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文化杰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回忆更多的内容,使学生在自学中受到深刻的教育。②让学生在课余阅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加深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了解西方社会的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了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故事导入:利用引言导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贝多芬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情景剧导入:(设计如下)

让一位同学扮演贝多芬先生,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朋友“公爵”先生。二人对话如下:

贝多芬说:“我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最看不惯那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人;最讨厌那些以权压人、附庸风雅的人。”正说着来了一位朋友。

“公爵”先生走上台来,说到:“亲爱的朋友,好久不见,非常想念你。”二人拥抱。“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请阁下到寒舍去演奏,不知可否?”

贝多芬说:“为何事而举办演奏会呢?”

公爵说:“有几位法国朋友到我这里玩。”

贝多芬说:“什么朋友?”

公爵说:“法国军官。”

贝多芬一听,忙说:“对不起,我不能为这种专门侵略别国的人演奏。”

公爵听后,非常生气的说:“我命令你必须去演奏,否则……”哼

贝多芬也非常生气的说:“不可能。”然后把公爵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摔碎,“送客。”

过了一会,贝多芬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公爵!您所以成为一名公爵,不过是因为偶然的出生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的努力;像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比比皆是,将来也少不了,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你想更多了解贝多芬吗?你想知道贝多芬有哪些代表作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请大家看书p145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由贝多芬先生自我简介。

生:我26岁时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但这并没有使我屈服,为了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我用一只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你们说我聪明吗?从我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每4人一组,讨论后汇报小组成果。

生1:敢于同困难作斗争,敢于同命运作斗争。

生2:面对不幸,我们应化悲痛为力量。

生3:贝多芬是一个正直而富有正义感的人,不向权势屈服,有高尚的人格。

出示幻灯片: ① 故居②贝多芬的名言:

I will take fate by the throat, it will not bend me completely to its will.

谁能把它翻译过来?

生: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师:你很棒哟!竖起大拇指)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什么?

生:《英雄交响曲》。

放曲子《英雄交响曲》让学生欣赏。同时简介《英雄交响曲》创作的原由。

2.我们学过的世界近代史是(1640――1917)这期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在经济上经过两次科技革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正是这种政治、经济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动荡,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文学巨匠应运而生。

出示课件:《列夫·托尔斯泰》头像。

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哪国人?他有哪些代表作?

生:他是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

谁读过他的这些著作,请举手?(如果这里很少人看过,可用多媒体出示,作以简介。)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几部名著?(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生1: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拿破仑入侵时期,俄罗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全书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豪族作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无数画面,描绘了559个人物,上至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商人、士兵、农民,反映了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描绘了19世纪最初20年纵横俄国城乡的广阔画面。在小说中人民被描写成决定俄国命运的伟大力量,但他又认为历史事件都是命定的,表现了宿命论思想。

生2: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作于1875—1877年。主人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住在彼得堡。她的丈夫卡列宁比她大20岁,是一位宫廷高官。由于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安娜每天只有同儿子在一起打发时间。由于家庭不和,安娜来到莫斯科,在车站,她遇到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吸引住了,开始追安娜。在渥伦斯基的猛烈进攻下,安娜坠入爱河,还跟渥伦斯基有了孩子。安娜未经丈夫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