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9 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件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 些扫墓人的心情,渲染了一种悲愁、哀伤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一个“借问”,一个“遥指”,话不多, 动作也不多,却写得极富韵味,同时兼具人物情态。牧童俏 皮一指,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言语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回 答了作者,抹去了诗人心中的阴云,使全诗的气氛豁然明快。
活动指导
一、确定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 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二、查找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查找资料时,可以询问长辈, 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参观民俗展览馆,收集或制作民俗物品等。

异乡异客


现实
逢佳节
日 忆
倍思亲
孤寂之感

登高处
思乡之情
东 兄
想象
插茱萸

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 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 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传统节日传感情 本课三首古诗,介绍了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 清明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文 化内涵,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读古诗,感受中国文 化的魅力,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在感叹诗 人高超的艺术、高尚的情怀之余,我们要好好地把祖国 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清明
雨纷纷 ——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愁闷
振作
《清明》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诗人 孤身行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失落 的情绪和对生活的希望。





山唐

东 兄 弟
王 维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 请你说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一诗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教案(含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
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
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
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
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
( 5)师生交流。
教学 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 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第一课时
1. 会认“屠、苏”等 2 个字,会写“旧、符”等 2 个字。
教学 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屠苏”“曈曈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 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 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
伸( 分钟
)情。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 日”,迁移学习,让学生
师生读)
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
2. 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内容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4. 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 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 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 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 意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 (课件出示 10):
元日
爆竹/ 声中// 一.岁.除.,春风/ 送暖// 入.屠.苏.。 千门/ 万户// .瞳.瞳.日.,总把/ 新.桃.// 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 )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tú sū
总 把/ 新 桃/ 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迎来 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 苏酒。
渲染: 紧扣题目,通过描 写响亮的爆竹声和饮酒 的感受,渲染出春节热 闹欢乐的气氛,让人感 觉到春天已经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背诵指导:在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的 基础上,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背诵。 默写指导:默写时注意不要写错字,第三 句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不要写错。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 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 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 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 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思念亲人
情景 交融
插茱萸
少一人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
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 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情怀。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除夜》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_______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_____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 ______________,每逢的氛围?衬 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这句诗描写了烟雨蒙蒙的雨天,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 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思考并交流
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
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扫墓或踏青春游,而羁 旅在外的人孤身赶路,本就怀着伤感和追思之情,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 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此诗人用“断魂”二字来描写羁旅在外的人的心情。

三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含课文朗读

三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古诗三首(新教材)部编版含课文朗读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 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示例:《元日》写的是春节这个传统节日, 写了燃放爆竹、畅饮屠苏酒、张贴新桃符的热闹 情景;《清明》写的是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写 了细雨纷纷、行人心境凄冷的节日情景;《九月 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 写了自己身居异乡,想象家乡亲人重阳登高、遍 插茱萸的情景。
主旨概括
《清明》描写了清明春色,表达 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怀念已故亲人的 惆怅、凄凉之情。
此处指华山以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指农历九月初 九重阳节。
[唐] 王 维
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极负 盛名的诗人,又因官至尚书右丞,所 以人称“王右丞”。王维擅长各种诗 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最能 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山水田园诗。
中秋节吃月饼 端午节吃粽子
重阳节登高 赏菊
谢谢观看!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有登高 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
的习俗。
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诗意:我知道那遥远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 处远望独在异乡的我,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上 茱萸,就为少了我而感到伤心遗憾了。
登高
插茱萸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试赏析本句中“遥知”的用法。
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的兄 弟们,却以“遥知”二字落笔,通过想象,反过 来说家乡的兄弟们在“遍插茱萸”时对自己深深 的思念。而这种用登高远望、遍插茱萸的细节来 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念,正是“倍思亲”感情的 深化。
下雪啦
7.课后习题:
例如“考”、“老”二字,本义都是长者;“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窍”、“空”二字,本义都是孔。这些字有着相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 古诗三首必背知识点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 《古诗三首》包含了 《元日》、《清明》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经典古诗,每首诗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节日情感。

以下是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古诗及作者简介1. 《元日》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内容:描写农历正月初一除旧迎新的景象,通过放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等习俗,展现了节日的喜庆与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祝愿。

2. 《清明》作者:杜牧 (803~853),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内容:描绘清明时节的细雨蒙蒙与路上行人的愁苦心情,抒发了诗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之情。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701?~761),唐代诗人、画家,世称 “王右丞”。

内容:诗人在重阳节独在异乡,思念远方的亲人,通过想象家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生字与词语生字:旧、符、欲、魂、借、酒、何、牧、兄、独、异、佳等。

词语:爆竹、屠苏、新桃、欲断魂、遥指、异乡、异客、佳节等。

三、诗意理解1. 《元日》诗意: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迎接新年的到来。

2. 《清明》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行人心中充满愁苦,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倍感凄凉。

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只是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独自远离家乡无法与家人团聚,每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

四、节日与文化背景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习俗包括放爆竹、贴春联、饮屠苏酒等。

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4月4、5或6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梳理我会写:旧jiù(怀旧、新旧、念旧)符fú(符号、相符、符合)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魄)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喝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妹、师兄)独dú(单独、独自、孤独)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自行车)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问题归纳: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

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课后习题答案: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

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最新】
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
中线上。
品读古诗
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
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
诗意:人们在一片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
一年,饮着醇(chún)美的屠苏酒,感受到
了春天的气息。
品读古诗
赏析:
这两句诗紧扣题目,写了人们在阵阵鞭炮
声中辞旧迎新的景象,写出了春节人们放鞭炮、
活动展示节日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吃饺子放爆竹拜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赏花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农历腊月三十守岁吃年夜饭贴春联谢谢观看9古诗三首元元日宋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畅饮美酒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春风送暖
入屠苏”描写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
饮屠苏酒的景象,欢乐祥和的情景跃然纸上。
品读古诗
形容太阳出来后
天色渐亮的样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
新桃换旧符
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
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
春联的前身。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
喜欢刻画宁静幽美的境界。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瞑》《竹
里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初读古诗
听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再试着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初读古诗
xiōn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wéi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bèi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同步练习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9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同步练习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给后人留下100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代表作:《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

主题:《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注解: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鉴赏:诗的前两句:这两句写“元日”(春节)的传统习俗有放爆竹、喝屠苏酒,用来渲染春节祥和欢乐的气氛。

诗的后两句:“曈曈”是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结尾一句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全诗将叙事与写景结合。

通过对“爆竹声”“屠苏酒”“换桃符”以及开春送暖的春风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春节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流露出诗人在除旧迎新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9、古诗三首(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9、古诗三首(图文解读+教学视频)

课文知识点一、生字组词旧jiù(怀旧、旧事、念旧)符fú(符号、相符、音符)欲yù(食欲、欲望、欲罢不能)魂hú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何hé(何时、何地、何苦)牧mù(牧童、牧民、牧场)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独dú(单独、独自、独立)异yì(异乡、异地、奇异)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二、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少shǎo (少人)shào (少年)三、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晚号半山,封荆国公。

汉族。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写诗喜欢评今论古,抒发军事、政治见解。

他有不少描写山水风光的小诗,名朗秀丽,清新自然,深受读者喜爱。

王维:(699-759)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

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四、问题归纳1.《元日》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这首诗写的春节。

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2.《清明》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清明节。

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重阳节。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件(共23张PPT)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课件(共23张PPT)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导入
走进诗人
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 (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 名诗人、画家。也通佛学,有“诗佛”之称 。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代表作有《山居秋暝》、《相思》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 与长安之间,在重阳佳节这一天,他感到特别孤独,愈发思念家
思家乡
兄弟登高 少一人
孤独之感 思乡之情
谢 谢 观 看!
赏析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前两句写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每逢重阳佳节就 更加思念亲人。
赏析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一词暗指诗人与故乡亲人相互挂念更突 出其对故乡的了解。
赏析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少一人”写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情。
赏析古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景象。
思考 1.诗中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诗中描写了重阳节时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思考 2.这首诗哪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 的思念之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赏析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 倍感孤独。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 触景生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主旨概括
这是一首思乡怀亲的名作。表达了重阳佳 节时,诗人独自在异乡漂泊,格外思念家乡亲 人的情感。
拓展
描写重阳节的诗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唐)孟浩然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唐)李白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意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九课9《古诗三首》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元日》译文:
在阵阵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的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诗人通过这首诗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理想和乐观自信的感情。

《清明》译文: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的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询问当地之人哪里可以买酒消愁,牧童伸手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表达了诗人孤身在外时内心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
我一个人客居他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时我想远方的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带着茱萸,只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

第九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九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九课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语文原文:春景撩吾意,漫步小园中。

繁花争入眼,翠柳舞随风。

蝶戏花丛里,吾心乐似童。

且将烦恼事,尽付此光融。

一、衍生注释:“春景撩吾意”,撩,表示撩拨、引起,春天的景色引起了我的兴致。

“繁花争入眼”,争,有竞相、争着的意思,描绘出繁花似锦,好像都争着被人看到的热闹景象。

“翠柳舞随风”,舞,舞动,翠柳随风舞动,写出柳的姿态轻盈。

“吾心乐似童”,我心里快乐得就像小孩子一样。

“且将烦恼事,尽付此光融”,且,暂且,付,交付,就是把烦恼的事情,都交给这美好的春光去消融。

二、赏析:这首诗开篇就点明春景引发了自己的游兴。

中间几句细致地描绘了园中景色,繁花、翠柳、戏蝶,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在眼前展开。

通过描写这些美好的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快乐的心情,仿佛回到童年一般。

最后两句更是将烦恼之事与美好春光作对比,表达出一种想要忘却烦恼,尽情享受春天的情感,有一种豁达乐观的情绪在其中。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美好的事物,总是希望能让它驱散心中的阴霾一样。

三、作者介绍: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平凡之人,名叫名字。

平日里就喜欢观察身边的景色,感受四季的变化。

春天的生机盎然总是能让我心生欢喜,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希望能把这种对春天的喜爱和从春天中获取的快乐分享给大家。

四、运用片段:当我心情烦闷,如同被困在黑暗的角落里的时候,我就想起了那次春日闲游。

我走在那小园中,看着那些繁花像是在比赛谁更艳丽一般争着映入我的眼帘,翠绿的柳枝随风舞动,就像婀娜的少女。

那些蝴蝶在花丛中嬉戏,我的心也跟着欢快起来,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那春风吹走了。

就如诗中所说“且将烦恼事,尽付此光融”,春天就有这样的魔力,能让我们重新找到快乐。

原文:夏夜清凉处,乘凉小院东。

繁星如宝钻,明月似银弓。

蛐蛐鸣草际,萤火舞空中。

久坐人难去,此景醉吾瞳。

一、衍生注释:“夏夜清凉处”,点明时间是夏夜,清凉处指乘凉的地方。

“繁星如宝钻”,把繁星比作宝钻,形容星星闪烁的样子如同珍贵的钻石一样璀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古诗三首
元 日
【唐】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
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百姓疾苦和社会问题
的作品。
主要作品:《泊船瓜洲》《登飞来峰》
《书湖阴先生壁》等。
元日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屠苏。 /曈 曈 日 , 千 门/万 户
馆》《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 ·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重阳节起源玉初汉,这一天,重阳 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 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 茱萸等等。
别的,其他的。 单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
tú sū
总 把/新 桃/ 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岁:年 除:去掉,这里指 过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意:人们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 年,感受着温暖的春风,畅饮着屠苏酒。
如何理解“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含义?
“新桃换旧符”写出了当时的民间风俗,
又寓含除旧迎新的意思。“新桃换旧符”与 首句爆竹送旧岁的意思紧密呼应,形象地表 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 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江南春》《泊秦淮》《清 明》《山行》等。
清 明 清 明/时 节/雨 纷 纷, hún 路 上/行 人/欲 断 魂。 jiǔ 借 问/ 酒 家/何 处 有? mù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每逢佳节倍思亲。
碰见;遇到。 加倍、更加。
诗意:我独自远离家乡,
每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亲
人。
思念家乡;无法与亲人团
聚的孤单、落寞。
孤身一人
孤 独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孤单寂寞
浓浓的思乡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意:我想远方的兄弟 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 身上都插戴了茱萸,只是少 了我一个人。
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 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有什么方式记录,然 后各自开展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活动指导: 1.自由组成小组,组内讨论决定打算了解 的传统节日及了解的方式和记录信息的方式。
2.组员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可以通过询问 长辈或查阅相关的图文资料、观看相关的视频 资料来了解传统节日,再通过卡片、表格等形 式来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展示: 节日 春节 过节时间 农历正月初一 节日习俗 吃饺子,贴春联,拜年 吃汤圆,赏花灯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蒿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七夕 重阳节 腊八节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腊月初八
乞巧 登高,插茱萸,喝 菊花酒 喝腊八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魂:指情绪、心情。 断魂:指“路上行人”哀伤的心情。
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诗意: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 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更 加愁闷,失魂落魄一样。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意: 向牧童询问哪里 有酒家,牧童指向远 处杏花盛开的小村庄。
返回
三、读一读其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朗读指导:这三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在 朗读时要注意重读和停顿,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韵律美。读《元日》时,语气要喜庆轻快,语 调高昂向上;读《清明》时前两句是低沉的, 语速缓慢,后两句趋向欢快;《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要用深情、低沉的语气来读。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 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 符都换成了新的。
悟 语
这首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放鞭炮,喝美酒,换上春联过大年。这是 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清 明
【唐】杜牧
清明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
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我国古代在清明节这天除扫墓祭祖外,还 有踏青游春、放风筝、蹴鞠等习俗。
这两句诗中,诗人想到了什么?从中能 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写诗人想象家乡的兄弟们登高、
插茱萸,欢度重阳佳节,却只少了自己。从
中可以体会到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寂寞和
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独在 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 方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 抒发了深深的思乡情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明——雨纷纷 触景 行人——欲断魂 伤怀 排解愁闷 振作精神
清明
酒家——何处有 借酒 牧童——杏花村 消愁
是想念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农历九月初 九重阳节。
【唐】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因
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是唐代山
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 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主要描绘了春节人们放爆竹、 畅饮屠苏酒、用新桃换旧符等热闹场面。 《清明》描写了清明节美丽又凄迷的江 南春雨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重阳节 亲人团聚、插茱萸、登高望远的场景。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 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 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 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