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提出的认识论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是经验知识的来源,但感觉本身并不 能产生知识,要构成感性知识必须具备两个因 素:质料和形式。质料是感觉所获得的各样感 性材料,是一堆毫无联系、杂乱无章的东西, 还不是知识。要构成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直观形 式去整理这些材料,这种先验的直观形式就是 时间和空间。
• (二)时间和空间
• 时间是感性直观的先验形式,是先天表象,是现 象和感性经验的可能性的形式条件。 • 空间类似于时间,它不是概念,而是先天的纯粹 直观。外感官的一切现象的形式条件。(如几何 学、纯粹力学)
康德提出的认识论新问题及其解 决途径
石硕
目录 • 康德的简介 • 康德的认识论
一、感性论
二、知性论
三、理性论
四、认识论的意义
康德人物简介
• 1724年4月22日,康德出生于东普鲁士首府哥尼斯堡 (Königsberg,现俄罗斯加里宁格勒)的一个马鞍匠家庭, 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 • 1740年进入哥尼斯堡大学攻读哲学, • 1745年毕业; • 1746年起康德去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四年; • 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 讲师资格,任讲师15年;
• 二、知性论
• 三、理性论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论
• (一)感性直观 • 康德认为:一切认识发端与感性。 • 感性是人凭借感官接受表象、获得感性知识的认 识能力; • 先验感性是人借助认识的先验形式对感觉得到的 材料进行整理,使感性知识得以形成和产生的能 力和行为。 • 感性直观是外界的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主体方 面接受刺激印象的功能便开始发动,对象只有通 过感性才可被主体接受,对象与主体感受能力处 于直接的关系中。
• 1770年康德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
• 1786年升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 • 1797年辞去大学教职; • 1804年2月12日病逝。
基本信息 姓名:伊曼努尔·康德 外文名:Immanuel Kant 个人概况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724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1804年2月12日
个人背景 思想家、哲学家、天文学家
• 2、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
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 3、正题——世界有出于自由的原因 反题——没有自由,一切都是自然 • 4、正题——世界的因果系列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
反题——没有绝对的必然存在者,世界的最初原 因是偶然的
• (五)纯粹理性的理想
• 康德认为上帝这个理念只是纯粹理性的“理想”。 • 上帝的理论证明是不可能的,上帝存在与否在理 论上是无法解决的。
• (三)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 理性心理学之中的灵魂理念的虚假推论所产生的 谬误 • 大前提:实体是只能作为主体而被理解的东西。 • 小前提:灵魂(思维存在者)是一种只能作为主 体而被理解的东西。 • 结论:灵魂是实体。
• (四)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 二律背反意思是:具有同等理由而能成立的相互冲突的命 题。 • 1、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反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四、先验认识论具有的学术进步意义
• 康德的认识论既强调先验形式、先验概念范畴在 认识判断中的重要作用,也强调一切知识必须从 经验感觉开始。康德的认识论克服了唯理论和经 验论的片面性,是完全符合人类认识活动实际的 全面正确的观点。发现和强调康德认识论具有的 学术进步意义,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康德哲学,发 展哲学认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 (二)理性的不恰当运用会产生“幻相”
• “幻相”即伪知识,把主观的理念当做有客观内 容的东西,认为有现实的对象和它们相一致或相 符合。
• “幻相”产生的原因:当人们在思考这些理念时, 总要对它们有所判断,而除了范畴外,人们有没 有其他的判断工具,于是人们很自然地将范畴运 用于理念,作出它们是否存在、有何属性、有何 因果关系等等的判断,这样不可避免的产生了 “先验幻相”。
二、知性论
• (一)范畴
• 与感性中的先天直观相对应的是知性中的先天因 素,是在经验中预先设定的,包含在“能被我们 说成是一切有理性的存在者对世界的理解”之 中——范畴(纯粹知性概念)
判断表
全称的 特称的 单称的
• 量的判断
质的判断
肯定的 否定的 无限的
• 关系的判断
直言的 假言的 选言的
样式的判断
(三)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经验性的实在性与先验的观念性
• 凡是在经验中被给予的对象或现象,时间对它都有 实在的、客观的效力这就是时间的经验性的实在 性。 • 时间是不能离开主观条件的绝对自存的东西或其 属性,它纯粹是主体认识能力的直观形式,但已 抽调直观地条件,时间就什么也不是了,这便是 时间的先验的观念性。
• (三)图型论(先验的时间规定)
• 将范畴应用于现象上,就必须有一个中介——一 方面与范畴同质,一方面与现象同质。 • 纯粹的、智性的;感性的
• (四)人为自然立法
• 康德认为:自然界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是人类以知 性范畴作为形式去规定作为现象总和的自然,自 然界本身是没有普遍必然联系的,“人为自然立 法”,即人的知性形式为现象立法。
时间和空间是人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 不仅作为认识客体的人同时间和空间有密切的关 联,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具体规定,包含时间和空 间的组成元素,而且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也同时间 和空间有密切的关联,包含时间和空间的组成元 素,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事物观或世界观,用康德 的话来说:“人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先验感应形 式”。
或然的 实然的 必然的
范畴表
• 量的范畴
统一性 复多性 质的范畴 总体性 实在性 否定性 限制性
• 关系的范畴
依附性与实体性(实体与属性) 原因性与结果性(原因与结果) 交互性(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作用)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存在性与非存在性 必然性与偶然性
• 样式的范畴
• (二)范畴的先验演绎
• 康德认为:十二种先验概念和范畴是我们进行知性活动, 获得科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当知性运用先天直观形式和先 验概念范畴把感性直观的内容纳入思维形式之中,使感觉 材料成为具有内在联系的、有规律性的东西,才能形成科 学知识。 • 例如,太阳照晒与石头变热在我们的感觉表象中是没有必 然联系的,由于知性把它们纳入原因和结果的范畴之后, 才是他们之间具有了内在必然的联系,从而产生具有普遍 必然性的判断:由于太阳的照晒,所以石头变热,从而产 生了知识。
主要领域: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 主要思想 著名思想:绝对命令、先验唯心主义、综合命题、本体 《纯粹理性批判》(1781)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修订版)》(1787) 主要著作 《实践理性批判》(1788) 《判断力批判》(1790)
康德的认识论
• 一、感性论 (一)感性直观 (二)时间和空间 (三)时间和空间的特点 (一)范畴 (二)范畴的先验演绎 (三)图形论 (四)人为自然立法 (一)理性和理念 (二)理性的不恰当运用会产生幻相 (三)纯粹理性的谬误推理 (四)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五)纯粹理性的理想
三、理性论
• (一)理性和理念 • 康德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最高能力。所谓理性 是指人心中要求把知性所得的各种知识、规则定律 等等,再加以“综合统一”,把它们概括为最高最 完整的系统知识,以达到把握无条件的绝对知识的 能力。 • 理性主要是通过理念(理性概念)去获得整体性的 知识 • 纯粹理性概念有三个: • 1、“灵魂”之理念,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概念 • 2、“世界”之理念,一切物理现象的最高概念 • 3、“上帝”之理念,统一精神现象和物理现象的 最高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