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章食品的色香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章食品的色香味
第一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4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食品风味的概念; 2.了解食品中天然色素的分类; 3.掌握血红素、叶绿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征(果蔬加工中保绿的理论依据; 4.理解多烯色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了解其使用特征; 5.了解酚类色素的分类、存在和化学结构特征; 6.理解花青素、花黄素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及其与食品加工的关系; 7.了解鞣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特点; 8.了解红曲色素、姜黄色素、甜菜色素等醌酮色素的应用特点。
成色泽转化为黄褐色。 稀的硫酸铜溶液处理时:被铜离子取代生成铜叶
绿素,铜叶绿素的绿色比叶绿素更鲜艳、更稳来自百度文库定。
(2)酯的性质 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叶绿酸盐和醇,叶绿酸盐的绿色较叶绿
素稳定。 (保绿原理和应用)
3.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1)酸和热引起的变化
酸的作用,生成脱镁叶绿素,颜色由绿色向褐色转 变。如蔬菜在收获后,植株体内有机酸的存在,可 生成脱镁叶绿素,变黄甚至变褐,腌制蔬菜时则由 乳酸而致。
(2)酶和光 许多酶能促进叶绿素的破坏,如脂酶、蛋白酶;叶 绿素酶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
蔬菜的加工处理(热烫和杀菌)是导致叶绿素损失的主要 原因,其变化主要是热和酸造成了叶绿素向焦脱镁叶绿素 的转化,造成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a)加热下组织 的破坏,细胞内的成分(包括有机酸)不再区域化,因而 加强了与叶绿素的接触。(b)加热时,生成新的有机酸 如草酸,苹果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脂肪会水解成 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H2S或脱羧产生CO2等,降低了pH, 使其酸性化。为了护色,常将石灰水或氢氧化镁加入热烫 液中,以提高pH,并有一定的保脆作用。
2.血红素的性质
(1)与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而呈现 鲜红色。
因HbO2并非化合物,分子中的铁未被氧化,仍 为亚铁离子,在O2分压低的环境下,又能分解 成Hb和O2 。 同样,Mb当肌肉切开后,Mb也能与O2结合而 成鲜红色。
(2) Fe2+的变化
MbO2 氧 化 而 形 成 棕 褐 色 的 高 铁 肌 红 蛋 白 。 同样MbO2在有氧加热时,球蛋白变性,血 红素中Fe2+氧化为Fe3+而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 红蛋白(MMb ),即为熟肉的颜色。
➢ (2)双键特征,使其易发生氧化。在强氧化剂作用 下,多烯色素被破坏而褪色。
(二)叶绿素
1.叶绿素的结构特征 存在于植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两种。在高等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按3∶1 的比例共存。 与血红素相似。
(1)环中结合着Mg2+,而不是Fe2+。 (2)除4个吡咯环之外,还形成了1个副环(V)。 (3)侧链基团不同,叶绿素分子中存在酯基。
(平面上与球蛋白结合,平面上下与O2或H2O相结合。)
血红蛋白(Hb)是由4分子亚铁血红素和1分 子由4条肽链组成的球蛋白结合而成。相对分 子质量为6 800,而肌红蛋白(Mb)则为1分 子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肽链组成的球蛋白所组 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 700,恰为血红蛋白 (Hb)的四分之一。
血红蛋白(Hb)与肌红蛋白(Mb)是构成动物 肌肉红色的主要色素,牲畜在屠宰放血,血红 蛋白排放干净之后,酮体肌肉中90%以上是肌 红蛋白(M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随 年龄不同而不同,如牛犊的肌红蛋白较少,肌 肉色浅,而成年牛肉中的肌红蛋白(Mb)较 多,肌肉色深。虾、蟹及昆虫体内的血色素是 含铜的血蓝蛋白。
(3)与亚硝基NO的作用 Hb和Mb能与亚硝基NO作用,形成稳定艳丽的 桃红色亚硝酰肌红蛋白(NOMb)和亚硝酰血 红蛋白(NOHb),加热颜色也不变。基于此 原理,在火腿、香肠等肉类腌制加工中,往往使 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目前的研究 显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对脑组织有损伤,且有致 癌作用。
一、 吡咯色素
➢结构基础:4个吡咯环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相连 而成的卟吩环。
➢天然吡咯色素:动物组织中的血红素和植物组织 中的叶绿素,它们都与蛋白质相 结合,不同之处在于卟吩环上的 侧链基团和卟吩环中结合的金属 离子不同。
(一)血红素 1.血红素的结构结构特点为: ➢ (1)铁为+2价; ➢ (2)有一个由4个吡咯环连接而成的卟吩环; ➢ (3)存在共轭体系,使该物质呈现颜色; ➢ (4)有酸性。
2.性质 物性:叶绿素a:蓝黑色的粉末,熔点为117~120 ℃,
溶于乙醇溶液而呈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叶绿 素b:深绿色粉末,熔点为120~130 ℃,其醇溶液 呈绿色或黄绿色,并有荧光。二者不溶于水而溶于 乙醇、乙醚、丙酮等脂肪溶剂中,不耐热和光。
化性: (1)Mg2+的变化 酸性条件下:被氢离子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造
产生颜色)。大多数天然胡萝卜素类都可看作是番 茄红素的衍生物。番茄红素的一端或两端环构化, 便形成了它的同分异构体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γ-胡萝卜素。
1分子β-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能转化为2分子 维生素A,因此是有效的维生素A原,而一分 子的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只能形成一分子 维生素A,而番茄红素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 没有营养作用。
(2)叶黄素类 叶黄素类是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 生物,主要有叶黄素,隐黄素,辣椒红素,番 茄黄素等。
2.多烯色素的性质与影响 物理性质:脂溶性,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其
中胡萝卜素类微溶于甲醇、乙醇,而叶黄素类则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利用此性质特点可将两者分 开。
化学性质:
➢ (1)较稳定,耐酸耐碱,较耐热。在锌、铜、锡、 铝、铁等金属存在下也不易破坏,因此在食品加工 中不易损失。
绿色植物在储藏加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光解。即在 光和氧气的作用下破坏卟吩环,产生一系列小分 子。对此在储藏绿色植物性食品时,应避光、除 氧,以防止光氧化褪色。
二、多烯色素(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类胡萝卜素按其结构与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胡萝卜
素类和叶黄素类。
1.结构特点 (1)胡萝卜素类 存在大量共轭双键(形成发色基团,
第一节 食品中的天然色素(4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食品风味的概念; 2.了解食品中天然色素的分类; 3.掌握血红素、叶绿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征(果蔬加工中保绿的理论依据; 4.理解多烯色素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点;了解其使用特征; 5.了解酚类色素的分类、存在和化学结构特征; 6.理解花青素、花黄素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及其与食品加工的关系; 7.了解鞣质的组成特点和性质特点; 8.了解红曲色素、姜黄色素、甜菜色素等醌酮色素的应用特点。
成色泽转化为黄褐色。 稀的硫酸铜溶液处理时:被铜离子取代生成铜叶
绿素,铜叶绿素的绿色比叶绿素更鲜艳、更稳来自百度文库定。
(2)酯的性质 碱性条件下水解成叶绿酸盐和醇,叶绿酸盐的绿色较叶绿
素稳定。 (保绿原理和应用)
3.叶绿素在食品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 (1)酸和热引起的变化
酸的作用,生成脱镁叶绿素,颜色由绿色向褐色转 变。如蔬菜在收获后,植株体内有机酸的存在,可 生成脱镁叶绿素,变黄甚至变褐,腌制蔬菜时则由 乳酸而致。
(2)酶和光 许多酶能促进叶绿素的破坏,如脂酶、蛋白酶;叶 绿素酶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
蔬菜的加工处理(热烫和杀菌)是导致叶绿素损失的主要 原因,其变化主要是热和酸造成了叶绿素向焦脱镁叶绿素 的转化,造成颜色的变化。这是由于:(a)加热下组织 的破坏,细胞内的成分(包括有机酸)不再区域化,因而 加强了与叶绿素的接触。(b)加热时,生成新的有机酸 如草酸,苹果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脂肪会水解成 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H2S或脱羧产生CO2等,降低了pH, 使其酸性化。为了护色,常将石灰水或氢氧化镁加入热烫 液中,以提高pH,并有一定的保脆作用。
2.血红素的性质
(1)与O2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而呈现 鲜红色。
因HbO2并非化合物,分子中的铁未被氧化,仍 为亚铁离子,在O2分压低的环境下,又能分解 成Hb和O2 。 同样,Mb当肌肉切开后,Mb也能与O2结合而 成鲜红色。
(2) Fe2+的变化
MbO2 氧 化 而 形 成 棕 褐 色 的 高 铁 肌 红 蛋 白 。 同样MbO2在有氧加热时,球蛋白变性,血 红素中Fe2+氧化为Fe3+而生成棕褐色的高铁肌 红蛋白(MMb ),即为熟肉的颜色。
➢ (2)双键特征,使其易发生氧化。在强氧化剂作用 下,多烯色素被破坏而褪色。
(二)叶绿素
1.叶绿素的结构特征 存在于植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成叶绿体。主要有叶绿素a 和叶绿素b两种。在高等植物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按3∶1 的比例共存。 与血红素相似。
(1)环中结合着Mg2+,而不是Fe2+。 (2)除4个吡咯环之外,还形成了1个副环(V)。 (3)侧链基团不同,叶绿素分子中存在酯基。
(平面上与球蛋白结合,平面上下与O2或H2O相结合。)
血红蛋白(Hb)是由4分子亚铁血红素和1分 子由4条肽链组成的球蛋白结合而成。相对分 子质量为6 800,而肌红蛋白(Mb)则为1分 子亚铁血红素和1分子肽链组成的球蛋白所组 成,相对分子质量为1 700,恰为血红蛋白 (Hb)的四分之一。
血红蛋白(Hb)与肌红蛋白(Mb)是构成动物 肌肉红色的主要色素,牲畜在屠宰放血,血红 蛋白排放干净之后,酮体肌肉中90%以上是肌 红蛋白(Mb)。肌肉中的肌红蛋白(Mb)随 年龄不同而不同,如牛犊的肌红蛋白较少,肌 肉色浅,而成年牛肉中的肌红蛋白(Mb)较 多,肌肉色深。虾、蟹及昆虫体内的血色素是 含铜的血蓝蛋白。
(3)与亚硝基NO的作用 Hb和Mb能与亚硝基NO作用,形成稳定艳丽的 桃红色亚硝酰肌红蛋白(NOMb)和亚硝酰血 红蛋白(NOHb),加热颜色也不变。基于此 原理,在火腿、香肠等肉类腌制加工中,往往使 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目前的研究 显示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对脑组织有损伤,且有致 癌作用。
一、 吡咯色素
➢结构基础:4个吡咯环的α-碳原子通过次甲基相连 而成的卟吩环。
➢天然吡咯色素:动物组织中的血红素和植物组织 中的叶绿素,它们都与蛋白质相 结合,不同之处在于卟吩环上的 侧链基团和卟吩环中结合的金属 离子不同。
(一)血红素 1.血红素的结构结构特点为: ➢ (1)铁为+2价; ➢ (2)有一个由4个吡咯环连接而成的卟吩环; ➢ (3)存在共轭体系,使该物质呈现颜色; ➢ (4)有酸性。
2.性质 物性:叶绿素a:蓝黑色的粉末,熔点为117~120 ℃,
溶于乙醇溶液而呈蓝绿色,并有深红色荧光。叶绿 素b:深绿色粉末,熔点为120~130 ℃,其醇溶液 呈绿色或黄绿色,并有荧光。二者不溶于水而溶于 乙醇、乙醚、丙酮等脂肪溶剂中,不耐热和光。
化性: (1)Mg2+的变化 酸性条件下:被氢离子取代,形成脱镁叶绿素造
产生颜色)。大多数天然胡萝卜素类都可看作是番 茄红素的衍生物。番茄红素的一端或两端环构化, 便形成了它的同分异构体α-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 γ-胡萝卜素。
1分子β-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能转化为2分子 维生素A,因此是有效的维生素A原,而一分 子的α-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只能形成一分子 维生素A,而番茄红素不能转化成维生素A, 没有营养作用。
(2)叶黄素类 叶黄素类是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 生物,主要有叶黄素,隐黄素,辣椒红素,番 茄黄素等。
2.多烯色素的性质与影响 物理性质:脂溶性,几乎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醚,其
中胡萝卜素类微溶于甲醇、乙醇,而叶黄素类则 易溶于甲醇和乙醇,利用此性质特点可将两者分 开。
化学性质:
➢ (1)较稳定,耐酸耐碱,较耐热。在锌、铜、锡、 铝、铁等金属存在下也不易破坏,因此在食品加工 中不易损失。
绿色植物在储藏加工过程中经常发生光解。即在 光和氧气的作用下破坏卟吩环,产生一系列小分 子。对此在储藏绿色植物性食品时,应避光、除 氧,以防止光氧化褪色。
二、多烯色素(类胡萝卜素)
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 类胡萝卜素按其结构与溶解性质分为两大类:胡萝卜
素类和叶黄素类。
1.结构特点 (1)胡萝卜素类 存在大量共轭双键(形成发色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