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必修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是宋代文化孕育出的旷世奇才,他具有 远大的志向和过人的才识,历经磨难而笑 对人生,思想自由,品格坚贞,坦荡,旷 达。 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 于不可不止; 他的诗,如天地奇观,于境无所不收,于 情无所不畅; 他的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苏 东 坡
“8341”,苏轼的数字人生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 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 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 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乌台诗案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 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 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 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 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 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 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 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 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 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 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①既望:过了望日(农历十五日) 之后,指农历十六日。既:……以后。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朔、晦)
译文❀壬戌年的秋天,七月 十六日,我与客人在赤壁下
②泛:漂浮。于:状语后置的标志 的江面泛舟游览。这时清风
③徐:缓缓。
徐来,江上风平浪静。举起
④兴:起。
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
⑤属(zhǔ):这里指劝人饮酒。 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
识记字音

1、壬戌(rénxū ) 10、酾酒( shī )

2、桂棹( zhào ) 11、横槊(shuò )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
赤 壁 赋 苏 轼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 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 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 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 部。”
①一会儿
⑪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②于:状语后置的标志,前后意义不 ⑫古义:旷远的样子
北宋元丰五年( 1082)秋、冬,苏轼曾先后两次到黄 州城外的赤壁游览,写下了《赤壁赋》(本文是第一篇, 又称《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里所说的赤壁, 即黄州赤鼻砚(在今湖北黄冈),后人又称“文赤壁”, 并不是三国时赤壁之战的赤壁。赤壁古战场在今湖北省 蒲圻(qí),后人称“武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 景生情,有感而发而已。
特别的文体“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赋的 似诗歌似散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
有三个特点: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排偶和藻饰是赋的一大特征。
有多种形式:骚赋、汉赋(古赋,篇幅长,多采用问答体)、 骈赋(六朝赋、俳赋)、律赋(唐宋时科举考试所采用)、文赋 (中唐以后,更加散文化的赋)
⑥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 ⑦窈窕之章:指这首诗的第一章。
“窈窕”的篇章。
★第一段★少焉①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② 。白露 ③横④江,水光接天。纵⑤一苇⑥之⑦所如⑧ ,凌⑨万顷⑩之⑪茫然⑫ 。 浩浩乎⑬如冯(píng)虚御风⑭ ,而不知其所止⑮ ;飘飘乎如遗 世独立⑯ ,羽化⑰而⑱登仙。
“8"是指他曾任八州知州,这八州分别是密州、 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颖州、扬州、定 州;“3”是指他先后担任过吏部、兵部和礼部 尚书;“4”是指他“四处贬谪”,即先后被贬 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其中汝州未曾到 任);《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 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是说他曾经“一任皇帝秘书”,任翰林学 士知制诰,起草了约800道诏书。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 zàng)
8、舳舻千里( zhúlú ) 17、狼籍( jí )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一)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乐甚——愀然——喜而笑
★第一段★ 壬戍之秋,七月既望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 之下② 。清风徐③来,水波不兴④ 。举酒属⑤客,诵明月之诗⑥ , 歌窈窕之章⑦ 。
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 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 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 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 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乌台诗案来自百度文库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 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 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 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 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 一次扶丧归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