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扶阳方法
中医保健之扶阳治病三步曲(增注)
![中医保健之扶阳治病三步曲(增注)](https://img.taocdn.com/s3/m/929900c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0.png)
中医保健之扶阳治病三步曲(增注)扶阳治病三曲人秉一点阳气而生,阳盛则体健,阳衰则疾生。
佛曰:善护念。
吾说:善护阳。
得一份阳气,多一分生机;失一份阳气,少一分生机。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疾病发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在耗损阳气。
故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扶助阳气与祛除邪气同等重要,在有些情况下扶阳即是祛邪。
在扶助阳气的过程中,患者常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于是,医者束手,患者生畏。
在此,首先要明白“上火”的原因。
人之五脏六腑之阳皆根于肾,换个说法,肾是藏阳的地方,肾阳通达五脏六腑、上下内外。
正常之人服用扶阳药物及食物后,经脾胃运化传输,纳阳归肾;肾阳旺盛,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温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上火”的原因(1)若有人脾胃功能失常,不能纳阳归肾,阳浮于上,上火症状即出现;(2)若有人下焦寒甚,阴阳隔拒,隔阳于上,上火症状即出现;(3)若有人局部经脉瘀阻,阳气渐盛,经脉未通前则气血运行受阻亦更甚,郁而化热,上火症状即出现;(4)若有人太阳经脉受寒,阳气渐盛,机体散热障碍,郁而化热,上火症状即出现。
扶阳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上述四个问题,要让机体能纳阳归肾。
解决方法:温脾阳、引阳入肾,用砂仁、石菖蒲等;温肾阳、驱寒邪,用制附片、肉桂等;通瘀阻、清郁热,用桂枝、知母等;开太阳、驱寒邪,用麻黄、桂枝、羌活等。
在打通道路的过程中,有些人也会出现一些“上火”症状,如口苦、口干、咽痛、流鼻血等,但这都是暂时的,一般坚持服完几剂药后,上述不适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服药之人,切勿因噎废食。
在打通道路后,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扶助阳气。
扶助阳气,首选药物就是制附片,其次就是巴戟天、仙茅、仙灵脾、补骨脂等。
附子(加工后为制附片),自古至今被誉为扶阳救逆第一要药。
《本草汇言》载: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
大暑养生重在扶阳
![大暑养生重在扶阳](https://img.taocdn.com/s3/m/a615676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8.png)
大暑养生重在扶阳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达到一年中的峰值,炎热至极。
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内部脏腑阳气相对不足,且暑湿之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各种不适。
因此,大暑养生重在扶阳,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
它就像人体内的小太阳,温暖着身体,推动着气血运行,维持着各个脏腑的正常功能。
当阳气充足时,人体抵抗力强,精神饱满,不易生病;而阳气不足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手脚冰凉、容易感冒、疲劳乏力等。
在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喜欢贪凉。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吃大量的冷饮、冲冷水澡等,这些行为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凉爽,但却会使阳气受损。
空调房里的低温环境会使毛孔收缩,阻碍阳气的正常散发;冷饮直接进入胃肠道,会损伤脾胃阳气;冷水澡则会使寒气入侵,消耗阳气。
那么,在大暑时节,我们应该如何扶阳呢?首先,饮食调理是关键。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如羊肉、鸡肉、桂圆、红枣等,以补充阳气。
同时,要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西瓜、苦瓜等。
此外,还可以食用一些具有扶阳作用的药膳,比如生姜红糖水。
生姜性温,能温中散寒;红糖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的作用。
二者搭配煮水饮用,既能补充阳气,又能祛湿散寒。
其次,运动也是扶阳的重要方式。
但在大暑时节,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一些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阳气。
再者,起居方面也要注意。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晚上不要熬夜,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和修复。
睡眠是人体补充阳气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阳气的恢复和生长。
同时,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不要过大,避免频繁进出空调房。
另外,艾灸也是大暑扶阳的好方法。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的作用。
可以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每个穴位艾灸 15-20 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为宜。
扶阳法----附子法系列
![扶阳法----附子法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35c02a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e.png)
扶阳法----附子法系列第一部分:扶阳法1. 扶阳法的概述扶阳法是一种古老且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中医疗法,旨在帮助人体调整阳气,促进健康和恢复病痛。
这一法系列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成,以其温热的性质和具有扶阳作用的属性而闻名。
2. 扶阳法的原理扶阳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阴阳理论。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阳气的充盈与否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扶阳法通过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草药,能够补充和调整人体的阳气,从而促进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扶阳法的具体应用扶阳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与阳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虚寒、畏寒、乏力、脱发等。
通过调整阳气,扶阳法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并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第二部分:附子法系列1. 附子法系列的概述附子法系列是另一种广受欢迎的中医疗法,以附子为主要草药,具有温阳和驱寒的作用。
这一法系列在中医学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寒凉症状和疾病。
2. 附子法系列的原理附子法系列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驱寒理论。
寒邪是中医学中的病因之一,可以导致人体内阳气的不足和阻滞。
附子法系列通过使用附子草药的温热性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恢复阳气的正常流动,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寒凉症状和疾病的效果。
3. 附子法系列的具体应用附子法系列主要用于治疗与寒邪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感冒、风寒感冒、寒症等。
通过温暖身体、驱散寒邪,附子法系列可以缓解寒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和康复。
以上就是扶阳法和附子法系列的简要介绍。
这两种中医疗法在中华医学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其疗效。
需要强调的是,在应用这些法系列时,应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伏天该怎么扶阳呢?三伏天扶阳六种方法
![三伏天该怎么扶阳呢?三伏天扶阳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44990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5.png)
三伏天该怎么扶阳呢?三伏天扶阳六种方法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已经到来,不少人都知道三伏天要喝五花茶、清补凉水来清热、解毒、祛湿。
在此提醒大家,在祛暑清热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扶阳。
那么,三伏天该怎么扶阳呢?
1、多喝姜水若在开着空调冷风的房间里睡觉,睡前可以喝点姜枣茶,具体做法是:用1-2片生姜加1-2颗红枣泡水喝。
用生姜可以出汗解表,用干姜则具有暖胃的作用。
2、摇扇入睡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张开,汗出不断,阳气大泄,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
温度合适时,摇扇入睡其实消暑又养生。
摇扇子能不断运动手臂、手腕,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防止血压突然升高。
若天气太过炎热,必须开空调睡觉,最佳温度为26℃-27℃,设定关机时间,避免开整晚空调,同时注意盖一条薄被以避免着凉。
3、以热解热“夏不欲穷凉”,大家切不宜过度贪凉,应以热制热,洗热水澡,喝温开水。
4、适当午睡起居上,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
5、运动别过于剧烈夏季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应保持低运动量,避免剧烈、高强度的运动。
6、避免动怒主动调节情志,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
扶阳3妙招,助你增强抵抗力
![扶阳3妙招,助你增强抵抗力](https://img.taocdn.com/s3/m/d52eb70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0.png)
扶阳3妙招,助你增强抵抗力近期有几个朋友来找我说有点着凉,我就问他是不是半夜踢被子了?对方想了想说是啊,晚上觉得有点热了,这咋办?踢被子这个看起来可能是个小事儿,但是着凉引来的后果是可怕的,现在疫情不容乐观,万一感冒,很需要警惕的。
我们都知道现在已经过了立春,相对于冬天来说厚被子会相对热一些,但对于人体来说外界温度还是相对低,尤其是早晚的温差,因此这一冷一热就容易着凉。
那么在近期的休息上,我们就选择比冬天盖的厚被子稍微薄一些的,这样就不会觉得热,晚上也不会因踢被子导致着凉。
另外也可以打开空调恒温,这样让室内的温度均衡,也不会有很大的温差变化了。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体的正气足,那么寒邪、病邪等邪气便不会轻易干预到我们,也不会轻易生病。
反过来说,一个人生病、不舒服、难受,这都是因为身体的正气不足,邪气相对盛导致的。
我们的身体就相当于一个城池,而外部有一个敌对国家准备侵略我们。
所以一旦敌方知道了我们守城的力量弱一点点了,他们就会展开侵略。
那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守城这个基本的生存条件,也要做到可以派兵消灭敌人,因此养正气就是这么重要。
正气、阳气越足,人越不容易生病!养正气的三大法宝:一、风水法今年是庚子年,其中子水来自坎卦对应我们身体中的“肾”,所以今天容易多出肾气不足的情况,如体质偏弱、腰膝酸软、心慌胸闷、怕冷畏寒。
又子与午相冲,因此今年引发了对宫对冲的作用,离卦的作用也被引用,离卦代表了心脏,因此说今年也容易心气不足、睡眠不佳、多梦。
因此调整好正北方向,是今年必须要做好的:正北方向喜砂,喜欢放置阳性的物体,例如石头、盆栽、书柜、电脑、水晶球、微波炉、灶台、电磁炉,外部环境喜欢见到大山、树木、高楼等高大的、阳气十足的物体。
如果你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看这位同学的调整方案:根据对宫作用的原理,正北的对宫是正南,因此正南方向也应该做好调整,对于心肾功能的恢复会更好:正南方向喜水,喜欢放置阴性的物体,例如鱼缸、流水摆件、饮水机、墨汁,外部环境喜欢见到鱼塘、河流、喷泉等水类物体:二、中医古法扶阳1、艾灸平时可以艾灸关元穴,可以固本培元,强健体质;还有中脘穴,中脘穴可以调理脾胃,实得气血生化功能增强,加强免疫力:2、泡脚泡脚可以温通肾经,因为肾经起于小指,斜走足心,所以多泡脚有助于温暖肾经,提高肾气水平。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341cada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3.png)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
扶阳法,又称黄芪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
属于中医药学中的养护调理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
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扶阳法的核心药物是黄芪,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黄芪具有温
阳补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阴阳平衡调节中。
在扶阳法中,黄芪通常以药材或制剂的形式服用。
黄芪法系列包括了多种扶阳法的衍生方法和应用。
其中,常见
的有黄芪煲汤法、黄芪汤煎法、黄芪炖肉法等。
这些方法在中医中
的应用场景各不相同,但都以黄芪为主要药物,以达到调整人体阴
阳平衡的目的。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在中医养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方法。
扶
阳法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升人体免疫力,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保持人体的健康和活力。
总之,扶阳法----黄芪法系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可以作为一种养生方法来提升人体健康水平。
扶阳医学讲义要点
![扶阳医学讲义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837d6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5.png)
扶阳医学讲义要点扶阳医学是中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理念在于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治病养生。
以下将为您详细阐述扶阳医学讲义的要点。
一、阳气的重要性在扶阳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阳气被视为生命的根本动力。
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状态都依赖于阳气的充足与运行通畅。
阳气就如同太阳,给人体带来温暖、活力和生机。
若阳气不足,就如同天空中的太阳失去了光芒,人体便会出现各种病症。
阳气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摄等多种重要作用。
它能温暖身体,保持正常的体温;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使营养物质得以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抵御外邪的入侵,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还能固摄体内的津液、血液等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
二、导致阳气受损的因素生活中的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阳气受损。
首先,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过多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冰淇淋、生鱼片等,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
其次,过度劳累也是阳气的“杀手”。
长期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使得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阳气也会随之消耗。
再者,情志失调,如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损伤阳气。
此外,环境因素也不可忽视。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阳气容易被寒湿所困,导致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
三、扶阳的方法1、饮食调理选择温热性质的食物是扶阳的重要一环。
比如,适当食用羊肉、鸡肉、桂圆、生姜等具有温补阳气作用的食物。
同时,要避免食用过多生冷、寒凉的食物。
2、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的生发和运行。
像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阳气。
但运动也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疲劳损伤阳气。
3、起居有常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和升发。
特别是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避免阳气外泄。
4、中药调理在扶阳医学中,常用一些温热性的中药来扶助阳气。
比如附子、干姜、肉桂等,但使用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掌握剂量和用法。
5、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有效的扶阳方法。
灸法扶阳保命长寿的方法
![灸法扶阳保命长寿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407daa384868762caaed5af.png)
灸法扶阳保命长寿的方法*导读: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灼艾之法有一个小故事*艾灸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
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
阳气虚最好的恢复方法
![阳气虚最好的恢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9c61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4.png)
阳气虚最好的恢复方法
阳气虚是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阳气不足,常表现为气短、乏力、手脚冰凉、阳痿等症状。
恢复阳气最好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 调整饮食: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葱、大蒜、肉类等,同时减少生冷、油腻食物的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很重要。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对身体恢复很有帮助。
3. 适当运动: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有助于激发身体内部的阳气。
4. 中药调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益气补阳功效的中药,例如黄芪、参、佛手等,但需要在中医医生指导下用药。
5. 心理调节: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忧虑的情绪,尽量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恢复身体的阳气。
6. 避免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这些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建议您咨询中医医生的意见,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恢复方法。
补肾扶阳的动作
![补肾扶阳的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b44aa56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0.png)
补肾扶阳的动作
1.腰部扭转: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在腰部,先向左旋转腰部,然后再向右旋转,重复数次。
2. 膝部下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下蹲,将臀部向后推,膝盖弯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慢慢站起来,重复数次。
3. 拉弓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向后弓步,将双手向上伸直,慢慢弯腰,将身体向前倾斜,感受到后腰的拉伸,保持10秒钟,然后慢慢站起来,重复数次。
4. 仰卧起坐:躺在地上,双脚弯曲,双手放在耳边,慢慢抬起上身,向前伸展,然后慢慢放下身体,重复数次。
5. 跳绳:跳绳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爆发力,对于补肾扶阳有很好的效果。
以上的动作可以帮助增强肾脏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但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在进行运动之前,可以先进行热身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
- 1 -。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https://img.taocdn.com/s3/m/191c79e5c1c708a1284a44a9.png)
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导读: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笔者读《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及扶阳三法,颇有所体会:第一法是灼艾,用艾条熏小腹关元穴,因为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法笔者读《黄帝内经》,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及扶阳三法,颇有所体会:第一法是灼艾,用艾条熏小腹关元穴,因为关元穴是男性藏精、女性藏血之处。
点燃艾条熏关元穴15分钟,至皮肤表层映现红晕即可,每日1次。
这是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最佳窍门,也是道家的养命心法之一。
第二法是用丹药,以硫磺为主,这点《扁鹊心书》亦有记载,可用硫磺回阳祛湿。
民国初年的名医张锡纯对西医药有一定的认识,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两录》大力推荐服用生硫磺来回阳,他说:生硫磺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
不要以为连蛇都望之生畏的硫磺就是毒物,硫磺内服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虚喘,虚寒便秘,外用可解毒杀虫疗疮,多人丸散。
而金、银、铜、铁都有安神、镇静的疗效,用于小儿抽筋、癫痫、急惊风。
第三法是巧用附子。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提及以附子扶阳的方剂颇多。
附子毒性甚强,其毒性在煮煎一个小时后可水解至千分之一。
附子能强心,乃大热之药,这味热药配合另一热药干姜(生姜利于发散去寒)便能驱风散寒,回阳救逆。
对于真寒假热,寒热交进、阴阳两虚、上热下寒的复杂病情,附子能直攻要害,迅速引火归元。
名医张景岳认为药中有四稚,它们分别是附子、大黄、人参、熟地;另一名医师陆懋修认为有四种起死回生药,它们是人参、附子、大黄、石膏。
(吕传彬)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之比较两方均有当归、桃仁、红花、柴胡、甘草,都有活血祛瘀、行气舒肝止痛作用,均能治疗胸胁瘀血疼痛。
但复元活血汤又配伍了大黄、瓜蒌根,其攻逐败血、消瘀散结之力较好,以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疼不可忍者为主。
而血府逐瘀汤则配伍了桔梗、枳壳、芍药以开胸行气,用以治疗血瘀气滞,留结于胸中为主者。
扶阳功
![扶阳功](https://img.taocdn.com/s3/m/a74a1adbb14e852458fb57a2.png)
扶阳五式能够打通人体大、小周天,畅通淤阻的经脉,从而产生超常的抗病防病能力。
长久修炼此法,可使人体混元之气内敛,真阳固守,渐渐会变得语音洪亮,浑身有力,底气内蕴,胆气充足,落落大方,这些都是体内阳气渐充的结果。
只要经过每天不断地循序渐进,长年累月的坚持,自可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功效。
第一式:站桩动作要领:身体直立,两手自然扶住腰部的肾腧穴。
沉肩挺胸,闭目自然呼吸。
舌顶上鄂口微闭,下颌微收。
左脚缓慢抬起,向左侧迈一步,与肩同宽,两脚间自然呈内八字,两膝微屈,同时汇集意念至头顶百会穴。
静站10分钟作用:1、解决现代人普遍阳虚的现象。
通过修炼此式,可自查身体阳气的衰减情况。
下蹲片刻后感觉身体虚弱、出汗明显、双腿不自觉发颤,则说明阳气虚弱,尤其下焦阳气亏虚。
2、能锻炼腿力。
俗话说:树老根先老,人老腿先衰。
站桩持续操练30天,就能够感到腿部力量明显增强、气血循环畅通。
腿脚无力、骨关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加强修炼此式。
第二式:抱球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缓缓上提抱于胸前,两手距离胸30厘米,手指似弯非弯、似夹非夹,劳宫穴相对呈抱球状,两手相距5厘米为宜。
身躯正直,做到松而不软、紧而不僵。
静站5分钟。
作用:此动作不动中有大动,全身的力量和气流汇集在两掌之间的“劳宫穴”,劳宫穴是通心脏的重要穴位,同时气血集中手掌,能起到对心脏按摩的作用。
心阳和脾阳不足的人,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需加强修炼此式。
第三式:和合动作要领:承接上式,两手慢慢同时外拉,拉至10厘米左右再缓缓内合,合到3厘米左右时,再同时向外拉,开时吸气合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但动作一定要放慢,不可用僵力开合,要体会两手之间有一种无形的牵引力,令双掌合不拢拉不。
修炼5分钟。
作用:修炼过程中,会感觉到两手之间有一股热流,这股热流就是阴阳交气的结合。
气血和则百病不生,阴阳合则人体康泰,故此得名为“和合”。
多做这个动作能促进气血循环,实现阴阳交济。
扶阳灸的使用方法
![扶阳灸的使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200f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5.png)
扶阳灸的使用方法
扶阳灸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用于调整气血运行,扶正固本,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扶阳灸的使用方法:
1.准备工作:选取专业的扶阳灸具,如灸具、灸炉等,并准备好火源。
2.穴位选择:根据个人需要,确定需要进行灸治的穴位。
常用的扶阳穴位有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3.准备火源:可选择小火把、小火盆、艾绒灯等作为火源,并点燃艾草。
4.开始灸治:将点燃的艾草置于穴位上方,保持一定的距离。
根据个人的感受,调整距离和灸草的温度,使其既可以感受到热痛感,又不至于过于刺激。
5.灸疗时间:一般每个穴位灸烧15-30分钟为宜,具体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
6.注意事项:避免灸治时身体受凉,可以在灸疗前后做适当的保暖。
同时要注意灸治的方法正确,不宜过度灸热,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以上是扶阳灸的基本使用方法,如果需要进行灸治,最好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以保证安全与疗效。
扶阳固本的食物和方法
![扶阳固本的食物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01338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d.png)
扶阳固本的食物和方法
一、扶阳固本的食物
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扶阳固本那些事儿。
要说扶阳固本的食物,那可真是不少呢!
首先就是羊肉啦!冬天吃一顿热腾腾的羊肉火锅,那感觉简直不要太爽。
羊肉性温,能暖中补虚,益肾壮阳,是扶阳的一把好手。
再有就是韭菜,这可是被称为“起阳草”的哟!韭菜味辛性温,能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
还有核桃,那一颗颗饱满的核桃,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可好了。
它能补肾健脑、温肺定喘,也有扶阳固本的作用。
另外,生姜也是不能少的。
早上来一杯生姜水,驱寒暖胃,让你的身体暖和起来。
二、扶阳固本的方法
说完了食物,咱们再来说说方法。
第一,晒太阳。
这可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扶阳方法啦!找个阳光好的地方,晒晒后背,晒晒腿脚,让阳气充满你的身体。
第二,运动健身。
像慢跑、瑜伽、太极这些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阳气。
第三,泡脚。
晚上泡个热水脚,加点艾叶、花椒什么的,能去除体内的寒气,补充阳气。
第四,早睡早起。
可别总熬夜啦,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让身体的阳气得到恢复和滋养。
同学们,扶阳固本其实并不难,只要咱们在饮食和生活习惯上多注意,就能让身体棒棒哒!。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https://img.taocdn.com/s3/m/e6a5c7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6.png)
扶阳三法-灼艾、丹药、附子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
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
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其中的灼艾之法还有一个小故事: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
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
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
……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
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父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
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一团火那样温暖。
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
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
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等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关元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
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关元穴的温和灸法就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
艾条距离皮肤约二到三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
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
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扶阳手法分别有哪些三个穴位刺激扶阳效果好
![扶阳手法分别有哪些三个穴位刺激扶阳效果好](https://img.taocdn.com/s3/m/26a5e65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d.png)
扶阳手法分别有哪些三个穴位刺激扶阳效果好扶阳对很多东西来说都非常熟悉,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方法或者产品来增强身体里面的阳气,可以有助于帮助人们提高生理活动,阳气不足有可能会引起浑身无力,也有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现象,而通过扶阳方法可以达到良好的调理作用,那么扶阳手法有哪些?手法一、刺激足三里穴扶阳方法有很多,艾灸就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可以刺激关元穴和足三里穴。
通过艾灸这些穴位,能够有助于温补任脉之阴,可以增加身体的气化能力,能够增加肠道的蠕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
通常艾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应对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但是每个艾灸的穴位只能够持续10分钟左右,在艾灸前后也应该要注意补充津液,比如可以多喝粥,也可以多喝汤。
手法二、刺激公孙穴公孙穴是人体的第一温阳大穴,通过扶阳方法来刺激这个穴位,能够起到健脾益胃的功效,同时能够起到温阳助肾的作用,可以有助于改善肠道疾病的症状,也能够有助于调理痛经的问题,对不明原因的胸痛和心痛也有良好效果。
扶阳方法里面还主要包括了丹药,其实主要的成分为矿物质,在扁鹊心书里面提及到,它能够有助于起到扶阳去湿的功效。
手法三、刺激内关穴扶阳手法比较多,通过直接刺激内关穴,能够有助于打开心结,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能够镇静止痛,一般对中老年人群来说会有较大帮助。
自己按摩这个穴位,可以攻克打嗝和手心发热,对晕车晕船等症状也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一般40岁到50岁之间很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和出虚汗的情况,那么都可以通过扶阳手法来刺激这个穴位,从而起到温肾温阳调理的功效。
扶阳的方法是非常多的,希望大家都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安排,希望上述信息也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其实想要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适当的利用中医学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大家都可以适当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补肾扶阳大法偏方
![补肾扶阳大法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dcd99ed5a58da0116d174900.png)
补肾扶阳大法偏方脚跟与人体的肾经、膀胱经以及大脑关系密切。
扶阳不一定要喝四逆汤,也不一定要灸关元穴,只要找到关键处,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即有大效果。
肾气虚弱、肾阳不足之人,往往有怕冷畏寒、足跟冷痛、下肢浮肿等症状,颠脚跟就可以补助肾气,以促进肾气的通阳气化作用,且效果明显。
在寒冷的冬天里,经常颠颠脚跟,就是扶阳大法。
脚根的中央就有一个安眠穴,从全息定位来看,脚跟相当于我们的大脑部位。
因此,每天经常轻轻地颠一下脚跟,对于治疗疾病以及预防保健极有好处。
千万不要因为其简单而忽视它。
要知道,凡是真理,往往是简单而直接的。
下面再详细地介绍一下颠脚跟的其它功效。
1、可以健脑。
现在流行的足部按摩图没有重视脚跟的全息定位,只是在足跟的中央安排了一个安眠穴,其实还远远不止如此。
中国民间一个足部全息定位方法,综合考虑了经络循行、全息理论、脚的特点以及手足相参等方面的信息,重新分配了五脏六腑的定位。
足跟这个部位整个地定位为头部,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等都安排有一定的位置,而整个跟跟中间就是一个大脑定位图。
脑位于人的最高处,其对应点当然会在最低处有所体现。
刺激足跟部,可以促进脑部的气血循环,坚持用脚跟行走,不仅仅可以拉伸膀胱经以及肾经,还可以让脑得到更多的地气。
小孩子如果有脑发育不全,或者有相关的脑病,就千万另忽视了刺激脚跟这个脑的全息反应区,而跺脚跟是最简单而实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2、可以醒脑。
学生功课压力大,经常感觉脑子不够用的,读了一节课,脑子嗡嗡的,闷闷的。
那就趁下课的时间,来刺激一下脚跟嘛,可以让脑马上充满活力,其效果比按摩风池穴都明显。
3、可以放松紧张的神经。
缓解紧张的方法很多,比如搓手、吹口哨、散步、深呼吸等等,还可以按摩头部的穴位,如风池、百会、太阳等穴位,都有效果。
当然,如果能刺激一下脚跟上的大脑反射区,也有不错的效果。
所有这些方法都比紧张时吃口香糖好多了,既省事,又有保健作用。
反过来说,口香糖是用薄荷之类的东西做的,既寒凉伤阳,还有一些成型剂、添加剂等,都不利于健康。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医扶阳调理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医扶阳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92ee39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a.png)
中医养生知识:如何进行中医扶阳调理中医扶阳调理是指通过中医药、中医按摩、中医养生和中医饮食等方式,调节人体阳气,增强体质健康。
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它贮藏在肝、心、肺、胃、肾等脏腑中,具有温煦、发动、升提、化生的作用。
如果人体阳气不足,则易患各种疾病,影响健康。
因此,中医扶阳调理非常重要,下面就通过以下5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中医扶阳调理。
一、多吃温性食物中医认为,阳气与温热有关,所以要注重保持体内温度。
在饮食方面,要适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如生姜、红枣、葱姜蒜、桂圆、山药等。
这些食物富含阳气成分,可以提高人体阳气水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二、勤做运动中医认为,阳气是一种运动的能量,体内阳气充足与否与体育锻炼有关。
因此,要保持充足的阳气水平,需要多做一些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热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提升人体阳气水平。
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如游泳、慢跑、打太极等。
三、正常作息中医也认为,人的身体生理周期和自然界阳气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夜晚阳气外泄,白天阳气复归内脏,因此要注意保持正常的作息,确保白天充满活力,晚上休息充足。
比如,白天应该多运动多活动,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内部阳气的正常运转。
四、中医按摩中医有一些按摩手法可以帮助调节阳气,比如捏脊、拍肺、拍肝、搓胃等。
这些按摩手法可以刺激腧穴,促进经络畅通,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按摩的时候需要适当用力,并按摩到硬结处,可以使阳气更加通畅、流动。
五、药膳调理中医药膳也是一种常用的扶阳调理方法。
根据不同人的体质和症状,可使用不同的药材组合制作药膳。
比如红枣山药羹、人参鸽汤、五味子炖肉等。
这些药膳富含阳气成分,可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阳气水平。
总之,中医扶阳调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生方法。
通过上述5个方面的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让人体内部阳气充盈,健康幸福生活。
阳气充足百病不生,三个升阳方法要牢记!
![阳气充足百病不生,三个升阳方法要牢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e1b96e01f69e3142329400.png)
阳气充足百病不生,三个升阳方法要牢记!常常听人提到要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如何补足我们的阳气呢?何为气?《难经》中说: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是说如果将人比做一棵树,气就是树根,而身体是树干和树叶。
根深才能叶茂,气长才会命久。
老百姓把人死叫“断气”,指的就是人活一口气,人死则气散。
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等五气,这些统称阳气。
阳气释义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
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
”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
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阳气来源及消耗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
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
《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
损与日至。
”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六种损阳恶习01,早餐过饱;02,贪凉;03,熬夜;04,太晚剧烈运动;05,早上洗澡;06,心态差。
现代人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
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扶阳方法
【导读】很多人看到小道经方中经常写一些四逆辈的方子,推荐的附子理中丸和金匮肾气丸,一直有不解和质疑~为什么总是以四逆汤打底开方?为什么总是推荐这些丸药呢?其实,背后的秘密是因为“阳气”,万病损于阳,小编带您解开这个秘密~阳气今日小满《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说明阳气在人生中何其重要,比作天与日,贯穿始终,主宰命运,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因此,固护一身之阳气,可葆生命活力。
现代人尽管病情不一样,但是一摸脉象,很多都是沉细无力,有的还伴有胸闷、手脚冰凉、气短等现象,这些都是典型的阳气不足的表现。
《内经》上说”阳主阴从“,这句话其实也说明了阳气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例如,想把煤炭中的能量利用,需要一把火将其燃烧,这把火就是阳气的力量。
放到人体也一样,能量需要阳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应用。
扶阳方法今日小满、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
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
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①艾灸扶阳的重要穴位,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
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增
加身体的气化能力。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
古人说的灼艾,实际上是瘢痕灸,但是现代人很少采用此法,平时大家可以在用随身灸或者悬灸即可,每天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艾灸前后一定多注意补充津液,多喝粥、汤类。
②丹药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
《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
中西医结合第一人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
硫磺(药用)可以补命门火,在医师指导下。
一般可以每天服用10g-15g左右。
③附子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带附子的汤药,像附肾气丸、附子汤、四逆汤等方剂。
一般来说,生附子有入里,破里寒的功效,炮附子能走表,这是二者的区别。
经典方剂中用的是生附子,恢复的是在里的功能。
在服用四逆汤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出现”瞑眩反应“,排病反应,这些反应使得很多不明白真正医理的人感到恐慌,也使得很多中医师不敢给病人开四逆汤。
其实,这些反应都是有效反应,不会真正的开好四逆汤,也是失去了治病的一大利器。
扶阳方法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在想,小道经方难道是火神派的?其实不然,小道经方认为,阳气固然重要,但是在扶阳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了对津液的固护。
一个人生病了,好比是一个穷人,阳气的
作用是让这个人拥有赚钱的本领,只要有了赚钱的本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但是咱们不要忽略了,赚钱的本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这个穷人饿死了咋办?所以在过程中,可以先借点钱给他,慢慢地等到他有了赚钱的本事。
放到咱们身体上,如果只强调扶阳,身体可能是极不舒服的,这时候别忘了”存津液“的重要性。
比如在四逆汤中加入生地,就是这个道理。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