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13课《背影》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姓名:
13.背影
学习目标
事实性知识:识记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要字音、字形、词义。
程序性知识: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感知父亲的形象。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2、品味素朴而不失典雅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预习案
一、前置补偿
1、作家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哲学系,1925年来清华执教,长斯担任清华中国文学系主任一职。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毁灭》,散文《春》《荷塘月色》,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全集》里。《背影》是一篇记实回忆性叙事散文,写于1925年。
2、写作背景:《背影》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迂.腐( ) 琐屑.( ) 栅.栏( )
差.使( ) 蹒跚
..( ) 颓.唐( ) ..( ) 狼藉.( ) 簌.簌( ) 踌躇
举箸.( ) 晶莹.( )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乱七八糟的样子。
②():(把财产、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③():凄惨暗淡,不景气。
④():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⑤():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⑥():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⑦ ( ) :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
3、常识填空:
《背影》是一篇记实回忆性 ,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我们已经学过他的一篇抒情散文《》。
三、预习新知
课前初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
我的疑问:
探究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线索。
2.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感知父亲的形象。
【自主探究】问题一: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
1.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文章以什么为线索?主要写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 跳读课文,回答:“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这些背景包含了怎样的情感?
3.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合作探究】问题二:
1.父亲的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并进行归纳小结。
2. 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其原因和包含的情感分别是什么?
【拓展训练】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父亲或母亲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对他们的爱。课下整理成书信,写给父亲。【课堂小结】本文以“背影”为线索,通过对几年前作者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2、品味素朴而不失典雅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合作探究】联系全文细细品味,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文章第6段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这样详细?
3. 在这篇文章中,“我”对父亲的情感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第4段写父亲“本已说定不送我”,却“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细读这一段,注意文中的细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父亲这一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的。
【积累拓展】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课后交流】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读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课堂总结】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今天,我想用一首歌来结束这堂课,歌曲的名字叫《懂你》。让我们都能对父母、对亲人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