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5课《离骚》word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离骚》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楚辞的一般特点及艺术手法;
2.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美政理想。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屈原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美政”的政治理想,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楚国一度国富兵强。

战国时代,连年混战。

屈原为楚国左徒,忧心百姓苦难。

屈原立志报国,劝怀王任贤用能,深得怀王信任。

怀王11年,屈原外交成功,六国联盟抗秦,怀王为盟主。

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贵族,嫉恨屈原,进谗言,怀王疏远屈原。

张仪乘机向秦王献计,离间齐楚两国,六国联盟自解。

张仪使楚,将价值连城的白璧献予怀王宠姬郑袖。

张仪许以六百里土地,劝怀王绝齐联秦。

屈原痛斥奸臣滑使,力劝怀王持守盟约。

盟约既毁,张仪赖账,说所许土地为六里。

怀王大怒,率兵十万,进攻秦国。

秦王改变攻齐计划,约齐国两路攻楚,连下楚城屈原上言,子兰靳尚等罗织罪名,屈原被革职放逐。

屈原走了。

从怀王27年起,秦连年对楚国用兵。

楚国事日颓。

秦王来信,约怀王到秦的武关商谈盟约。

怀王被囚咸阳,于顷襄王3年病死。

骨架运回楚国。

屈原进言顷襄王,力主联络诸国,共同抗秦。

顷襄王革去屈原三闾大夫之职,派人押送,流放江南,永不北返。

屈原遭遇国家忧患,苦痛愤怨,写下《离骚》。

屈原抱了块楚国的石块,纵身跳下汨罗江。

百姓爱戴屈原,每年5月初5,摇着龙船,拜祭屈原。

屈原是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他的主要作品25篇,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含《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9篇含:《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和《远游》《卜居》《渔父》,据《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

2.了解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运用楚地歌体,描写楚地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后人把“楚辞”称为“骚体诗”。

《楚辞》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屈原的《离骚》,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何谓“离骚”?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释为“罹忧”。

王逸《楚辞章句》中释为“别愁”。

近人据楚《劳商》曲,认为“劳商”与“离骚”系双声转音,“离骚”应为楚国古乐曲名。

3.毛泽东评价屈原诗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毛泽东
4.名联欣赏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
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汨罗屈子祠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天
——长沙岳麓屈子祠
君不圣相空贤苦求美政感天地
信见疑忠被谤高扬蛾眉观四荒
——近人集句吊屈原
【注】呵壁:屈原放逐,入楚先王庙,见壁画天地山川神灵,呵而问之。

5. 香草美人与后世文学
论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司马迁赞屈原道:“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意象美人、香草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很多时候是通过自拟弃妇而抒情的,所以全诗在情感上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以夫妇喻君臣形象生动,符合当时的情境。

大多数人是这样认为的,而王逸说:“女以喻臣。

”李陈玉认为:“言求女者,求贤君之譬也。

”我认为美女就是指具有高尚品格、具有内外美统一的女子。

屈原想寻求一个与自己一样既有美好之心灵又有动人之仪表的女子,来陪伴自己,安慰自己。

然而找来找去,总不能如愿。

《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像草一般朴素,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意象。

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

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

”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

”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

诗人对香草美人的追求,不仅表现了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追求。

屈原之所以是美的,首先是其心灵的伟大,然后我们才倍觉其美,他的追求、爱好无不打上美的烙印。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贬官士人追随者日众。

贬官人士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贬官文学多采取比兴手法,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贬官士人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使得他们在文学中或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或以花草自喻,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用历史上的美人陈皇后遭嫉妒,比喻自己被排斥及政治上的失意。

香草美人系统,是对《诗经》中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王逸《楚辞章句·离骚序》),但是因为融汇了屈原的身世悲剧和人格魅力而赢得了一代代文人骚客们的认同,朝代更替,时代变迁,香草美人这一原型意象却没有在社会变迁的洪流中削弱。

像屈原这样壮志难酬,孤苦无依的文人士子,借用“香草美人”宣泄着自己的情感。

香草美人成为一条延绵不绝的文学传统,后虽经过汉儒文化的改造和接纳,已经基本失去了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是这些由深邃的原始文化所凝聚成的原始意象,是一种隐藏在文化和人心深处的情感力量,不时地从诗人的心中喷涌而出。

后世文人对香草美人传统的继承,很明显地分成了香草与美人两类:一是以男女喻君臣,这因与广大失意文人的情怀相切合,所以影响最广。

《离骚》中的美人,无论是自比还是作为被追求的对象,都没有明晰的形象,而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一种象征。

在曹植的手中,
这种传统有了创新,曹植突破了仅仅把美人视为一种文化符号或象征的局限,将其变成为典型的艺术形象,使其神采面貌与精神世界同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代表作品如《洛神赋》、《美女篇》。

在《洛神赋》中,作者与洛神之间的人神殊途,暗示了自我与理想之间的隔断,哀怨悲伤,“常系心于君王”的洛神有着极为鲜明的形象。

“后来杜甫的《佳人》、孟郊的《烈女操》、张籍的《节妇吟》、陈师道的《妾薄命》,以及一切寄托于妇人女子以抒写作者情意的诗篇都是屈原这种作风的继承。

”(游国恩《楚辞女性中心说》)。

辛弃疾对于国家的爱和忧,与屈原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他的诗词中渲染气氛的境界建构和语句的表达也受到楚辞的影响。

如:
自古娥眉嫉者多,须防按剑向隋和。

此身更似沧浪水,听取当年孺子歌。

以众女嫉妒象征群小中伤,这是一首完全脱胎于《离骚》的“众女嫉余之蛾眉兮,遥琢谓余以善淫”的诗。

另一类是以禽兽花草比谄佞贤良,后世学者虽各有其所选择的具体的意象,但是都遵循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谄佞”的基本模板。

辛弃疾有诗“有美玉于斯,雕琢那可废,芝兰生当户,虽芳亦芨刈。

……”以芝兰象征顽石,将自身寄予顽石,实际就是在象征自身。

不仅是在诗词领域中,在小说中,香草美人也有发扬,尤其是在蒲松龄的笔下,鬼狐世界的跨时空阴阳地界的爱恋,显然受了楚辞的影响,《聊斋》中的花妖,激活勃发了香草这一原型意象。

《竹青》、《香玉》、《荷花三娘子》等等,都显示了蒲松龄对于“香草美人”的情有独钟和独到发挥。

《离骚》
屈原
一、字词预习(补充)
谇suì:谏诤。

纕xiānɡ:佩带。

茝chǎi:香草白芷。

鸷zhì:凶猛的鸟。

攘rǎnɡ:容忍。

相xiànɡ道:选择道路。

伫zhù:久立。

皋ɡāo:水边高地。

二、古诗今译
1.示例:原诗一段
长长地叹息我揩着眼泪,哀伤百姓生活太过艰难。

虽然喜好修洁自我约束,可早晨直谏到晚上被贬。

已因我佩戴蕙兰作罢黜,又重复加上采白芷罪名。

这是我内心的美好追求,即使死去九次决不改悔。

埋怨楚王放荡失去准则,始终也不理解民心向背。

众女人嫉妒我秀美蛾眉,竟造谣中伤我喜好淫荡。

时俗本就崇尚投机取巧,违背规矩来把措施变更。

抛弃了绳墨去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容奉为法度。

好愤懑抑郁我失意彷徨,唯独我在这时走投无路。

宁可突然死让灵魂漂泊,我不愿做丑态苟且偷生。

勇猛的鸟儿总是不合群,从上代就是这样的情形。

方枘怎么能和圆孔相合,谁异路却与他相安同行!委屈着内心压抑着意志,忍受着旁人的责骂侮辱。

保持清白节操献身正道,这精神正是先贤所推崇。

2.将剩下第二段译出
(参考译文)
后悔当初选路没有看清,长久站立后我将要返回。

调转我的车头回到原路,趁着迷路走得不是很远。

兰花的高地上放马奔驰,椒树的山坡上跑跑停停。

入朝不被接纳遭受责骂,退居重又整理初时洁服。

裁剪荷叶做成我的上衣,采撷莲花缀成我的下裙。

没人了解我也并不在乎,只要我的内心确实芬芳。

让我的云冠高高地耸起,让我的佩带长长地垂地。

我的芬芳光泽交相辉映,唯独光明的本质没亏损。

忽然间我回头纵目眺望,我将去看四方广大土地。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菲菲芳香弥漫更加彰显。

众生各有各的爱好乐趣,我只是爱修洁习以为常。

即使肢体分解也不更改,难道因受挫我心就变样!
三、整体感知
《离骚》作为光芒照耀诗坛的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

辞的前面部分先写自己的世系、修养和抱负,回溯自己辅佐楚王改革弊政,以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信念;中间部分总结兴亡盛衰的历史经验教训,阐述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最后部分写理想追求不得,转而请问神灵,探询出路,反映了去国怀乡的思想矛盾,在升腾远游中,辞人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现实,又富于幻想。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采取铺陈的描叙和“香草美人”的比兴,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节选部分,主要叙述辞人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众小的猜忌和诽谤,楚王也疏远了他。

辞人一方面誓死不同流合污,决心和蝇营狗苟的小人划清界线;一方面设想自己隐退,要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美好的德行。

这部分也是辞人内心世界最为集中的表白。

四、课文概要
治国理想:哀民生施美政
仕进遭遇:嫉娥眉致穷困
修身志趣:好修姱伏清白
退隐感念:悔相道复初服
人生追求:观四荒佩芬芳
五、学习探究
1.理解并概说作者“美人”的品格。

(参考理解)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
辞人有高尚的品格,坚定的意志,清洁的节操,横溢的才华。

2.《离骚》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理解)
《离骚》为我们塑造了屈原这一伟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表里如一。

他有着与生俱来的高贵血统、一生修养的芬芳高雅的品德以及美好卓异的理想追求。

他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修为高度吻合。

他的“高冠”“长佩”连同“芰荷”衣、“芙蓉”裳,都凸显了他内外兼修之美。

他始终主张美政任能,即圣君贤相和去奸图治。

他是一位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敢于践行主义的爱国忠臣,是中华民族智慧与精神的集中体现。

3.《离骚》的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的风格
诗中多神奇的想像和美丽的事物,如“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等,把现实人生与理想幻境巧妙地融为一体,香草美人情结,显示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2)赋比的手法
开篇剖白“美政”难施忧患,进而细陈群小乱政,用到铺陈。

文中香草美人以喻君子,众女以喻群小。

多用比喻,使辞中意象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3)诗文结合的语言
《离骚》汲取了散文的笔法,行文灵活多变。

句式以六言为主、加上大量采用“兮”字,使诗歌的调子回回旋,婉转感人;多对偶句式,也使句式整齐,情文并茂。

六、赏析小结
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孕育着中华古老的文明。

战国时期,楚吞灭吴越,西抵汉中,东临大海,在战国诸雄中,版图最大,人口最多。

一度有“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的说法。

最后楚为秦灭,但反秦亦楚。

秦、汉大一统,完成了汉民族南北文化的融汇。

丰富的物质基础,张扬的情感生活,造成了楚国文学艺术的高度个性发展。

楚辞,正是楚文化土壤上开出的奇葩,代表了楚文化的辉煌成就。

《离骚》构思纵横,像宇宙之廖廓;色彩奇瑰,像云霞之美丽;情感跌宕,像江海之翻卷,风格幽远,像箫管之缠绵。

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同时面临个人与国家厄运,《离骚》所表现的,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

理想是照耀人类前进的炬火,为理想而奋斗是人类不可或缺且得以摆脱平庸苟且的伟大精神。

读《离骚》,使我们得以景仰理想主义的光辉,而诗人至死不渝的完美政治、坚定意志、炽烈情感和崇高人格,正是照耀千古的光之源。

七、教材素材运用
●记叙抒情型—— (提示:发挥想象,重新演绎经典的故事,会使经典更精彩!)
水中离骚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记忆顺着汨罗江,流过春秋,越过战国,当秦攻破郢都的那一刻,你悲愤至极,在叹息中,在号哭中,在悲痛中,你虽背负太多的无奈与辛酸,却做真正的自我,用生命表达你对祖国的忠贞与高洁的品行。

悲哉!做真正的自我,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

●思辨议论型—— (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
胸怀天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大夫屈原披发行吟江畔。

虽然他的建议不被怀王采用,但他没有放弃进谏。

虽然他遭遇小人陷害而被贬,但他没有忘记天下苍生。

面对昏君,面对乱世,屈子不是像庄子那样消极避世,不是像孟子那样“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像陶渊明那样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他总是关心着天下黎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深刻议论型——
(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
折翅的青鸟
千年前的纵身一跃,汨罗江翻腾起幽怨而又绝望的浪花,而千年之后,汨罗的寒波之上,只剩下滚滚东去的江水让人怅然凭吊不已。

我读屈原,总是怀有一种遥远意义上的仰望,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历史的苍凉,让人不禁想起颠沛流离的苏轼。

苏辙说:“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屈原亦如此。

那样的时代,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丑怪而名世,丑怪成为卑鄙者的通行证。

但屈原不屑于这些。

他的傲骨,他的博闻强识,他的直言陈曲,必定要刺痛习惯于黑暗的眼睛,但纵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怎能躲过流言的暗箭!
我无法想象“剖肝沥胆效英才”的屈原以一副怎样的面貌在汨罗江畔绝望的挺立和孤傲的苦吟。

《离骚》名垂千古,有人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我想屈原更是以一种青鸟折翅的悲伤徘徊在绝望里,通身的长袍翻飞在朔风中,以一种不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超越了偏激与豪迈,纵身跃下了汨罗江!为屈原,我流泪。

●抒情描写型——
(提示:营造诗意优美的画面,抒发激烈委婉的胸怀是作文高分的妙招!)
回归
梦里思乱世,花时别郢城。

咫尺人孤零,汨罗水长东。

春去无踪,楼亦成空。

是谁面无表情地挥了挥手,然后从此隔绝了世界,是谁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高扬着头颅猎猎捕风。

曾经灰暗的衣衫映衬着怎样一张苍白的侧脸,曾经流传的诗歌满载着怎样一瓢忧伤的江水。

那个时光断出的层面,被地壳褶皱成永恒。

那条命运遗落的发带,浸满了日暮时的露珠。

千帆过尽处,江上舟摇,舟上帘招。

尘已渐碎,人已成寐。

瘦削的面孔,花白的鬓角,清净的衣褶,是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

传奇的《楚辞》记录着一个真正骄傲的英雄。

残存的色彩早已混入太多世间的尘埃,希望的花朵,又如何能旁若无人的绽放。

远方的
烟柳迷漫处,他,随波归去。

●精彩议论型——
(提示:精彩的议论离不开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比喻讲出来,是增添文采的妙招!)
不朽的绝望
清冷的汨罗江底,飘荡着一个孤傲的灵魂,几千年的悠悠粽香,缠绕着一个解不开的结,
困住永生永世的后果前因。

屈原以一个政治家的角色登场,却最终以诗人的身份离开,一切在开始的那一刻就向相
反的方向奔驰而去。

时世的跌宕,造就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是苦难造就了他。

在那个连风都变的混乱的年代,王国的大厦不过是一个个华美的海市蜃楼,看似辉煌实
则不堪一击,这样的乱世是容不下一个具有诗人特质的政治家的,于是注定要陷入群小的包
围。

在那样一个举世皆浊的时代,却偏偏是苦难成就了他,如果没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没有
穷途末路的绝望,没有独醒于世的悲哀,屈原,不过是一个春风得意的政客,又哪来惊世骇
俗的《楚辞》?
●记叙抒情型—— (提示:记叙可再现经典的曲折,抒情可升华自己的感悟!)
夜读屈原
孤灯之下,我展开屈子的篇章。

今夜望你,我无边的惆怅。

翻开发黄的书页,我看见汨罗江畔披发行吟的你,一步一回望。

浩浩的江水卷起爱国之
思,使你的步伐踉跄又迷茫。

归去归去,是谁在唤你?执著地坚守一身的高洁,你毅然珍惜
了众生所珍惜的生命,在投江的一刹那,成就了千古的永恒。

八、课堂巩固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谣诼zhuó朝谇suì揽茝chǎi 偭规矩miǎn
B.溘死kè鸷鸟zhì方枘ruì悔相道xiānɡ
C.攘诟rǎnɡ兰皋ɡāo 可惩chěnɡ制芰荷jì
D.侘傺chà蕙茝chǎi 蕙纕xiānɡ好修姱hǎo
2.翻译下列诗句。

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
②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译文:
③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译文:
3.“香草美人”情结是《离骚》的艺术特色。

试找出相关辞句并作说明。

答:
4.学习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做人的启发?
答:
5.请赏析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

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

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
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⑴《蝶恋花》多处取法《离骚》"香草美人"的手法抒怀。

请据此具体赏析词的上片。

(4分)
⑵《蝶恋花》为何有"何处寻芳草"的设问?请简要分析其写作用意。

(3分)
《离骚》
1.A/相道xiànɡ可惩chénɡ好修姱hào
2.①也是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好,即使死去九次还是不改悔。

②时俗本就崇尚投机取巧,违背规矩来把措施改变。

③没人了解我也就算了吧,只要我内心确实芬芳。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喻比内外均美的作者。

制芰荷以为衣兮:芰荷,喻示作者持守美好的节操。

《离骚》中用“香草美人”表白君子情操的高洁。

“美人”或指怀王,或指作者自己。

所表明的是对于明君贤臣的敬仰,并希望君王能够抛弃秽政,远离小人,明于治国。

4.①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的理想奋斗,决不动摇。

②理想的道路是曲折,为了真理应不屈不挠。

③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高洁品质等。

5.⑴兰佩芬芳、蛾眉空好,是词人用香草美人自比,(1分)抒发不得志的悲情;(1分)宝瑟弦断,是词人以琴瑟作喻,(1分)传达知音少的愁思。

(1分)
⑵所寻“芳草”与上片的“知音少”相呼应,使全词知音难觅的思脉贯通;(1分)“芳草”难觅还引出下文的唤起屈原同歌,喻示了理想难以实现的苦闷境遇。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