哭
疝 块 外 形
压 迫 深 环 试 验
精索与疝囊关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嵌 顿 机 会
处理原则 应尽早实施手术 非手术治疗:一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手术治疗 疝囊高位结扎 疝修补术 疝成型术 无张力修补术是将合成纤维网片制成的圆锥形花瓣状置于疝内环处以填充缺损,再将一合成纤维网片缝合于腹股沟管后壁替代传统的张力缝合。
(二)术后护理 1、体位 6小时后可改变体位。 次日可下床适当活动。 2、 饮食 一般病员于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 3、 防止腹内压升高 术后注意保暖防止因受凉引起咳嗽;指导病人在 咳嗽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保持排便通畅,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 4、预防阴囊水肿 为避免阴囊内积血、积液和促进淋巴回流,术后可 用毛巾等将阴囊托起,并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5、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 便污染;若发现敷料污染或脱落予及时更换,注意观察病员生命体 征,特别是体温,以及切口有无红、肿、热、痛,一旦有切口感 染,应尽早处理。 6、尿潴留的处理 手术后因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应用热 敷、听水流声音的物理方法排尿,必要时予安置尿管导尿。
添加标题
难复性斜疝 主要特点是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同时伴有胀痛,还可出现“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添加标题
《腹外疝护理》课件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 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 力等,有助于预防疝气的 发生和复发。
增强腹部肌肉力量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运动, 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提高 腹壁的抗压力和韧性。
注意保暖
避免腹部受凉,以免引起 肠蠕动异常和腹压升高。
注意事项
出现疝气症状时及时就医
避免盲目自治
一旦出现疑似疝气的症状,如腹股沟区肿 块、疼痛等,应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典型案例一
患者情况
患者老年男性,因右侧腹股沟疝 入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
护理措施
术前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 和健康教育;术后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伤口情况,指导患者正确卧位 和活动,预防并发症。
护理效果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对 护理效果满意。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中年男性,因左侧腹股沟疝 入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直疝。
《腹外疝护理》课件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诊断与评估 • 腹外疝的治疗 • 腹外疝的预防与保健 • 腹外疝护理案例分享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壁的薄弱或缺损 处,向体表突出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等多种类 型,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
护理措施
术前评估患者情况,进行心理护 理和健康教育;术后监测生命体 征,观察伤口情况,指导患者正
确卧位和活动,预防并发症。
护理效果
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对护理效果满意。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老年女性,因右侧腹股沟疝入院,诊断为右侧腹股沟 直疝。
护理措施
《腹外疝护理》课件
预防复发指导
定期复查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疝气的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问 题。
注意保暖
避免腹部受凉,感冒咳嗽会增加腹压,诱发疝气发作。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用力,以免腹压骤升导致疝气复发。
05
腹外疝的护理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
腹外疝的发病机制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对腹外疝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发 现了一些新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腹外疝发病中的作用。
动态评估
在患者住院期间,定期对 患者病情状况、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 调整护理方案。
出院评估
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病 情状况、自身认知情况进 行了解,为出院后的护理 提供依据。
评估结果记录
记录患者基本信息、 病史、症状与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评 估内容。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 健康教育方案。
《腹外疝护理》课件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护理评估 • 腹外疝的护理措施 • 腹外疝的康复指导 • 腹外疝的护理研究进展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01
02
03
04
定义: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 器或组织通过腹膜壁的薄弱或 缺损处突出到腹腔外的一种疾
病。
分类:腹外疝有多种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按疝内容Hale Waihona Puke 和疝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腹外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促进医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改善医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腹外疝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多有
《腹外疝护理》ppt课件
在腹横肌+腹内斜肌— 弓状缘下缘—腹股沟 韧带上—腹直肌外缘 外侧,无强有力的肌 肉覆盖,为疝易发区。
直疝三角(Hesselbach's Triangle)
海氏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 底边: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斜疝(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圆形
很明显 可增大 不能阻止突出 上 在动脉内侧
圆或梨形,尖朝下
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极少嵌顿 平卧消失,有咳嗽冲击感
压迫内环不能阻止包块突出
直疝治疗:
非手术:小而无症状的直疝
手 术:疝囊还纳,加强海氏三角腹壁,手术复发率高
斜疝直疝鉴别
斜 疝 直 疝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进阴囊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经腹股沟管 可进
多见于老年
由直疝三角 不进
疝块外形
内环压迫 精索与疝囊 与腹壁下A 嵌顿机会
人工补片
聚酯补片(polyester mesh) 聚丙烯补片(polypropylene mesh) 膨化聚四氟乙烯补片(e-PTFE) Bard公司生产的疝补片Plug
腹股沟直疝Direct Inguinal Hernia
定义 : 腹内脏器从腹股沟三角直接突出形成的半球形包块。 后天形成,多发生于老年男性。 临床特点:
难复性斜疝 LN肿大,脂肪瘤,股疝等。 睾丸鞘膜积液 其它:髂窝脓肿,腹股沟 肿块边界 上界摸不到,有蒂 完全在阴囊内,无蒂 透光试验 (-) 肿块触诊 实质感 睾丸触诊 清楚 (+) 囊性感 不清楚
斜疝治疗(Treatment)
非手术治疗
1岁以内婴儿。
年老体弱及严重心肺疾病不宜手术。 方 法:期待治疗,棉纱束带,疝带。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模板
饮食指导
01
02
03
增加膳食纤维
建议腹外疝病人增加膳食纤维的 摄入,如多吃蔬菜、水果等,以
保持肠道通畅。
避免刺激性食物
腹外疝病人应避免食用辛辣、油 腻、生硬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
重腹部不适。
适量饮水
腹外疝病人应适量饮水,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预防便秘
和肠道梗阻。
随访复查
随访时间
出院后1个月、3个月、 6个月进行随访。
护理措施改 进
01
改进护理流程
优化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流 程,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02
加强护理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提高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质 量。
03
引入新技术
引入先进的医疗技术,如 智能监测设备,提高腹外 疝病人的护理效果。
谢谢
汇报人姓名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疝修补术区的 愈合情况,有无复发。
随访方式
电话随访和门诊随访相 结合,确保患者得到及 时有效的指导。
06
腹外疝病人的护 理评估与改进
护理效果评估
疼痛缓解程度
评估病人疼痛是否得到缓解, 记录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变
化。
生活质量改善
观察病人日常活动能力、食欲、 睡眠等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腹外疝病人的 护理ppt模板
汇报人姓名
01
腹外疝概述
02
腹外疝病人的评估
03
腹外疝病人的术前护理
04
腹外疝病人的术后护理
05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06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评估与改进
目 录
01 腹外疝概述
腹外疝的定义
• 腹外疝的病理基础
• 腹外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腹外疝护理查房PPT
护理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调整、 活动指导等。
患者配合度:患者对护理措施的配合程度较高,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自我管理和调整。
护理效果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了评估,结 果显示护理措施有效。
原因分析:通过对护理效果的分析,发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与患者的配合度、护理人员的专业 素养等因素密切相关。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疼痛评分量表,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及部位
生活质量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的 情况
护理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等
效果评价: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评估护理效果,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是否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及产生这 些情绪的原因
患者反馈及建议:收集患者对本次查房的反馈意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建议,为今后的护理工 作提供改进方向。
讨论解决方案:针对患者病情, 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方案,包 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心理支 持等方面。
注意事项:在实施计划过程中, 需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反应,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安 全。
添加标题
针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护理质量 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介绍查房的目的和流程 询问患者及家属的姓名、年龄、病情等基本情况 了解患者及家属的护理需求和问题 告知查房时间和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 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 复
疼痛护理:通过药物、心理等方法减轻 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外科护理》第十五章第一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腹外疝病人的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教育
总结词
传授疾病知识
详细描述
向病人介绍腹外疝的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帮助病 人全面了解疾病。
总结词
消除恐惧心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讲解和交流,消除病人对疾病的 恐惧和焦虑,增强治疗信心。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增高两大因素。腹壁强度降低常见 于先天性发育不全、手术切口感染、外伤、炎症等;腹内压增高常见于慢性咳嗽 、习惯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
发病机制
当腹内压增高时,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在压力作用下向压力较低的区域移动,若 腹膜壁层存在薄弱或缺损,则脏器或组织可突破壁层突出到腹腔以外,形成腹外 疝。
提高护理效果
通过对患者的持续评估,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 整护理措施,确保患者
安全。
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 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 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
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Biblioteka SUMMAR Y03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01
02
03
评估病人情况
对腹外疝病人进行全面的 评估,了解病情、病史、 手术史等,为制定护理计 划提供依据。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在术前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术后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
活动与休息
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 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 理异常情况。
根据手术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指导病 人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促进康复。
腹股沟疝护理查房PPT模板
腹股沟疝的护理查房
陈婷婷 202X年10月
主要内容
•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 概念
•
病因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原则
• 病人的相关情况介绍
• 基本情况介绍
•
病情介绍
•
护理诊断、措施、结果
•
健康指导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概念
•
疝囊经过腹壁下
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
(内环)突出,向内、向
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
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
• 实验室检查:疝内容物继发 感染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 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升高,粪便检查显示隐血试 验阳性或见白细胞。
• X线检查:疝嵌顿或绞窄疝 时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治疗原则
。尽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可用约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防止 疝块突出。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 而禁忌手术者,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 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 疝块突出。 2,手术治疗:术前要积极处理引起腹内压增 高的因素,否则术后易复发。 (1)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因婴幼儿的腹肌 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常可 获得满意效果,无需实行修补术。 (2)疝修补术 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的 不同程度的腹壁薄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 高位结扎后,加强修补才可彻底治疗。
病人的相关情况介绍
病情介绍
• 相关检查:T36.4℃ P60次/分 R19次/分 BP117/75mmHg B超 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X线:两肺未见明显活 动性改变。常规通气: 肺通气功能正常。白细
完成胞相总关检数查:后5于.0107月×1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ˆ89点中05分 在补嘱联术给性 (合 , 予粒0腰于补.4麻液1细05下,点-胞0行抗1.5比7左炎术7腹,率毕)股止回5沟血房5.疝等,4无对%术张症后力治遵修疗医。
陈婷婷 202X年10月
主要内容
•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 概念
•
病因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治疗原则
• 病人的相关情况介绍
• 基本情况介绍
•
病情介绍
•
护理诊断、措施、结果
•
健康指导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概念
•
疝囊经过腹壁下
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
(内环)突出,向内、向
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
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
• 实验室检查:疝内容物继发 感染时,血常规检查显示白 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 升高,粪便检查显示隐血试 验阳性或见白细胞。
• X线检查:疝嵌顿或绞窄疝 时X线检查可见肠梗阻征象。
腹股沟斜疝的简介
治疗原则
。尽早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半岁以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
可用约束带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防止 疝块突出。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 而禁忌手术者,可在回纳疝内容物后,将 医用疝带一端的软垫对着疝环顶住,阻止 疝块突出。 2,手术治疗:术前要积极处理引起腹内压增 高的因素,否则术后易复发。 (1)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因婴幼儿的腹肌 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常可 获得满意效果,无需实行修补术。 (2)疝修补术 成年腹股沟疝病人都存在的 不同程度的腹壁薄弱或缺损,只有在疝囊 高位结扎后,加强修补才可彻底治疗。
病人的相关情况介绍
病情介绍
• 相关检查:T36.4℃ P60次/分 R19次/分 BP117/75mmHg B超 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 X线:两肺未见明显活 动性改变。常规通气: 肺通气功能正常。白细
完成胞相总关检数查:后5于.0107月×10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ˆ89点中05分 在补嘱联术给性 (合 , 予粒0腰于补.4麻液1细05下,点-胞0行抗1.5比7左炎术7腹,率毕)股止回5沟血房5.疝等,4无对%术张症后力治遵修疗医。
腹外疝护理.ppt2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Abdominal outer hernia)
外科教研室
【概 念】
l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 。
l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 包块称为腹外疝。
阻、肠绞窄)
3、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工作而焦虑,腹压增高预
防知识)
l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 2、康复情况(伤口感染、阴囊血肿)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l 1、知识缺乏 关知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
l 2、疼痛 或控制
病人自诉疼痛缓解
l 3、体液不足 紊乱
病人未发生水、电酸碱
【护理措施】
5、防止阴囊血肿:“丁”字带托起、伤 口部压沙袋。 6、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伤口, 保持干燥、防污染和感染。 7、尿潴留的处理:注氨甲酰胆碱、 针炙、导尿。
【评价】
l (一)病人能否正确描述腹内压增高的 有关知识。
l (二)病人腹痛是否得以改善。 l (三)病人体液是否平衡,代谢紊乱是
何严重性? 5、腹外疝手术前后如何护理?
否纠正。 l (四)病人有无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
染,能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3月内禁重体 力劳动。 (二)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小结】
l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 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是外科 常见疾病之一。
l 疝分为易复性疝 (时隐时现)、 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和绞窄 性疝(前者为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还纳,后者 为嵌顿时间过久,导致内容物血运障碍)。
(Abdominal outer hernia)
外科教研室
【概 念】
l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 。
l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 包块称为腹外疝。
阻、肠绞窄)
3、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工作而焦虑,腹压增高预
防知识)
l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 2、康复情况(伤口感染、阴囊血肿)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l 1、知识缺乏 关知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
l 2、疼痛 或控制
病人自诉疼痛缓解
l 3、体液不足 紊乱
病人未发生水、电酸碱
【护理措施】
5、防止阴囊血肿:“丁”字带托起、伤 口部压沙袋。 6、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伤口, 保持干燥、防污染和感染。 7、尿潴留的处理:注氨甲酰胆碱、 针炙、导尿。
【评价】
l (一)病人能否正确描述腹内压增高的 有关知识。
l (二)病人腹痛是否得以改善。 l (三)病人体液是否平衡,代谢紊乱是
何严重性? 5、腹外疝手术前后如何护理?
否纠正。 l (四)病人有无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
染,能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3月内禁重体 力劳动。 (二)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小结】
l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 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是外科 常见疾病之一。
l 疝分为易复性疝 (时隐时现)、 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嵌顿性疝和绞窄 性疝(前者为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还纳,后者 为嵌顿时间过久,导致内容物血运障碍)。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课件
03
加强与医生、护士和其 他医疗团队的沟通和协 作,提高护理效果。
04
定期对护理效果进行评 价和总结,不断完善和 提高护理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腹外疝概述 • 腹外疝的护理评估 •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 护理效果评价
01
腹外疝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腹外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 通过腹膜壁的薄弱点向体表突出 形成的肿块。
分类
腹外疝可分为腹股沟疝、股疝、 切口疝、脐疝等类型,其中腹股 沟疝最为常见。
疼痛管理与缓解
提供疼痛缓解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患 者减轻术后疼痛。
定期复查与随访
复查时间安排
详细说明术后复查的时间安排和频率,确保患者按时进行复查。
随访的重要性
强调随访对于监测术后恢复状况和及时发现并发症的重要性。
复查项目与注意事项
说明每次复查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复查 准备。
05
。
疼痛护理
评估病人疼痛情况,采取有效 措施缓解疼痛,如使用镇痛药
物、分散注意力等。
活动与休息
指导病人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
饮食护理
根据病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 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04
健康教育
疾病预防知识
腹外疝的发病机制
阐述腹外疝的发病原因和过程,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起因。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腹外疝的病因主要包括腹膜壁的先天 性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等因素。
发病机制
腹膜壁的薄弱点在腹腔内压力的作用 下,使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向体表突 出形成肿块。
第23章-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一、基本概念
❖ 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最多见)和腹股沟直疝。 ❖ 腹股沟斜疝
指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内 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 再穿过腹股沟管浅环(外环),可进入阴囊,称为 腹股沟斜疝。
❖ 腹股沟直疝 指疝内容物由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以老年 男性多见。
______________。
目标检测题
三、单选题
❖ 1.最易引起嵌顿的疝是:
A.直疝 B.斜疝 C.股疝 D.脐疝
E.切口疝
❖ 2.下列哪一项不是腹股沟斜疝的特点:
A.疝经腹股沟管突出 B.可进入阴囊或大阴唇
C.疝环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D.还纳后压迫
内环,可阻止疝突出 E.咳嗽有冲动感
❖ 3.腹股沟斜疝与直疝主要的鉴别点是:
B.用阴囊托或丁字带托起阴囊
C.保持大、小便通畅
D.及早下床活动
E.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目标检测题
❖ 6.腹股沟斜疝术后切口部位压沙袋的主要目的是 A.预防阴囊血肿 B.减轻切口疼痛 C.预防切口感染 D.防止切口裂开 E.减轻腹壁张力
❖ 7.某男,17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2小时就 诊,检查,右下腹包块,有轻压痛,腹肌无明显 肌紧张,无反跳,此时最适宜的处理是
排便等。 ❖ 4.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第三节、其他疝
外科护理学
.
目标检测题
❖ 一、填空题:
❖ 1.引起腹外疝的病因主要
、
。
❖ 2.腹外疝的病理类型有
、
、
_________、__________。
❖ 3.腹外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有 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常见的腹外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股疝 脐疝 切口疝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由 内环突出,经腹 股沟管和外环进 入阴囊,占腹外 疝90%,腹股沟 疝的95%,儿童、 年轻人多见。
腹股沟疝的检查方法
【腹股沟斜疝】
1、 透光试验:与鞘膜积液鉴别 2、 X线嵌顿和绞窄性疝,可见肠梗阻。
阻、肠绞窄)
3、心理状况(是否影响工作而焦虑,腹压增高预
防知识)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麻醉、手术方式) 2、康复情况(伤口感染、阴囊血肿)
【护理诊断/问题】 【护理目标】
1、知识缺乏 关知识
预防腹内压增高的有
2、疼痛 或控制
病人自诉疼痛缓解
3、体液不足 紊乱
病人未发生水、电酸碱
【护理措施】
5、防止阴囊血肿:“丁”字带托起、伤 口部压沙袋。
6、预防切口感染:密切观察伤口, 保持干燥、防污染和感染。
7、尿潴留的处理:注氨甲酰胆碱、 针炙、导尿。
【评价】
(一)病人能否正确描述腹内压增高的 有关知识。
(二)病人腹痛是否得以改善。 (三)病人体液是否平衡,代谢紊乱是
否纠正。 (四)病人有无发生阴囊血肿、切口感
染,能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一)出院后应注意休息,3月内禁重体 力劳动。
(二)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 (三)若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
【小结】
腹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 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包块称为腹外疝。是外科 常见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
2、 难复性疝 — 因疝内容物长期反复 突出与疝囊壁发生粘连,使疝内容物不 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局部疝块不能完全 消失。表现:有轻微不适、坠胀、便闭 或腹痛等。检查可扪及包块,咳嗽有冲 动感,平卧可缩小,但不能完全消失, 故不能扪及疝环。(滑动性疝也属难复 性疝的一种)。
【临床表现】
【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直疝—由腹股沟三角向前突出, 多见于老年人多见。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鉴别
附:几种特殊类型疝
附:① 如嵌顿 部分肠壁,称 为肠管壁疝 (Richter 疝)
附:几种特殊类型疝
② 如盲肠(即 内容物)成为疝 囊的组成部分则 称滑动疝。
附:几种特殊类型疝
③ 如嵌顿的 是多处来回 折叠的肠管 称逆行性嵌 顿疝(易发 生多段肠坏 死)
潜在并发症
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
并发症(阴囊血肿、切口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消除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
2、巨大疝应嘱卧床休息,或用疝 带压迫,防止内容物嵌顿。
3、观察腹部情况,防止内容物嵌 顿,如发现嵌顿应及时处理。
4、灌肠与排尿 5、嵌顿和绞窄性性疝,应紧急手 术,术前应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应 用抗生素处理。
【护理措施】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平卧三天,膝下垫枕,
尽可能松弛腹壁缝合张力,以减轻疼痛。
2、饮食:6~12小时无不适,可进食, 若行肠切除吻合术者应待胃肠功能恢复后 逐渐进食。禁食期间应补液。
3、活动:术后不要过早下床活动(一 般3-5天后)防止复发。
4、防止腹内压增高:(如咳嗽、便秘等)
寻找 疝囊
处理 疝囊
修补 薄弱
【股疝】
股疝—由股环突出经股管向卵园孔处向前突起, 易嵌顿。中年肥胖妇女多见。
疝囊呈靴 状,易嵌
顿
【切口疝】
切口疝—多发生在手 术切口愈合不良者
【脐疝】
脐疝—由脐环突出, 多为婴儿脐带处理不 良所致。
脐疝修补术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腹壁薄弱史,引起腹内压增高疾病) 2、身体状况(肿块大小、质地、回纳,有无肠梗
3、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 — 当腹内压骤然增高 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 后因疝囊颈收缩,将疝内容物卡住而不能还纳, 称嵌顿性疝。发生嵌顿性疝时,患者可伴腹部或 包块部疼痛,若嵌顿为肠管可有腹痛、恶心呕吐、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若嵌顿时间过久,导致内 容物(肠管、大网膜)血运障碍时称绞窄性疝。 若发生绞窄,包块局部出现红、肿、痛、热,甚 至形成脓肿。若肠管发生绞窄,全身有畏寒发热、 脱水、腹膜炎、休克等症状。
第十五章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Abdominal outer hernia)
外科教研室罗森亮
【概 念】
体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 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 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hernia ) 。
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 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局部形成 包块称为腹外疝。
【处理原则】
(一)治疗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发病
(二)巨大疝应嘱卧床休息,或用疝带压迫 (成人)、棉束带绑扎压迫(小儿),防止内 容物嵌顿。
(三)以手术为主。常见术式:高位结扎、疝 修补(加强前壁和后壁)、疝成形术,以及嵌顿 疝回纳等手术。(以斜疝为例)
疝带或棉束带压迫
【斜疝手术治疗】
【分类】
易复性疝
按内容物回纳程度分 难复性疝
嵌顿性疝
绞窄性疝
【分类】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直疝 按疝环所在部位分
切口疝
脐疝
股疝
【临床表现】
1、易复性疝 —患处出现隆起的肿块, 当病人站立、行走、咳嗽或腹内压增加 时,疝块膨大明显;平卧或用手推送时, 内容物可回纳到腹腔,疝块可消失(即 时隐时现) 。除疝块巨大者可有行走不 便和下坠感,或伴腹部隐痛外,一般无 自不适。 检查:回纳内容物内可听到咕 噜声,并可触及疝环和咳嗽冲击感(不 同疝疝块出现位置不同)。
腹外疝分: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斜疝、股疝、切口 疝和脐疝。 腹股沟斜疝最常见,是疝囊从腹壁下 动脉外侧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前下行进入腹股沟管, 穿过外环而进入阴囊。多发生在青壮年和儿童。直 疝是疝囊从腹壁下动脉的内侧“直疝三角区”直接 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不进入阴囊。多见于 老年人。股疝是疝囊由股环沿股管向下向前部的卵 圆窝突出,多见于妇女,最易发生嵌顿。切口疝是 由切口缺损部突出,手术者多见。脐疝是由脐环部 向前突出,多见于婴幼儿。
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先天性、后天性)
2、腹内压力增高(、咳嗽、便秘、妊娠、重
体力劳动)
【病理解剖】
疝环(疝门)是腹壁缺损 构成的裂隙
疝囊(由壁层腹膜经疝环 向外突起形成的囊袋分: 颈、体、底)
疝内容物(多为肠管及大 网膜)
疝外被盖(疝囊外的各层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