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注塑应力的检测方法
注塑件内应力检验操作规范

注塑件内应力检验操作规范1.引言2.设备和材料2.1内应力检测仪器,如拉压力测试机2.2透明玻璃板2.3用于切割注塑件的工具2.4荧光染料(可选)2.5工作手套、眼镜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3.操作步骤3.1前期准备3.1.1确保内应力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校准仪器(根据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3.1.2准备测试样品,注塑件应经过充分固化,不能有明显的外观缺陷。
3.1.3将透明玻璃板放置在干燥平整的工作台上。
3.2检测操作3.2.1将注塑件放置在透明玻璃板上,并用工具将注塑件切割成合适的尺寸。
3.2.2如果需要使用荧光染料,按照染料说明将染料涂抹在注塑件切口处。
3.2.3将注塑件放置在拉压力测试机上,并根据仪器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检测注塑件的引张强度和压缩强度。
3.2.4根据测试结果,判断注塑件的内应力情况。
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调整注塑工艺参数或改变注塑件结构来减轻内应力。
3.2.5记录测试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整理和保存。
4.注意事项4.1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
4.2操作时应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确保人身安全。
4.3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仪器和工具的正确使用,严禁不当操作,避免损坏设备和样品。
4.4测试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尽量选择不同批次和不同型号的注塑件进行测试。
4.5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整理,避免遗失或混淆数据。
5.结论注塑件内应力检验操作规范旨在确保注塑件的性能和质量,有效减轻内应力的影响。
通过规范的操作步骤和要求,可以获得可靠的内应力测试结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操作流程,提高内应力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伸 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的测定方法

塑料和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的测
定方法
塑料和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应力—应变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测定:
1. 拉伸强度的测定:
- 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 将试样夹持在拉伸试验机上,施加逐渐增加的拉力。
- 记录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拉力,即为拉伸强度。
2. 拉伸模量的测定:
- 同样将试样夹持在拉伸试验机上。
- 施加小的拉力,测量试样在该拉力下的应变。
- 施加更大的拉力,测量试样在不同拉力下的应变。
- 根据胡克定律(应力=弹性模量×应变),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 通过计算斜率,即可得到拉伸模量。
3. 应力—应变关系的测定:
- 通过拉伸试验机进行拉伸试验,同时测量拉伸力和试样的变形。
- 根据拉伸力和试样变形计算出应力和应变。
-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得到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
- 曲线的斜率即为材料的切变模量,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刚度和可塑性。
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方法可能因材料类型和具体实验条件而有
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实际测定前,建议参考相应的标准或文献,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塑胶电镀:注塑坯件内应力检测实用方法

塑胶件内应力检测实用方法:
1.1、针对ABS材料,要求用冰醋酸浸泡法检测:
A、检测方法,将测试零件完全浸泡在冰醋酸中,第一次泡30秒,泡完后捞起来用清水洗净,再用冷风机吹干,检测;第二次再泡2分钟,捞起来自然晾干,检测。
说明:第一次泡是检测产品表面应力,第二次泡是检测整个产品的应力。
B、接收准则:表面允许有轻微发雾,无白化、无龟裂。
1.2、针对PC+ABS材料,标准里面介绍了两种检验方法:一种是红染测试法,另一种是四氯化碳(CCL4)测试法。
1.2.1、红染测试法:
A、试剂自配:配制比率为750ml/L异丙醇+250ml/L丙酮+0.8g人造红色素,这些化学药剂都可以买到。
B、检测方法:将测试零件完全浸泡在试剂中,泡5-10分钟,捞起来用清水冲净,再用冷风机吹干,检测。
C、接收准则:表面允许有轻微发雾,无白化、无龟裂(明显的红线)。
1.2.2、四氯化碳(CCL4)测试法。
A、测试方法:同红染测试法,泡5-10分钟,捞起来用清水冲净,再用冷风机吹干,检测。
B、接收准则:表面允许有轻微发雾,无白化、无龟裂。
1.2.3、针对PC+ABS材料,是要根据PC含量的多少确定浸泡时间的,像我们毛胚PC 含量为45%,需要泡7-10分钟。
1.2.4、优先选择红染测试法检验。
上述提到的检测方法挺实用,对ABS/ABS+PC塑胶电镀坯件应力检测有很大帮助的。
《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研究》

《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研究》塑料注塑成型是一种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方法,它可以通过将加热熔化的塑料材料注入到模具中,然后冷却固化来制造各种形状的产品。
然而,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制品会产生内部应力,这可能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材料的变形和形状保持能力。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塑料材料会经历加热、熔化、注入、冷却和固化等阶段。
在这些过程中,塑料材料会因为温度变化和形状变化而产生内部应力。
通过研究这些内应力的产生机制和分布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料材料的变形特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成型质量和性能。
其次,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的研究对于改善产品的外观和尺寸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塑料制品在注塑成型后,由于内部应力的存在,可能出现缩水、翘曲、变形等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和尺寸稳定性。
通过研究内应力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针对性地优化模具结构和成型工艺,控制塑料制品的变形,从而得到更好的外观和尺寸稳定性。
此外,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改善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提供指导。
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韧性等方面。
内应力的存在会影响塑料材料的分子结构和链层结构,从而对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内应力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我们可以优化成型工艺和后处理工艺,提高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其中涉及到温度场、应力场、流动场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力学、热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的机理和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塑料制品的成型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综上所述,《塑料注塑成型内应力研究》是一个有益且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内应力的产生机制、分布规律和对塑料制品性能的影响,我们可以为改善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外观和力学性能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应力测试方法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应力测试方法三:常用塑料:1.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常用塑料特征、性能:2.1.PA(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2.PVC:聚氯乙烯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
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
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
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3.PMMA: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120°C 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
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0.1-0.8%,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
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4.POM:聚甲醛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5.PE: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
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高密度PE 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
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1.材料本身的问题:塑料材料选择不当、材料质量不过关或添加剂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导致塑料件的应力开裂。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一些塑料材料会发生老化或失去强度,容易出现应力开裂。
2.设计不合理:塑料件的设计不合理也是应力开裂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墙厚过薄、变截面和过小的毛胚等都可能导致塑料件的应力集中,进而导致开裂。
3.加工工艺问题:塑料件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例如注塑温度过高、注塑压力过大、注塑速度过快等都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和应力开裂。
1.观察外观:通过目测可以检测到塑料件的开裂情况。
开裂通常是由于应力集中导致的,因此在塑料件表面或边缘会出现明显的裂纹。
2.断面观察:将塑料件进行切割,观察其断面的结构和裂纹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塑料件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应力开裂。
3.拉伸试验:通过进行拉伸试验,可以测试塑料件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如果塑料件的强度较低或伸长率较小,说明存在应力开裂的风险。
4.光散射检测:利用光散射原理,通过照射塑料件表面,观察光的散射情况来判断塑料件的应力状态。
应力集中的区域通常会散射更多的光。
5.应力测量:通过应力分析仪等设备对塑料件进行应力测试。
可以直接测量塑料件内部的应力分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应力开裂的潜在风险。
总之,塑料件应力开裂的原因和检测方法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材料、设计、加工和使用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选择材料、优化设计、控制加工工艺以及进行适当的检测,可以降低应力开裂的风险,提高塑料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塑胶内应力测试方法

塑胶内应力测试方法塑料材料内应力测试是为了评估塑料制品在使用和负载条件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内应力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下面将介绍常用的几种测试方法。
1.锥形圆盘法:这是一种简单、常用的内应力测试方法。
它使用两个平面并行的圆盘夹紧塑料试样,然后用压缩力或拉伸力施加在圆盘上,使试样发生变形。
通过测量试样变形前后的直径变化,可以计算出内应力。
2.切割环法:这种方法将塑料试样切割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并在环形上进行一定的应力施加。
应力可以通过拉伸或压缩来施加。
然后测量环的直径和环心处的环厚度,通过计算得出内应力的大小。
3.X射线衍射法:这是一种非常精确的内应力测量方法。
它使用X射线通过塑料试样,然后观察射线衍射的图案。
内应力会导致晶体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射线的衍射图案。
通过对衍射图案的分析,可以得出内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4.拉压切割法:这种方法通过在塑料试样的一侧施加拉伸或压缩力,并在另一侧进行切割,从而引起切割面的位移。
然后通过测量切割面的位移和切割面的形状变化,可以计算出内应力。
5.高分子链节松弛法:这是一种通过测量高分子链节的松弛行为来评估塑料材料内应力的方法。
通过在恒温环境下施加一定的拉伸力,然后监测试样的应力松弛行为。
内应力越大,高分子链节的松弛速度越快。
无论使用哪种内应力测试方法,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试必须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因为温度会对塑料材料内应力产生影响。
2.测试时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需要根据试样的尺寸和形状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以确保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4.测试中要避免其他因素对结果的干扰,例如试样的表面损伤、试验环境的振动等。
总之,内应力测试是塑料材料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正确地进行测试,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为塑料制品的设计和生产提供有力的依据。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几乎所有塑料制品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应力,尤其是塑料注射制品的内应力更为明显。
内应力的存在不仅使塑料制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应力开裂和翘曲变形,也影响塑料制品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及外观质量等。
应力开裂的必要条件是试样或零件内存在应力,并存在某种应力集中因素如缺口、表面划伤等。
那么塑件应力从何而来呢?塑胶件内应力产生的原因依引起内应力的原因不同,可将内应力分成如下几类:(1)取向内应力取向内应力是塑料熔体在流动充模和保压补料过程中,大分子链沿流动方向排列定向构象被冻结而产生的一种内应力。
取向的大分子链冻结在塑料制品内也就意味着其中存在未松弛的可逆高弹形变,所以说取向应力就是大分子链从取向构象力图过渡到无取向构象的内力。
塑料制品的取向内应力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内层越来越小,并呈抛物线变化。
(2)冷却内应力冷却内应力是塑料制品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因冷却定型时收缩不均匀而产的一种内应力。
尤其对厚壁塑料制品,塑料制品的外层首先冷却凝固收缩,其内层可能还是热熔体,这徉芯层就会限制表层的收缩,导致芯层处于压应力状态,而表层处于拉应力状态。
塑料制品冷却内应力的分布为从制品的表层到内层越来越大,并也呈抛物线变化。
另外,带金属嵌件的塑料制品,由于金属与塑料的热胀系数相差较大,容易形成收缩不一均匀的内应力。
(3)环境应力环境应力开裂是聚烯烃类塑料的特有现象,它是指当制品存在应力时,与某些活性介质接触,会出现脆性裂纹,最终可能导致制品破坏。
这些活性物质可以是洗涤剂、皂类、水、油、酸、碱、盐及对材料并无显着溶胀作用的有机溶剂。
原料混有其它杂质或掺杂不适当的或过量的溶剂或其它添加剂时,在某些应力集的位置就会导致裂纹。
有些塑料如ABS等,在受潮状况下加热会与水汽发生催化裂化反应,使制件发生大的应变从而开裂。
塑料件去内应力 PC塑料制品的内应力检测方法

通用工艺规程名称:塑料件去内应力塑料制品内应力检测方法(PC)拟制:xx审核:批准:版号:3版编号:SKTG055二〇一三年三月三十日xx星际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工艺规程编号SKTG0551.塑料件去内应力1.1.适应范围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塑料件去内应力的操作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警示灯所用的塑料件去内应力,凡本公司所用的塑料件都按本工艺规程去除内应力。
1.2.设备、工具:恒温烘箱,300℃水银温度计。
1.3.材料:转灯转盘、环形变压器压环以及各类ABS和PC塑料件。
1.4.工艺过程1.4.1.领料并检查塑料件注塑成型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4.2.将烘箱开启,升温度至75℃~85℃。
1.4.3.将塑料件平放入烘箱放置网上,不能堆放,而造成受热不均,在恒温PC 料为100℃±5℃、ABS料为80℃±3℃温度下烘6小时以上去应力。
1.4.4.等待烘箱温度自然下降至室温(或20℃)取出塑料件。
1.4.5.检验塑料的外观及设计的关键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5.安全、注意事项1.5.1.塑料件放入烘箱时,应戴粗纱手套,防止手烫伤。
1.5.2.塑料件放在烘箱不能堆放,不能紧靠发热部位,防止工件烤变形。
1.5.3.要用温度计检测烘箱内的实际温度是否符合与设置温度相符,如超出误差范围应立即调整。
签名日期拟制审核标准化批准xx05.07.25版号:3版更改标记数量更改单号通用工艺规程编号SKTG0552.塑料制品的内应力检测方法(PC)2.1.材料与工具甲苯,正丙醇,皮手套,防毒面罩,盆。
(注:甲苯︰正丙醇=1︰3)2.2.操作过程2.2.1.将甲苯与正丙醇的溶剂倒入盆中混和。
2.2.2.把塑料制品放入盆,浸泡3分钟后拿出,用清水迅速冲洗干净。
2.2.3.目测制品外观有无裂纹、断裂。
2.2.4.如在限定时间内没有发生开裂,表示制品中的内应力是可以接受的。
2.2.5.如在限定时间内发生裂纹、开裂,表示制品已严重分解,不能使用。
塑料应力测试

塑料注射成形零件由于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工艺的局限性,在注塑和冷却过程中总会同时伴有压力和拉力的产生,而较高的残余应力(表面拉力)将会导致零件过早失效。
为了有效规避零部件产生这种失效,更合理的设计和工艺是必需的。
同时,快速而有效的检测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缺陷,并可避免问题的扩散。
目前评估塑料注射成形零件表面及附近区域残余应力的方法之一是溶剂沉浸测试法。
沉浸后,高应力集中区域会有相应的裂纹产生,以此我们就可以快速有效地对设计和工艺进行评估和改进。
以下部分是主要树脂生产商GE和Bayer推荐的适合于各自主要产品的溶剂测试法。
我们需要在供应商品质控制流程中加入该检测结果。
GEP Lexan/Cycoloy系列塑料Lexa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机壳。
Cycoloy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
对于用Lexan和Cycoloy系列塑料成形的零件,内应力的检查都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醋酸沉浸法:(1)将零件完全浸入24摄氏度的冰醋酸中30秒;(2)取出后立即清洗,后晾干检查表面;(3)仔细观察外观,若有细小致密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裂纹越多,应力越大; (4)重复上述操作,在冰醋酸中浸2分钟,再检查零件,若有深入塑料的裂纹,说明此处有很高的内应力,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
2.甲乙酮+ 丙酮沉浸法:将零件完全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丙酮的混合液中,取出后立即甩干,依上法检查,有应力的零件应在60-75摄氏度下加热2-4小时以清除应力,也可在25%的丙酮中浸泡30分钟去除应力。
Bayer Makrolon/Bayblend系列塑料Makrolon 系列(PC):常用于手机镜片,导光板,键盘,机壳等。
Bayblend系列(PC+ABS):常用于手机机壳。
以下介绍的TnP(toluene and n-propyl alcohol甲苯+正苯醇)溶剂测试法仅适用于Makrolon(PC),对于Bayblend(PC+ABS)系列,只需将溶剂中的甲苯(Toluene)换为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在按相同方法测试即可。
瓶胚的偏光应力仪

瓶胚的偏光应力仪
瓶胚的偏光应力仪是用于测量塑料瓶(瓶胚)中的偏光应力的设备。
偏光应力是指在塑料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温度和速度的不均匀,或者由于注塑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导致注塑制品内部存在的一种应力状态。
这种应力状态会影响瓶胚的力学性能和透明度。
以下是瓶胚偏光应力仪的主要特点和工作原理:
偏光应力检测:瓶胚的偏光应力仪使用偏光原理来检测塑料瓶中的应力状态。
偏光光源照射到瓶胚上,通过检测光通过样品后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可以得到样品中的应力信息。
非破坏性测试:这种仪器通常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设备,即在测量过程中不会对瓶胚造成任何损害,使其可以继续用于生产。
全自动化测量:一些先进的偏光应力仪具有全自动化的测量功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瓶胚中的应力水平。
数据分析和报告输出:仪器通常配备数据分析和处理功能,能够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这有助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
用途广泛:瓶胚的偏光应力仪广泛应用于塑料瓶的生产过程中,确保生产的瓶胚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力学性能。
通过使用瓶胚的偏光应力仪,生产商可以更好地了解塑料瓶的质量状况,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

塑料件应力开裂原因分析及检测方法简述一、原因分析1.材料本身的问题:塑料材料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塑料件的抗应力开裂能力。
如果塑料材料本身的韧性不足或内部存在瑕疵,就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从而引发开裂。
2.加工工艺的问题:塑料件的加工工艺对其强度和韧性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加工温度过高、冷却速度过快、模具设计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塑料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内应力,从而引发开裂。
3.使用环境的问题:塑料件往往用于各种工艺和环境中,在不同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下使用,这些使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塑料件的应力开裂能力产生影响。
4.设计问题:如果塑料件的设计不合理,比如壁厚过薄、结构不均匀等,就会导致应力集中,增加开裂的风险。
1.目测检查:通过裸眼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塑料件是否存在应力开裂,如有裂纹或变形等现象。
2.破坏性检测:将塑料件进行破坏性检测,主要是通过拉伸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来评估其力学性能和抗应力开裂能力。
3.非破坏性检测:采用超声波、X射线、红外热像仪等非破坏性检测技术,可以对塑料件进行无损检测,分析其内部结构和应力状态,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应力开裂的可能性。
4.应力测试:利用应力测试仪器对塑料件进行应力测试,可以定量分析其应力分布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应力集中现象,进而评估其抗应力开裂能力。
总之,塑料件应力开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材料、加工工艺、使用环境以及设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同时,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对塑料件进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应力开裂问题,提高塑料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pc塑胶材料内应力测试方法

P C塑胶材料内应力测试方法表二塑料电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水尺PC料容易漏水,是因为PC塑胶材料的内应力不够,那又怎样检测呢下面我来介绍一个检测方法:1、测试辅料:正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比例为1:3、甲苯/正丙醇比例为1:10、甲苯/正丙醇比例是1:3、碳酸丙烯、测试夹具或者负载;2、测试过程:2.1测试夹具的选择:2.2测试试剂的选择:2.2.2如果PC料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承受机械负载,测试试剂由正丙醇或者乙酸乙酯和甲醇以1:3的比例调制而成.2.2.3如果PC料在使用过程中能承受机械负载,测试液必须为1:10比例的TnP即甲苯和正丙醇混合液.如果外荷载更大或者在临界情况下,测试液可改为1:3比例的Tn P,甚至可用碳酸丙烯替代.2.2.4如内应力较小的情况下,可用乙酸乙酯/甲醇代替TnP测试液.比如,将乙酸乙酯/甲醇的混合比例调为1:2.5,因为此试剂可让PC材料达到7兆帕的反应力值. 2.2.5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可根据“图表二”的内应力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试剂量要求能将测试样品完全沉浸在试剂中;2.3测试时间:2.3.1因为PC材料在注塑模表面形成一层液体薄膜.此液体薄膜不易蒸发,尤其经过更长时间的浸泡,使得产生裂纹更难被察觉.所以PC材料在碳酸丙烯试剂中浸泡时间不应超过一分钟.曝光时间越长,内应力值越小.但内应力更小,也会出现应力裂纹.2.3.2PC材料在其它的试剂沉浸的时间可以参考下表表一测试试剂浸泡时间分钟内应力值兆帕正丙醇15>15乙酸乙酯/甲醇,1:315>15甲苯/正丙醇,1:10TnP1:1015>9甲苯/正丙醇,1:3TnP1:315>4碳酸丙烯1 >22.4材料的选择:2.4.2测试样品要求保证在出模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个小时后才能进行内应力测试;测试样品的厚度要求保证在1毫米以上,因为在1毫米以下的材料可能在注塑的过程中就可能产生裂纹;2.5测试方法:2.5.12℃的测试试剂里面,将测试样品完全沉浸在23在经过试剂所对应的时间浸泡后将样品从试剂中取出并用清水冲洗干净,用裸眼检查所有可能出现的裂纹及破裂程度、并根据图表一来判定内应力范围;2.5.2在裸眼检查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放大镜检查;3.结果判定:a.如果测试显示裂纹导致过大内应力,即意味着铸模形状不佳,模型设计不符,或者出现加工错误.b.内应力的测试值判定可参考:表一、表二出现裂纹表示内应力高于表中相应数值,反之小于相应数值;注:试剂安全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1.在操作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胶带和溶解液,每一个供应商都应该提供试剂的化学信息表,化学试剂数据表中所提到的安全数据是每一个产品必须遵守的;这个安全数据包括标签信息、运输和储存信息、处理资料、试剂的有毒性、试剂的化学性能等2.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图表三”所示的安全要求和介绍,戴上安全的被许可的安全手套和安全眼罩、安全口罩;3.手套的材料要保证不能让溶剂的成分扩散到手套的材料中去,产生的烟和气体不能被吸入,工作环境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性,最好要能装上一个排风扇;4.测试留下的任何残留溶剂或溶剂废物应正当处置和处理,处理的单位必须是有相应部门授权和许可的,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
塑料注塑应力的检测方法

塑料应力的检测方法1.溶济法⑴醋酸沉浸所使用的乙酸(CH3COOH)必须是95%以上的乙酸且反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10次测试.①表面应力测试:将乙酸(冰醋酸)倒入玻璃器皿中,将产品完全浸在乙酸里,时间为30秒。
30秒后用夹子将样品取出并马上用净水(自来水即可)冲刷清洁,察看样品表面有无发白及裂纹。
断定:不得有任何开裂现象,容许表面有稍微发白。
②内应力测试:将表面应力测试及格的样品擦干后完全浸在乙酸里,时间为2分钟。
2分钟后将样品取出并当即用清水(自来水即可)冲洗干净,视察样品有无发白及裂纹。
判断:不得有任何断裂现象,许可镶件处有轻微裂纹及表面发白现象。
⑵甲乙酮+ 丙酮沉迷法:将整机完整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丙酮的混杂液中,掏出后即时甩干,依上法检讨.原理:根据介质应力决裂的现象,即溶济分子渗透到树脂的大分子之间后,降低了分子之间的彼此作用力。
内应力大的地方在浸入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原来就有所削弱,浸入溶济后这些减弱了的处所进一步减弱,而引起开裂,内应力小的地方在短时间内不会开裂。
因此,可以从待镀件表面开裂的时间和程度来断定镀件内应力的大小及其部位。
从而断定塑料件是否进行电镀。
2.仪器法用偏振光照耀塑料制件,视彩色光带多寡,剖析内应力的强弱,它只适用于透明的制件。
偏振光法所要的仪器昂贵,操作庞杂,且正确度不高,因为制件处理前后变化不显著,光谱带上涌现的光带不一定都是内应力的影响,如制件表面的涟漪也会影响检验的成果。
不外此法对制件的机能尚无任何影响,为无损检验,经检验过的制件可继承电镀和使用。
3.温度骤变法这种方法是将塑料待镀件重复受冷受热,依据裂纹呈现的时间是非来评定内应力的大小。
它实用于各类塑料成形件。
温度骤变法所要的装备简略,然而测验时间较长。
经检修后的塑料件已被损坏,不能持续应用。
F、塑料制品应力的去除处理塑料制品的热处理是指将成型制品在必定温度下停留一段时间而消除内应力的办法。
让制件在一定的温度下,恒温数小时,使其内局部子从新排列从而到达减少或清除内应力的目标.对制件进行热处理,可以使高聚物分子由不平衡构象向平衡构象转变,使强制冻结的处于不稳定的高弹形变取得能量而进行热松弛,从而降低或基础消除内应力。
塑料内应力形成的原理消除方案及检测方法

塑料内应力形成的原理消除方案及检测方法塑料内应力是指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冷却速度不均匀、收缩率不同等原因,使得注塑件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应力。
这些应力可以始于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也可以源于塑料材料的分子结构改变所引起。
当注塑件从模具中取出后,由于温度、应力、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塑料件发生变形、开裂、翘曲等问题。
消除方案:1.优化注塑工艺:通过合理调整注塑工艺参数,如料温、模温、注射速度、注射压力等,可以减少温度梯度和收缩率的差异,从而减小内应力的产生。
2.优化模具设计:采用合理的模具结构,如加入冷却系统、合理设置型腔、减小模具间隙等,可以提高注塑件的冷却速度和均匀性,从而减小内应力的产生。
3.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不同的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例如,使用低收缩率的塑料材料,可以减小收缩率差异,从而减少内应力。
4.后处理措施:采用后处理方法,如热处理、加工放松等,可以帮助减小塑料件内部的应力,改善其性能。
检测方法:1.光学显微镜观察法: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注塑件表面的裂痕、气泡、疵点等缺陷,间接检测出内应力的存在。
2.射线衍射法:通过使用射线衍射技术,对注塑件进行射线照射后,观察衍射图案的变化,可以判断出注塑件中的应力分布情况。
3.室温拉伸试验法:对注塑件进行拉伸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试样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变形程度和变形形状,可以间接推断出注塑件中的内应力程度。
4.热膨胀法:测量注塑件在不同温度下的尺寸变化,通过分析尺寸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注塑件中的内应力分布情况。
总结:塑料内应力是注塑件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可以通过优化注塑工艺、模具设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后处理措施来减小或消除内应力的产生。
同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射线衍射、室温拉伸试验和热膨胀等检测方法,可以对注塑件的内应力进行检测和分析。
塑料件内应力测试国标

塑料件内应力测试国标塑料件内应力测试是一种关键的质量检测方法,在塑料制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塑料件内应力指的是塑料制品内部的应力分布情况,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和控制塑料件内应力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首先,塑料件内应力的测试需要遵循国家标准。
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塑料件内应力测试国标,如GB/T 1040.12-2006《塑料制品力学性能试验附录:抗张内应力试验方法》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测试的方法、设备以及测试结果的判定标准,确保了测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测试塑料件内应力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热应力法和断裂法。
热应力法是通过在一定的温度下施加外力或热应力,测量塑料试样的形变情况来计算内应力;断裂法是在一定的温度下施加外力,测量试样的断裂强度,从而间接推算出内应力。
这些测试方法结合了力学和物理的原理,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塑料件内部应力的分布情况。
在进行塑料件内应力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点。
首先,测试前应对塑料件进行合理的存放和处理,确保试样的状态稳定。
其次,测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和施力条件,遵循标准要求,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比性。
最后,在测试结果的分析和判定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试样的形变情况、断裂特征等多个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
塑料件内应力测试的结果对于企业生产和产品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测试可以了解塑料制品在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的应力变化情况,有助于优化工艺和改进产品结构。
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可以进行合理的模拟和预测,提前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总之,塑料件内应力测试作为一项关键的质量检测方法,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遵循国家标准,采用科学合理的测试方法,严格控制测试过程,准确判定测试结果。
通过塑料件内应力测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塑料制品的性能,为企业的发展和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塑料应力测试方法及判定标准

三:常用塑料:1. PA、PVC、PMMA、PC、POM、PE、PP、ABS、PS、EVA以及一些混合物。
2. 常用塑料特征、性能:2.1.PA(尼龙):8026上盖、532支撑体、049D内芯等。
①原色为乳白、微褐,燃烧缓慢,离火后慢熄,火焰呈上黄下蓝,熔融滴落,起泡,有特殊的羊皮或指甲烧焦气味。
②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③应力测试:正丙烷、乙无开裂、裂纹。
2.2.PVC:聚氯乙烯①原色为无色透明,难燃离火即灭,火焰上黄下绿,白烟,燃烧变软有刺激性酸味。
紫外线下,使PVC产生浅蓝、紫白的莹光。
软的PVC发蓝或蓝白的荧光。
②根据增剂的不同分为硬质和软质,硬质PVC采用分子量小的树脂,不含5%的曾剂,机械强度好,耐腐蚀、耐阳光、耐燃烧,软质PVC采用分子量较大的树脂,加入30%-70%增剂制成柔韧性好,抗化学药品性强。
2.3.PMMA:有机玻璃、压克力①原色为无色透明、易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浅蓝,熔融滴落,加热到120°C可自由弯曲,不自浊,冒出特有的压克力臭,易熔于丙酮、苯。
②高透明性耐光折射率高,用丙酮、氯仿等溶剂自体粘结,制品成型收缩率0.1-0.8%,料粒的吸湿性可导致制品起泡。
③应力测试:乙醇或异丙醇,十秒无开裂、裂痕。
2.4.POM:聚甲醛①原色为浅黄或白色,慢燃,离火后继续燃烧,火焰上黄下蓝,熔融滴落,强烈鱼腥臭。
②较强机械性能,缺点不耐酸,强碱和不耐日光紫外线的辐射,长期在大气中暴晒会老化,粘合性差。
③应力测试:12-18%盐酸溶液浸泡2H,无变形、裂纹。
2.5.PE:聚乙烯①原色为半透明——腊色,易燃,火焰上黄下蓝,边熔边滴落,有石腊气味,常温下不熔于溶剂,加热时可溶于丙酮、苯、甲醛。
②根据加工方法,可分为高密度PE和低密度PE 高密度PE为半透明腊状固体,质地坚韧,不透水性,耐磨性,抗化学药品性较好。
缺点:受热后因应力消失而发生尺寸减少,柔韧性、耐剧冷热差。
低密度PE为无色无味无毒的固体,低温仍能保持柔曲特性,抗水性,化学稳定性较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应力的检测方法
1.溶济法
⑴醋酸沉浸
所使用的乙酸(CH3COOH)必须是95%以上的乙酸且反复使用次数不得超过10次测试.
①表面应力测试:将乙酸(冰醋酸)倒入玻璃器皿中,将产品完全浸在乙酸里,时间为30秒。
30秒后用夹子将样品取出并马上用净水(自来水即可)冲刷清洁,察看样品表面有无发白及裂纹。
断定:不得有任何开裂现象,容许表面有稍微发白。
②内应力测试:将表面应力测试及格的样品擦干后完全浸在乙酸里,时间为2分钟。
2分钟后将样品取出并当即用清水(自来水即可)冲洗干净,视察样品有无发白及裂纹。
判断:不得有任何断裂现象,许可镶件处有轻微裂纹及表面发白现象。
⑵甲乙酮+ 丙酮沉迷法:将整机完整浸入21摄氏度的1:1的甲乙酮+ 丙酮的混杂液中,掏出后即时甩干,依上法检讨.原理:根据介质应力决裂的现象,即溶济分子渗透到树脂的大分子之间后,降低了分子之间的彼此作用力。
内应力大的地方在浸入前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原来就有所削弱,浸入溶济后这些减弱了的处所进一步减弱,而引起开裂,内应力小的地方在短时间内不会开裂。
因此,可以从待镀件表面开裂的时间和程度来断定镀件内应力的大小及其部位。
从而断定塑料件是否进行电镀。
2.仪器法
用偏振光照耀塑料制件,视彩色光带多寡,剖析内应力的强弱,它只适用于透明的制件。
偏振光法所要的仪器昂贵,操作庞杂,且正确度不高,因为制件处理前后变化不显著,光谱带上涌现的光带不一定都是内应力的影响,如制件表面的涟漪也会影响检验的成果。
不外此法对制件的机能尚无任何影响,为无损检验,经检验过的制件可继承电镀和使用。
3.温度骤变法
这种方法是将塑料待镀件重复受冷受热,依据裂纹呈现的时间是非来评定内应力的大小。
它实用于各类塑料成形件。
温度骤变法所要的装备简略,然而测验时间较长。
经检修后的塑料件已被损坏,不能持续应用。
F、塑料制品应力的去除处理
塑料制品的热处理是指将成型制品在必定温度下停留一段
时间而消除内应力的办法。
让制件在一定的温度下,恒温数小时,使其内局部子从新排列从而到达减少或清除内应力的目标.
对制件进行热处理,可以使高聚物分子由不平衡构象向平衡构象转变,使强制冻结的处于不稳定的高弹形变取得能量而进行热松弛,从而降低或基础消除内应力。
常采用的热处理温度高于制件使用温度10~20℃或低于热变形温度5~10℃。
热处理时间取决于塑料品种、制件厚度、热处理温度和注塑条件。
个别厚度的制件,热处理1~2小时即可,随着制件厚度增大,热处理时间应适当延长。
提高热处理温度和延长热处理时间存在类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