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浅析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3575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烹饪过程食物营养素的保护问题也愈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食材均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烹饪将食物原料加工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菜品,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吸收,从而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自古以来中国烹饪技艺弘扬海外,是一门综合了视觉、味觉的实用艺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不适当的加工及烹调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无法保证最后菜品的营养价值。实践证明科学的初级加工和烹调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比例,本文在充分研究不同的初加工及烹饪方法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烹饪过程中有效地保护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食材加工过程中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精深加工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细加工的食品愈发受到欢迎。但是部分食物材料在经过细致加工之后,营养成分就会大量减少。例如精加工后的大米比普通的大米多损失16%的蛋白质,6%的脂肪,75%的B族维生素,86%的维生素E,67%的叶酸,而钙、铁等矿物元素几乎全部损失。除此之外,小麦等粮食的精深加工也是同样的情况。

(二)清洗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很多一部分人认为食物原料在烹饪前必须经过多次清洗和整理才能保证卫生,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择菜时,并不能一味的只要菜心,而舍弃菜叶。例如:芹菜等许多蔬菜的外皮和叶子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大多高于菜心。除此之外,蔬菜应该做到先洗后切,以新鲜的蔬菜为例,先洗后切只损失1%的维生素C,而蔬菜切完之后再洗的时间如果超过10分钟,维C的损失则达到16%~18.5%,而且浸泡的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的比例就越多。淘米亦是如此,淘的次数越多,营养成分损失的也就越大。

(三)食材储藏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许多人喜欢采购充足的食材在家中或饭店备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随着食物储藏的时间增长,受光照和空气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因而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大量减少。例如:菠菜,其在刚刚采摘后,在20℃的温度条件下储存4天后叶酸比例下降50%,如果放在4℃的冰箱冷藏,8天后其中的叶酸也会下降50%。

二、常用的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煮。水煮通常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如果不连汤汁一起食用,营养成分就会丢失很多。如,持续20分钟的水煮蔬菜,就有30%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还有30%溶解于汤中,而耐热性不强的维生素B,也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再加点碱,那么全部的维生素C和B都将被破坏掉。

(二)卤。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部分会溶解于卤汁中,一部分脂肪也会减少使食物更加容易消化,代表菜品有“卤牛肉”“卤鸡爪”等等。

(三)炒。急火快炒,会比较多的维生素C,但是其他营养成分都保持得比较完好。另外干炒黄豆会使部分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及遭到破坏,代表菜品有名菜“鱼香肉丝”、名菜“过油肉”、等。

(四)熘。熘与炒时间及火候都差不多,但是溜通常要勾芡及加醋,这样维生素就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因而维生素损失的会比较少些,代表菜有“熘腰花”、“熘鸡片”等。

(五)炸。由于油温很高,所以所有的营养成分都会遭到不同程度上的破坏。例如蛋白质会因为炸焦变质而减少其营养价值,脂肪也会因油炸受到损坏而失去原有功效,甚至影响维生素A为体所吸收。在因此在挂糊上浆后再进行炸制,就可以避免上述营养成分的大量损失,代表菜品有“软炸虾仁”、“干炸里脊”等。

(六)烧烤。烤制的食物,如新疆羊肉串等,因其可口的滋味和诱人的香味而受到大众的喜爱,但是食物在经过烤制后其中的维生素会被大量的破坏,蛋白质、脂肪等也会受到损失。另外肉类在烤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会导致基因突变的物质,可能诱发某些癌症,还会生成致癌作用较强的苯并芘。

其它的烹调方法与上述方法大致相同,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流失、菜品的营养价值也趋于相同,因此不再一一赘述。

三、烹饪过程中食物营养成分的保护方法

(一)食材加工过程中营养的保护

1.精细挑选和合理储存食物材料。在烹饪的之前要根据实际情况挑选绿色无公害、新鲜卫生的食材,这样既有利于人体营养的均衡,又有利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此外,食材数量的选择要适当,食材要尽可能做到用量适宜,现做现吃。尤其是水果蔬菜不宜一次性采购大量用来长时间储藏;肉类也不应长时间地冷藏,会降低其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

2.选择合理的清洗方法。烹饪前清洗食材能够有效地去除食材中的泥沙、寄生虫和微生物等杂质,但是一定要选择合理的清洗方法。即:先切后洗,避免过多清洗及长时间浸泡食材。例如,淘米是不可以搓洗和频繁清洗;蔬菜则应该在改刀之前进行清洗,从而减少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流失;新鲜的原材料不可用沸水烫洗,防止B1等维生素破坏。

3.合理地切配食物原材料。清洗后的食材切配,应尽量避免把食物切得过碎过细,块大的材料可以降低食材中的氧化程度。如果将原料切得过细,食材中的氧化酶与水及空气的接触面积就会增加,从而使易氧化维生素的损失增多。例如,小白菜在切段炒制后维生素C 的损失率为31%,而切成丝炒制后的损失率则达到51%。另外,切配中还要避免营养成分的损失。例如:鱼类的加工需要刮净鱼鳞,但是新鲜的白鳞鱼却可不必刮去鱼鳞,白鳞鱼的鳞片中的脂肪可增加食

物的鲜味,并且其鳞片柔软可食。因而要保留食材营养成分,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切配方法。

4.加工食材时还有许多细节应注意。制作主食时应尽量选用标准面、标准米,淘米的次数要适当,不要搓揉更不要大量用水冲洗,淘米不宜用温热水,煮饭时最好不要丢弃米汤,蒸包子、馒头等面制食品应尽量少碱的加入以避免破坏其所含的维生素。为了保障菜的营养成分,最好做到随切随炒,至于肉类如果不脏最好不进行洗,需要清洗时应该先洗后切,清洗时不要洗的过分,更不要在切后再洗,这样做可以避免无机盐、蛋白质、有机物、脂肪以及部分维生素溶解于水中而造成损失,否则将会影响菜品的营养价值和食材鲜味,还会因为大量的酶的溢出致使肉的质地变的松软,丧失原有风味。

(二)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尽最大可能保存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 掌握恰当的焯水火候。焯水不但能使蔬菜的味道鲜美、色彩鲜艳,还有助于肉类的去味、排污,并且可以有效地调整菜品的烹调时间。食物在焯水处理时一定要掌控好时间和火候,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营养成分的损失。焯水后的食材切忌去汁,不然会导致水溶性的维生素大量的流失。例如:蔬菜中某些氧化酶在50℃-60℃的时侯会促使维生素C被破坏,在80℃时影响则迅速降低。

2.选择合理的食物调味方式。根据烹饪菜品的基本要求以及食材的基本特点来进行合理的调味。例如:在沸水烫制蔬菜的过程中加碱会破坏菜中的维生素B和C,炒菜过程中过早加盐会加速营养成分的

氧化和流失。另外,为了增加菜的口味适当地加入食醋,还可以有效减少维生素的损失,并促进钙等无机盐的溶解,有助于人体吸收。

3.选择合适的烹调法。为了减少食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应尽量选择科学的烹饪方法,例如蒸、煮、熘、炒、爆等。这些烹饪方法的加热时间短,可以迅速破坏食材中生物酶的活性,大大降低食材中营养成分的损失。例如:猪肉切丝,用旺火急炒,维生素B1、B2的损失分别为13%、21%;切成块用文火炖,维生素B1、B2的损失率则分别为65%、41%。对粮食、肉类最好用蒸、烤的方式,其次是煮,再次才是油炸。蒸时最好选用盒子蒸,这样不易使汤汁流失掉;烤制时,一是要控制油的温度,因为米面中的赖氨酸和碳水化合物发生反应会产生糖色的物质,如果温度过于高,不仅会降低其美观性还致使赖氨酸失去原有作用,大大降低烘烤制品的蛋白质营养价值;油炸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维生素将会大量地流失。蔬菜则最好用旺火快炒,其次是凉拌,再次才是焯、煮。用旺火快炒可使维生素C保存到60%~80%,其原因是:一是可以缩短烹饪时间,减少在炒菜时对维生素C的破坏;二是可利用油的高温在短时间将食材中的氧化分解酶的活性破坏,减少酶对维生素C的破坏分解,另外,旺火快炒还可减少原料中水分的外溢,既可保持蔬菜色泽、鲜脆,又可防止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和的流失。

4.对食材进行合理的保护。烹饪菜肴可以采用上浆、挂糊、勾芡等这些最常见也最有效的手段。这些方式可以在食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有效地保持食材的水分和防止营养成分的溢出,避免营养成

分过快氧化,保护维生素和蛋白质原料免高温分解破坏,从而防止菜品中营养成分的流失。

食材中营养成分的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烹饪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虽然烹饪过程中营养的流失并不能完全避免,但只要在充分了解和掌握食材特性的基础上,选用正确、合理的烹饪方法,就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保证菜品的营养价值。合理、科学的烹饪方法,有助于将菜品的口味与营养真正地统一起来,确保烹饪菜品的科学化、健康化。

营养配餐论文 ——烹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及对策

《营养配餐》公选课期末考试论文 烹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及对策 班级:11机设2班 姓名:杨奇磊 学号:20110604249 日期:2012年12月1日

烹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及对策 摘要:在日常烹饪过程中,米饭、蔬菜、肉类的营养物质会有不同程度的流失。正是基于这一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日常常用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作用和影响,之后针对几种主要食品探讨了其在烹饪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烹饪;营养流失;对策 1、日常常用烹饪方法对营养素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烹饪方法林林总总、千变万化,是数千年中华厨艺的结晶。不同的方法可以制作出不同的菜肴,而原料中的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在此过程中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烹调后的菜肴与原料的营养价值产生一定的差异。 1.1、炸 炸是旺火加热,以大量食油为传热介质的烹调方法,油温较高,原料挂糊与否及油温高低可使炸制品获得多种不同的质感。在此过程中,所有营养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蛋白质因高温炸焦而严重变性,脂肪也因炸发生一系列反应,使营养价值降低,炸熟的肉会损失B族维生素。 1.2、炒、爆、熘 采用炒、爆、熘制作的菜肴,由于操作迅速,加热时间很短,水分及其他营养素不易流失,所以营养素的损失较少。 1.3、蒸 蒸制菜是以水蒸气为传热介质的,由于原料与水蒸气基本上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中,原料是在饱和热蒸汽下成熟的,所以可溶性物质的损失也就比较少,但由于需要较长的烹饪时间,故因加热而引起维生素C分解的量增加了。 1.4、炖、焖、煨 炖、焖、煨均以水为传热介质,采用的火力一般都是小火或微火,烹制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大量可溶性物质溶解于汤中,。此外,因温度较低,原料中

饮食烹饪中对营养素的保护

饮食烹饪中对营养素的保护 饮食烹饪的过程中如何保证其营养是提高人们生活 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要求烹饪过程中能够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以加强对营养素的保护,满足人们对饮食烹饪的需求。 破坏营养素的不良饮食烹饪方法 饮食烹饪中,不正确的烹饪方法会造成营养素的严重流失,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烹饪中如果对食物进行了过度加工,那么会导致食物中的营养素如铁元素、维生素、蛋白质等流失;第二,清洗的过程中,如果清洗完之后还要进行浸泡,时间过长将会导致维生素流失;第三,储藏方式和储藏时间也会对营养素造成影响。在冰箱内储藏时间超过四天,那么蔬菜的叶酸会下降,或者造成抗氧化维生素流失;第四,烹饪?^程中一些不恰当的方法也会造成食物营养素的流失。如在烹饪过程中放盐的时间提前,先烫再炒或者采用煎炸的方式等均会影响事业的营养素保护,甚至还有可能使食物产生致癌物质,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饮食烹饪中能够对营养素的保护对策 合理初加工。初加工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和方法技巧,防止过度加工,造成对营养素的破坏。例如,在进行饮食烹

饪之前,人们必然会对事物进行清洗。清洗的标准是能够将食物中的杂质和农药等进行清除,但是清洗食物的时间不能太长,尤其不适合长时间浸泡事物,以免对营养素造成过分流失。此外,在淘米的过程中,需要谨记淘米的次数并非越多越好,淘米的次数越多,营养素流失越严重。因此,一般淘米时大概两次即可,同时还要求不能够用力揉捏。在择菜的过程中,要求能够将菜叶保留下来,因为菜叶中保留了大部分的营养素,而菜心中的营养素略低。洗菜和切菜的顺序要谨记,一般先洗菜然后再切菜,这样可以将损失的营养素控制在1%左右,顺序调换则有可能造成十倍的损失。 科学切配。对于部分食物而言,如何进行切配也要重点。例如,花菜如果在切的过程中过于细碎,那么在烹饪时就会很容易出现维生素流失的情况。而对于一般的蔬菜而言,原料切得越碎,其维生素发生氧化作用的可能性越大,也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有数据表明,对小白菜进行切段再炒,那么可能损失的维生素为百分之三十,但是如果将小白菜切成丝,那么损失的维生素数量会达到百分之五十。当然,为了能够及时保留住食物的营养素,烹饪的时间也需要进行把握。最好的方法是当时切好就烹饪,防止食物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造成营养素的流失。 适时焯水。焯水是烹饪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蔬菜保持新鲜,驱除肉类的异味,但是在焯水时也需要进行时间的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答案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 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 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科目:《烹饪营养与配餐》命题人:寇晨星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80分钟满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平衡膳食是指(C ) A.膳食中摄入氮等于机体排出氮 B.膳食中各种氨基酸保持适当比例 C.膳食中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且比例适当 D.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 2.目前,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D ) A.缺乏碘 B.脂肪摄入过多 C.高血压发病率高 D.摄取总能量偏高 3.配餐时,蔬菜中的绿色蔬菜和红黄色蔬菜各占(D ) 3和1/3和2/4和3/4D.各1/2 4.山东省的饮食习惯于华北地区类似,(A )的平均摄入量在国内名 列前茅,因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A.食盐 B.肉 C.蔬菜 D.糖 5.在确定了能量需要量后,主食的品种、数量主要根据(A )确定。 A.各类主食碳水化合物的含量B.能量需要量 C.副食的用量 D.主食的品种 二、填空题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空分,共25分). 外,还包括组氨酸。 2.膳食搭配应遵循三原则膳食中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摄取的食物种属越远远好、同时吃多种不同的食物。 3.膳食制度要合理,要做到定时、定量,成人一日三餐,儿童一日三餐两点,老人可一日四餐或一日五餐。 4.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 素。 5.糖类的生理功能有供给热量、构 成身体组织、保肝解毒、节约蛋白质、抗生酮作用、增强肠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 130700 专业名称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基本学制 3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中餐烹饪操作人员、营养配餐人员和餐饮管理人员。 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饭店、餐馆、酒楼等餐饮企业以及企事业单位的餐厅、食堂、中央厨房等,从事中式烹调、面点制作、营养餐设计以及厨房、餐厅的管理、设备养护等工作。 职业能力要求 1.具有诚信自律、宾客至上、精益求精的烹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观念; 2.具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遵守餐饮、旅游业相关法规; 3.具备烹饪原料鉴别及初加工能力; 4.掌握常见的烹饪技法,能独立制作部分冷、热菜及面点产品; 5.能应用现代营养学、食品卫生学知识进行菜肴创新以及营养餐设计与制作;

6.能应用中国传统营养学(中医饮食保健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药膳配制与制作及药膳食疗配方开发; 7.具备宴席设计能力,能在烹饪中应用工艺美术知识,传承中华烹饪文化; 8.具备对现代烹饪设施设备操作及维护的能力; 9. 具备厨房生产成本核算、生产成本控制与厨房管理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烹饪概论、烹饪原料知识、烹饪原料加工技术、中餐烹调技术、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特色菜品制作技术、中医基础理论、药膳设计与制作、烹饪营养与食品卫生、营养餐设计与制作、餐饮成本核算、现代餐饮管理、菜单与宴会设计、中央厨房运转管理。 在校内进行原材料加工处理、刀工切配、烹调等基本技能训练,宴席设计及成本核算训练;营养餐配制与制作训练;药膳配制与制作训练;在校外企业进行岗位见习与实习。 专业(技能)方向 中餐烹调、中式面点制作、营养配餐、中央厨房 对应职业(岗位) 4-03-01-01中式烹调师、4-03-01-02中式面点师、4-03-04-01营养配餐员、X4-03-99-01厨政管理师☆、调味品品评师☆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中式烹调师(中级)、中式面点师(中级)、营养配餐员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及答案

营养卫生复习题 一. 单选题 1.衡量膳食质量的标准应是为前提、是目的、感官是条件烹饪是保障。 A.口味、吃饱 B.卫生、营养 C.感官、口味 2.目前公认的人体必需脂肪酸是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花生四烯酸 3.大豆中钙的含量虽然很高,它的吸收率却很低,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A.大豆中磷 B.大豆中维生素 C.大豆中植酸和膳食纤维 4.下列维生素中,哪一种维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不高,但人体自身可以合成,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C 5.长期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是 A.坏血病 B.口角炎 C.脚气病 6.下列三项中,不属于水的生理功能的是 A.构成组织和参与代谢 B.调节体温和润滑作用 C.提供能量 7.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奶类和豆类食物,每天应吃 A. 300克和50克 B. 100克和100克 C.100克和50克 8.铁的良好食物来源是以下食物。 A.米、面 B.水果、豆类 C.动物肝脏、血液、红色瘦肉、肾脏等 9. 以下哪项有利于人体对铁的吸收 A.维生素C B.浓茶C.草酸 10.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第二层是 A.谷类食物 B.蔬菜和水果 C.奶类和豆类 11.某些蔬菜如菠菜、茭白、竹笋等,要经沸水烫料,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除去它们所含的,从而有利于钙、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利用。 A.纤维素 B.草酸、植酸 C.寄生虫 12.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是 A.乳酸菌 B.黄曲霉菌 C.肉毒杆菌 13.以下哪种疾病具有传染性 A.蛔虫病 B.阑尾炎 C.乙肝 14.孕妇在孕期缺乏什么会增加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及早产的危 险。

第五章烹饪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第五章 烹饪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目的要求】 一、了解: 1、影响食品营养卫生的常见化学反应 2、原料合理加工、成菜中营养素的变化。 二、熟悉: 1、食品加工制作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的途径及营养卫生意义 2、原料合理初加工的方法 三、掌握: 1、合理烹调的概念,食品加工烹调中对常见原料营养素的影 响 2、烹调加工对常见原料(蔬菜、水果)营养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营养素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一、烹饪加工中营养素变化的特点 1.食品生物性变化 食品原料中的酶促反应对原料营养有一定的影响。有利的方面如肉的软化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不利的一面是呼吸作用致使蔬菜水果失水、萎蔫或腐烂。 2.食品非生物性变化  烹饪过程中可发生蛋白质的变性、淀粉糊化、油脂的乳化和自动氧化、美拉德反应、焦糖化作用,这些与酶无关,有利的是产生菜肴的色香味成分,不利的是严重影响食品的价值。 二、影响烹饪加工中营养素变化的因素  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烹调的温度和时间,“火候”就是掌握好加工过程的温度与时间。 三、营养素变化对菜肴营养价值的影响 (一)营养素发生各种变化直接影响食品营养价值 1.流失  淘洗、盐渍、研磨等处理会造成营养素的流失。如大米经淘洗后维生素丢失30%~40%,矿物质丢失25%左右。 2.破坏 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变化,使营养素分解或转化,失去对人体的营养功能。如水果加工后褐变即是黄酮类成分与抗坏血酸氧化所导致的会降低水果的营养价值。油炸造成硫胺素的损失等。 (二)食品中的各种理化变化间接影响营养价值

食品中营养成分有时发生的变化并非是影响营养功能的,同时因食品中还有大量非营养成分,它们的各种理化变化也并非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影响食品营养价值的理化反应很多,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 积极作用(可提高营养价值):蛋白质变性生成变性蛋白,淀粉的糊化。蛋白质水解生成胨、肽、氨基酸,脂肪的乳化、水解,淀粉的水解和发酵、蔗糖和糖苷的水解。 消极作用(不利营养素的保护或破坏营养素):蛋白质分子交联,氨基酸的异构化、裂解、环化及微生物的腐败,脂肪的自动氧化、热化学反应,淀粉的老化,维生素、无机盐各种因素的流失,氨基酸和糖的羰氨反应产生的类黑精等(米拉德反应产生的焦糖色)。这些消极作用中维生素的破坏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四、蛋白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 (一)蛋白质的变性 天然蛋白质很容易因环境改变而丧失原有的生物功能,这就是蛋白质的变性。烹调中的炒、焯(chao)等过程中蛋白质变化是由次级键而非化学键变化所引起的,这样能尽量减少发生化学反应的程度,保证菜肴的鲜嫩和原料原有的风味  生物活性的丧失(如酶催化或抗体免疫活性、肌肉收缩能力丧失。)是蛋白质变性的主要特性,蛋白质中的酶活性、抗原性和毒性,只有丧失了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很多,温度、pH、机械作用力等是烹饪加工中常见影响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加热、冷冻都可使蛋白质变性。热处理是最常用的烹饪加工手段,水能促进蛋白质的热变性。冷冻条件下蛋白质也会变性,如鱼蛋白经冻藏后肌球蛋白变性,会降低持水性,蛋白质的冷变性程度与冻结速度有关,冻结速度越快,冰晶越小,挤压作用越小,变性程度越小。这就是速冻可减少营养成分丧失的原因。 (二)蛋白质在烹饪加工中的化学反应 1.蛋白质水解  蛋白质水解是烹饪加工中重要的化学变化。蛋白质完全水解生成相应的氨基酸,最终产物是α- 氨基酸,还有糖、色素、脂肪等相应的非蛋白质。其实,食品加工中,蛋白质的水解是轻微的,不完全的。恰当的水解有利于食品的品质,可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并增强食品的风味,提高人们的食欲。 变性蛋白更易水解,如肉类在贮藏过程中由于自身酶的作用催化,会使蛋白发生适当的水解,有利于肉的成熟。烹饪过程中烹饪原料经初步加工后的入味(有时加入一些嫩化剂和含酶多的生姜)即是利用自身酶的

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浅析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3575字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烹饪过程食物营养素的保护问题也愈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食材均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烹饪将食物原料加工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菜品,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吸收,从而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自古以来中国烹饪技艺弘扬海内外,是一门综合了视觉、味觉的实用艺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不适当的加工及烹调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无法保证最后菜品的营养价值。实践证明科学的初级加工和烹调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比例,本文在充分研究不同的初加工及烹饪方法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烹饪过程中有效地保护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食材加工过程中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精深加工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细加工的食品愈发受到欢迎。但是部分食物材料在经过细致加工之后,营养成分就会大量减少。例如精加工后的大米比普通的大米多损失16%的蛋白质,6%的脂肪,75%的B 族维生素,86%的维生素E,67%的叶酸,而钙、铁等矿物元素几乎全部损失。除此之外,小麦等粮食的精深加工也是同样的情况。 (二)清洗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很多一部分人认为食物原料在烹饪前必须经过多次清洗和整理才能保证卫生,其实并不完全是这

样。择菜时,并不能一味的只要菜心,而舍弃菜叶。例如:芹菜等许多蔬菜的外皮和叶子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大多高于菜心。除此之外,蔬菜应该做到先洗后切,以新鲜的蔬菜为例,先洗后切只损失1%的维生素C,而蔬菜切完之后再洗的时间如果超过10分钟,维C的损失则达到16%~18.5%,而且浸泡的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的比例就越多。淘米亦是如此,淘的次数越多,营养成分损失的也就越大。 (三)食材储藏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许多人喜欢采购充足的食材在家中或饭店备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随着食物储藏的时间增长,受光照和空气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因而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大量减少。例如:菠菜,其在刚刚采摘后,在20℃的温度条件下储存4天后叶酸比例下降50%,如果放在4℃的冰箱内冷藏,8天后其中的叶酸也会下降50%。 二、常用的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煮。水煮通常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如果不连汤汁一起食用,营养成分就会丢失很多。如,持续20分钟的水煮蔬菜,就有30%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还有30%溶解于汤中,而耐热性不强的维生素B,也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再加点碱,那么全部的维生素C和B都将被破坏掉。 (二)卤。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部分会溶解于卤汁中,一部分脂肪也会减少使食物更加容易消化,代表菜品有“卤牛肉”“卤鸡爪”等等。

营养与烹饪综合实践教案

营养与烹饪 主题一: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看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和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及其作用。 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看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和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

营养与烹饪综合实践教案

营养与烹饪 主题一:食物中的营养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与水以及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了解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观瞧资料、交流等获取信息,丰富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营养的类别等方面的认识。 通过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与淀粉,激发探究营养成分的浓厚兴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营养成分的认识中,感受各种营养与支撑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与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用实验的方法辨别食物中的脂肪与淀粉。 三教学准备 学生:花生米、白纸;碘酒;淀粉;馒头;熟马铃薯;茄子;莴笋;卢柑。(分别装在八个小料杯中)“多幅食物图片”。(课前先让学生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食物含有六种营养成分: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与水及其作用。1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各种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食物中的营养》。(板书课题) 2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几种营养素?它们的作用不同,在不同食物中的含量也不同。 (1)瞧完蛋白质录像后回答两个问题:蛋白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哪些?(板书蛋白质) 课件出示几种富含蛋白质食物的图片。讲解:蛋白质就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就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蛋白质也能被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不足时,消化吸收会出现障碍,如腹泻、肝功能下降与贫血。 营养学家告诉我们:体积越小、肉质颜色越浅的动物越有营养。 (2)播放录像:糖类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糖类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糖类) 出示几种富含糖类食物的图片。讲解: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淀粉为什么属于糖类呢?(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它就是人体的能源材料。马铃薯可做粮食与蔬菜。甘薯可做粮食与制备淀粉。 (3)播放录像:脂肪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富含脂肪的食物有哪些? (板书脂肪)

烹饪营养与配餐试题及参考答案

西安旅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科目:《烹饪营养与配餐》命题人:寇晨星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时间: 8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分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平衡膳食是指( C ) A.膳食中摄入氮等于机体排出氮 B.膳食中各种氨基酸保持适当比例 C.膳食中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能满足人体需要,且比例适当 D.由多种食物构成的膳食 2.目前,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D ) A.缺乏碘 B.脂肪摄入过多 C.高血压发病率高 D.摄取总能量偏高 3.配餐时,蔬菜中的绿色蔬菜和红黄色蔬菜各占( D) A.2/3和1/3 B.1/3和2/3 C.1/4和 3/4 D.各1/2 4.山东省的饮食习惯于华北地区类似,(A )的平均摄入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因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A.食盐 B.肉 C.蔬菜 D.糖 5.在确定了能量需要量后,主食的品种、数量主要根据( A)确定。 A.各类主食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B.能量需要量 C.副食的用量 D.主食的品种 二、填空题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空0.5分,共25分). 1.必须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对于儿童来说,除以上8种必须氨基酸之外,还包括组氨酸。 2.膳食搭配应遵循三原则膳食中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越好、摄取的食物种属越远远好、同时吃多种不同的食物。 3.膳食制度要合理,要做到定时、定量,成人一日三餐,儿童一日三餐两点,老人可一日四餐或一日五餐。 4.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5.糖类的生理功能有供给热量、构成身体组织、保肝解毒、节约蛋白质、抗生酮作 用、增强肠道功能合成维生素和增进食欲。 6.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供给的热量分别占总热量的 55%~65%、10%~15%和20%~25%。 7.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8.大豆蛋白质含量为35%-40%,除蛋氨酸外,其余必须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蛋白质相似,常见的大豆油黄豆、黑豆和青豆。 9.每克蛋白质或1g碳水化合物在身体内可产生4Kcal能量,每1g脂肪可产生9Kcal 能量。1g酒精可产生7Kcal能量,1g膳食嫌我可产生2Kcal能量。1Kcal=4.184KJ。 10.标准体重Kg= 。BMI= (请标注好单位)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没有生命就没有蛋白质。() 2.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食物能够完全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要求()。 3.膳食中烹调用油是脂肪的主要来源,植物油与动物脂的比例最好是1:1。(2:1) 4.橄榄油的烟点在240~270℃,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常用食用油的烟点值,因此,橄榄油能反复使用不变质,是最适合煎炸的油类。() 5.一般成年人体内钙总量约为1200g,钙的食物来源一奶制品最好,不仅含量丰富,而且利于吸收利用。() 6.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有动物肝脏、红枣、木耳、瘦肉和牛奶。() 7.谷类食物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低,故宜与大豆或肉类混合食用。(赖氨酸) 8.盐水洗涤有杀菌消毒作用,如放在2%-3%的食盐溶液中浸洗,可有效去除虫卵等,温水或冷水中加些使用碱或小苏打,不仅能洗净蔬菜,而且还能铣刀蔬菜上的残留农药,因此清洗蔬菜水果时可多放些碱。(错) 9.荤菜和素菜的最佳比例为1:3~1:4.。() 10.为保证菜肴的美观,蔬菜焯水后尽量挤去汁水。() 四、多选题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蛋白质生理功能有哪些?(ABCD) A.构成、修补和更新人体器官组织 B.调节生理功能 C构成抗体和干扰素 D.运输功能 欢迎阅读

探讨烹饪中维生素的营养稳定性与保护

探讨烹饪中维生素的营养稳定性与保护 发表时间:2014-09-03T16:42:22.21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4年第6期下供稿作者:左长江孟凡霞孙继霞 [导读] 维生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食物烹饪中极易破坏和丢失,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护维生素,需要深入研究。 胜南社区公共事业中心左长江孟凡霞孙继霞 摘要:食品良好的“色、香、味、形”刺激人们食欲,增加食物摄入,促进营养与健康。食物合理、正确的烹饪加工有利于人体对营养成分的摄入、消化与吸收。但不正确的烹调加工可能造成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由于其在食物中含量少,稳定性差,烹饪中非常容易流失、破坏。维生素长期摄入不足,易造成缺乏性疾病。研究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类微量营养素的损失途径和保护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烹饪;维生素;损失;保护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膳食结构发生着变化。单从目前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宏量营养素过剩和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问题。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合理供给,正确摄入能够有效降低疾病风险。维生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食物烹饪中极易破坏和丢失,在烹饪过程中如何保护维生素,需要深入研究。 1 维生素在烹饪加工中的稳定性食物的烹饪加工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维生素化学结构复杂,其化学性质活泼,稳定性差。食物烹饪加工过程中,易于造成维生素损失,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在原料漂洗过程中溶于水而流失,烹任过程中随溢出汤汁而流失,汤汁溢出的程度与烹调方法有关,维生素损失量与汤汁溢出量成正比。脂溶性维生素只能溶解于脂肪中,虽然菜肴原料用水冲洗过程和以水作传热介质烹制时,不会流失,但用油作传热介质时,部分脂溶性维生素会溶于油脂中而流失。 1.2 氧化反应。维生素几乎都对氧敏感,在烹饪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破坏,其氧化速度与烹饪的温度、时间有密切相关。烹饪中,随着烹饪时间增加,维生素氧化损失就越多。同时,烹调过程中维生素还与金属离子产生氧化还原反应,增加损失量。 1.3 热分解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对热的稳定性较差,而脂溶性维生素对热相对较稳定。但在有氧气存在条件下,维生素热分解反应增强。如维生素B1 在室温下降解速度很慢,但温度达到45℃以上时,其降解速度明显加快;维生素A 在隔绝空气时,对热较稳定,但在空气中长时间加热的破坏程度会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尤其是油炸食品,因油温较高,会加速维生素A 的氧化分解。 1.4 酸、碱作用。除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 原)外,维生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能有效减少氧化、分解;而碱性条件下几乎所有维生素均不稳定,酸性维生素发生中和反应,促进氧化还原,加快热分解反应。如碱性条件下维生素C、B11 损失率可达100%;pH 值在8 以上时,维生素B1 可完全分解。 1.5 光分解作用。脂溶性维生素和部分水溶性维生素对光不稳定,在紫外线作用下分解。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2 在光照下快速降解。 1.6 生物酶的作用。在动、植物性原料中,都存在多种酶,有些酶对维生素也具有分解作用。如各种海鲜类含有能破坏维生素B1 的物质,猪肉、牛肉中血红素蛋白具有抗硫胺素的活性作用。果蔬中的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加速维生素C 的氧化作用。 因此,食品原料在贮藏中,由于酶和环境因素的作用,维生素含量随贮藏时间加长而逐步减少。 2 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的损失2.1 原料修整过程中损失。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其维生素的含量不同。植物一般叶片含量最高,果实和茎秆次之,根部较少,果实以表皮维生素含量最高。动物性食品,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内脏器官、脂肪组织。因此,加工前对原料的清洗、修整、细分都是维生素丢失的途径。如谷物维生素B 族主要分布在糊粉层(糊粉层中维生素B1 占到总量的32%、维生素B2为37%、维生素B5 为82%),精加工和清洗使大部分维生素丢失。 2.2 漂洗过程中损失。食品原料经淋洗、漂洗处理一般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严重,主要是它们溶于水而流失。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程度与清洗时水的pH、水温、漂洗水量、漂洗次数以及原料切口面积等因素相关。如广东菜心清洗中维生素C 损失情况:原料修整后其含量为56.5 mg/100g,切段浸泡清洗后含量为15.9 mg/100g,损失率达到71.85%。 2.3 贮藏过程中损失。动、植物食品原料从屠宰、采摘后到烹饪加工前,维生素的含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原因是维生素参与物质的代谢,随着酶的降解而变化,降低或失去生物活性。食品贮存中维生素的损失与贮藏的时间、方式、温度等因素相关。如新鲜马铃薯中维生素C 含量30mg/100g,贮藏1~3 月后其含量为20mg/100g,贮藏4~5 月后含量降至15mg/100g。 2.4 烹饪加工方式造成损失。不论采取何种烹饪加工方式,都会引起维生素的损失。烹饪中维生素的损失量与加工方式、时间、加热温度、氧气等因素相关,对热、氧较敏感的维生素损失较大。一般讲,蒸、炒、爆、熘对维生素破坏较少;煮、炖、焖、卤造成维生素流失较多;烤、炸、煎造成维生素破坏较多。如对胡萝卜不同烹饪方式,β-胡萝卜素损失情况不同。 将胡萝卜水煮后,β-胡萝卜素损失率为32.1%;汽蒸β-胡萝卜素损失率为1.90%;微弱油炸β-胡萝卜素损失率为8.7%。 2.5 烹饪中原料的搭配不当造成损失。烹饪过程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搭配或直接加碱,会造成维生素大量损失。如由西红柿、鲜鸡蛋、水豆腐制作的汤中维生素C 损失率100%;胡萝卜、南瓜、黄瓜中含有抗坏血酸分解酶,与维生素C 丰富的青椒等蔬菜搭配可以破坏维生素C。 3 食物烹饪加工中维生素的保护3.1 原料洗漂适当,合理切配保护。各类食品原料在烹饪前都要洗涤,除去寄生虫卵和泥沙杂物,有利于食品的安全。 洗前去除杂物、废料,再用足够水漂洗2~3 次。洗漂次数不宜多,不要用热水漂洗,不要用力搓洗、长时间浸泡。原料、蔬菜等应在改刀前清洗,这样可减少维生素的流失。原料不宜切得过碎,以减少组织细胞被破坏,减弱氧化酶作用,同时减少水和空气的接触面。 3.2 烹调中采用上浆、挂糊、勾芡保护。原料如肉片、鱼块先用淀粉或蛋清上浆挂糊,烹调时浆糊就在原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外壳。首先可使原料中的水分和营养素不致大量溢出;其次是保护了维生素不被过多氧化,使营养素少受高温分解破坏。这样烹制出来的菜肴不仅色泽好,味道鲜嫩,且消化吸收率也高。勾芡可使汤汁浓稠,与菜肴融合,减少维生素丢失。 3.3 选用合理的烹调方法。米面类主食烹调方法以煮、蒸为主,少采用烘、炸。①急火快炒,减少加热时间;加热时间长,则损失大,特别是对于蔬菜类的菜肴制作。②蒸、滑、熘等烹调方法,成菜时间短,尤其是原料经勾芡下锅汤汁溢出不多,因此水溶性维生素从菜肴原料中溢出量减少。③煮、炖、烧等烹制方法,烹调时间长,维生素损失较多,加之汤汁溢出量大,因此水溶性维生素在汤汁中含量较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烹饪营养与卫生》复习题 一、判断题:(1分*15,共15分)在正确的叙述前括号内打 ,在 错误的叙述括号内打 。 1.( )糖类物质是生命的燃料,是人体最重要的供热物质. 2. ( )加碱烹调只会使食物中的B族维生素少量损失. 3. ( )任何一种天然的烹饪原料都不可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只有由多种食物互相搭配,这样的膳食才可能达到全面营养。 4. ( )蔬菜一日三餐不能缺少,一般成年人应吃到500克以上的新鲜蔬菜。 5. ( )为了合理营养,三类生热营养素各占总能量的比例应是碳水化合物约65%,蛋白质约15%,脂肪约20%。 6. ( )钙是人体内最多的无机盐,它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7. ( )鱼类脂肪含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较多。 8. ( )蛋中含抗生物素蛋白和抗胰蛋白因子,所以蛋不宜生吃。 9. ( )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大多数高于动物脂肪。 10. ( )膳食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所以膳食纤维对维护人体健康毫无益处。 11. ( )色、香、味浓厚的食品比清淡食品更有利于保证人体健康。

12.( )为了减少维生素的破坏损失,不少蔬果可以彻底洗净,消毒后生吃,但不要生吃水生植物。 13. ( )维生素E具有维持正常视觉的功能。 14( ).如果膳食中营养比例失调,不但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应按营养要求,合理搭配、平衡膳食。 15. ( )新鲜蔬菜,急火快炒后,久放并不会增加维生素的损失。 二、填空题(2分*15,共30分) 1.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糖类在营养学上又叫______________,它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大类。 3.脂肪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常温下呈液态的脂肪习惯称为____________,呈固体的脂肪称为____________. 4.营养学上常把蛋白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5.水可以调节人体的____________,能促进体内营养素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人体热能消耗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浅析烹饪中营养成分的流失与保护 3575 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烹饪过程食物营养素的保护问题也愈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烹饪食材均含不同的营养成分,通过烹饪将食物原料加工成色、香、味、形、质俱佳的菜品,能够帮助人体消化吸收,从而保证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自古以来中国烹饪技艺弘扬海外,是一门综合了视觉、味觉的实用艺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不适当的加工及烹调方法,很有可能会造成食材中营养成分的大量流失,无法保证最后菜品的营养价值。实践证明科学的初级加工和烹调方法能够有效地保护食材中的营养成分,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比例,本文在充分研究不同的初加工及烹饪方法对食物的营养成分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烹饪过程中有效地保护食物的营养成分。 一、食材加工过程中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精深加工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精细加工的食品愈发受到欢迎。但是部分食物材料在经过细致加工之后,营养成分就会大量减少。例如精加工后的大米比普通的大米多损失16%的蛋白质,6%的脂肪,75%的B族维生素,86%的维生素E,67%的叶酸,而钙、铁等矿物元素几乎全部损失。除此之外,小麦等粮食的精深加工也是同样的情况。

(二)清洗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很多一部分人认为食物原料在烹饪前必须经过多次清洗和整理才能保证卫生,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择菜时,并不能一味的只要菜心,而舍弃菜叶。例如:芹菜等许多蔬菜的外皮和叶子中所包含的营养成分大多高于菜心。除此之外,蔬菜应该做到先洗后切,以新鲜的蔬菜为例,先洗后切只损失1%的维生素C,而蔬菜切完之后再洗的时间如果超过10分钟,维C的损失则达到16%~18.5%,而且浸泡的时间越长,维生素损失的比例就越多。淘米亦是如此,淘的次数越多,营养成分损失的也就越大。 (三)食材储藏方式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许多人喜欢采购充足的食材在家中或饭店备用,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随着食物储藏的时间增长,受光照和空气的影响也随之增大,因而造成抗氧化维生素的大量减少。例如:菠菜,其在刚刚采摘后,在20℃的温度条件下储存4天后叶酸比例下降50%,如果放在4℃的冰箱冷藏,8天后其中的叶酸也会下降50%。 二、常用的烹调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 (一)煮。水煮通常会使水溶性维生素和钙、磷等无机盐溶解于水中,如果不连汤汁一起食用,营养成分就会丢失很多。如,持续20分钟的水煮蔬菜,就有30%的维生素C被破坏掉,还有30%溶解于汤中,而耐热性不强的维生素B,也会遭到严重破坏,如果再加点碱,那么全部的维生素C和B都将被破坏掉。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题库

《烹饪营养与卫生》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豆芽的显著特点就是在豆类发芽的过程中产生了___________。 A.维生素C B.维生素B 1 C.维生素B 2 D.维生素D 2、脱水或干燥所造成的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大,脱水时最不稳定的是 __________。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维生素D D.维生素E 3、用明火烧烤的时间越长,食物表面所含的______________物质就越多。 A.苯并芘 B.动物胶 C.二秋水仙碱 D.生物碱 4、酱油在夏天会长白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A.空气氧化作用 B.酱油中杂质浮起 C.微生物繁殖的结果 D.以上都不是 5、一日三餐能量分配的比例中,早餐、中餐、晚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A.25%、50%、25% B.30%、40%、30% C.25%、40%、35% D.40%、40%、20% 6、下列哪一项不是在营养上有重要作用的单糖? A.葡萄糖 B.果糖 C.半乳糖 D.麦芽糖 7、糖类中最甜的一种糖是___________。 A.果糖 B.葡萄糖 C.蔗糖 D.麦芽糖 8、食物中1g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 A.36 kJ B.16kJ C.29kJ D.7.0kCAl 9、在耐力运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 A.蛋白质 B.脂肪 C.碳水化合物 D.矿物质 10、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其本身产生能量的 _______________。 A. 4%、6%、30% B. 6%、4%、30% C. 6%、30%、4% D. 4%、30%、6% 11、 1kg的水从15℃升高到16℃所吸收的能量即是____________。 A.1.0kCAl B.4.0kCAl C.9.0kCAl D.7.0kCAl 12、食物中1g脂肪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___。 A. 16kJ B. 29kJ C. 37kJ D. 4.0kCAl 13、基础代谢是指____________。 A.食物热效应 B.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 C.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 D.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 14、在人体内氧化产生200kCAl能量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_________。 A.10g B.25g C.50g D.100g

巧烹调,锁住食物中的营养(下)

巧烹调,锁住食物中的营养(下) 作者简介:杨军红,天津市儿童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营养工作20 余年;系《营养师》、《育婴师》等培训教程编著专家之一。 在照顾宝宝的健康饮食时,食材本身的营养价值很重要,但是如果烹调方法不当,宝宝能够够吸收的营养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营养专家强调:食物的烹调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让您在科学选择食材的基础上,保证宝宝能够摄入充沛的营养。 合理烹调总动员合理烹调即科学的烹调,也就是由过去感性的、盲目的烹调技法,提高到现代的“理性”的、以营养卫生为目的的科学的烹调技术。其意义不外乎就是杀灭原料中的有害生物,除去或减少某些有害化学物质,尽可能地保存原料中的营养素,改善食物的感官性质,使之易于消化吸收。 烹饪方法主要有炒、炸、煎、炖、烧、蒸、汆、煮、烩、炝拌、烤等。每种烹饪手法对食物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感官都有一定影响。哪种烹调加工方法有利于营养素的保留和吸收,烹调加工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巧烹调策略1:合理清洗 1.做米饭时要尽量减少淘米次数,淘米时不可用力搓洗,并

要避免放在流水下冲洗,淘米水的温度不宜过高,煮饭时应采用不丢米汤的方法,例如焖饭。 2.淘米水可洗蔬菜、水果。 3.蔬菜应坚持先洗后切的原则,以新鲜绿叶蔬菜为例,先洗后切其维生素 C 仅损失1%,而切后浸泡10 分钟,维生素C损失达16%?18.5%,忌长时间水中浸泡。 巧烹调策略2:科学加工 1.米类以煮、蒸的烹饪方法最好。 2.面食的烹饪加工方法常用蒸、煮、炸、烙、烤等,一般做馒头、包子、烙饼等食物时,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损失少些,维生素损失也较少,而炸油条、油饼,因烹调时油温高又加碱,可使维生素全部被破坏,高温烘烤也会破坏绝大部分维生素成分。煮面条、饺子的汤应该提倡饮用,或用其做汤,因大量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1 、维生素B2 和尼克酸可溶入面汤,目的是将其中溶解的营养素加以利用。 3.一些蔬菜、肉类及其他动物性食物,最好尽可能采取急火快炒的方法,并尽量少加水,以防止产生过多汤汁,又不能全部食用,造成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损失。 巧烹调策略3:合理储存 1.谷类应保存在避光、通风、干燥和阴凉环境下,并且 存放时间不宜过久 2.蔬菜水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有所增

烹饪营养测试题库-答案

《烹饪营养测试题库》 抽题架构 填空题:7道—21分 判断题:30道—15分 单选题:26道—26分 多选题:20道—20分 名词解释:4道—8分 问答题:2道—10分 一、填空(每空1分) 1、吃的好包括原料选择精当、色香味形俱佳、(营养保健合理)、(卫生安全可靠)、(心理愉悦满足)五个方面。 2、营养素的功能包括(供能)、(构成)、(调节)三个方面。 3、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水)。 4、每克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分别可提供(4)千卡、(4)千卡、(9)千卡的热能。 5、蛋白质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构成和修补人体组织)。 6、蛋白质按照营养价值可以分为(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三类。 7、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方法有(食物蛋白质互补作用)、(食品加工)、(基因工程)。 8、目前我们食用磷脂的主要来源是(大豆卵磷脂)和(蛋黄卵磷脂)。 9、我国营养学会建议膳食脂肪供给量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1:1:1)。亚油酸提供的能量能达到总能量的(20%)。 10、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种,前者称为“好胆固醇”,而后者称为“坏胆固醇”。胆固醇一天的摄入量应为(不得超过300mg)。 11、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共(13 )种,根据其溶解特性分为(脂溶性维生

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12、最不稳定的营养素是(维生素C ),其主要来源是(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不足最初出现的现象为(牙龈出血)。 13、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说明人体缺乏(维生素A),也叫(视黄醇);应多进食以肝脏为代表的动物性食品和以胡萝卜为代表的(深色、红黄色)蔬菜水果。 14、水溶性维生素中最稳定的是(烟酸或尼克酸或维生素PP),其缺乏的典型症状是(皮炎)、腹泻、痴呆,被称作(癞皮病)。 15、维生素E又叫(生育酚),目前自然界有(8)种,其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大。 163、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元素组成,大部分还有硫、磷,在少数情况下还含有锌、铁、铜、锰等元素,其中特征性元素是(氮),占总蛋白的(16% )。 17、食物中的脂肪酸根据碳链中双键的多少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18、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营养学上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即单糖、双糖、(寡糖)、(多糖)。吃馒头最后有点甜,是因为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麦芽糖)的缘故。 19、(生鱼片)、软体动物脏中含有硫胺素酶,能分解破坏硫胺素,使食物中的硫胺素失去活性;(红色甘蓝)、黑加仑、(茶叶)、咖啡中含有多羟基酚类也会影响硫胺素的吸收。 20、维生素B1的体活性形式是(磷酸酯),共3种,其中以(硫胺素焦磷酸)为主,影响人体(能量)代。 21、维生素B1缺乏主要引起(精神)、神经、(消化)和循环系统症状,严重者称为(脚气病)病。 22、核黄素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辅酶(FMN或黄素单核苷酸)和(FAD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以及共价键结合的黄素的前体,是体多种(氧化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酶,可催化许多氧化还原反应。 23、谷类食品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摄入肌体的氮的数量与排出肌体氮的数量相等叫(氮平衡) 24、维生素主要的缺乏原因是(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需要量相对增加)。 25、小儿缺乏维生素D可出现(佝偻病);成人发生(骨质软化症);老年人出现(骨质疏松)。 26、我国建议铁的日供给量标准为:成年男子为(12毫克),成年女子为(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