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叶德强
授课内容:臧克家《有的人》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课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前准备
《有的人》课文朗读。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生死
在正式开课前,我想请同学们说说含有这两个字的俗语、成语或者名言。
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才是生什么就叫死吗?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一首有关生死的诗歌,从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板书:有的人
二、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一位山东籍的诗人所写,他被誉为 "世纪诗翁"、"诗坛泰斗",希望同学们能记住他的名字——臧(zang)克家。板书:臧克家
三、介绍写作背景。
1949年全国解放后,臧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同年11月1日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并用“纪念鲁迅有感”作为副标题。板书:——纪念鲁迅有感
四、朗读这首诗、体会对比手法。
1、听范读。
注意听文中写了几种人?他们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怎么样?
听后汇报。
2、你还发现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对比)请您具体的说说。(每节的前两句写一种人,后两句写一种人)
按照这样的对比再对读诗歌。(男、女)
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好的更好,坏的更坏,主题更突出。)
3、你还能发现什么特点吗?(2、3、4节两种人的做法和5、6、7节两种人的结果一一照应)(对照)
分小组按照这样的对照再对读诗歌。
那么这两种人是怎样的人呢?接下来让我们具体来看。
五、理解诗意,体验情感。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节。说说这两句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的不同含义。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2、学习第2至4节,找出两种人的不同?理解“骑、府”等词,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的意思。(板书:损害人民只为人民)
3、选派小组长到讲台对比读第5至7节。找出对两种人的不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记、被人民唾弃)“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精神到处被传颂、被延续)(板书:摔垮记住)
七、拓展
1、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2、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八、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诗歌,结合大家自己的经历感想,你认为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
导学案
授课内容:臧克家《有的人》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能找出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预习自测】
1、我能给下面的只字的注音。
摔()朽()臧()呵()
2、我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骑:俯:不朽:抬举:
【我的疑问】预习中,我遇到的问题是:
【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一、基础探究
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我知道课文讲了几种人,分别是怎样的人。
我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讲了几种人,第一个“有的人”指,这种人虽然活着,但是;第二个“有的人”指人,这种人虽然生命不复存在,但。
2、文中列举的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
读了课文,我知道第一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我是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对这些词句的理解是。第二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我是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的,我对这些词句的理解
是。
3、第文中列举的两种人的结局是怎样的?
第一种人的结局是,因为人民对他们充满了,第二种人的结局是,因为人民对他们充满了。
二.综合探究
读完课文,我发现全文采用的手法,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精神,这样写的好处是。
小组学习记录(由学习组长记录)——第小组先由小组成员分别完成以下内容,然后由学习组长收集记录。
一、课前活动(写出含有“生”“死”两个字的成语或名言)
二、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