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历史教育的终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浅谈大学历史教育的终极价值

任课教师:张声海

学生姓名:张驰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学号:2009051973

2010年6月3日

浅谈大学历史教育的终极价值

工商管理3班张驰

历史,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是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历史,不仅是过往的芸芸众生留下的串串脚印,历史也是一位位闪耀着人格魅力的伟人走过时代的背景,演绎的轰轰烈烈的史诗。时光流逝,岁月沉积,浅淡的脚印被风尘蒙盖,惊世的演出则被史册收录。当我们后人走进一本历史书时,不仅是在穿越时空,真实的感受历史,更重要的是以一种“旁观者清”的姿态,洞察往事的是是非非,以此来反观自己,展望未来。所以,历史的终极价值不只是记载与讲述,更是叩问与启迪!

翻看这本中国近现代史书,几种强烈的感受涌上心头。大学的历史书应当怎样讲述?其讲述的目的到底应该是什么?

历史书与大学生可谓有着很深的情结,从小学时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书,到初中时简略的历史书,再到高中时顶着高考压力填鸭式疯狂记忆的“历史全书”。中外历史可以说被淘了一遍又一遍,从少到多,从薄到厚,从窄到宽,我们一直作为一个被动的历史聆听者、历史输录机背诵着漫长的历史岁月。如果说以前的历史书承担一个讲述者的角色,那么大学的历史书,对于意气风发、思想活跃的大学生而言,应该从更深层的精神层面,更高远的全球视野,更鲜活的时代视角来引导大学生完善思想,塑造独立的人格。

所以历史书不应再以流水账的形式展现,不应再用数字、年代作为串接历史的主线,不应再像一个暮气沉沉的老者讲述苍白无色的旧事,我们需要更有活力、更有生气、更有波澜的历史!

我个人认为,历史的讲述应当是有详略的,立体的。所谓详略,就是指对中国近现代史中更具有教育意义、启示作用的事件要重点讲述,对于空泛难懂的政策、战争中细碎的小事件都可以略写甚至省去。所谓立体,就是对于重点记述的事件,要全方位讲深讲透,讲的发人深思,讲的让人恍然大悟。比如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其中简略的记述了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戊戌变法。而我认为,作为对中华民族拯救和复兴的三次伟大探索,却最终均以失败告终,使中国错过一次又一次振兴的机会,不断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况,而相比日俄,在面对内外交困的相似境遇下,却由被侵略的弱者变为蚕食中国的军事大国,这其中的原因、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失败的转折点、给我们的深刻启示,都要讲深讲透。还有近现代的类似改革也可以以问题、相关链接材料的形式与本章的改革进行比较分析。要中外对比着讲,古今结合着讲,要通过相关历史书籍、人物传记、视频资料透彻讲述。让学生在学完后有一种饱餐精神食粮之感,让我们能联想到如今的众多国际大事,思考在当代如何消解国家间的矛盾,推翻贸易、政治壁垒,实现民族的突围和腾飞!

除了叙述内容要更深刻,有侧重外。叙述的形式也应改不同与中学时的平淡式。过往的历史是鲜活生动的,而如今落于纸上的文字也应当保持历史的新鲜度,

所以文采应当是大学历史书的一大亮点。司马迁的《史记》被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史书的典范。它在尊重事实,客观记述的同时,以更富艺术感染力的文字叙述,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更给人以精神的鼓舞。如果历史书也能像这样,讲述屈辱史时让读者拍案而起,讲述改革失败时让人扼腕叹息,讲述现代成就时让人心生自豪,这才真正将历史讲活了!

大学历史学习的目的应当剥离去中学时考试的功利性,而应更多为了培养一种人文素养。也许很多历史事件会忘记,但学习历史中形成的历史观、世界观已融入学生的内心。

历史是由人演绎和书写的,历史的故事其实就是交错在一起的人生。后人在读史的同时,不仅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研究历史人物的个性以及抉择。我们以历史回顾者的视角对历史重新审视时,作出理性的判断。而历史人物也应走下被后人长期供奉的佛龛,还原真实的形象,使我们能更真切的感受他们的个性,走进他们的心灵,接受精神的洗礼。从而指导历史实践,在学习、生活中成为成功者。所以历史书不应单纯的讲述历史事件,还应有重点的讲述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物,深入解剖,与事件的关键点相结合,让人更清晰的看到人物与事件的紧密联系,人物对事件的影响,这样才能对我们产生更强大的心灵冲击。

另外,读史也是历练思维的过程。阅读过去,不是为夸耀辉煌的过去,或者为屈辱的往事作出种种假设,而是为更理性的分析现在,更准确的预测未来,这就要求历史书在人物和事件分析时更深入、全面,提供多种评判角度。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学历史课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应当被赋予更高的教育意义。历史书只有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浅显走向深入,从生硬走向鲜活,从讲述走向启迪。才能使意气风发、激情开放的大学生真正形成批判历史观,塑造独立人格,成为更卓越的践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