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地质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地质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2、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外界自然因素的总和。
3、原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一环境,其最基本的要素组成是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浅部表层,是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已客观存在着的空间和物质环境。现在一般是指未经人类活动影响,仍保持自然状态,环绕于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4、次生自然环境:又称第二环境,是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冲击、
影响而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自然环境。
5、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
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6、环境背景(本底)值:原生值.是环境不受或未受污染影响
的“纯自然”情况下,各环境要素的化学元素正常含量和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7、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变质的前提下,
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8、地质环境的容量:一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工程发展的最大潜能。
9、自净作用:环境自身能逐步清除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达到自
然净化的目的,这种作用称环境的自净作用
10、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一般是指在一具体环
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11、环境效应:是指在环境要素作用下环境受到影响的现象及其
后果。环境效应可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及人为环境效应,一般所称的环境效应多数是指人为环境效应
12、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和
发展的现象,概括为环境问题。目前所指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利用环境不当和人类社会发展中与环境不协调所致。
13、原生环境问题: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由自然界原来的环境
给人类造成的,如许多自然灾害,是大自然活动的必然结果;
又如疾病的流行或某些地方病的发生等。
14、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
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15、社会环境问题:是由于社会结构本身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如
人口增长、城市膨胀、科技和教育的结构不合理,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问题。
16、降尘:指自然沉降到地面的灰尘。降尘来源广泛,包括工业
烟尘、建筑灰尘、自然风沙杨尘等。
17、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等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
水。
18、软流圈:上地幔中上部50——100千米,震波速度明显降低,
因此分出一个低速层或称软流圈
19、岩石圈:上地幔上部0——50米并连同上部的地壳统称为岩石圈
20、背景值灭绝:地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一些物种灭绝,这叫背景值灭绝
21、类群绝灭:在有一些地质时期,许多门类种属的生物近乎
同时灭绝,称大规模绝灭或类群绝灭
22、可持续发展:是能动的调控自然——经济——社会符合系统,
使人类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和提高生活质量
23、地质环境: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生存发展活动为中心的,
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客观地质实体
24、环境地质:应用地质数据和原理,解决人类占有或活动造成
的问题的地质研究与评价。
25、可更新资源:又称可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人工经
营,可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资源
26、不可更新资源是经人类利用后,在短期内不可能更新、马上
恢复利用的资源
污染物:也称污染质,指能引起环境污染的各种物质
27、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或
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新污染物。
28、环境污染:人类的各种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因而有
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29、致癌作用:环境中的许多污染物如农药、亚硝胺、工厂产生
的“三废”及放射性污染物,都能导致人体发生病变产生癌症。
30、致畸作用:由于母体受到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或是
环境中缺少或过于富集某些微量元素,致使胎儿精神系统发育不良,身体器官或机能残缺。这种作用也可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一些地方病,如大骨节病等都是这种作用的表现。
31、致突变作用:环境中某些因素(如放射性射线)在一定条件
下引起机体遗物质产生突然的、根本的变异,这种突变造成遗传物质复制错乱,有时引起形态和结构、功能改变,导致遗传缺陷和疾病。
32、需氧污染物又称耗氧污染物。包括有机物与无机物两种。
有机物主要是可以进行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如碳氢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本质素等)。无机物主要是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和氨等)。由于它们在生物氧化或化学氧化过程中消耗氧气,故称需氧污染物。排人水体中的需氧污染物过多,将造成水体中溶解氧(DO)缺乏,危害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
33、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以一定的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1表示。
34、生化需氧量(BOD):又称生物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
经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水中溶解的氧量,以毫克/升为单位35、水体富营养化又称水体营养物富集。生活和工业污水常含大
量生物营养元素,如磷硫、氮、硅、钾、维生素、微量金属元素等,它们进人缓慢流动的湖泊、水库、内海等水域,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猛繁殖,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水花”
或“红潮”。
36、富营养化污染:藻类死亡和腐败使水体溶解氧大量减少,耗
去水中溶解氧,使水质恶化,鱼虾及其他底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也称富营养化污染
37、地质灾害:是一种与地质过程相联系的灾害现象。当地质过
程一旦超过了临界值,就会产生灾变,对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威胁和破坏,称地质。灾害。
38、自然地质灾害:完全或主要由自然动力地质作用造成的,人
类无法影响或控制的称自然地质灾害
39、人为地质灾害:完全或主要由人类活动冲击地质环境而造成
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40、复合地质灾害:由自然因素和人为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称复
合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